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代谢物 生物碱

合集下载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利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利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利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关注自然界中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但是对植物的适应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些化合物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本文将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和利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不参与生命活动但具有重要功能的化合物。

它们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

生物碱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它们可以用于医药领域,如吗啡、可待因等;也可以用于植物保护等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比如大家常见的芦荟、绿茶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树木、草本类植物中。

它们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医药、食品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市场。

萜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的一类化合物,比如薰衣草精油、薄荷油等。

这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用于芳香剂、消炎止痛等。

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要想充分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提取。

通常,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常规提取法常规提取法主要是利用溶剂将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从非目标物质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溶剂有乙醇、甲醇、丙酮等。

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溶剂的选择和浓度的控制,以及时间和温度等条件的控制,以避免对次生代谢产物的破坏。

2.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效应,对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提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时间短,且对产物破坏小。

3.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指利用微波对植物样品进行预处理或者加热,促进产物的析出。

这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效率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利用非常广泛,从医药、食品、化妆品到植物保护和芳香剂等,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态功能研究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态功能研究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态功能研究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中,存在着一类神秘而又重要的物质——植物次生代谢物。

这些物质并非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但却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生态功能。

植物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包括生物碱、萜类、黄酮类、酚类等。

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往往与植物所处的环境压力和生物胁迫密切相关。

首先,植物次生代谢物在植物的防御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植物面临病虫害的侵袭时,次生代谢物就像是植物的“武器库”。

例如,一些植物会产生生物碱来抵御昆虫的取食。

生物碱可以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昆虫对植物的损害。

同时,某些酚类物质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能够帮助植物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其次,植物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于传粉者来说,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可以作为信号物质,吸引特定的昆虫或鸟类来为其传粉。

比如,花朵中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香气往往是由次生代谢物产生的,这些特征能够引导传粉者准确找到花朵,完成传粉过程。

此外,植物次生代谢物还可以影响植物与相邻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一些植物会释放化学物质到土壤中,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和空间。

再者,植物次生代谢物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干旱、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植物会合成特定的次生代谢物来增强自身的抗逆性。

例如,一些植物在干旱时会产生脯氨酸等次生代谢物,帮助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防止水分过度流失。

而在紫外线较强的环境中,植物会合成黄酮类化合物来吸收紫外线,减少其对细胞的损伤。

另外,植物次生代谢物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当植物凋落或死亡后,其体内的次生代谢物会进入土壤,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活性,进而改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循环。

同时,这些物质也可能在食物链中传递,对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生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植物生物化学的次生代谢物与药用价值

植物生物化学的次生代谢物与药用价值

植物生物化学的次生代谢物与药用价值植物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还是许多药物的来源。

植物生物化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是探索植物的次生代谢物以及它们在药用领域的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生物化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常见植物的次生代谢物,以及它们在药用领域的应用。

一、碱类化合物碱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常见的次生代谢物之一,在药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著名的阿司匹林就是从柳树皮提取的植物碱制成的。

此外,我国常见的小蓟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二、鞣质鞣质是一类具有收敛作用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树木的果实、叶片中。

植物中的鞣质在制革、酿酒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鞣质还具有收敛、抗菌和抗炎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如黑豆中含有的脲鞣质可以用于治疗腹泻等症状。

三、挥发性油挥发性油是植物中常见的次生代谢物之一,具有浓郁的香味。

香茅和薄荷中的挥发性油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可以用于中药配方中。

此外,薰衣草中的挥发性油具有抗菌、祛痘的功效,被广泛用于美容护肤产品中。

四、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在中药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理论认为,生物碱可以对人体产生多种效应,包括镇痛、抗肿瘤等。

哪吒母、青蒿中的生物碱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抗疟疾药物。

五、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是植物中常见的次生代谢物之一,在药物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

比如,经典的黄酮类化合物——大黄素,在中药中有强效的泻药作用。

六、生物多酚生物多酚是植物中含量较高的次生代谢物之一,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常见的生物多酚包括儿茶素、花青素等。

儿茶素广泛存在于茶叶中,被认为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保护作用。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美容产品中。

