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和杜康酒四大传说
古代造酒的四个传说

古代造酒的四个传说
古代造酒的传说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四个比较著名的:
1. 仪狄造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
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
2. 杜康造酒: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释杜康:“杜康始作秫酒。
又名少康,夏朝国君。
”
3. 上天造酒:在古代,也有神话传说称酒是天上“酒星”所造。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享饮食。
”轩辕,我国古星名,共十七颗星,其间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可看到一颗桔黄色的亮星,在星空的西南方闪闪发光。
4. 猿猴造酒:猿猴造酒的故事流传甚广。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生动的描述。
这些猿猴住在石砀山一个名叫“悬瓮”的峭岩上,宛如黑猩猩。
他们蹦跳身手十分敏捷,老猴子负责去外面找食物,小猴子则在家酝制百味俱全
的美酒。
杜康酿酒的传说

杜康酿酒的传说《杜康酿酒的由来》杜康,是黄帝手下一位大臣。
路过神农尝百草,辨五谷,黄帝创立部落同盟后,人们开始耕种粮食。
传说黄帝命杜康专管粮食出产这件事,杜康很负责。
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粮食越来越多。
当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管理方法,杜康只得把丰收的粮食堆放在山洞里。
久而久之,因山洞潮湿,粮食全霉坏了。
黄帝知道这过后,很是气愤,撤了杜康的官职,叫他去保管粮食。
黄帝说:假如粮食再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粮食出产的大臣,一下子降到一个保管员,心里十分惆怅。
但他又想到嫘léi 祖、风后、力牧、仓颉jié 等大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功劳,还犯下大罪,想到这里,也没怨气了,便暗下决心,非要把保管粮食这件事做好。
杜康想了几天几夜。
有一天,他在一片茫茫丛林里发现一片开阔地,周围枯死了几棵大树。
树头没了,只剩下个大树身子,树身里边全是空的。
杜康灵机一动,心想:假如把打下的粮食装在树洞里,不是更保险,再也不怕霉坏了吗? 杜康把这事和周围人一磋商,人们都同意杜康的主意。
大伙把树林里凡是枯死了的大树都一一掏空和修理。
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了树洞。
谁知,好景不长。
时隔两年多,枯树身子里装的粮食,路过持久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开始发酵jiào了。
一天杜康上山检察粮食保管情形,忽然发现一棵装粮食的树洞周围躺倒着一些山羊、野猪、兔子。
他觉得这些野兽是病死在这里的,便走近一看,却发现它们都活着,个个在睡大觉。
杜康一时弄不清这是什么原由。
当他正在纳闷时,一只野猪忽然苏醒,窜进了树林。
接着山羊、兔子也醒来跑了。
杜康受了一场虚惊,正要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走到装粮的树洞跟前,仰头用舌头舔树洞。
杜康立即躲在一棵大树背后,想看个究竟,不料两只山羊舔了一阵,就东倒西歪,走了不远,就躺倒在地。
杜康立即跑过去抓住两只山羊,随手绑住,具体检察树洞上的是些什么东西。
杜康酒的由来

杜康酒的由来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帅哥叫杜康。
有一次他老妈叫他把吃剩的米饭拿去后院竹林里喂鸡,杜康一进去,一大群鸡就争先恐后围上来,其中一只大公鸡还狠狠地啄了他小腿肚一口,疼得他直跳脚。
于是他恶作剧地把饭倒入一段树杈,让鸡够不着,气得鸡们围着树杈咯咯咯咯乱叫。
过几天,杜康在树下休息,一些液体从树杈里流出,刚好滴入他的嘴里,杜康感到这液体味道甘甜可口,觉得奇怪,就叫大家都来尝尝。
于是,酒,就这么产生了。
从那一天起,酒就成了中华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陪伴着炎黄儿女走过了上下几千年。
而杜康也就成了酒的开山鼻祖和代名词。
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又有诗云: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临阵斩将之功,不敌一阕诗成;封侯拜相之荣耀,亦不如酒熟之时,邀三两知己,举杯问月、或猜拳行令,或轻斟浅酌,或采菊东篱,共话光阴啊。
可见酒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以酒解乏,以酒解忧,以酒会友,以酒待客,以酒养性,以酒健身,勤劳聪明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充分领略到了酒的用途和美妙,把酒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天南漠北,深山小巷,市井农家,凡有稻黍甘泉处,皆有酒香。
高粱、大米、糯米、豌豆、红薯、玉米、小麦、葡萄、桑葚,等等,只要是粮食,乃至水果,皆可酿酒,而糯米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糯米酒,又称黄酒、江米酒、甜酒、酒酿。
以上等糯米为原料,用传统作坊式工艺,经淘洗、浸泡、蒸熟后加入酒曲,在室温下发酵酿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防腐剂及其他材料。
乙醇含量低,刺激少,口味香甜醇美,营养丰富,易于人体吸收,适量饮用,能舒筋活络、强壮体魄。
糯米酒酒性温和,适合所有人食用,更是中老年人、美眉、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丰胸催乳、调养身体之上品,同时也是厨房烹调肉类的必备佳品。
糯米酒是客家特产,酒中极品。
它与白酒最大的区别是,白酒是用粳米或高粱、小麦、豌豆、玉米、红薯等粮食经蒸馏法酿制的,口感辛辣,刺激大,度数较高。
杜康酒的传说故事

杜康酒的传说故事
杜康酒,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传统酒类,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关于杜康酒的起源和制作过程。
据传说,杜康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中。
