微专题 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中终点的判断和指示剂的选择.doc

酸碱中和滴定中终点的判断和指示剂的选择得溶液的酸碱性,在中和滴定中,我们可选择pH变色范围与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pH尽可能相接近的指示剂,从而使中和滴定更准确。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酸碱中和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基本原则:所选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相接近。
因此,在上述用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时,由于达到滴定终点时得到中性的NaCl溶液,可选择变色范围(8.2―10.0)更接近7的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恰好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回复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应停止滴定。
如果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由于恰好反应时生成的是氯化铵溶液,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显酸性,所以达到滴定终点时pH小于7,此时应该选甲基橙(3.1―4.4)作指示剂,这样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更接近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
当溶液恰好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时,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同理若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就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例1(2008.全国卷Ⅱ理综)】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石蕊:5.0―8.0,酚酞:8.2―10.0,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解析】N a O H和C H3C O O H反应恰好生成CH3COONa时,CH3COO-水解显碱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0较接近,因此选答案D。
【例2】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NaHCO3水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A.石蕊由蓝变红B.甲基橙由橙变黄C.酚酞红色褪去D.甲基橙由黄变橙【解析】HCl溶液和NaHCO3水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NaCl溶液和CO2饱和溶液的混合溶液,NaCl溶液为中性,则混合溶液的pH为饱和CO2溶液的pH,即为3.9。
酸碱中和滴定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酸碱中和滴定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选择酸碱指示剂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 酸碱指示剂的酸碱性质:选择的指示剂应具有与被滴定溶液酸碱性质相反的酸碱性质。
比如,如果被滴定溶液为酸性溶液,可以选择碱性指示剂;如果被滴定溶液为碱性溶液,可以选择酸性指示剂。
2.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范围:选择的指示剂应具有适合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范围。
滴定终点是指滴定过程中酸碱反应达到等量点的位置。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要能够清晰地显示滴定终点的到来。
3. 酸碱指示剂的灵敏度:选择的指示剂应具有适当的灵敏度,能够迅速、准确地显示滴定终点。
当滴定终点突然出现时,指示剂的颜色应能够明显变化,以便及时停止滴定。
4. 酸碱指示剂的稳定性:选择的指示剂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其在滴定过程中的活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指示剂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校准试验来评估。
5. 酸碱指示剂的价格:要考虑指示剂的价格,选择经济实用的指示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滴定反应需要选择不同的酸碱指示剂。
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滴定反应的要求来定。
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

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的方法,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溶液的pH发生突变而引起指示剂变色,由此来判断滴定终点。
中和滴定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有酚酞和甲基橙,由于酸碱类型(强弱)不同,使用的指示剂具有选择性。
下面通过有关计算来说明酸碱中和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一、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因此恰好中和时,其溶液呈中性。
当强酸或强碱过量时,溶液的pH由过量的酸或碱的量所决定。
【例1】在20.00mL0.1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入20.00mL0.100mol·L-1盐酸时恰好中和。
当少加一滴或多加一滴(设一滴溶液的体积为0.05 mL)盐酸时,溶液的pH分别为多少?解析:当少加一滴盐酸即加入盐酸19.95mL时,碱过量,溶液呈碱性。
pH= -lgc(H+)= -lg8.0×10-11=10.1当多加一滴盐酸即加入盐酸20.05mL时,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pH= -lgc(H+)= -lg1.25×10-4=3.9以上计算说明,当少加一滴盐酸到多加一滴盐酸时,溶液的pH从10.1突变到3.9,而酚酞的pH变色范围为8.2-10.0,甲基橙的pH变色范围为3.1-4.4,溶液的pH突变均会引起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造成的误差很小。
因此,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作为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二、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的选择强酸与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应选择酸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
【例2】在20.00mL0.100mol·L-1的氨水中,当加入20.00mL0.100mol·L-1盐酸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多少?当多加一滴(设体积为0.05 mL)盐酸时,溶液的pH为多少?(氨水的K b=1.8×10-5)。
解析:当氨水和盐酸恰好中和时,生成NH4Cl,根据NH4+的水解平衡计算溶液的pH。
无机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问题

(1)
酚酞:酸滴定碱时:颜色由红刚好褪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
(2)
甲基橙:酸滴定碱时:颜色由黄到橙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红到橙色
一般不选用石蕊
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二
为了减小方法误差,使滴定终点和等当点重合,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等当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2)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则不易观察。因此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强酸和强碱中和时,尽管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用,但用酸滴定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碱滴定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3)