总结: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药理学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药理学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药理学价值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理学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理活性物质,如生物碱、次生代谢物、植物色素等。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不仅仅是植物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价值,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功能1. 防御功能: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为植物提供防御机制,抵御各种外界的威胁。

例如,植物生物碱可以抵御昆虫的侵害,抗霜冻物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性,以及多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植物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 吸引传粉者:为了吸引传粉者,植物会产生特定的花色、气味和味道。

这些物质可以吸引昆虫、鸟类等传粉者,帮助植物进行有性繁殖。

3. 营养储存和传递: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作为营养储备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植物色素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储存和转运,并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药理学价值1. 药物研发: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

许多重要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紫杉醇等都是从植物中提取或合成得到的。

这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能够发挥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学作用,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药用价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作为中草药成分,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中,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疾病。

另外,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可以用于制备保健品,通过调节身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3. 化妆品和美容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美容品中。

例如,茶多酚被用于皮肤护理,具有抗氧化和抗皱的作用,可以延缓衰老;葡萄籽提取物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减轻皮肤色斑等。

总结起来,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不仅仅是植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理学价值。

它们在药物研发、中草药应用、化妆品和美容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植物提取的含氮次生代谢化合物

从植物提取的含氮次生代谢化合物

从植物提取的含氮次生代谢物有很多种类,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
生物碱(Alkaloids):这是一类含氮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生物碱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癌、镇痛等作用。

常见的生物碱包括吗啡、阿托品、咖啡因等。

氨基酸(Amino Acids):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它们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一些特定的氨基酸具有药用价值,如谷氨酸和谷胱甘肽等。

生物肽(Peptides):生物肽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连接而成的小分子肽链。

植物中存在许多具有药用活性的生物肽,如生长抑素、阿尔法-酸乙酰-尿激肽等。

生物碱苷(Alkaloid Glycosides):这是一类含氮的次生代谢产物,由生物碱和糖分子组成的复合物。

一些著名的生物碱苷包括洋地黄苷和喜树碱等。

氰苷(Cyanoglycosides):氰苷是含有氰基的糖苷化合物,它们在植物中广泛存在。

一些氰苷具有毒性,但也有些氰苷具有药用价值,如亚洲地锦。

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是植物自我保护和适应环境的重要生理活动。

它们不同于植物的基础物质代谢路径,而是生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合物,如抗氧化剂、防御素和药物等。

在生物学领域中,研究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及其生物学效应已经成为热门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的定义、分类、生物学效应以及研究进展。

一、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植物代谢物是指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可溶性或不可溶性的有机物质,包括基础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两类。

基础代谢物是通过正常代谢途径生成的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等。

而次生代谢物则是植物在特殊环境下合成的化合物,包括抗氧化剂、生长激素和生物碱等。

2. 分类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其中次生代谢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化合物。

它们通常被用作抗氧化剂、特定酶的抑制剂、细菌素和抗肿瘤药物。

最常见和研究较多的植物次生代谢物有以下四类:(1)生物碱:生物碱是最为广泛研究的植物次生代谢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它们可以通过干燥、提取和分离等技术从植物中提取,用于癌症治疗和药物治疗。

(2)类黄酮:类黄酮是最常见的抗氧化剂之一,它们能够抵抗细胞内的氧自由基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攻击,具有很强的抗癌能力。

(3)鞣质:鞣质是由鞣质酸和其衍生物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抑制癌细胞增殖和预防神经退化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多酚类:多酚类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包括天然类黄酮和花青素。

它们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

二、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学效应1. 抗氧化剂作用植物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的抗氧化剂作用是其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效应之一。

在细胞内,代谢过程产生的氧自由基和其他有害分子会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

而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这些自由基,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例如,类黄酮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防止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协同其他抗氧化剂为人体提供保护。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应用植物是大自然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资源之一。

在植物体内,除了基本的生命活动外,还存在着一些与生存无关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称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与植物基本的代谢产物不同,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在生命活动中并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和应用进行探究。

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类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与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无关的代谢产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目前已知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数量达到数万种,其中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生物碱类代谢产物:如吗啡、可卡因等,常用于药物研究和应用。