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杜康的神仙,他是酒神的后裔,以制作美酒闻名。
杜康非常擅长利用大自然的恩赐,将精选的谷物和水进行酿造,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美味酒品。
故事中说,杜康常常以善良和正直的品德感动了上天,上天便赐给他神奇的酿酒技术,使他能够制作出无与伦比的美酒。
杜康为了表达对上天的感激,他决定将这种技术和秘方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酒。
杜康酒的制作过程非常严谨而独特。
首先,酿酒师根据传统配方,选择优质的谷物作为原料,如高粱、大米等。
然后,将谷物经过研磨、水浸泡、蒸煮等一系列步骤后,再加入酒曲或酒母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酒曲发酵和酵母代谢,使得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和香味物质。
最后,通过蒸馏、陈酿等工艺,使酒的口感更为醇厚和复杂。
杜康酒的传说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杜康酒的研究和探索。
历史上,有
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杜康酒情有独钟,他们将杜康的故事描绘成了许多诗歌和散文。
在这些作品中,他们赞美了杜康酒的美味和独特性,并将其与中华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今天,杜康酒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酿造工艺。
无论是在家庭聚会、喜庆节日还是商务酒宴上,杜康酒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的酒文化,更是传承着古老的民间传说和智慧。
杜康创酿酒的传说

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 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 生前善制瓷器;一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 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
0c02f5a 酿酒设备
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 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仓 颉、雷祥、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那显 赫程度可就不言而喻了。“杜康,字仲宁,相传
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 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 大土包,以砖墙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 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像。
0c02f5a 酿酒设备
可惜庙与像均毁于“十年浩劫”了。据县志记载, 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 到这里来祭奠,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 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
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 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
0c02f5a 酿酒设备
落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 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亭。亭呈六角 形,红柱绿瓦,五彩飞檐,楣上绘着“杜康醉刘 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
0c02f5a 酿酒设备
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古者在此一带发现 的残砖断瓦考定,商、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 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甫于 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舅区崔少府,写下
杜康——传说中的造酒之神
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 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 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
法。杜康造酒的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 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 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
中国历史四大酒神

中华历史四大酒神中国酒文化数千年,无酒不成席,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华历史中,以酒冠名的传奇人物。
第一、中华“酒圣”——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在《短歌行》如是说道。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杜康又叫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位君主,他小时候以放牧为生,每天都将带的饭食挂在树上,但是经常忘了吃。
后来,少康许久不吃的剩饭变了味,于是就反复地研究思索,最终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
后通过一系列的改进,终于酿成了历史上第一瓶酒。
成为了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被后世称为“酒圣”。
第二、“酒神”——仪狄仪狄是夏朝人,是专门负责造酒的官员。
