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简介本文档是关于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的介绍。

该教案适用于六年级学生,旨在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并全面了解语文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阅读和理解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

- 学生将学会正确运用汉字,提高书写能力。

- 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 学生将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诗词、故事等。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全部教材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各篇课文,学生将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鉴赏文学作品,以及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

- 课文讲解:对每篇课文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 课后题:每篇课文后都附有相应的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 诗词赏析:通过研究古代和现代的名诗名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同时研究其中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

-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知识。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题,促进互动和交流。

-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和音频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具体评价方法包括:-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认真完成课后题和写作任务。

- 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测验和考试。

教学资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相关课外读物和参考书籍结束语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5
12
11.7-11.1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花脸、荷塘旧事
5
13
11.14-11.18
报纸的故事、第一支笔、语文天地五5来自1411.21-11.25
古诗二首、小英雄雨来、夜莺之歌
5
15
11.28-12.2
狼牙山五壮士、螳螂捕蝉、语文天地六
5
16
12.5-12.09
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别挤啦
板书设计
穷人
渔夫穷人
收养西蒙的孩子勤劳、善良、乐于助人
桑娜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
4
课题
穷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教材
的重
难点
重点:阅读教学。
难点:写作练习。
学科教学计划






1、通过课堂引领,引导学生多进图书室、多读课外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2、让学生学会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高尚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示插图)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

周总理生前经常是这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

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预习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

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

从课文叙述的事情中你有什么感受,进行简单的批注。

3.仔细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查预习1.交流学习生字应注意的问题。

组词:(中等生、学困生)咨()询()旬()碟()资()殉()峋()蝶()2.指读课文,注意正音。

3.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语句上可以体现出周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4.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学困生)(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学困生)(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中等生)(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中等生)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高尚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在提倡“以德治国”,兴我中华。

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单元目标:1、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2、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单元重点难点:1、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2、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分配:一夜的工作 2课时穷人 2课时白桦林的低语 2课时杨震暮夜却金 1课时尊敬普通人 1课时综合活动 5课时《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体会课文透露出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用词确切,说话得体,记叙真实生动感人。

3、学会生字、新词,体会课后第三题三个重点句的意思,用“简单、简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具体分析,进而感受到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夜的工作》。

(一齐说教师揭题)这篇文章是何其芳同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设计备注(教学反思、辅导学困生等)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本册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1个综合活动,主体课文下设2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三个栏目,综合活动包括“导语——活动过程——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

“整体”的含义有两个: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

②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

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

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二、学情分析: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本班学生通过中、高年级阶段的训练,基本接受了识字、词、句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理解、积累及运用词句的能力,但还比较薄弱。

本学期将根据新课标教材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并重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把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习。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十一册)教师课题: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词,能区分“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的工作辛苦、生活简朴。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课堂教学方法:讲解法课堂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板书设计:工作量大审阅认真工作劳苦一夜的工作工作时间长陈设简单夜餐简单生活简朴课堂练习设计:选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词:简便、简单、简朴、简陋、简练课文(简单)设备(简陋)生活(简朴)穿戴(简朴)方法(简单)摆设(简单)房屋(简陋)操作(简单)语句(简练)陈设(简陋)内容(简练)问题(简单)课题:穷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难点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已审阅)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已审阅)

第一单元《一夜的工作》课时:2—1教学目标:1学会“浏览咨朦胧”等生字。

2流利读课文3掌握课文的结构,体会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领悟本课通过平常的生活小事和运用事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教学手段挂图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生字浑浑噩噩挫折丑陋溅起沧桑近义词微不足道丑陋悔改饱经沧桑反义词羞愧辉煌微不足道饱经沧二导课1关于周总理,我们知道他很多事迹,请同学们谈一谈。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总理的课文《一夜的工作》。

三新授1解词2介绍背景和总理事迹3认写生字:浏咨揉蒙眬询览审4读课文5整体感知课文回答问题:1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记叙了周总理工作情况2梳理结构:起因请总理审阅经过工作劳苦简朴生活结果抒发崇敬之情,爱戴之情四练习:解词多音字同义反义词板书设计:一夜的工作起因请总理审阅经过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结果崇敬爱戴之情《一夜的工作》课时:2—2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词句,分析并把握作者的情感,背诵后2节。

3掌握以小见大和运用平时的语言展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重难点:掌握写作特点以小见大语言平实媒体使用小黑板笔记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字词1浏咨揉蒙眬询览审2提问课文的主题二新授1细节描写:(1)办公室的陈设(2)审阅文件时的动作(3)夜宵情况“一尺”“一叠”说明工作量大“看画想问”四个动词,说明周总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室内的陈设”说明极其简单“数得清的花生米和绿茶”说明简朴2重点语句把握情感(1)“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先后出现2次,如何分析?前次为写实,后次为抒情,赞誉,一方面表达作者亲眼见总理工作的幸福激动之情。

另一方面联想到总理总是这样辛劳鞠躬尽瘁。

(2)理解文章最后两段两次感情倾诉。

(3)指导朗读并背诵后两段。

三以小见大,语言平实的写作特点四练习近义词极其陈设如此反义词朦胧浏览简朴板书设计办公陈设:简单审问稿件:看画想问抒情夜宵情况:简单《穷人》课时:3—1教学目的:1学会“蜷魁搁寡黧”等生字。

最新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最新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最新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最新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小编带来的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将以学校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温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努力创设和谐美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位孩子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工作目标:1、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组内教师的教学水平。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确保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在课堂中“精选、精讲、精炼”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

3、扎实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

5、狠抓作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6、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运用,开展读书系列活动。

7、开展好语文经典诵读活动。

8、开展有关教学经验的交流(案例交流,教研组上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

三、工作措施(一)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组织学习专业理论文章《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提高本年级组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充分利用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熟悉教材、研究教法、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

3、每位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教案进行修改,课后还要写出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上一节研讨课,课后集体研讨、反思。

并写出听课心得、踏踏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4、规范作业的设计与批改,要求教师认真对待,、不仅次数要达标,对于作业的设计、批改情况、学生的书写等方面也要力求达到要求。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进一步贯彻大语文观念。

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利用午练时间持之以恒练好汉字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

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

教材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

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

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

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材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

另外,教材还注意转化、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验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教材在编排练习时,选择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材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

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学过那些平面图形?二、新知探究活动一课件显示: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活动二观察课本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课件显示)学生体验:线动成面活动三观察课本主题图,(课件显示):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1——1(圆柱)2——3(球)3——4(圆锥)4——2(圆台)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活动四、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活动五、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活动六、认一认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知识拓展练习提高练一练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活动一研究侧面积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4、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 侧 == C ×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

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活动二研究表面积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三、实际应用1、解决书上的例题2、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板书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长方形面积=长×宽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用具:圆柱体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二、探索新知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

(有条件的可分小组进行)(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切拼转化)(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