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大数据仍存在的4个理解误区

当前对大数据仍存在的4个理解误区
当前对大数据仍存在的4个理解误区

当前对大数据仍存在的4个理解误区

回顾2016,大数据仍然是国内的舆论焦点,但AI与大数据结合发挥大数据价值成为新热点。我们从Gartner在2015年发布的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研究中已经看不见大数据单独出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作为大数据资源的价值催化剂,成为Gartner技术曲线的新宠儿。2016年的最后几天, Alphago升级版以50战全胜的战绩战震撼了整个围棋界,也刷新了人类对AI(人工智能)的认知。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大数据作为数据基础会融入到更多应用场景中,而大数据和AI技术结合的新应用崭露头角。

大数据资产和深度学习的结合会创造新亮点。以往我们谈大数据的时候,更多是强调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能力,局限于对于以往历史数据的统计、汇总,未来考虑到神经网络和大数据结合,我们可以发挥大数据更大的想象空间。吴恩达(AndrewNg)先生在NIPS 2016演讲中指出,神经网络能够扩大到无限大的规模并能够依靠这一点引领深度学习。下一个深度学习的大潮在于更加纯粹的端对端的学习,这需要足够多的数据量,才能通过深度学习自身的体征提取来获得结果。

而以下2个领域的持续增长,为AI发展会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数据量。

1.社交大数据继续爆发

2016年,社交用户和社交数据的暴涨创造新机遇。通过We Are Social发布的“2016年数字报告”显示,全球社交媒体用户23.1亿人,相当于全球人口的31%;与2015年的数据比较,新增社交媒体用户2.19亿人,年增幅10%。

社交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信息流通的主要渠道。因为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既是内容的产生者也是传播者,在内容产生、发布和扩散的过程中,这些数据即有可以挖掘知识的丰富内容价值,也有描述个体行为特点的数据价值,可以帮助社交大数据的用户从新角度看待问题。

2.电商大数据的新趋势

2016年最令消费者振奋的节日依然是11.11光棍节,阿里巴巴宣布,2016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1207亿元。电商取代传统渠道,这种连接全球商家与消费者的商业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明显。围绕电商产生的交易数据和用户评价,不仅描述了资金、信息和物流走向,改变上游的制造、物流与金融配置的效率,而且揭示了用户的消费行为规律,通过实时分析商品相关的数据可以为消费者决策提供参考。

国外某时尚品牌做了一些新尝试,在线下实体店的衣服架上,商家内嵌了一个液晶屏幕显示该商品在线上收获的点赞数量,为消费者采购决策作参考,利用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带来全渠道融合式购物体验,

在很多新领域,电商数据、社交数据和AI的融合都有了新应用,比如根据不同旅游目的地信息、用户在社交媒体的评价和目的地的最新动态信息,为用户评估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竞争力是否最佳,进而为消费者推荐合适的旅游产品或者帮助用户规划旅游行程。

总之有规律可循的领域,就可以引入深度学习,以大数据作为基础,提高行业的效率和决策质量。大数据作为技术热点和转型升级的支撑工具,不管是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很期待。但2016年在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用户对大数据的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我觉得有必要更清晰地描述出来。

1.大数据分析是自动化的一键式服务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大数据不仅是大,还是很多不同类型的数据合集,通过交叉分析才能发现新规律;另外从数据准备、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加工以及数据专题分析和结果可视化,数据解读到决策调整会分出很多层次。因此,目前大数据分析过程少不了人工的参与才能实现其价值。

2. 某种大数据是企业问题的万能灵药

现实中,原始数据是混乱和残缺的,不同数据源之间缺乏一致性,大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脏活、苦活和累活,需要做数据的清洗和加工。没有万能灵药的数据,适合指定应用场景的数据就是好数据。因为隐私保护和政府不公开的限制,实践中可以使用的数据是受到限制的,因此,我们必须为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分析模型。

3. 大数据分析时代,分析师最重要。

从招聘感受看,数据分析师的薪酬一直在快速上升,数据科学家更是各个企业追求的人才热点。但从我们的实践工作来看,未来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要开放给基层员工,不能只局限在分析师和领导层使用,实际业务中的人才是决策的主体,在大数据支持下帮助企业提升各个阶层的产出价值是我们的目标。