据《吕氏春秋》记载,夏禹的女儿,为了品尝到甘甜的水,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仪狄,并命令其去负责监造,后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发明了醪糟儿,他用醪糟儿和水混合在一起酿出了甘甜回味的美酒。
仪狄和杜康都可称得上是“酿酒第一人”,只不过,杜康酿造的是高粱酒,而仪狄酿造的则是米酒(也就是黄酒)。
据《战国策·魏策》记载“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仪狄也被后世称为“酒神”。
第三、“酒仙”——李白唐朝诗人李白他豪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在诗酒不分家的古代,他算的上是其中的翘楚,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自己也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而且别人都是酒后糊涂,他喝酒以后,诗却写得更好,他曾对唐玄宗说:“我是斗酒诗百篇,喝了酒才做得出好诗。
”他也是在喝酒之后做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传世名句,他也被后人誉为“酒仙”。
第四、“酒鬼”——刘伶刘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也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爱喝酒、能喝酒”的名声响彻古今。
提起刘伶,“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相传,刘伶喝了杜康酒,一醉三年。
他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纵酒放诞之情趣。
发荡不羁的性格,加上郁郁不得志的消极颓废的形象,他也被后人誉为“酒鬼”。
杜康酒的故事

杜康酒的故事
杜康酒的故事如下:
杜康,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圣,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传说在黄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专门负责管理粮食。
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
可是,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
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
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
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
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
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
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
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
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
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杜康酿酒的神话故事

杜康酿酒的神话故事中国有许多神话故事传说,有神仙也有凡人,有悲欢离合,也有千古流传的古老传说,其中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故事,就是传说中神仙杜康酿酒的故事。
据说杜康是后羿的大臣,他为后羿服务了许多年,后羿的宫殿里端满了杜康制作的酒,杜康开始认识到酿酒艺术的价值,他说这种酒能治愈病痛,活力充沛,延年益寿,所以他的酒被誉为百花无比,一直后到今天,他的名字仍然是中国酿酒艺术的先驱。
据说杜康在天上来到了一个神仙山,登顶发现一座庙,祭祀一位神仙,神仙说杜康能够让百姓饮酒,消除灾难,万民和谐,杜康受之有感,就仔细研究了酿酒的艺术,调配出了许多种酒,并教会了人们酿酒的技术,让百姓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酒,从此开启了中国酿酒的新时代。
此外,还有另一个传说,据说后羿把一口宝瓶扔到杜康的家中,宝瓶里有一口神奇的酒,让杜康研制出许多种不同的美酒,他把它叫做“归藏”,他认为它可以让人延年益寿,因此也有“百年不老酒”的说法。
杜康受神仙之赐,改造出了许多神奇的酒,他的多样的酿酒技术,成就了今天中国著名的“醉熊酒”。
同时,也使杜康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酿酒师,他的名字被世人永久地铭记在心。
杜康也为酿酒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中国著名的“二锅头”就是杜康培植出来的,被全世界称赞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酒文化,其影响甚至超越了后羿的弓箭,成为中国最为人熟知的国宝。
杜康的传奇故事,一直从古至今,激励着后人们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探索新的酒类,让百姓以最佳的方式品尝到这些美酒,增加生活的趣味,从而改变了中国的酒文化,三千年来,杜康的传奇故事仍在流传。
以杜康为基础,千百年往后,中国酒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在酒吧里,不但能尝到杜康醉熊酒,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酒,令百姓品尝到美食佳酿,这正是杜康伟大且精神的体现。
今天,“杜康酿酒的神话故事”,仍在激励着众多酿酒师,按照古老的传统,不断酿制出更多的美酒,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尝到各种美酒,喝到自己喜欢的酒,将美酒带给每一个人,让他们体会到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也是杜康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康和杜康酒的传说关于杜康传说中酒的发明者,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
据《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在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