2. 酚类和酚醛类代谢产物:如黄酮类、类黄酮类等,常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制造。

3. 萜类代谢产物:如萜烯类、三萜类等,常用于香料、药物和化妆品等。

4. 酮类和醛类代谢产物:如香豆素、香兰素等,常用于调味品和香水制造。

5. 酸类代谢产物:如油酸等,常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工业生产等。

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由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复杂,含量低,提取困难,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提取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目前常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溶剂提取法: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甲醇等。

根据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提取,能够提高提取效率并保留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 超临界萃取法:是利用高压、高温下的超临界流体(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植物组织进行分离提取。

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对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性好等优点。

3. 离子液体提取法:是指将离子液体作为提取介质,利用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

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和高极性化合物的提取。

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香料、染料、农药等领域。

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植物是生命界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与其复杂的体型和生物特性密切相关的是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了多种多样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鞣质、芳香族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在植物生理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植物的抗逆性、防御机制、花色呈现等。

它们多数并非植物生长所必需,而是在特定的生物环境下产生,以适应植物所处的生态位。

第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典型的生物碱包括阿托品和吗啡等。

它们在植物中的合成主要是由多种酶催化下的化学反应所完成。

以喜马拉雅乌头为例,其产生的生物碱包括乌头碱、哌嗪和缬草乌头碱等。

这些生物碱的合成过程主要通过酶催化的各个步骤完成,其中主要涉及到的酶包括酮酸还原酶、羟基乙酰基辅酶A合成酶等。

第二类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的鞣质。

鞣质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其主要功能是增强植物细胞壁的强度和稳定性。

鞣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通过鞣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完成。

以栲树为例,其合成鞣质的途径包括多个酶催化的反应步骤。

首先,苹果酸经过酶催化转化为苹果酸内酯,然后苹果酸内酯通过酶催化被转化为鞣质酸,最后鞣质酸与葡萄糖发生缩合反应形成鞣质。

第三类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的芳香族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具有明显的香气,并且广泛应用于香料、药物等领域。

典型的芳香族化合物包括香豆素和黄酮类物质等。

以百里香为例,其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是由苯丙素代谢途径合成的。

从苯丙氨酸出发,经过苯丙氨酸解氨酶催化生成肉桂酸,再通过肉桂酸合成酶的催化形成香豆素酸,最后通过酶催化生成香豆素。

综上所述,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多样而复杂的。

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的合成途径,这些途径受到多种酶的催化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生代谢物-----生物碱植物生理学课程报告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的含氮碱性有机物。

生物碱绝大多数存在于植物体中,极少数存在于动物体内,故又称之为植物碱。

植物生物碱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为抵御动物、微生物、病毒及其它植物的攻击而形成的一大类次生代谢产物,在医药、植物的生长、发育、共生和繁殖过程中具重要意义。

1生物碱种类已知生物碱种类很多,约在10000种左右,有一些结构式还没有完全确定。

它们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为59种类型。

随着新的生物碱的发现,分类也将随之而更新。

由于生物碱的种类很多,各具有不同的结构式,因此彼此间的性质会有所差异。

但生物碱均为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总有些相似的性质,因为在其生物合成的途径中氨基酸是起始物,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等,主要经历两种反应类类型:环合反应和碳氮键的裂解,所以总有些性质相似。

生物碱具环状结构,难溶于水,与酸可以形成盐,有一定的旋光性和吸收光谱,大多有苦味。

呈无色结晶状,少数为液体。

生物碱有几千种,由不同的氨基酸或其直接衍生物合成而来,是次级代谢物之一,对生物机体有毒性或强烈的生理作用。

2 生物碱的性质大多数生物碱为结晶性物质,味苦,少数为液体( 烟碱、槟榔碱) 。

一般生物碱均无色,具旋光性且多呈左旋光性。

少数例外,如小檗碱黄色,胡椒碱、无旋光性。

个别生物碱有挥发性,如麻黄碱。

大多数生物碱呈酸性反应。

生物碱大多数不溶或难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一般生物碱都可以与一些特殊试剂( 如重金属盐类或分子量较大的复盐及特殊无机酸) 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盐而沉淀。

