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和练习_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各组名称和各组分配次数是分配数列的两个要素。

( )2、单项数列只有一栏数值。

()3、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其分组方法均对总体按某标志分组。

()4、连续型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5、简单表就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

()答案:1、√2.×3.√4.√5.×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2、下列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别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种频率的总和是()。

A.大于100%B.小于100%C.等于100%D.不等于100%4、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2,组数为6,则组距为()。

A.8.6 B.8 C.6 D.95、某变量数列,如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95以上,则数据()。

A.85在第一组B.75在第二组C.95在第三组D.85在第二组6、某小组5个学生的统计课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70分、62分、86分和76分,这5个数字是()。

A.标志B.标志值C.变量D.指标7、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成为()。

A.横行标题B.纵栏标题C.总标题D.指标数值8、统计表的纵栏标题是用来说明()。

A.统计表的名称B.各组的名称C.统计指标的名称D.指标数值9、在填列统计表时,若某项统计数据免填,其符号为()。

A.…B.×C.-D.010、区分简单表与分组表是看()。

A.对总体是否分组B.对总体按几个标志分组C.宾词部分有几栏数值答案:1.C;2.B;3.C;4.D;5.B;6.B;7.C;8.C;9.B;10.A三、多项选择题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是因为这些原始资料是()。

A.零碎的B.系统的C.分散的D.具体的2、统计分组的关键()。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及答案(DOC)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及答案(DOC)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则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倍数B.百分数C.系数D.成数4、2000年~2005年间,甲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比乙地高5%,这是()A.动态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6、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 B.95.45% C.200% D.4.76%7、某厂2004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5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为()A.15.5% B.5.5% C.115.5% D.5%8、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5年共销售3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答案:1.C 2.A3.D 4.C 5.B 6.A7.D 8.C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数B.毕业生人数C.年末人口总数D.在校学生人数E.出勤人数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企业的设备台数D.电视机销售台数E.某企业月末职工人数4、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C.某地区粮食产量D.某企业利润计划完成程度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5、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

