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外科口罩正确使用方法

医用外科口罩正确使用方法

医用外科口罩正确使用方法

·用口罩仔细的遮盖嘴跟鼻子并且系牢,尽可能的减少面部跟口罩之间的一个空隙;·在使用时,避免去触摸口罩——在触摸用过的口罩之后,例如为取下或是清洗口罩,用肥皂跟水或是使用酒精洁手液去洗手;

·在口罩受潮或是沾染湿气之后,换上新的清洁以及干燥的口罩;

·不要重复的使用一次性的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的使用之后应该丢弃并且在除下之后立即处置。

·虽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遮蔽物,替代标准的医用的口罩(例如棉布面罩、头巾、面膜纸、遮挡鼻子和嘴的布条),但缺乏关于此类材料的效力的信息。

·如果使用此类替代遮蔽物,则只应一次性使用,或如果是棉布面罩,应在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即在常温下用家庭洗涤剂清洗)。在护理病人后应立即除下。摘除口罩后应立即洗手。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与步骤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与步骤 一次性口罩是医用普通外科口罩,它有正反两面,颜色较深的一面--蓝色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朝里,紧贴我们的脸部。不仅如此,口罩还分上下,内有金属条摸起来较硬的一边是上端,配戴时是紧贴鼻梁的。 了解了口罩的基本结构之后,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配戴口罩。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将颜色浅的一面紧贴我们的脸部,另外,有金属条的一端是口罩的上方,再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三、拉: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佩戴口罩后,要避免频繁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并及时清洗双手;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口罩的贴合效果:

口罩必须大小适合,戴的方式也必须正确,口罩才会有效。市面上售卖的口罩一般分成长方形和杯状两种。长方形口罩至少要有三层纸的结构才能有防护的作用。 使用者要把口罩上的铁丝按在鼻梁上,再顺着鼻梁将整个口罩摊开来,才能发挥效能。可让小孩戴长方形手术口罩,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如果绑得好,能够贴紧小孩的脸。 杯状口罩则要确保口罩贴在脸上后密度足够,呼出去空气不会外泄才能有效。戴杯状口罩时,可将双手盖着口罩尝试吹气,检查是否有空气从口罩边缘外漏,如果口罩盖不紧,就要重新调整位置后再戴过。 医院工作人员戴口罩的规范 1. 目的: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的口罩佩戴,防止、减少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关感染。 2. 范围:全院医生、护士、医技、后勤以及工人。 3. 权责: 3.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全面负责督查执行情况、分析反馈。 3.2 医院临床药学工程部负责各类口罩的采购,保证临床需求。

外科口罩与普通口罩的区别

外科口罩与普通口罩的区别 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一)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Pa(35mmH2O)。 (二)医用外科口罩 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0.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 3.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阻力不超过29.4Pa。(三)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建议: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戴防护口罩,病人戴外科口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2009年9月21日,国家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用口罩监管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2009〕95号),对做好医用口罩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医用口罩注册工作,指导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及公众进一步了解医用口罩的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及其类型,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医用口罩的标准及重要技术指标 目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其标准和重要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一)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Pa(35mmH2O)。 (二)医用外科口罩 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

口罩的正确戴法教学教材

口罩的正确戴法

口罩的戴法、清理與保養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彭明輝 綜合整理自台灣與香港衛生署、台灣3M、香港中文大學等網站 佩戴外科手術專用口罩,一般應注意以下事項:(香港衛生署) ?要讓口罩緊貼面部; o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 o繫緊固定口罩的繩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繞在耳朵上,使口罩緊貼面部; o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o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 ?佩戴口罩後,避免觸摸口罩,以防減低保護作用。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洗手。 ?除口罩時,應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份,因為這部份可能已沾染病菌。 ?除口罩後可向外對摺(口罩外向部份會向內),才放入膠袋或紙袋內包好,再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棄置。 ?收藏時可將口罩放入紙袋內,在紙袋外面加上記號,以之識別口罩的內、外向部份,以減低交叉污染的機會。 ?一般情況下,外科手術口罩應每天更換。口罩如有破損或弄污,應立即更換。 SARS防疫:戴口罩示範 (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微過濾摺疊式口罩正確的穿戴方法 1.取出口罩,並將鼻樑片朝上,弄彎口罩上鼻樑片使其成鼻型弧度 2.將帶子拉至鼻樑片的另一側 (下方)