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
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说文解字》注:“杜,甘棠也”)。
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
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
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
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后来人们把杜康作为美酒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唐皎然《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如魏武呼‘杜康’为酒。
”元伊世珍《嫏嬛记》卷中:“杜康造酒,因称酒为杜康。
”清方文《梅季升招饮天逸阁因吊亡友朗三孟璿景山》诗:“追念平生肠欲结,杜康何以解吾忧。
” 魏武帝曹操《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之句,成为千古绝唱。
曹植《七启》诗中有“春清漂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之句。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止酒》诗题材下自注云:“仪狄造,杜康润色之”。
前秦赵整《酒德歌》中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吟“杜酒频劳劝,张梨不外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中曰:“杜康能解闷,萱草解忘忧”。
唐代诗人皮日休《酒床》诗中有“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之句。
唐代诗人王绩著有《杜康新庙文》,其辞曰:“两仪判辟,万象森罗。
都邑未建,鸟兽独多。
茹毛饮血,巢居穴窠。
天地不交,人灵未知。
智哉先生,爱作甘醴。
上配百牢,下主五齐。
以宴以祷,为樽为洗。
万神以降,三献成礼。
……我瞻前说,功高受赏。
嗟嗟先生,其义可想。
肇基曲蘖,先开祀飨。
大礼斯备,群贤就养。
敢依河曲,建尔灵祠。
前临极岸,却就长矶。
茅茨不剪,采椽不治。
扫地而祭,神期享之”。
唐诗人贾岛《送李登少府》中曰:“伊阳耽酒尉,郎咏醉醒新。
应见嵩山里,明年踯躅春”。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和陶止酒并引》中云:“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北宋哲学家邵雍在其《逍遥津》中写道:“总不如盖一座安乐窝,上有琴棋书画,下有渔读耕樵,闲来了河边钓,闷来了把琴敲。
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 宋文学家张表臣有诗曰:“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爱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一首《沁园春》词中写道:“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南宋朝王十朋有诗云:“妙意能施杜康手”。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鹧鸪天·孟津作》中写道:“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
”据《常德地区志·酒志》记载,常德民间酿酒业供奉的酒神是杜康。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酒”字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旧时,常德糟坊老板在酒房贴有“杜康先师之神位”。
每年正月,各家酒坊都要举办杜康酒会。
据考,杜康这个传说人物所处的时代,最早不过尧舜时期,算来也不过4000多年时间。
城头山周边地区发现的陶觚和温锅,距今已有5000年。
这一发现表明,常德酿酒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
轩辕黄帝命杜康造酒的传说传说,轩辕黄帝手下有一位大臣叫杜康,黄帝命杜康管理粮食,杜康很尽心。
他把丰收得到的粮食都堆放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潮湿,粮食全霉坏了。
黄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下令说:以后如果粮食再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当时,黄帝正在准备与陆浑族大战,征调来的粮食无处存放,杜康十分着急。
有一天杜康在空桑涧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桑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树干里面已经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
于是他把自已的想法告诉给周围的人,大家都赞同,并且一齐动手,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粮食全装进树洞里,谁知那几年风调雨顺,连年好收成,粮食到处都是。
装在树洞里的粮食顾不上用,几年以后,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
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桑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
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就大步走过去,想把这些野物弄回去让大家吃。
谁知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在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
正在纳闷,一头野猪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它一见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只醒来逃走了。
杜康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