各章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各章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各章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九章抽样调查思考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准确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2、重复抽样误差和不重复抽样误差相比() C.两者不定 D.而者大于后者3、在纯随机重复抽样的情况下,要使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其它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必须(A.增加2倍B.增加到2倍4C.增加4倍D.增加到4倍某工厂连续生产, 在一天中每隔半小时取出一分钟的产品进行全部检查,这是()A.等距抽样 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纯随机抽样5、在抽样调查中()A.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C.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6、在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是(A.登记性误差B.允许误差C.系统性误差D.抽样误差7、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A.抽样误差B.代表性误差C.登记误差D.系统性误差8、抽样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的关系表现为(A.而者小于后者B.而者大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不能断定大小9、抽样估计中,要求概率保证程度为95%,A. 2B. 3C. 1.9610、抽样单位数与抽样误差的关系为()A.正比B.反比C.正向11、抽样误差与标准差的关系为()A.正比B.反比C.反向12^ 一个全及总体()B.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D.既无登记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则相应的概率度为()D. 1.8D.相等D.相等B.可以抽取很多个样本1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C.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D.计算抽样数目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实际误差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 样本指标是()A.甲单位较大B.无法判断C.乙单位较大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要提高推断的可靠性程度必须( A. B. C.19、20、21、22、D.可能误差范围 D.相同 D.缩小极限误差对一批产品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200件进行调查,其中废品8件,已知样本容量是产 品 C.只能计算一个指标 D.只能抽取一个单位13、 抽样误差的大小()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C.可以避免,但无法控制D.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14、 在抽样单位数相同的条件下,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办法比较,抽样误差()A.较大B.较小C.相等D.相反15、 计算抽样误差时,有样本标准差的资料,根据()计算A.最大一个B.最小一•个C.中间一个D.平均数16、 根据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在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 样误差()A.—年级较大B.二年级较大C.相同D.无法判断17、 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 则抽样误差()A.甲单位较大B.无法判断C.乙单位较大D.相同总量的上,当F (t ) =95.45 %时,不合格率的抽样极限误差是()20 ⑴A. 1.35%B. 1.39%C. 2.70%D. 2.78%23、 某市为了了解小学生发育状况,把全市个小学按地区排队编码,然后按排队顺序每隔20个学校 抽取一个学校,对抽中学校所有学生都进行调杏,这种调查是()A.简单随机调查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24、 某地区为了了解职工家庭生活状况,首先把职工按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3类,然后在每个行 业抽选200名职工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A.整群抽样 B.等比例类型抽样 C.不等比例类型抽样 D.等距抽样 25、一次抽样调查,同时对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推断,计算两个样本容量=220.25,=408.02,样本容量应为() A. 220B.408C. 221D. 4092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全及总体抽取10%作为样本,则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 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之比为()A.0.9B. 1.0C.1.05D. 1.11二、多项选择题1、按抽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填空jA.重复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E.不更复抽样 2、 统计误差包括()()()()()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C.系统性误差D.偶然性误差E.抽样误差 3、 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无法避免B.可以控制C.可以避免D.可以计算E.只有在估计结束才能知道 4、 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A.抽样单位数B.抽样方法C.总体单位数D.抽样组织形式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 程度 5、 抽样估计的方法有()()()()()A.平方法B.最小平方法C.点估计D.区间估计E.平均法 6、 要增大抽样推断的概率保证程度,可以()()()()()A.缩小概率度B.增大抽样误差范围C.缩小抽样误差范围D.增加抽样数目E.增大概 率度 7、 和重复抽样相比,不重复抽样有以下几个特点()()()()()A.总体单位数在抽样过程中逐渐减少B.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被重复的可能C.总体中每个单位没有被至复的可能D.样本可能数目要多些E.样本可能数目要少些 8、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总体标准差常常是未知的,经常采用的替代办法有()()()() ()A.用过去同类问题的全部调查或抽样调查的经验数据B.用样本的标准差C. 凭抽样调杏者经验确定D.先组织实验性抽样,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E.用总体方差 9、 要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扩大估计值的误差范围B.缩小估计值的误差范围C.增大概率度D. 降低概率度E.增加样本容量10、 影响样本容的因素主要有()()()()()A.总体单位标志变异程度B.允许误差的大小C.抽样方法(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D.抽样方式E.推断的可靠程度1、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 ________ 并旦加以=2、 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抽样方法有 抽样和 抽样两种。

【思考与练习】题与答案

【思考与练习】题与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正相关指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2、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3、负相关指的就是两个变量变化趋势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下降。

()4、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9。

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3。

因此,甲比乙的相关程度高。

()5、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都一定是随机变量。

()6、相关系数r是在曲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7、回归分析中,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y的平均误差程度。

()8、估计标准误差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c9、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即给出自变量的数值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10、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这种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

()答案: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2、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A.估计标准误差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相关系数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1 B.-1<r<1 C.-1≤r≤1 D.-1≤r≤05、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完全的随机关系D.完全的依存关系6、下列(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商品销售额和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7、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最佳选择题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D)。

A.样本 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 个体E. 总体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 D. 研究总体统计量E. 计算统计指标3. 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E. 参与变量数4. 下列资料属名义变量的是(E)。

A.⽩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数D.患者的病情分级 E. ABO⾎型5.关于随机误差下列不正确的是(C)。

A.受测量精密度限制B.⽆⽅向性 C. 也称为偏倚D.不可避免 E. 增加样本含量可降低其⼤⼩⼆、名称解释(答案略)1. 变量与随机变量2. 同质与变异3. 总体与样本4. 参数与统计量5. 误差6. 随机事件7. 频率与概率三、思考题1. ⽣物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学可细分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物统计学、卫⽣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门科学与艺术。

⽽⽣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与⽅法应⽤于⽣物学、医学的⼀门科学,与医学统计学和卫⽣统计学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统计学侧重于介绍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法,⽽卫⽣统计学更侧重于介绍社会、⼈群健康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法。