3-a.雙手提起帶子直接將口罩套掛於脖子上 3-b.將口罩倒放以下巴夾緊,雙手提起帶子套掛於脖子上 (當你頭上帶有護士帽時採用) 4.將口罩展開,下巴夾住口罩內緣,以雙手提起上方的帶子繞過頭後置放於耳際上緣 5.用雙手調整鼻樑片使其張力適宜服貼於鼻樑上,確保臉部確實密合。 6.密合測試,以兩手掌杯形覆蓋在口罩上並用力吐氣,確保不會有空氣沿著邊緣洩漏 7.如此便完成正確的口罩穿戴 當呼吸變困難、口罩有破損或扭曲、或不能維持較貼合的臉部配戴時,必須馬上更換口罩。 微過濾罩杯式口罩正確的穿戴方法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 1. 产品型号及其划分说明 1.1 规格型号 规格型号:耳挂式(平面型17.5×9.5cm)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非织造布制成。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 1.2 划分说明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以下简称口罩)依据口罩佩戴方式分为耳挂式。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注: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及下颌。 2.3 鼻夹 2.3.1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2.3.2 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cm。 2.4 口罩带 2.4.1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2.4.2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5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2.6 通气阻力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Pa/cm2。 2.7 微生物指标

口罩应符合GB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见表1。 3. 检验方法 3.1 外观检验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应符合2.1的要求。 3.2 结构与尺寸检验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2.2的要求。 3.3 鼻夹检验 3.3.1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检查鼻夹材质并手试弯折,均应符合2.3.1的要求。 3.3.2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出鼻夹,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均应符合 2.3.2的要求。 3.4 口罩带检验 3.4.1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佩戴检查其调节情况,均应符合2.4.1的要求。 3.4.2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以10N的静拉力进行测量,持续5s,结果均应符合2.4.2的要求。 3.5 细菌过滤效率(BFE)检验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按照YY0469中细菌过滤效率测试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均应符合2.5的要求。 3.6 通气阻力检验 3.6.1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 3.6.2 测试部位:取口罩中心部位进行测试。

医用外科口罩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外科口罩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型号规格 型号:平面耳挂式 规格:17.5 cm×9.5 cm、14.5 cm×9 cm、12 cm×8.5 cm共三种规格,具体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见表1。 表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表 型号 规格 (未展开尺寸,长×宽,允差±5%) 平面耳挂式17.5cm×9.5cm 平面耳挂式14.5 cm×9 cm 平面耳挂式12 cm×8.5 cm 1.1.1型号命名说明 平面耳挂式 平面 1.2 产品结构示意图(平面形) 耳挂式结构示意图 1.3 型号规格划分说明 1.3.1型号:根据产品供应形式(非无菌)、形状、佩戴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 1.3.2规格: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进行划分。 1.4 原材料材质信息

口罩体由三层组成。其原材料材质信息见表2。 表2 原材料信息 2.性能指标 2.1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2.2 结构与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鼻、口至下颌。尺寸应符合表1的要求。 2.3 鼻夹 2.3.1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2.3.2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0cm。 2.4 口罩带 2.4.1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2.4.2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5 合成血液穿透 2mL合成血液以16.0kPa(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2.6 过滤效率 2.6.1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2.6.2 颗粒过滤效率(PFE) 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30%。 2.7 压力差(△P)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压力差△P应不大于49 Pa。 2.8 阻燃性能 口罩材料应采用不易燃材料;口罩离开火焰后燃烧不大于5s。 2.9 微生物指标

医用口罩标准

(一)医用口罩符合的标准及重要技术指标 1.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5mmH2O)。 2.医用外科口罩 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 (3)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阻力不超过。 2009-11-11 10:29:54 3.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二)医用口罩的适用范围 按照各类医用口罩符合的标准和重要技术指标要求: 1.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防护等级高; 2.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 3.普通医用口罩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口罩的正确佩戴及选择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741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口罩的正确佩戴及选择 示范文本