4、大数据分析,模型越复杂越好

最后,固然实现复杂模型(比如LVM潜变量模型)、模型学习算法会非常酷,但我们的工作关注点要放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或者减少支出等实际问题的提出和拆解上,尽可能从简单模型先开始实践,并尽可能用自动化的工具来加快探索的速度。比如,目前我们将科学决策之前的数据准备、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加工以及数据专题分析和结果可视化等过程都先实现高度自动化,为用户节省传统分析中90%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方便其将工作重心放在决策环节。

对于大数据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大数据的认识和理解 这学期选修了网络工程这门课程,当时是抱着扫盲的态度选的这门课程,给自己定的目标不高,只需要对一些基础的概念和网络结构有些认识就可以,以免 以后在人前谈论的时候不至丁成为IT文盲,被一些专业性的技术人员所吓倒。事实证明,态度决定一切,由丁自己刚开始设定的目标就比较低,所以注定能够上升到的水平■也就不局0 经过这几周的学习,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大致结构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由丁学生本身这方面的基础不扎实,知识结构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不能在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只能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做一些了解和认识,建立 起大概的知识框架。在学习过程中,魏忠老师所提及的知识中有一点印象最为深刻,关丁大数据Big Data方面的提及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越是自己私下里做了一些阅读和查询(主要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和网络上查看的一些资料)。最后提交的这篇课程总结就着重报告一下自己在阅读了他人关丁大数据的一些理论后自身的认识。 在这之前,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提起过大数据,其中包括老师和同学。可是对丁这些热门的新技术、新趋势人们往往趋之若鸯却乂很难说的透彻,如果你问他大数据和你有什么关系?估计很少同学能说出一二三来。究其原因,一是因为 大家对新技术有着相同的原始渴求,至少知其然在聊天时不会显得很无知”,因为现在人们普遍都有以一种信息焦虑感,别人知道的东西我不知道,就会感到焦虑,无论这些信息对你有没有用;二是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真正能参与实践大数据的案例实在太少了,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知其所以然。当然我也一样,虽然我希望能有些不一样,但是自己实在欠缺IT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只能查 阅一些资料,翻阅了最新的专业书籍,在自己局限的认识下把这些些零散的资料碎片或不同理解论述综合起来做一个类似丁文献综述的报告,其实我很真诚的希 望进入事物探寻本质。下面就从理论、技术、实践这三个层面写一下大数据的认识大数据的一些相关理论: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 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丁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业界(IBM最早定义)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个“V(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Velocity),或者说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 (1000个T>、E (100万个T)或Z (10亿个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比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第四,处理速度快。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很早就流传着一句话: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先不论这句话是谁说得,但是这句话的正确性已经不用去论证了。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举了很多例证,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要用大数据思维去发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书中,作者提及最多的

大数据分析过程遇到的13个问题

大数据分析遇到的13个问题 1、最早的数据分析可能就报表 目前很多数据分析后的结果,展示的形式很多,有各种图形以及报表,最早的应该是简单的几条数据,然后搞个web页面,展示一下数据。早期可能数据量也不大,随便搞个数据库,然后SQL搞一下,数据报表就出来了。但是数据量大 起来怎么分析呢?数据分析完了怎么做传输呢?这么大的数据量怎么做到实时呢?分析的结果数据如果不是很大还行,如果分析的结果数据还是很大改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篇文章中都能找到答案,下面各个击破。 2、要做数据分析,首先要有数据 这个标题感觉有点废话,不过要做饭需要食材一样。有些数据时业务积累的,像交易订单的数据,每一笔交易都会有一笔订单,之后再对订单数据作分析。但是有些场景下,数据没法考业务积累,需要依赖于外部,这个时候外部如果有现成的数据最好了,直接join过来,但是有时候是需要自己获取的,例如搞个爬虫爬取网页的数据,有时候单台机器搞爬虫可能还爬不完,这个时候可能就开始考虑单机多线程爬取或者分布式多线程爬取数据,中间涉及到一个步骤,就是在线的业务数据,需要每天晚上导入到离线的系统中,之后才可以进行分析。3、有了数据,咋分析呢? 先将数据量小的情况下,可能一个复杂的SQL就可以搞出来,之后搞个web 服务器,页面请求的时候,执行这个SQL,然后展示数据,好了,一个最简单的数据分析,严格意义上讲是统计的分析。这种情况下,分析的数据源小,分析的脚本就是在线执行的SQL,分析的结果不用传输,结果的展示就在页面上, 整个流程一条龙。 4、数据量大了,无法在线分析了,咋办呢? 这个时候,数据量已经大的无法用在线执行SQL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了。这个时候顺应时代的东西产生了(当然还有其他的,我就知道这个呵呵),数据离线数据工具hadoop出来了。这个时候,你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在,可能各个属性是逗号分隔的,数据条数有十几个亿。这时候你可能需要构建一个hadoop