3 生物碱的分布生物碱绝大部分分布在植物界,且大多数分布在双子叶植物中,尤以防己科、罂粟科、马钱科、茄科、茜草科、豆科植物中较多,裸子植物中除麻黄科等少数几科外,大多数不含生物碱。

至于低等植物,除已知某些菌类( 麦角)之外,含生物碱者极少。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往往是集中在某一部分或某一器官,如黄柏的树皮,三颗针的根皮。

有的生物碱也可分布在植物体的不同部分,如喜树碱可分布于树皮、根部与果实中。

另外,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含生物碱的量与种类也可能有差异。

有些多年生植物,在幼时生物碱可能广泛分布于各器官中,但随生长年限而逐渐集中于某一器官,有些植物,如麻黄,春季时生物碱含量较低,到8~9月份含量很快增加,以后又逐渐下降。

4 生物碱的药用价值及保健作用我国早在二三千年前就使用含生物碱的中草药进行治疗,在《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有多种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如上品的黄连、石斛;中品的麻黄、防已、贝母苦参、百合、吴茱萸、厚朴;下品的乌头、藜芦、常山、莨菪子等。

苦参碱类生物碱有抗炎作用。

苦参碱是一种新的有希望的抗眼炎药物,能够对抗晶体状蛋白诱发的兔虹膜炎、睫状体炎,对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氧化苦参碱对湿疹、皮疹,都有一定的作用。

苦参类生物碱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有显著疗效。

苦参碱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还可抗阿米巴、贾体虫等原虫寄生虫病、平喘镇咳等作用。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对放射线引起的家兔白细胞低下有防治作用。

白屈菜总碱( T A C M) 主要成分为白屈菜碱、白屈茱红碱、原阿片碱、小檗碱等,研究证明对小鼠氨水引咳和豚鼠枸椽酸引咳模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平喘作用。

黄连所含的小檗碱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小檗碱可以对抗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还可以使正常小鼠肝脏和膈肌糖原含量降低,并抑制以丙氨酸为底物的糖原异生作用。

黄皮属植物所含的咔唑类生物碱,具有抗血小板凝聚及降血脂、抗菌、抗癌促进剂及细胞毒活性、抗病原虫保肝、解痉、抗氧化及增强记忆等作用。

一些石松生物碱在对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胆碱酯酶、记忆减退及精神分裂症、发热和青光眼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从蛇足石杉中分离得到的石松生物碱—石杉碱甲,可显著改善老年记忆力衰退,对早老性痴呆有很好的疗效。

甜菜碱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尤以甜菜中含量最高。

甜菜碱具有提高细胞抗高温、高盐和高渗透环境的耐受力,稳定酶活性及生物大分子功能的功效。

当细胞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甜菜碱能被细胞吸收,防止细胞水分的流失及盐类的渗入,并提高细胞膜钾泵功能,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以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平衡。

甜菜碱能促使肝脏中肉碱的合成量增多,使脂肪酸的运载增强,促进脂肪和肌细胞线粒体内脂肪酸的B一氧化,并由此反馈性地增强了猪不同阶段脂肪分解酶的活力,加强了脂肪的分解,使体内脂肪沉积相对减少。

乌头类生物碱有明显的镇痛与麻醉作用。

乌头碱抑制肿瘤与抗肿瘤转移效果明显,尤其对消化道肿瘤抑瘤作用突出。

此外,还有强心、镇痛、麻醉、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长春花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100多种吲哚生物碱,多数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阿玛碱可治疗高血压,心率不齐,长春质碱有抗菌止血、利尿、降低血糖等作用,是抗癌药物长春碱、长春新碱等的合成前体。

紫杉醇被美国新化合物实体称为近2 0年以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微管稳定作用而被广泛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头颈部肿瘤、非小细胞性肿瘤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茶叶中的生物碱绝大部分属于嘌呤类有机化合物,其中主要的是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它们能兴奋神经中枢和增强心脏功能,加大大脑皮质中枢的活动,因此,饮茶可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