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时,前者溶液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
(4)
为了使指示剂的变色不发生异常导致误差,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不可过多,温度不宜过高,强酸或强碱的浓度不宜过大。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
(2)甲基橙:酸滴定碱时:颜色由黄到橙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红到橙色
一般不选用石蕊
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二
为了减小方法误差,使滴定终点和等当点重合,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强酸与弱碱相互滴定时,应选用甲基橙。
强碱与弱酸相互滴定时,应选用酚酞。
2O2
2
2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与解题技巧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滴定计算与指示剂选择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与解题技巧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滴定计算与指示剂选择高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滴定计算与指示剂选择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它发生在酸和碱之间,产生水和盐的化合物。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滴定计算以及指示剂的选择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中化学中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滴定计算原理以及指示剂选择的技巧。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滴定计算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滴定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滴定实验需要用到酸碱溶液、指示剂和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滴定试剂:通过标准溶液定量配制所需的酸碱溶液,通常会使用浓度已知的酸和碱溶液。
2. 加入指示剂:选择一种适合的指示剂加入待测溶液中,指示剂的选择要根据滴定反应的性质进行判断。
3. 滴定操作:将标定好的酸碱溶液缓慢滴入待测溶液中,同时搅拌容器中的溶液。
直到出现颜色的突变,表示滴定反应达到中和终点。
4. 记录滴定量:通过滴定至中和终点时消耗的酸碱溶液的体积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在滴定计算中,需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摩尔比例以及滴定过程中消耗酸碱溶液的体积差来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1. 计算反应的摩尔比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例,例如,如果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摩尔比例为1:1。
2. 计算酸碱溶液的摩尔浓度:根据滴定实验中消耗的酸碱溶液体积差和溶液的已知浓度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摩尔浓度。
3. 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利用反应的摩尔比例和酸碱溶液的摩尔浓度,可以通过简单的乘除法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滴定计算中,滴定反应的终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指示剂的选择对滴定终点的准确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指示剂的选择技巧指示剂是滴定实验中用于标示滴定终点的物质,它能够在酸碱滴定溶液中发生颜色的变化。
指示剂的选择要根据滴定反应的性质来确定。
1.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指示剂通常用于强酸和强碱的滴定反应,例如:苯酚酞、溴酚蓝等。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和指示剂选择》教案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和指示剂选择》教案
高中化学教学中,酸碱中和滴定和指示剂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教案将介绍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指示剂选择以及注意事项。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通过滴加一种溶液来测定另一种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酸或碱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到待测溶液的pH值达到中性(pH=7)为止,此时所加入的酸或碱的体积称为滴定终点体积。
二、实验步骤
1.将待测溶液倒入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2.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缓慢地加入待测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
3.当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终点体积。
4.根据滴定终点体积和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三、指示剂选择
指示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根据颜色的变化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质。
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等。
选择指示剂时应考虑其变色范围和变色pH值是否适合待测溶液。
四、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干净、无水垢等。
2.标准溶液应准确配制,避免误差。
3.滴定时应缓慢滴加,避免误差。
4.指示剂应少量加入,以免影响滴定结果。
5.实验后应及时清洗仪器。
以上是本教案对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和指示剂选择》的介绍。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并能正确选择指示剂进行实验。
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生对学习化学的直接兴趣。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直接兴趣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兴趣。
这种兴趣仅满足于感知实验现象,没有产生要了解这些现象的要求,因而是不稳定、不能持久的。
②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兴趣。
即不仅满足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更希望亲自动手,获得实验现象。
这类兴趣虽较前一类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达到要了解本质和规律的水平。
③认知兴趣。
这种兴趣不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而且能够积极地去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这是一类水平较高的兴趣,对学习化学活动具有稳定持久的推动作用。
④创造兴趣。
这是最高水平的实验兴趣。
具有创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理解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基础上,在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