口罩的正确佩戴及选择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 一款好的口罩如果使用方法不对,那就没有任何的防霾效果,因此万万不能忽略这一小细节,带口罩的时候一定要紧贴面部。 1、在佩戴未经使用的口罩前,先将头带每隔2至4厘米处拉松,将手穿过口罩头带,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 2、带上口罩并紧贴面部,将上端头带拉上,放于头后,然后将下端头带拉过头部,置于头后,并调校口罩至舒适位置。 3、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

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不要单手捏鼻梁金属条,那样会使金属条出现锐角,扎伤皮肤,而且会导致密封不严实,降低防护性能。 4、将双手尽量遮盖口罩并进行正压和负压测试。 正压测试:以双手遮着口罩,然后大力的呼气,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表示佩戴不当,必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 负压测试:以双手遮着口罩,然后大力吸气,口罩中央会凹陷,如果有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表示佩戴不当,必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在未将口罩调校至合适的位置前,切勿进入空气污染的地区。 二、口罩的保养方法 1、口罩在不戴时,应叠好放入清洁的信封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便塞进口袋里

口罩的佩戴方法

口罩的佩戴方法 A.1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图A. l A. 1. 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 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 1. 3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A. 2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 2.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 2。 A.2.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 图A. 3 。 A.2.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 A.2.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 5。 A.2.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 鼻夹,并分 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必夹,如图 A.6。

A.3 注意事项 A.3.1 不应一只手提鼻夹。 A. 3. 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 3. 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A. 3. 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 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 A. 2. 5 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 摘口罩方法 A. 4.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A. 4. 2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 . 7。 A. 4. 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 8。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B. 1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 B. 1, B. 2 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B.2。 无菌手套戴脱方法 C. 1 戴无菌手套方法 C. 1. 1 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如图C. 10 C. 1.2 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如图C. 20 C. 1. 3 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口罩的戴法

口罩的戴法、清理與保養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彭明輝 綜合整理自台灣與香港衛生署、台灣3M、香港中文大學等網站 佩戴外科手術專用口罩,一般應注意以下事項:(香港衛生署) ?要讓口罩緊貼面部; o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 o繫緊固定口罩的繩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繞在耳朵上,使口罩緊貼面部; o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o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 ?佩戴口罩後,避免觸摸口罩,以防減低保護作用。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洗手。 ?除口罩時,應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份,因為這部份可能已沾染病菌。 ?除口罩後可向外對摺(口罩外向部份會向內),才放入膠袋或紙袋內包好,再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棄置。 ?收藏時可將口罩放入紙袋內,在紙袋外面加上記號,以之識別口罩的內、外向部份,以減低交叉污染的機會。 ?一般情況下,外科手術口罩應每天更換。口罩如有破損或弄污,應立即更換。 SARS防疫:戴口罩示範(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香港中文大學對建議使用的口罩之澄清 (2003年3月27日) 威爾斯親王醫院及聯合醫院的傳染病控制組的微生物學家以及一班資深的醫學專家,對使用口罩有以下建議: ?建議使用的外科手術口罩對一般者用已有足夠保護 ?外科手術口罩在一般情況下最多可使用3日,外間所建議的4小時使用時間並不適用於中至低風險地方,如中大校園。 ?然而,由於近日在社區內感染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個案仍在上升,故現時建議,口罩應每天更換。 ?關注到口罩對防止微細的濾過性病毒入侵身體的成效,我們須明白如果每人在公共場所、醫院外的地方如大學校園均佩戴口罩,每位人士均可得到雙重保護,而實際存在的傳染性病毒數量對疾病傳播及擴散十分重要. 。身處於保持空氣流通的公共場所、醫院外的地方傳染性病毒數量相對低,而雙重的保護可大大減低

医用口罩国家标准及其使用范围

医用口罩国家标准及其使用范围 一、医用口罩符合的标准及重要技术指标1、.医用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Pa(35mmH2O)。 2.、医用外科口罩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0.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3)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阻力不超过29.4Pa。3、普通医用口罩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二、医用口罩的适用范围1、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防护等级高;2、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3、普通医用口罩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常识

