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战争共52页文档
中国人民近代抗争外来侵略史

论中国人民近代抗争外来侵略史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
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
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
一、中国近代抗争外来侵略的历史丰碑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步入了屈辱的近代。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列强奴役的历史,但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纵观近代,人们为了反对外侵,复兴中国作了无数次的斗争与尝试,它是中华儿女抗争精神的体现!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其举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残酷统治,但也与列强的入侵有关。
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1862年,清廷与英法勾结,借师助剿,英法两国撕下“中立”的伪装,帮助清政府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积极作战,生擒长胜军首领,取得了上海战役的局部胜利,给中外联军沉重的打击,削弱了中外联军的力量。
1900年左右,义和团运动在广袤的华北大地兴起并蓬勃发展。
贯穿于义和团运动的最常见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及洋人的态度。
应该说,义和团运动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运动,但它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显示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原因,正是在那个特殊而混乱的年代,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拳来自生活,反映了百姓的心态及反侵略的决心。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此后,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但革命的果实被窃取,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反侵略的任务仍没有完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 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 分。
优柔寡断、战和 不定的道光皇帝
•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综合 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 后,军备废弛,真正领导者战 和不定,指挥者指挥不力,用 人不当。
神萎靡,形同废人甚至死
亡。因此,所谓鸦片贸易,
其实是名副其实的贩毒活
动。
鸦片贸易的罪恶
❖ 马克思指出:“非法的鸦 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
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 库。”
❖ 美国人蒙哥马利·马丁在 《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 社会》中说:“同鸦片贸 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 欧洲革命》中说“在1830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两条线索: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毛《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
虎门销烟
1840-1919共几百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届约记》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二、政治控制
• 控制中国的内政、
外交
• 扶植、收买代理
人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三、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 权
三元里抗英旧址——三元古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 1 )根本不同点在于是独立自主还是受 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 2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 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 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相差非常悬殊。 (3)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 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 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 生活极端贫困。
⑺ 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 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 16886708两。 ⑻ 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 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近代中国战争赔款总值 合约1326323847银元。 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 政收入的11倍。
战争 赔款 对近 代中 国社 会经 济的 影响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中国同英、德、俄、法、 美、意、奥、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共1 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日虎熊 本是是 英沙 国皇 肠俄 是国 德青 国蛙 太是 阳法 是国
1898年
谢瓒泰《时局图》
租界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 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 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30多个租界。租界 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法律在这 里无效,俨然是“国中之国”。
船只
军事素 质
军纪散漫、缺乏训练, 训练有速,指 战斗力低。 挥统一,战斗 力强。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的一 主、 张“ 和师 早夷 期长 的技 维以 新制 思夷 想”
的一 主、 张“ 和师 早夷 期长 的技 维以 新制 思夷 想”
1、东南边疆的危机:
近代史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

北京两次遭受浩劫:
►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 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进园后大肆抢劫金银珠 宝、瓷器绸缎、文物古籍,拿不了的就加以毁坏,最 后还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和附近香山、万寿山、玉泉山 的殿阁建筑。参加抢劫的英国军官戈登承认:“我们 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在黄海海战中壮 烈牺牲的致远号 管带邓世昌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帝国主义对周边邻国的蚕食,是中国 陷入“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云南,法国从越南侵 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侵入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
中法战争: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问题而爆发的战争,1883年 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 战争。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 法会订越南条约》——“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甲午战争:1894年(光绪20年),中国和 日本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 争。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 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 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 联军侵略战争 2、3次入侵:沙俄侵入新疆伊犁,日本进攻台 湾,英军入侵西藏 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 的侵华战争,北京和会中天津条约 签署宣布战争结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懂得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阵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课程考试内容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 军事侵略2. 政治控制3. 经济掠夺4. 文化渗透(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 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度对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2.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2. 民族意识的觉醒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
• 旅顺大屠杀:日军4天内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
• 八国联军侵华:仅在庄王府一处,就杀害1700人。 有一队侵略军竟把一群中国居民逼入死胡同,用机 关枪扫射,全部杀死。 •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900年,俄国人入侵东北时, 把中国人居住的村庄烧光,把数千居民枪杀,或驱 入黑龙江活活淹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慈禧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袁世凯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特点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从南方伸展到北方 这些通商 口岸成为资 本—帝国主 义在中国进 行经济侵略 的桥头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商品倾销、资本输出与 当今引进外资政策的区别?
时代不同:今日中国主权在握,引进外资非城下之 盟。(根本区别) 竞争力不同:中国工商业竞争力今非昔比;近代的 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极为悬殊。 结果不同:当今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中国经济 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却造成了中国经济极 端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俄军捕杀中国人
八国联军攻打天津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日军旅顺大屠杀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1894年11月下旬,日军攻陷旅顺后,‚戕杀 百姓四日‛,‚中兵数群,被其执缚,先用样枪 击死,然后用刀支解‛,‚得免杀戮之华人,全 市内仅三十六人,然此三十六人为供埋葬其同胞 之死尸而被救残残留者‛。当时目睹日军暴行的 西方记者,将日本斥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
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地点:日本马关春帆楼
中日《马关条约》: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刺激列强瓜分野心。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对内加重人民负担,对外大借外债,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 将。经八国联军及列强驻天津 领事授权,西摩尔于1900年6月 10日凌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 下舰,兵锋直指北京,对中国 不宣而战。
日军首先攻占了西北炮台。
大沽炮台被联军炮火彻底摧毁, 守军阵亡千余人。
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
侵略北京的八国联军
1900年8月15日,慈禧太 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满蒙
中国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 占国家预算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 2.69亿日元
1892:23万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1892:41% 1890:31.6% 1881:16.6%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 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 模战争。
落魄挨打奈何天 良辰美景他家田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壹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贰
1883年 中法战争
叁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肆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沙皇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 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 60万 《北京条约》 40万 《勘分西北界约记》 44万 《改订伊犁条约》 7万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2 / 70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目 录
CONTEN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 / 70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8 / 70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外国公使驻京
《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当时西方列强的公使,是以 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
美国公使田贝说过,他们经常教训清政府的大臣,什 么事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许做,“任意斥责对待外国 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台事专条》对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4年半的财政收入, 按当时日本人口1亿计平均每人得2两3钱)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万两, 按当时中国人口4亿计平均每人负担2两以上)
反抗日本入侵的中国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