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规律性步行锻炼对分娩的影响

孕期规律性步行锻炼对分娩的影响
孕期规律性步行锻炼对分娩的影响

孕期规律性步行锻炼对分娩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2-01T15:34:16.28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8月下期供稿作者:胡敏周芬芬[导读] 目的:观察孕妇孕期规律性步行锻炼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

胡敏周芬芬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7 )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2 摘要: 目的:观察孕妇孕期规律性步行锻炼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在本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初产妇152例进行前瞻性调查,68例在孕28周后坚持每天参,观察两组孕妇加规律性步行锻炼的孕妇为观察组,84名没有参加规律性步行锻炼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过程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P<0.05。观察组总产程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规律性步行锻炼能减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并且安全负作用少,可以向孕妇推广。

前言:许多孕妇在妊娠期间只注重营养,却忽视了运动锻炼,导致了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非正常体重胎儿出生率和剖宫产率的增加。孕妇的心理因素,对其妊娠结局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找到一种形式新颖,方法简单,且容易被孕产妇接受的孕期保健方法,来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在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针对孕妇开展了孕期规律性步行锻炼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研究对象:

1.1临床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定期产检,身体健康、分娩单胎活婴的初产妇150例,年龄在22-32周岁。其中孕28周后自愿坚持规律性步行锻炼的初产妇68例,未参加规律性步行锻炼的初产妇84例,两组产妇均身体健康,无其它并发症。平均年龄为27周岁。

1.2 运动干预

全部病例是在我院产检并参加我院每周六的孕期健康教育课学习的孕妇学员。其中观察组为自愿参加规律性步行锻炼的孕妇,要求在孕28周以后坚持规律性步行锻炼,观察组均为身怀单胎身体健康无妊娠并发症的孕妇,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向其本人或其家人了解他们坚持的程度,其中有68人在孕期坚持规律性步行锻炼;对照组没参加规律性步行锻炼。规律性步行锻炼的方法:在身体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户外步行锻炼,早晚各一次,每次30min,对步幅和走姿以及路程不做要求,步幅和走姿以身体舒适为宜。

1.3 观察指标

由指定的护士记录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分娩的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结束妊娠孕周数以及产妇产前的分娩意愿和心理情况。将所记录下来的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产妇产前的分娩意愿为

两组产妇产前的分娩意愿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产妇分娩前的心理状态

观察组产妇心情放松的有72.1%,较对照组的46%的差异非常显著;感觉紧张的有17.6%,较对照组的40.5%的差异非常显著;焦虑不安的观察组的10.3%,显著低于照组的13.1%。见表2。

2.4分娩方式对比

产前检查 与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与保健包括对孕妇的定期产前检查、指导好营养和用药、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监护,保证妇和胎儿的健康直至安全分娩,美国产科资学会(2002年)把产前保健( prenatal cate)定义为:从好娠开始到分娩前的整个时期,对孕妇及胎儿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对孕妇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包括早孕诊断首次产检查和随后的产前检查及胎儿缺陷的筛查与诊断。 产前检查是监测胎儿发育和官内生长环境,监护孕妇各系统,促进健康教育与咨询,提高妊娠质量,减少出生缺的重要措施。规范和系统的产前检查是确保母儿健康与安全的关键环节妊娠早、中和晚期孕妇与胎儿的变化不同,产前检查的次数与内容也不同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与次数 首次产前检查的时间应从确诊妊娠早期开始。主要自的确定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②估计和核对孕期或胎龄;③制定产前检查计划。一般情况下首次检查时间应在6-8周为宜,妊娠20~36周为每4周检查1次,妊娠37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共行产前检查9-11次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推算预产期:按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若孕妇只知农历日期,应先换算成公历再推算预产期。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有可能相差1~2周。 第一次检查(6-13+6周):1、建立母子保健手册2、确定孕周、推算预产期3、评估妊娠高危因素4、血压、体重指数、胎心率5、常规抽血化验 健康教育:1、营养与生活方式的指导2、继续补充叶酸至3个月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第二次检查(14-19+6周)1.分析首次产前检查的结果2、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3、唐氏筛查或者无创DNA检查 健康教育:1、唐筛的意义2、开始补充铁剂 第三次检查(20-23+6周)1.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率2、B超3、血尿常规 健康教育:1、早产的认识与预防2、营养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第四次检查(24-27+6周)1.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率2、胎儿四维彩超、心脏超声检查3、75gOGTT 4、血尿常规 健康教育:1、早产的认识与预防2、营养和生活方式的指导3、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意义第五次检查(28-31+6周)1.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率、胎位2、产科B超3、血尿常规 健康教育:1、分娩方式指导2、监测胎动3、母乳喂养指导4、新生儿护理指导 第六次检查(32-36+6周)1.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率、胎位2、血尿常规3、NST检查(34周开始)4、心电图 健康教育:1、分娩前的生活方式指导2、分娩相关知识3、抑郁症的预防 第7~11次检查1.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位、胎心率、宫颈检查2、血尿常规3、NST 检查(每周一次)4、产科B超检查 健康教育:1、产褥期的指导2、胎儿宫内情况的监/3、超过41周住院并引产