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常识 2005年卫生部下发规定要求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对体温38℃,伴有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的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要首先为其提供医用外科口罩,避免交叉感染,规定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的医师要采取标准安全防范措施,需要佩戴医用口罩。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都是在2003年非典以后才获得国家规范性管理的医用产品,成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新事务、新措施。过去谈到口罩,大家就会想到纱布口罩、防尘口罩,非典期间医院内产生了许多交叉感染,大家开始怀疑纱布口罩的作用,直至最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试验证明,纱布口罩不具有防护功能,大家才开始关注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应用。 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除了白色,往往还会有淡蓝色或淡绿色等,口罩材料不需要具有高的颗粒物过滤效率,虽然有鼻夹,用于帮助口罩在鼻梁部分的贴和,但口罩和脸部并不存在紧密的密合,呼吸比较通畅。 我国标准对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要求是,以平面结构的口罩,对佩戴者呼吸、说话等过程排出的细菌具有有效的阻隔作用。如何验证医用外科口罩的过滤效率大于95%呢? 一种检测方法是由受试者佩戴口罩说话,根据收集到的从口罩排出的细菌数

评价医用外科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这样佩戴外科口罩的人,在说话和咳嗽时所排出的细菌对环境的污染就能被大大降低。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性能相对医用N95口罩等级略低一些,对于类似埃博拉防护还是不能满足要求。 医用外科口罩的主要应用是在手术室,手术时,为防止医生呼吸、说话等排出的细菌对手术创面的污染,需要佩戴外科口罩,保护病人。卫生部要求,给可疑的呼吸道发病病人配发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是为防止他们对医院内其他人员的传染威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所以佩戴外科口罩可以保护环境和他人不受污染或传染,另外,外科口罩还具有一项纱布口罩所不具有的防护功能,就是阻隔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穿透的性能,这对手术的医生很重要,可防止手术中产生的血液、体液的喷溅物对医生的污染和感染。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品技术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 品技术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型号规格 型号:平面耳挂式(无菌) 规格:×、×、×7cm 划分说明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产品型号为平面无菌(耳挂式),规格为×、×、×7cm。 材料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外层无纺布、过滤层(熔喷布)、内层无纺布、鼻夹、口罩带组成。 图1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示意图: 宽W 长L 2.性能指标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结构与尺寸

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至下颌,应符合图1中的设计,最大偏差应不超过±5%。 鼻夹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鼻夹长度应不小于。 口罩带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通气阻力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Pa/cm2。 无菌 产品应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环氧乙烷灭菌后,产品应无菌。环氧乙烷残留量 产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3.检验方法 外观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应符合的要求。 结构与尺寸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的要求。 鼻夹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检查鼻夹材质并收试弯折,应符合的要求。 随机抽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出鼻夹,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的要求。 口罩带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佩戴检查其调节情况,应符合的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技术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型号规格 型号:平面耳挂式 规格: cm× cm、 cm×9 cm、12 cm× cm共三种规格,具体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见表1: 表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表 型号 规格 (未展开尺寸,长×宽,允差±5%) 平面耳挂式× 平面耳挂式 cm×9 cm 平面耳挂式12 cm× cm 型号命名说明 平面耳挂式 平面耳挂式 产品结构示意图(平面形) 耳挂式结构示意图 型号规格划分说明 型号:根据产品供应形式(非无菌提供)、形状、佩戴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规格: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进行划分。 原材料材质信息

口罩体由三层组成。其原材料材质信息见表2。 表2 原材料材质信息 2.性能指标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结构与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至下颌;尺寸应符合表1的要求。 鼻夹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鼻夹长度应不小于。 口罩带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通气阻力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Pa/cm2。 微生物指标 非无菌型口罩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非无菌型口罩微生物指标 3.检验方法

外观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结构与尺寸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鼻夹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口罩带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细菌过滤效率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通气阻力 按照YY/T0969-2013中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微生物指标 按照GB 15979-2002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完整版)附录A规范性附录口罩的佩戴方法A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A11将