这几类兴趣水平是逐级上升的。
较低水平兴趣是较高水平兴趣形成的基础;较高水平兴趣是较低水平兴趣的发展。
21应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注意集中的比率为82◊,使用听觉媒体为55◊。
电教媒体以其能够提供形象、生动的声音和影像,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
特别是当许多化学现象、变化、微观结构、微观化学运动等用影视图像或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时,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电教媒体,这样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1开展化学学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竞赛活动历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取得良好成绩的有效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采取个人、团体之间或自我进行学习竞赛活动。
在学习竞赛活动中,可激起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为集体及个人争光的意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1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成效与学习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成效越大,学习兴趣越浓。
反之,学习兴趣越淡。
因此,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地进行反馈,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及教学处理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及教学处理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及教学处理一、问题的提出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定量实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常会碰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其中指示剂的选择就是问题之一。
在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高中化学教科书有关“测定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实验”中提供了酚酞和甲基橙两种试剂供选择,最后教科书选择的是酚酞,而没有选择甲基橙。
那么,在这个实验中是否可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呢?如果可以,在这个实验中酚酞和甲基橙哪一种作指示剂更好?在日常的教师交流研讨中,有教师认为,强酸和强碱互滴时,使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的效果是一样的,不存在哪一种更好的问题。
理由是滴定终点存在突变,多滴一滴和少滴一滴即可使溶液的pH存在很大范围的变化,酚酞和甲基橙的变色点在突变范围内或部分在突变范围内,都能观察到颜色变化而确定终点,故两者不存在谁更好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试图从学科专业知识维度探究指示剂的选择问题,并从中学教学处理维度探讨指示剂选择的教学尺度把握问题。
二、从学科专业知识维度分析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能有效减少误差,而酸碱中和滴定中不同浓度的待测溶液、选择不同的指示剂、指示剂的用量等都会影响滴定终点。
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终点突变的影响下面以两道例题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例1 以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mol/L的盐酸取20.00mL的盐酸于锥形瓶中,用NaOH溶液滴定,当滴入20.00mL的NaOH溶液时,停止滴定,求此时混合溶液的pH。
若滴加NaOH溶液时,往锥形瓶中多加半滴NaOH溶液,求此时混合溶液的pH。
若滴加NaOH溶液时,往锥形瓶中少加半滴NaOH溶液,求此时混合溶液的pH。
根据反应情况分析及公式应用,可算出pH=7;pH=9.7;pH=4.3。
多滴半滴NaOH溶液和少滴半滴NaOH溶液,终点突变的pH变化范围将近6个pH单位,若是多滴一滴或少滴一滴,终点突变的pH变化范围将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新洲一中张新平
[知识点]
1.石蕊的变色范围是5~8,变色范围较宽(氢离子浓度跨度高达1000倍),比起甲基橙、酚酞就显得非常不灵敏。
且在溶液处在一个不断稀释的过程,从紫色到蓝色的色差人眼识别困难,也就难以依据颜色突变判断滴定终点了,所以不能做中和滴定时的指示剂。
2. 常用滴定指示剂是甲基橙和酚酞——其变色范围窄,突变颜色明显易识别。
[典型范例]
[2016·全国I.T12]298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解析]在经历多年高考的全国卷中后,偶然出现了“关于强酸滴定弱碱的指示剂的选择”问题的选项A、以及“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计算”问题选项D,这都是高于教材的。
也正因为该题的出现,所以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就添加了“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A.依据指示剂选择的一般规律,其指示的(即发生颜色突变)点是恰好完全中和、或前后的点(即等当点)。
氨水中滴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生成的氯化铵溶液因水解而显酸性,因此,应该选择在酸性范围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
B.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 mL,而此时pH<7。
C. M点处的溶液为中性溶液,有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大小关系是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c(OH-)=0.10 mol·L-1×1.32%=1.32×10-3mol·L-1,
c(H+)=1×10-14/1.32×10-3mol·L-1 =1/1.32 ×10-11mol·L-1,
pH = 11+lg1.32<12.故D选项正确。
[模式归纳]
1.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1)pH~滴定体积图
(2) pH~滴定百分数图
2. 强酸与弱碱的中和滴定:
如上题:
3. 弱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如:298K时,在20.0 mL 0.10 mol·L-1醋酸中滴入0.1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小结]
中和滴定时选择指示剂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等当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2)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则不易观察.因此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
强酸和强碱中和时,尽管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用,但用酸滴定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
用碱滴定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3)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时,前者溶液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
因此,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
(4)为了使指示剂的变色不发生异常导致误差,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不可过多,温度不宜过高,强酸或强碱的浓度不宜过大。
(5)现代传感技术的使用,就可以不再为选择指示剂而烦恼啦!(如下图所示)
[巩固练习]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