生物碱还能利尿平喘、促进胃液分泌,茶中的肌醇、叶酸泛酸、氨基酸、卵磷酯、胆碱等协同调节脂肪代谢,加之茶叶中的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的脂溶性,可帮助消化肉类和油类食物。

5 生物碱的其他作用生物碱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共生和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生态适应中的化学防御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生物碱对草食动物的取食及微生物的攻击具有积极的应答作用。

草食动物对烟草叶的啃食能诱导烟碱在体内的大量合成和积累,使之在体内的浓度上升2~10倍。

颠茄的叶片受到机械伤害后,托品烷生物碱能升高1.5倍左右,在经过重复性的机械伤害8d 后,该生物碱能升高2倍。

因为动物的啃食也诱导生物碱水平的提高,这种响应可以认为生物碱是植物抵御草食动物啃食的化学防卫武器。

羽扇豆受到机械损伤时,其中的喹诺里嗪啶水平将提高1.5~4倍。

真菌对大豆侵染会诱导其中苯丙氨酸的大量升高。

对烟草的机械伤害会激发其中的化学防御剂烟碱在体内的大量重新合成并以最优化的方式分配到烟草的各个部位。

生物碱还能刺激或抑制种子发芽生长,可能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和其它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异株克生作用。

喜树碱特别是10羟基喜树碱积极参与了喜树抵御高温胁迫的过程,而且这种防御是在正常的生理代谢还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时候启动的,可见生物碱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干旱、遮阴及水淹等非生物因子胁迫能使喜树体内的喜树碱含量升高2—3倍。

6 展望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植物体内分步广泛且输导能力强,是高效低毒、无污染、对人畜安全的天然产物.由于生物碱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功能,致使其在医药和农药领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致力于植物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纯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生物碱活性机理、吸收代谢机制、生物合成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深入研究生物碱药理活性及其生物合成机理对于进一步开发生物碱类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 1 ]周琳.植物生物碱的杀虫作用及应用[ J ] .河南林业科技,2007,27 ( 1):32—36 .[2]吕梅香,曾和平,王晓娟等.农药用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J ] .农药,2004,43( 6 ) :249 ~253 .[3]黄锋,代先东,胡亚兰等.托烷类生物碱的合成进展E J 3 .化学试剂,2005 ,27( 3 ) :141 —144 .[4]温怀清,李彬,张志刚.莨菪烷类生物碱分析提取研究进展[ J ] .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2( 9 ):32 —37[5]胡永洲,周启霆,生物碱B h a r a t a mi n e的光化学[ J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8 ,8 ( 1 ) :24—27 .[6]杨文字,万德光.桑树总生物碱分析方法与提取方法的探讨[ J ] .2008,1 9 ( 5 ):1043 —1045 .[7]赵卫星,孙治强,高玉红,等.响应面法优化百部总生物碱提取X - 艺的研究E 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36( 7):l 85 —190.[8] 王莹,林长春,长春花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研究[ J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 3 ):74 —77 .[ 9]严清平,袁善奎,姜辉,等.苦参生物碱对植物病原的离休抗茵活性研究[ J ]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 1 2):46 —49.[10] 崔建国,陈小军,孙志良,等.白毛藤生物碱的提取体外抗茵活性研究[ J ]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4( 5 ):41 - 42 .[11]周琳,马志卿,冯俊涛,等.雷公藤总生物碱对黏虫生长发育及几种代谢酶系的影响[ J ] .昆虫学报,2008,51 (11 ):1151 —1156 .[12]周琼,魏美才,欧晓明等.苍耳倍半萜内酯和博落回生物碱对3种蔬菜害虫的活性比较[ J ] .植物保护,2008,34 ( 3 ):78—82 .[13] 杨文宇,韩丽.天然活性成分生物技术制备方法[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4 ]邵芬娟,曹志勇,张直峰,等.翅果油树叶片中生物碱抑菌活性研究[ J ] .植物保护,2009,35( 1 ) :126 —128 .[15]何颖,刘伟,陈忠伟,等.苦木生物碱体外抑制大肠杆菌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 ( 7 ) :2777 —277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