(规范性附录) 口罩的佩戴方法 A.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1。 A.1.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1.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A.2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2.I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2。 A.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3。 A.2.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 A.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 A.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 图A.2 图A.3 图A.4 图A.5 图A.6 注意事项 A.3.1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A.3.2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3.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3.4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人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 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2.5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摘口罩方法 A.4.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A.4.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7。 A.4.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 图A.8。

(规范性附录)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B.1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B.1。 B.2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人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B.2。

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详解

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所需材料清单生产一次性口罩需要什么材料呢?小编整理了口罩所需材料清单如下: 一、SS 无纺布深色-外层用 1、材料克重25克/平方 2、材料宽度200MM 3、每片切长175MM 4、单片克重0.875G 备注:绿色,蓝色,黑色等 二、白色熔喷无纺布-过滤层 1、材料克重22克/平方 2、材料宽度180MM 3、每片切长175MM 4、单片克重0.693G 备注:过滤指数90%,95%,99.99%可根据企业生产要求选择材料,宽度175MM 也可以使用 三、SS 无纺布浅色或者白色-内层用 1、材料克重25克/平方 2、材料宽度210MM 3、每片切长175MM 4、单片克重0.91875G 备注:可用20克,但是口罩整体偏软

五、鼻梁条 1、每片切长100MM 备注:塑料制或者铁质,建议用塑料内含铁丝,比较挺 六、松紧耳带 1、每片切长300MM 备注:单边150MM*2边=300MM 希望这份材料清单对新上设备企业有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峻,很多企业新上口罩设备增加产量,全力对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开办一次性口罩厂所需设备 需要用到口罩打片机,1台,产量是每分钟110-120片。需要人员1人操作,耳带机两台,产量50-55片分钟,这是最划算的搭配,以上为半自动的,需要4人操作(两人放口罩片,两人在后面打包)需要无纺布原材料购置,鼻梁条材料,耳带包边材料,这是本体机需求的基本材料,以下为耳带点焊机所需材料,口罩松紧带,无纺布包边材料,成品包装袋,成品包装盒,成品大箱包装纸箱等。 包括人工,场地,装修等等其他一些费用。

中国口罩生产种类划分及生产所需手续第一种是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如:”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目前医用口罩主要是这三种。生产此类产品,需要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处申请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目前均需要10万级以上的洁净车间,并具备微生物试验能力和相关理化试验能力。 第二种劳保口罩(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需要向省级技术监督局申请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LA”认证)。 第三种是日常防护口罩,这个相对简单,不用办理任何许可证照,将产品向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相应标准送检,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即可上市销售。

口罩的正确佩戴及选择

口罩的正确佩戴及选择 一、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 一款好的口罩如果使用方法不对,那就没有任何的防霾效果,因此万万不能忽略这一小细节,带口罩的时候一定要紧贴面部。 1、在佩戴未经使用的口罩前,先将头带每隔2至4厘米处拉松,将手穿过口罩头带,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 2、带上口罩并紧贴面部,将上端头带拉上,放于头后,然后将下端头带拉过头部,置于头后,并调校口罩至舒适位置。 3、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不要单手捏鼻梁金属条,那样会使金属条出现锐角,扎伤皮肤,而且会导致密封不严实,降低防护性能。 4、将双手尽量遮盖口罩并进行正压和负压测试。 正压测试:以双手遮着口罩,然后大力的呼气,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表示佩戴不当,必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 负压测试:以双手遮着口罩,然后大力吸气,口罩中央会凹陷,如果有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表示佩戴不当,必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在未将口罩调校至合适的位置前,切勿进入空气污染的地区。 二、口罩的保养方法 1、口罩在不戴时,应叠好放入清洁的信封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便塞进口袋里或是在脖子上挂着。 2.再次使用前,应该仔细检查口罩和面罩是否仍然完好,对于纱布口罩和面罩都可以采取透光检查法,即拿到灯前照看,看看有没有