2. 某年级甲班、⼄班各有男⽣50⼈。

从两个班各抽取10⼈测量⾝⾼,并求其平均⾝⾼。

如果甲班的平均⾝⾼⼤于⼄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于⼄班?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从甲、⼄两班分别抽取的10⼈,测量其⾝⾼,得到的分别是甲、⼄两班的⼀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只是甲、⼄两班所有同学平均⾝⾼的⼀个点估计值。

即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般很难恰好相等。

第9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 带答案

第9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 带答案

第九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条件是什么?2. 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SS SS SS、、各表示什么含义?总组间组内3. 什么是交互效应?请举例说明。

4. 重复测量资料具有何种特点?5. 为什么总的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原假设时,若想进一步了解两两之间的差别需要进行多重比较?二、最佳选择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为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 误差均方必然小于组间均方C.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按设计可以分解成几种不同来源D. 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E. 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3.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下列式子正确的是4. 总的方差分析结果有P<0.05,则结论应为 A. 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B.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C.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D. 各总体均数全不相等 E.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5. 对有k 个处理组,b 个随机区组的资料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其误差的自由度为 A. kb k b -- B. 1kb k b --- C. 2kb k b --- D. 1kb k b --+ E. 2kb k b --+6. 2×2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 A. MS MS MS =+B A 总 B. MS MS MS =+B 总误差 C. SS SS SS =+B 总误差D. SS SS SS SS =++B A 总误差E. SS SS SS SS SS =+++B A AB 总误差7. 观察6只狗服药后不同时间点(2小时、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血药浓度的变化,本试验应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B.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C.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D.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E. 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8. 某研究者在4种不同温度下分别独立地重复10次试验,共测得某定量指标的数据40个,若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其组间自由度是A.39B.36C.26D.9E. 39.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五个总体均数得0.05P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中一个对照组和其它四个试验组总体均数有无差异,可选用的检验方法是A. Z检验B. t检验C. Dunnett–t检验D. SNK–q检验E. Levene检验三、综合分析题1. 某医生研究不同方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将36名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给予一般疗法、一般疗法+药物A低剂量,一般疗法+药物A高剂量三种处理,测量一个月后患者红细胞的升高数(102/L),结果如表9-1所示。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 选择题(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B (8) C (9) B (10)B(11) A2. 填空题(1) 硬件软件(2) 存储管理设备管理(3) 软硬件资源(4)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5) 20ms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3. 判断题(1) × (2) × (3) √ (4)× (5) × (6). √ (7) √ (8)√4. 问答题(1) 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答: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 什么是批处理系统为什么要引入批处理系统答:批处理系统指用户的作业成批的处理,作业建立、过渡、完成都自动由系统成批完成。

因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计算机速度、容量、外设品种和数量等方面和第一代计算机相比都有了很大发展,计算机速度有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故使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运算的高速度之间形成一对矛盾。

只有设法去掉人工干预,实现作业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处理。

(3) 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涉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及特征,为什么对作业进行多道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交替运行。

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管理程序就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使几道程序在系统内并行工作,可使中央处理机及外设尽量处于忙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在批处理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多个作业成批送入计算机,由作业调度程序自动选择作业运行,这样提高了系统效率。

(4) 何为分时系统简述其特点。

答:分时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服务。

第 8章思考与练习.答案doc1

第 8章思考与练习.答案doc1

第8章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市场失灵是指()A.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均B.不能产生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C.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置D.收入分配不平等2.某一经济活动存在负外部性是指该活动的()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D. 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3.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将是()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C.补贴这种物品D.对这种物品征税4.为了使正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A.禁止引起外部性的物品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单位的价值为零C.补贴这些物品D.对物品征税5.如果一个人消费一种物品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可以说这种物品是()A.公有资源 B.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 C.竞争性的 D.排他性的6.私人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是由于()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 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消费者可以“免费搭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7.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问题就可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8.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方法A.通过征税的办法 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 D.以上各项都可行二、判断题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错误)(答案:正外部性是归旁观者的利益,负外部形式归旁观者的成本。