大数据的作用及应用 90分答案

大数据的作用及应用 单选题(共1题,每题10分) 1 . 大数据商业化运用中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用户个体权利被严重忽略 ? B.数据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 C.数据违法收集、交易现象突出 ? D.个人隐私面临严峻挑战 我的答案: A(×) 多选题(共3题,每题 10分) 1 . 金融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包括()。 ? A.提升决策效率 ? B.强化数据资产管理能力 ? C.实现精准营销服务 ? D.增强风控管理能力 我的答案: ABCD 2 . 大数据金融的主要作用包括()。 ? A.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 B.加速资金周转 ? C.泄露个人隐私 ? D.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的答案: ABD 3 . 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全面加强个人数据权利 ? B.明确相关主体的安全保护责任 ? C.完善数据资源的监管机制 我的答案: ABC 判断题(共6题,每题 10分) 1 . 大数据应用水平正在成为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错 我的答案:对 2 . 金融云快速落地奠定了大数据应用基础。

对错 我的答案:对 3 .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 对错 我的答案:对 4 . 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和技术进步使欧盟个人数据保护面临新情况。 对错 我的答案:对 5 . 金融数据的安全问题并不重要。 对错 我的答案:错 6 . 大数据金融是指依托于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方式,对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开展相关资金融通工作。 对错 我的答案:对

大数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据孤岛问题 大数据得基础在于数据,但就是如果拿不到底层得数据,数据分析也就无从谈起。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得兴起以及社交媒体得发展导致各种海量数据生成,带来了无限想象力与商业应用价值。 “第一个问题就就是没数据,理论上我们中国有很多数据,但实际做数据分析会发现非常困难。”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鄂维南表示,数据孤岛就是一个严重得问题,从技术层面瞧,大数据得主要挑战就是采集与分析。不同部门得数据储存在不同地方,大数据来源众多、数量巨大、形式各异。大数据最高得层次就就是用数据来形成智慧,这需要从中获得一目了然得信息。做数据分析先要整合数据,整合数据需要真正高效、可靠得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 社会大数据就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由于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制度法律不具体、缺乏公共平台与共享渠道等多重因素,还有多样得设备、各式各样得应用场景,导致大量政府数据存在“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能公开、不会公开”得问题,早就了一个个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得数据孤岛。 阻碍数据共享得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动力与担心安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透露,不少企业以保护商业机

密或节省数据整理成本等为理由,不愿意交易自身数据。在出行领域,每天有上千万得出行记录与数百辆车得实时地理位置信息被记录在出行软件上。电商行业大量流转得货物,掌握着许多家庭住址。这些大数据涉及到千家万户得财产甚至人身安全,企业不愿意泄露这部分信息。部分政府部门也缺乏数据公开得动力:有得就是因懒政而让数据沉睡,有得则就是已经利用数据开展商业化应用,因此不愿共享。 “数据孤岛得痛不就是技术问题,就是利益问题,背后隐藏得利益导致了数据孤岛得产生。"鄂维南坦言。 对于如何打通数据孤岛,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府要建立完善大数据发展协调机制,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将大数据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大量得数据仍然掌握在个别企业与政府机构中,要想实现共享与保证信息安全,还要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定公共信息资源保护与开放得制度性文件,明确数据开放共享得原则与底线。 中国得大数据才刚刚起步,若想打通城市现存得信息壁垒,就要让城市多方资源联动起来,搭建城市数据共享得平台,从而形成良好得数据开发与使用氛围,激活大数据价值,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整合得优质效应。 (二)底层技术差距很大 即便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数据可供随时取用,每天天所产