明显的光点,中间部分与边缘部分透光率是不是一致,如果有疑问就要更换新的。 三、佩戴口罩应该注意的问题 1.佩戴的时间要适宜。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8h,遇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换:呼吸阻抗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时);口罩有破损或毁坏;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无法通过密合检验时);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病患接触(因为该口罩已被污染);若为含有活性炭口罩,口罩内有异味时。 2.佩戴后进行密合试验。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简单的试验方法是: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 3.佩戴后绝对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各种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 4.废弃的口罩不要随意丢弃,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一般环境下用过的口罩要放入垃圾箱。 佩戴口罩的防护效率和佩戴时间是我们实验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在选择口罩的时候关注其过滤效率虽然是重要的,但是也要选择密封性能好的,能够与人脸型密合良好的,又要选择呼吸通畅的。

医用口罩临床评价资料

医用口罩临床评价资料 【摘要】目的了解佩戴时间对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防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采集的标本用琼脂培养法作细菌培养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口罩内、外层的细菌总数均增对,且口罩内层细菌数越来越多,外层的细菌数也相应增加(2)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滤菌率逐渐降低。两种口罩在2 h内,滤菌率均在95%以上,符合国家对一次性口罩滤菌率的要求。结论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的最佳使用时间是2 h。 【关键词】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时间;培养 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是在2003年SARS以后才获得国家规范性管理的医用产品,成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新事物、新措施,特别是对于防止外科创口感染和内科呼吸道感染非常重要。但是对一次性口罩的确切功效应如何评价?如何经济有效的使用好防护口罩?对此,我们选用市场上可获得的2种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佩戴不同的时间,对其滤菌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由本院ICU病房提供,营养琼脂粉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营养肉汤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配制使用方法均按说明书。生物安全柜为上海瑞仰净化装备有限公司产品,其它器材均高温灭菌后使用。

1.2 方法 1.2.1 医护人员分组方法10位参加人员均为本院ICU病房医务工作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产生随机号的方法分为2组,每组5人。两种口罩实验交叉进行(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前5位随机号人员戴试验组口罩,后5位则戴对照组口罩,反之亦然。口罩试验分3天进行,第1天为20分钟组,第2天为2小时组,第3天为4小时组。每一轮试验完毕后立即将口罩装入一次性保鲜袋送检验科细菌室。 1.2.2 细菌学检测参照文献报道[1],用无菌操作分别剪取口罩内层和外层6cm×6cm,剪碎后加入5ml营养肉汤培养基,震荡器震荡2 min,待纱布碎片自然沉降,吸取上清液1 ml做琼脂培养,37℃孵箱培养48 h,放大镜下进行菌落记数,计算每cm2的菌落数。用分析天平分别称出6cm×6cm口罩内、外层重量,换算成每克口罩的菌落数。计算两种口罩的滤菌率:滤菌率=(内层菌落数-外层菌落数)/内层菌落数。 1.2.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表示。 2 结果 2.1 菌落数的时间变化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口罩内外层的细菌总数均增多,且口罩内层细菌数越多,外层的细菌数也相应增加,见表1。表1 菌落数的时间变化(菌落数.cm-2/菌落数.g-1)注:ap<0.05 vs 20 min组,bp<0.05 vs 2 h组2.2 两种口罩滤菌率的时间变化随着

防毒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防毒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防毒口罩主要由活性炭无纺布做过滤隔滤材料,以防止烟尘、细菌、有毒气体进入人体呼吸道。 防毒口罩属于劳动保护用品,它适于在带有高粉尘、毒气及其它有害物质场所,避免人体受到伤害时使用。 防毒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首先,使用防毒口罩前要对其进行彻底检查。包括面具是否有裂痕和破口;呼吸阀片有无变形及裂缝;检查头带是否有弹性;滤毒盒密封圈是否完好以及滤毒盒是否在试用期内等等。 其次,就是正确佩戴防毒口罩。第一步,将面具盖住口鼻,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颈;第二步,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扣住;第三步,仔细检查连接部位及呼气阀和吸气阀的密合性。 防毒口罩的选择有三大原则: 1、口罩的阻尘效率 口罩的阻尘效率的高低是以其对微细粉尘,尤其对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隔效率为标准。因为这一粒径的粉尘能直接入肺