)2.引起没有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引起的均衡量小于最优量。

(错误)(答案:均衡量大于最优量)3.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庇古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正确)4.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d log file
( name=逻辑名称,
Filename=操作系统文件名,
Size=初始尺寸,
Maxsize=最大尺寸,
Filegrowth=增长尺寸)
(4)修改数据库排序规则
alter database数据库名
collate排序规则名称
8.简述drop database语句的语法。
答案:
drop database数据库名
在其他属性设置对话框中可以采用缺省选项。按照安装向导的提示完成安装。
7.简述如何在【服务管理器】中启动、停止实例?
答案:
在【Microsoft SQL Server】程序组件中启动【服务管理器】程序。在【服务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要启动的实例,在【服务】下拉列表框中选择SQL Server服务。单机【启动】按钮启动实例。
6.简述创建SQL Server命名实例的过程。
答案:
创建命令实例的过程就是SQL Server的安装过程
启动SQL Server 2000安装向导界面,在提示的对话框中设置属性,有些属性采用缺省设置,创建命名实例需要设置以下属性。
在【安装选择】对话框中,选择“创建新的SQL Server实例,或安装客户端工具”。
3.SQL Server实例的服务帐户有本地系统帐户和域用户帐户两种。
4.SQL Server实例的身份验证模式有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两种。
5.启动和停止实例的操作可以在SQL Server程序组件的【服务控制器】窗口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窗口中进行。
6.简述create database语句的语法。
答案:
create database数据库名
on primary
( name=逻辑名称,
filename=操作系统文件名,
size=初始尺寸,
maxsize=最大尺寸,
filegrowth=增长尺寸),
filegroup次要文件组名
( name=逻辑名称,
在【Microsoft SQL Server】程序组件中启动【服务管理器】程序。在【服务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已经启动的实例,在【服务】下拉列表框中选择SQL Server服务。单机【停止】按钮停止实例。
8.简述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服务器组的方法。
答案:
启动【企业管理器】程序,在【Microsoft SQL Servers】节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新建SQL Server组】菜单项,打开【服务器组】对话框。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要创建的服务器组名称,并选中【顶层组】单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服务器组的创建。
9.简述在【企业管理器】中注册实例的过程。
答案:
启动【企业管理器】程序,选择一个服务器组节点,并在节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单击“新建SQL Server注册”菜单项,打开【注册SQL Server向导】窗口。在【选择一个SQL Server】对话框的【可用的服务器】文本框中输入要注册的实例名。在【选择身份验证模式】对话框中,选择身份验证模式,并且在【选择连接项】对话框中输入“登录名”和“密码”。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注册。
答案:
SQL Server 2000可以分成“服务器程序组件”和“客户端程序组件”两部分,服务器组件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客户端组件是用户访问数据库的工具。两个部分可以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也可以分别安装在多台计算机上,供不同角色的用户使用。
2.什么是SQL Server的实例?
答案:
SQL Server的一个实例就是一套完整的服务程序。实例中的服务程序多达几百个,大致可以分为3类:SQL Server数据库引擎、SQL Server代理和分布处理协调器。一台计算机允许存在并同时运行多个实例。实例可以分为两种:默认实例和命名实例。
C.主要文件允许在用户定义文件组中。
D.主要文件组中除了有主要文件,也允许包含次要数据文件。
5.create database是用来(A)。
A.创建数据库
B.删除数据库
C.创建表
D.创建视图
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包括哪4个基本属性?
答案:
数据库的4个基本属性是:标识数据库唯一性的“数据库名称”,存储数据的“数据文件”,对数据文件按逻辑关系归类的“文件组”,提高运行效率并能够撤销错误操作的“事务日志文件”。
2.简述什么是数据文件的逻辑名称和操作系统名称?
答案:
每一个数据文件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这个标识就是数据文件的“逻辑名称”,而“操作系统文件名”是数据文件在硬盘上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的统称。
3.简述数据文件的尺寸有哪3种?
答案:
初始尺寸是创建数据库时指定的文件大小。最大尺寸表示一个数据文件的最大容量,数据文件的最大尺寸不能大于硬盘的尺寸。文件增长尺寸是指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当数据文件达到初始尺寸后自动增长的尺度。
3.简述SQL Server实例的服务帐号的含义。
答案:
SQL Server 2000的服务帐户分为“本地系统帐户”和“域用户帐户”两种。SQL Server中每一个服务的启动和运行必须由具有权限的操作系统帐户来完成。可以为每一个服务指定一个专用的帐户,多个服务也可以使用同一个帐户。通常情况下“本地系统的帐户”可以启动、运行大部分的服务,只有与网络交互有关的服务器到服务器的活动才必须使用“域用户帐户”。
如果选择“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在使用的时候,除了登录Windows操作系统外,还需要以数据库管理员sa或其它数据库用户身份登录数据库,才能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实例。
“混合模式”允许在登录实例时,使用任何一种方式。
5.简述SQL Server实例的排序规则的含义。
答案:
排序规则是根据特定语言和区域设置的对字符串数据进行排序和比较的规则,体现在查询语句的order by子句。通常,不论英文字符串还是中文字符串,都是按照第一个字符的ASCII值排序。
在【安装定义】对话框中,选择“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安装类型。
在【实例名】对话框中,单击【默认】复选框,清除缺省设置,并且在【实例名】文本框中输入实例名称。
在【服务帐户】对话框中,选中【使用本地系统帐户】单选框。
在【身份验证模式】对话框中,选中【混合模式】单选框,在【输入密码】和【确认密码】文本框中输入系统管理员sa用户的密码。
A.初始尺寸
B.最大尺寸
C.逻辑名称和操作系统名称
D.增长尺寸
3.SQL Server的数据文件可以分为(B)。
A.重要文件和次要文件
B.主要数据文件和次要数据文件
C.初始文件和最大文件
D.初始文件和增长文件
4.下列哪种描述正确。(D)
A.主要文件组只能包含主要文件。
B.主要文件组不能包含次要文件。
答案:
用alter database语句一次只能修改一个属性,修改不同属性的语法规则也各不相同。
(1)向主要文件组增加数据文件
alter database数据库名
add file
( name=逻辑名称,
Filename=操作系统文件名,
Size=初始尺寸,
Maxsize=最大尺寸,
Filegrowth=增长尺寸)
选择题
1.同一台计算机上可以运行(D)个实例。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多个
2.在创建命名实例时,如果是运行在中文版操作系统上的中文版SQL Server 2000,则允许对实例(C)命名。
A.只能用英文
B.只能用中文
C.允许用英文或中文
D.只能用系统默认名称
3.SQL Server 2000实例的排序规则,不论升序还是降序,都是按照第一个字符的(B)排序。
(2)向用户文件组增加数据文件
Alter database数据库名
Add file
( name=逻辑名称,
Filename=操作系统文件名,
Size=初始尺寸,
Maxsize=最大尺寸,
Filegrowth=增长尺寸)
to filegroup用户定义文件组名
(3)增加事物日志文件
Alter database数据库名
3.数据类型是指定列所保存数据的类型,是规范表中数据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4.对表操作的数据定义语言(DDL)有创建表的create table语句、修改表结构的alter table语句和删除表的drop table语句。
5.对表中数据更新操作的数据定义语言(DML)有添加记录的insert语句、修改记录的update语句和删除记录的delete语句。
项目一思考和练习
填空题
1.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管理程序分为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两部分,两部分可以安装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也可以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计算机上。
2.SQL Server 2000的实例是一套完整的服务程序,实例中的服务程序多达几百个,大致可以分为SQL Server数据库引擎、SQL Server代理和Distribute Transaction Coordinator3类。
10.简述在【查询分析器】中联接实例的过程。
答案:
启动【查询分析器】程序,在【连接到SQL Server】窗口中选择以前连接过的实例名,或者打开【连接服务器】对话框。在【活动服务器】列表框中,选择本地计算机和网络中的SQL Server实例。单击【确定】按钮,关闭【连接服务器】对话框。输入用户和密码。单击【确定】按钮,关闭【连接到SQL Server】窗口,激活【SQL分析器】窗口。
4.简述对数据文件进行分组对数据检索的好处。
答案:
如果一个表中的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数据文件中,检索数据时,从多个文件中同时查找,可以提高查询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