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9676338.html, 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作者:卢文青秦志永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年第17期 摘要目前在教育大数据应用过程中仍存在数据共享障碍、数据体系混杂、数据挖掘难度大、数据安全与隐私缺乏监管以及数据结论存在缺陷等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数据标准体系构建、数据服务、数据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教育信息化;数据挖掘;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7-0078-03 1 前言 教育大数据是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1]。借助于教育大数据分析,可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在个性化教学环境定制、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亦应指出的是,大数据虽然带来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但是也可能成为一种过度膨胀的力量,使教育管理者寄希望于大数据能够解决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公益性的特征。这一方面要求大数据的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认识上应明确大数据不能代替丰富、动态、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它仅是一种实践的指导,使实践更具理性化的特征。因此,如何基于实践的观点认识大数据,如何正确认识大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如何利用教育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教育大数据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数据共享存在障碍大数据相信全量数据,通过分析几乎全样本的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 题。从抽样中得到的结论总是有水分的,而全部样本中得到的结论水分就很少,数据量越大,真实性也就越大。然而各地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的建设往往各具特色,互不兼容,限制了数据的共享,使得“数据孤岛”成为制约教育大数据发展的瓶颈。 数据体系混杂出于计量的需要,总是习惯于把教育分解,然而分解后的数据指标体系所 描述的属性特征并不保证是教育的真实再现。由于缺乏标准的数据体系,各学校对数据指标的性质差异以及数值差异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各学校都倾向于强化本校数值较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相对削弱数值水平较低的指标的作用,导致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时存在指标各异、标准不同、口径不一的情况。

对大数据的认识

对大数据的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潜移默化的进行着某种行为或按照我们的经验来辨别某件事物,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构建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大数据,是将我们及我们所在世界的人和物的习性和经验进行数字化整合,从而指导我们更加便捷地生活、生产。 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于经验的传承,在以往传承的过程中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因素导致许多优秀的经验流失,那么,大数据时代来了,大数据可以将物种起源的过程记录下来并总结出来,然后形成一个甚至比一加一等于二还要简单的公式,然后大家通过这个公式谁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以前我们要了解市场,可能会去做市场调查,然后进行数据整合,接着数据分析,最后得出指导性意见。现在或许我们只需要发个帖,然后就有一大堆指导性意见可供参考,这就是数据整合的成果,这就是大数据的力量: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性。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一群人的力量就蔚为可观了,而大数据是以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做事。善于利用大数据,就相当于随手握着一根杠杆,即使不能撬动地球也能顶起自己的“帽子”。 大数据对于企业的应用例子已不胜枚举,在建筑行业里,上海已率先使用IBM,而且规定超过2万平的建筑必须使用IBM;在电商行业里,各大网站后台对于每件商品都有浏览量、销售量甚至评价统计;在金融行业里,更要实时掌握社会平均利润率以控制各项利率;在财会行业里,我们要掌握实时数据变化来更好地做出决断。 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讲,建立企业大数据部门是一项挑战,挑战我们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我们要通过大数据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二、如何收集数据;三、如何分析数据;四、数据成果的使用范围等。这是对我们的考验,更是我们的机遇,做成并维护好大数据系统,将令我们受益终身。 这是一次超越时空的伟大变革,这是一次破茧而出的奋发新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必然因此而改变世界。

当前对大数据仍存在的4个理解误区

当前对大数据仍存在的4个理解误区 回顾2016,大数据仍然是国内的舆论焦点,但AI与大数据结合发挥大数据价值成为新热点。我们从Gartner在2015年发布的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研究中已经看不见大数据单独出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作为大数据资源的价值催化剂,成为Gartner技术曲线的新宠儿。2016年的最后几天, Alphago升级版以50战全胜的战绩战震撼了整个围棋界,也刷新了人类对AI(人工智能)的认知。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大数据作为数据基础会融入到更多应用场景中,而大数据和AI技术结合的新应用崭露头角。 大数据资产和深度学习的结合会创造新亮点。以往我们谈大数据的时候,更多是强调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能力,局限于对于以往历史数据的统计、汇总,未来考虑到神经网络和大数据结合,我们可以发挥大数据更大的想象空间。吴恩达(AndrewNg)先生在NIPS 2016演讲中指出,神经网络能够扩大到无限大的规模并能够依靠这一点引领深度学习。下一个深度学习的大潮在于更加纯粹的端对端的学习,这需要足够多的数据量,才能通过深度学习自身的体征提取来获得结果。 而以下2个领域的持续增长,为AI发展会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数据量。 1.社交大数据继续爆发 2016年,社交用户和社交数据的暴涨创造新机遇。通过We Are Social发布的“2016年数字报告”显示,全球社交媒体用户23.1亿人,相当于全球人口的31%;与2015年的数据比较,新增社交媒体用户2.19亿人,年增幅10%。 社交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信息流通的主要渠道。因为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既是内容的产生者也是传播者,在内容产生、发布和扩散的过程中,这些数据即有可以挖掘知识的丰富内容价值,也有描述个体行为特点的数据价值,可以帮助社交大数据的用户从新角度看待问题。 2.电商大数据的新趋势 2016年最令消费者振奋的节日依然是11.11光棍节,阿里巴巴宣布,2016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1207亿元。电商取代传统渠道,这种连接全球商家与消费者的商业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明显。围绕电商产生的交易数据和用户评价,不仅描述了资金、信息和物流走向,改变上游的制造、物流与金融配置的效率,而且揭示了用户的消费行为规律,通过实时分析商品相关的数据可以为消费者决策提供参考。 国外某时尚品牌做了一些新尝试,在线下实体店的衣服架上,商家内嵌了一个液晶屏幕显示该商品在线上收获的点赞数量,为消费者采购决策作参考,利用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带来全渠道融合式购物体验,