孕产妇安全管理规定

孕产妇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规范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内容及管理职责,加强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孕产妇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孕产妇安全管理规定篇一一、孕产期系统管理内容 1、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 孕早期(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孕妇妊娠大于16周者进行产科检查一次。 孕中、晚期:产前检查一般在孕16-18周开始,孕28前每月产检一次,孕28周-36周每半月一次,孕36周后每7-10天产检一次。整个孕期产检次数城市不少于8次、农村不少于5次,高危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产后: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左右各访视一次,共三次,高危产妇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访视次数。如产妇额外需要增加访视次数,可参照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收费标准。 2、保健服务内容 孕早期:做到在孕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测量基础血压;确定妊娠大小;进行血尿常规、血型、血糖、白带常规、肝功能(包括HBsAg)、梅毒筛查、HIV检测等辅助检查。进行高危因素的初筛选及登记,发现妊娠禁忌症和严重合并症者,及时处理。开展孕早期的卫生宣教及指导,如妊娠反应、先兆流产症状

的识别和预防;如何避免孕早期接触致畸物质、避免病毒感染等。 孕中、晚期:按孕产妇保健册规定内容进行产前检查、高危筛选及评定,及时处理妊娠期的合并症及并发症,重度高危孕妇及时转诊,并落实专人追踪、随访。产前检查复诊要求:测量孕妇体重、血压、尿蛋白;询问前次产前检查后孕妇的特殊情况(孕30周后询问胎动计数);检查胎位、听胎心;了解胎先露入盆等情况;测量宫高及腹围,绘制妊娠图,判断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检查下肢水肿情况等。孕中晚期常规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化验各一次,必要时进行B超、胎儿心电监护等检查。 孕妇孕15周-19周建议参加产前筛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动员进行产前诊断,并做好追踪及随访。对具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建议直接进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⑴35周岁以上高龄孕妇; ⑵羊水过多或过少者; ⑶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⑷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可疑畸形的; ⑸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严重缺陷婴儿的。 开展孕期的卫生、营养指导;家庭自我监护;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及预防;阴-道分娩的好处;临产前的准备与临产症状的识别;母乳喂养知识等宣教。 分娩期:积极预防产时并发症的发生;实行母婴同室,开展产后半小时内早吸吮、肌肤接触工作;鼓励按需喂养。依法进行出生医学

孕期营养指导和孕妇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孕期营养指导和孕妇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17T15:22:48.1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2期作者:谢维 [导读] 把孕期营养指导运用于孕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孕妇微量元素水平,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412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分娩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0月进行围生期检查的孕妇96例,对于不同孕妇分娩效果进行数据收集与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在维生素 A、蛋白质、叶酸铁钙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上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出血量上,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把孕期营养指导运用于孕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孕妇微量元素水平,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孕期营养指导;孕妇分娩;结局;相关性研究 围产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孕妇的营养摄入情况对孕妇本身与胎儿发育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临床上要求孕妇的营养摄入既不能过少与不宜营养过剩,如果孕妇缺乏蛋白会降低其免疫功能,可能会出现产后感染[2,如果缺乏叶酸则增加了新生儿畸形的风险,如果营养孕妇的营养过剩则可能出现巨大儿。因此临床上应当加强对孕妇进行有效的营养指导,促使孕妇顺利娩出,提升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的正常性。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临床资料概述 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对象是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0月96例围生期检查孕妇。将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内都包含48位孕妇,在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2-38周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26.46±1.36)岁,患者孕次为1-5次,平均孕次为(2.11±2.25)次。在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3-39周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26.51±1.14)岁,患者孕次为1-4次,平均孕次为(2.07±0.25)次。 1.2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性的临床孕期指导,不对其进行营养指导。对孕妇进行常规性的产前检查与健康教育,测定孕妇的血糖水平、血压以及体重指标。 对观察组孕妇进行营养健康指导,充分了解孕妇在孕期内摄入的营养情况,对孕妇摄入的事物与摄入量进行观察记录,将具体的食物换算成营养成分。对孕妇的营养情况进行充分评估,结合孕妇自身的身体情况与经济条件,为其制定最佳的营养膳食方案,促进孕妇在孕期内能够摄入均衡的营养,养成健康的孕期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1.3判断标准 比较两组孕妇在维生素A、蛋白质、叶酸、铁、钙等营养物质水平,从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分娩出血量等指标上判断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方式 运用SPSS 17.0软件搜集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运用(x±s)来表示统计资料,运用独立样本t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检验,运用率(%)实验计数资料,以χ2比较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物质摄入 观察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在维生素 A、蛋白质、叶酸铁钙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上满足P<0.05的条件,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分析数据见下表1。 2.2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出血量 在观察组孕妇分娩出血量为(317.5±175.6)ml,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48±0.55)kg,对照组孕妇分娩出血量为(453.1±183.4)ml,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4±0.42)kg。观察与对照组在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出血量上,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分析数据见下表2。 3.讨论 孕期及围生期对胎儿的正常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胎儿发育对营养物质具有特殊的需求,要求从母体中摄取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孕妇的营养摄入量与生活饮食习惯与胎儿的生长发育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当加强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对孕妇的营养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