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也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
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想看看刚才山羊舔的是啥。
不看则罢,一看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辛辣,但却特别醇美。
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刚才躺倒的山羊都跑掉了。
他顺手摘下了腰间的尖底罐,接了一罐水浆带回到杜康村,杜康把他看到的情况,向其他管粮食的人说了一遍。
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说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人不同意: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被降了职;现在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要把他打个半死。
杜康不慌不忙地向大家说:“事到如今,不管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
”说着他提着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话,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
大臣们都认为这水是粮食的元气,并非毒水,应该给这种水起个名字。
当时,为黄帝造字的大臣仓颉站出来说:“酉日得水,咱就造个‘酒’字吧!”从此,黄帝就命杜康用粮食造起酒来。
杜康为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酿酒有功,黄帝又加封他为“宰人”。
杜康在酿酒技术上年年有新的改进。
有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年又是黄帝统一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联盟五十六年的日子,合宫内举行盛大宴会,请来了各部落首领。
黄帝命杜康给每人敬一碗酒,人们也向黄帝敬酒,宴会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正在这时,一条巨龙突然从天而降,把头一直伸到摆在宴会上的大酒坛上,闻来闻去,但坛口太小了,龙嘴怎么也伸不进去,馋得龙嘴里的涎水不断滴进酒坛里,当时大家吓得目瞪口呆,只有黄帝不慌不忙地走到巨龙跟前,把酒坛里的酒倒进一口大碗里,然后送到巨龙嘴边,巨龙一饮而尽,等黄帝再倒第二碗时,巨龙腾空而起,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黄帝又命令杜康给大家敬第二轮酒。
谁知,杜康走到酒坛跟前还未来得及倒酒,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差一点把他醉倒。
杜康给每人敬过酒后,就觉得浑身舒畅,飘飘欲仙。
他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巨龙的龙液落进酒坛所致。
据说龙是不轻易流涎水的,人若喝了龙的涎水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因此,杜康在乘人不注意时,从滴有龙液的酒坛里打出一碗酒,倒进另一只酒罐内,那罐酒味道变得也很香。
宴会结束后,杜康派人专门保存那坛龙液水酒,不许任何人动用。
他每日一口口细细品尝,真的活到了一百七十多岁。
黄帝死后,杜康就在杜康村专门酿酒,把造酒秘诀传给了后人。
杜康造酒民间传说杜康,相传为我国酿酒的发明者。
《说文解字》称“古者少康初作秫酒。
少康,杜康也。
”群众传说他是“酒仙”。
后人曾泛称佳酿为“杜康”。
很多年前,有一家财主。
财主家有个小伙计儿,叫杜康,杜康十四五岁,长得浓眉大眼,聪明伶俐,很是喜人。
财主家的客人很多,整天大车小轿,来往不绝。
客人来了,财主总是酒肉款待。
一喝酒呵,就是大半天不散场,杜康在桌前席后,筛酒、送菜,也总是一忙大半天,可是,尽管他每天都是手不离酒壶,却从没有喝过一口酒。
怕的是财主见了,说他是个“猫儿嘴”呀!一天,财主家又来了几个憨厚的客人。
不用说,财主更是酒宴相待了。
杜康呢,也照样忙他的老行当:摆菜、筛酒。
酒过三巡,客人们正喝到兴头上,大酒坛中的酒却没有了。
这叫人好不扫兴。
财主见此情景,心想:说啥也不能让客人们不欢而散。
他让杜康马上去后村的槽坊灌酒。
杜康便掂起了酒葫芦,往后村去了。
他跑啊,跑啊,跑出了村庄,跑过了路旁的小水坑,跑过了前面的小山岗,跑到了他经常来灌酒的后村槽坊。
他拿出酒葫芦,灌满了酒,往肩上一扛,又跑了回来。
他跑啊,跑啊,跑出了后村,跑过了小山岗,跑到了小水坑的近旁。
突然一股酒香迎面扑鼻而来,香喷喷、甜丝丝的,他一下子就陶醉在那酒香之中。
这时候,杜康肩上的酒葫芦也晃动起来,直晃得里面的酒咕噜咕噜乱响。
杜康跑不动了,他把酒葫芦从肩上拿下来小心地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在路边的小水坑旁。
他相:我每天灌酒、筛酒、送酒,却从没有喝过酒。
今天,我何不喝上几口儿,也尝尝这酒的味道呢?说来也怪,他这样一想啊,那酒葫芦也就朝着他晃动起来了。
杜康一见,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酒葫芦就喝起来了,“咕咚、咕咚”几口干酒下肚,杜康也就醉醺醺的了,他正要躺在地上睡一觉,忽然想到:东家让我来灌酒,我喝掉了这么多,回去他们要说我是“猫儿嘴”,半路上偷喝酒了咋办?杜康想到这儿,可着急了。
俗话说:急中生智。
他这一急呀,办法也就急出来了。
他把酒葫芦往水坑里一按,“咕嘟嘟--”葫芦满了。
他赶忙把酒葫芦往肩上一扛,就回去了。
财主和客人们正等得着急,见杜康像飞的一样跑了回来,汗水把他穿的小夹袄都湿透了。
老财主还是把他责怪了一顿。
杜康因为心虚,也不敢回嘴。
一回来他就连忙把葫芦里的酒往酒壶里一倒,筛酒去了。
杜康一边筛酒,一边心里直扑腾:我往酒里兑了水,等会儿一喝,酒味不够,还非挨骂不可。
谁知,那酒一着热火,立刻有一股股香气从酒壶中飘出来,飘得满院都是喷香喷香的。
客人们一喝那酒啊,嘴里粘糊糊、甜丝丝的。
一个个点头晃脑,连连说:“好酒!好酒!”财主一高兴,就每天让杜康扛着酒葫芦去灌酒。
从此,杜康有酒喝了。
他每天去灌酒回来,都要坐在那个小水坑旁喝一阵子。
然后,他再把酒葫芦往水坑里一按,让它“咕嘟”一阵子。
日子长了,杜康的酒量越喝越大;酒里面的水越兑越多;杜康灌来的酒,财主们说越来越好喝。
杜康呢,也越来越糊涂。
他非要探个究竟不可了。
这一天,客人们都走了。
杜康提起酒葫芦又来到那个小水坑旁。
他把酒葫芦灌满了水,往旁边的地上一坐,嘴对着葫芦喝了起来。
他越喝越香、越喝越甜,不一会儿,就喝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