大数据认识报告

浅谈大数据认识 —王小丽 从入学的第一天就一直在好奇大数据[1]是什么?是新兴的技术?还是跟风的乌托邦? 最开始我只是浅层次认为大数据就是很大的数据,只要满足:数据量大、速度快、数据多样性、数据密度低等特征的数据[2]。 在经过这一年的书本学习,老师讲解,参加各种大数据峰会、座谈交流,大数据论文调研,公司大数据部门的实习后,我发现大数据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名词,它更是一种技术、应用、挖掘潜在价值趋势的表象或特征而已。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大数据,我认为应该从理论、技术、实际应用这三方面来学习。 一. 理论认识 理论是认识的必经途径,也是快速认识的基础。 1. 名人的见解: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其实也可以看出。大数据的诞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IBM 最早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个“V”(量V 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Velocity)。但这并不能说明大数据的真实特征,它还应该包括:分析、存储、技术、复杂等特征。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3]一书中坚持认为大数据的思维应转变:1-需要全部数据样本而不是抽样;2-关注效率而不是精确度;3-关注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 我很认同阿里巴巴的王坚也曾说过的一句话:“你千万不要想着拿数据去改进一个业务,这不是大数据。你一定是去做了一件以前做不了的事情。”因为大数据的正真价值在于创造。

2. 大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是充分地挖掘出有用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实现数据增值[4]。因此,得数据者得天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譬如,春节期间在智能交通实验室做的油耗模型建立的项目中,如果没有数据,我们能从数据中发现汽车的速度、机动车比功率和油耗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进一步说,没有发现这层关系,我们又怎么对车辆的耗油建立预估模型。如果没有模型,又怎么把这项发现加以推广应用,创造价值。 因此,未来在大数据领域最有价值的两种事物::1-拥有大数据思维的人,这种人可以将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际利益;2-还未有被大数据触及过的业务领域。这些是还未被挖掘的油井,金矿,是所谓的蓝海[5]。 3. 大数据当下的应用 ●大数据可以帮助智慧城市的建设[6]。 ●帮助电商公司向用户推荐商品和服务,提高公司受益 ●在社交网络上更精准的推荐好友,用户所需信息。 ●使医疗行业更加便捷、智能 虽然这些应用会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生活的价值。但是,数据是把双刃剑, 有利有弊。在数据共享的同时也无形中也泄露了个人的隐私,容易遭受攻击。因此,数据安全问题也是大数据面临的一大难题[7]。 二. 大数据技术 可以说,大数据之所以如此快速发展,源于技术的支持。 具体有什么技术和大数据密切相关?毫无置疑,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云计算。在云计算中分布式处理技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NoSQL、实时流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技术等都极大支持了大数据,也促使了它的发展。但是云计算和大数据也存在区别:云计算改变了大数据,而大数据改变了业务层,两者的目标受众不同。

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从解决问题到避免问题

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从解决问题到避免问题 制造系统中的可见问题包括产品质量缺陷、精度缺失、设备故障、整体运转效率损失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利用统计科学、规划建模、差异分析、协同优化等方式进行解决和避免。这一文我们将通过案例,对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维修排程、生产协同优化和生产线弹性设计方面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案例一:2mm工程———基于统计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白车身(Body-In-White,BIW)的质量主要反映空间尺寸的波动,其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个典型的BIW大概有100~150个薄壁金属部件,并有80~120个装配站。一个BIW装配线正常有1500~2000个定位夹具和4000个焊接点。图1显示了一个BIW的装配过程。如果定位器、焊接点或者零部件有误差值,这个误差值会传递给装配站,最后累积于BIW中。