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一般的纱布口罩,其阻尘原理是 机械式过滤,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层层的阻隔,将一些 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对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 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现国外 有一些防护口罩,其滤料由充上永久静电的纤维组成,那些小于5 微米的呼吸性粉尘在穿过此种滤料的过程中,被静电吸引而吸附在 滤料捕获到微细粉尘,真正起到阻尘作用。 2、口罩与人脸形状的密合程度 空气就象水流一样,哪里阻力小就先向哪里流动。当口罩形状 与人脸不密合,空气中的危险物一样会从不密合处泄漏进去,进入 人的呼吸道。那么,即便你选用滤料再好的口罩。也无法保障您的 健康。现在国外许多法规标准规定,工人应定期进行口罩密合性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人选用合适大少的口罩并按正确步骤佩带口罩。 3、佩戴舒适 要求呼吸阻力要小,重量要轻,佩带卫生,保养方便。这样工 人才会乐意在工作场所坚持佩带并提高其工作效率。现国外的免保 养型口罩,不用清洗或更换部件,当阻尘饱和或口罩破损后即丢弃,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 2 。 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 3 。 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 4 。 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 5。 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 6 。 注意事项 1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 2. 5 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摘口罩方法 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2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 . 7 。 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 .8。

隔离衣穿脱方法 1 穿隔离衣方法 1 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如图D. 1, 2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面部,如图D. 2 , .3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如图D.3 。 4 再扎好袖口,如图D.4 , 5 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如图D.5 , 6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如图D.6 , 7 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如图D.7 。 8 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如图D. 8 。 9 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如图D.9 ,

医用口罩的正确戴法

医用口罩的正确戴法 通常我们佩戴一次性卫生口罩是医用普通外科口罩,它有正反两面,颜色较深的一面——蓝色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朝里,紧贴我们的脸部。 口罩佩戴的主要注意事项有: 1.口罩有白色和蓝色两面,将白色的一面朝里,有金属条的一边朝上,首先将下边的两条带子系在颈后,并拉紧!使口罩的下边达到下巴根部; 2.将口罩的上缘带子拉起,将口罩覆盖口鼻,上边的两条系带拉至耳后与头上系紧,不能系在耳朵上。 3.用两手食指压迫口罩上边鼻根部位的金属丝,使其紧贴鼻部皮肤,然后将食指向两侧逐渐移动,是整个口罩贴近面部皮肤。(如上图所示)。 佩戴步骤: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三、拉:像下图中所示,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佩戴口罩后,要避免频繁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并及时清洗双手;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医用N95口罩的正确戴法: 1.先将头带每隔2-4厘米处拉松,手穿过口罩头带,金属鼻位向前。 2.戴上口罩并紧贴面部,口罩上端头带位放于头后,然后下端头带拉过头部,置于颈后,调校至舒适位置。 3. 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 双手尽量遮盖口罩并进行正压及负压测试。(正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呼气。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负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呼气。口罩中央会陷下,如有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

医用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及3个使用误区

医用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及3个使用 误区 又是感冒高发期,很多小伙伴都戴上了口罩,那么 医用外科口罩你真的戴对了吗?你知道医用外科口罩的 正确使用方法吗? 医用外科口罩的使用方法: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其实都是有正反面的哦,就拿一次性口罩来说,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外科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 条(如下图红圈)。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 该在口罩的上方哦,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 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 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 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哦,如此医用外科口罩的效果才会更好。

医用外科口罩的误区: 1、普通一次性口罩不一定灭菌或消毒,仅适用于一般场合使用。 2、普通医用口罩或经过消毒和灭菌,适用于医疗机构,但并没有做细菌过滤率的要求。 3、一次性外科口罩必须符合行业标准,PFE>30%,BFE>95%,无菌级,适用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和外科手术。 我们常说的一次性口罩以及可以洗了重复使用的口罩并不能有效防尘霾,它们的生产标准并没有防尘霾的要求,主要是用来过滤空气中的材料,无法在口鼻周围形成有效的密闭区域。 广州福泽龙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打产品包括医用一次性手术衣、外科口罩、手术铺单、手术包、隔离衣、防护服、民用防菌防霾口罩、N95口罩等。各类产品远销包括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香港、巴西、委内瑞拉、南非等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