图1 BIW装配 20世纪80年代后期,内嵌式光学测量机(optical coordination measurement machine,OCMM)被应用于汽车车身装配车间中。OCMM安装于装配线的末端,并用激光传感器来测量BIW的关键特征,提供相关车身尺寸。从每个车身装配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大堆测量数据,这些巨大的测量数据为更有效的过程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可能性。但是,大量的测量数据却不能够充分应用于降低车身装配波动,使得需要更有效的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 美国密歇根大学吴贤铭教授为解决该问题,开创了“2mm工程”。这个工程的主要目标通过更好的生产系统校准和安装来减少初始误差值,通过快速确定流程变化的根本原因来降低斜升时间,通过优化产品过程设计降低内在波动,从而增加美国汽车制造领域的竞争力。通过“2mm 工程”可将车身波动降低到可能的最低级别,使车身里的所有关键尺寸质量的6-sigma值均小于2mm,实现了当时理论上的精度控制极限值。 在吴教授和美国通用汽车(GM)、克莱斯勒、福特、Auto Body Consortium、NIST-Advanced Technology Program(NISTATP)的大力支持下,一批研究学者和工程师开始投入很多努力在减小车身装配波动的研究中,他们将技术转移到生产实践中,以实现在汽车行业的应 用。“2mm工程”对汽车工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92年12月,一个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装配工程成功实现了2mm变化级,并第一次将2mm工程成功市场化。 SoV算法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最初是为了减小汽车车身装配过程波动。该算法起源于车身装配过程的尺寸变量控制,后来被扩展用来管理和降低通用的、复杂的多级制造过程(multistag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MMPs)中的质量波动。 什么是MMP过程?以汽车制造为例,MMP过程包括:①车身装配中具有多个零件装配于多个装配站;②汽车发动机头罩一个产品在多个加工站上进行加工;③包括多模具站的传送或者联系冲压过程;④半导体制造过程。 SoV算法尝试描述这种复杂产品流和数据流,包括建模和分析MMP 的波动及其传递。产品流是定义制造过程的物理层,如图2所示,许多工作站组成的装配组件,许多装配组件又组成车身装配过程的装配

大数据认识

大数据认识 班级:B200216电商本科2 姓名:陈家玮学号:20021624 一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层面 第一层面是理论,理论是认知的必经途径,也是被广泛认同和传播的基线。在这里从大数据的特征定义理解行业对大数据的整体描绘和定性;从对大数据价值的探讨来深入解析大数据的珍贵所在;洞悉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从大数据隐私这个特别而重要的视角审视人和数据之间的长久博弈。 第二层面是技术,技术是大数据价值体现的手段和前进的基石。在这里分别从云计算、分布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感知技术的发展来说明大数据从采集、处理、存储到形成结果的整个过程。 第三层面是实践,实践是大数据的最终价值体现。在这里分别从互联网的大数据,政府的大数据,企业的大数据和个人的大数据四个方面来描绘大数据已经展现的美好景象及即将实现的蓝图。 价值 1)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2) 做小而美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 3) 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趋势 趋势一:数据的资源化 何为资源化,是指大数据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战略资源,并已成为大家争相抢夺的新焦点。因而,企业必须要提前制定大数据营销战略计划,抢占市场先机。 趋势二: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 大数据离不开云处理,云处理为大数据提供了弹性可拓展的基础设备,是产生大数据的平台之一。自2013年开始,大数据技术已开始和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预计未来两者关系将更为密切。除此之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也将一齐助力大数据革命,让大数据营销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大数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据孤岛问题 大数据的基础在于数据,但是如果拿不到底层的数据,数据分析也就无从谈起。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兴起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导致各种海量数据生成,带来了无限想象力和商业应用价值。 “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数据,理论上我们中国有很多数据,但实际做数据分析会发现非常困难。”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鄂维南表示,数据孤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的主要挑战是采集和分析。不同部门的数据储存在不同地方,大数据来源众多、数量巨大、形式各异。大数据最高的层次就是用数据来形成智慧,这需要从中获得一目了然的信息。做数据分析先要整合数据,整合数据需要真正高效、可靠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 社会大数据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由于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政府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制度法律不具体、缺乏公共平台和共享渠道等多重因素,还有多样的设备、各式各样的应用场景,导致大量政府数据存在“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能公开、不会公开”的问题,早就了一个个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数据孤岛。 阻碍数据共享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动力和担心安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透露,不少企业以保护商业机密

或节省数据整理成本等为理由,不愿意交易自身数据。在出行领域,每天有上千万的出行记录和数百辆车的实时地理位置信息被记录在出行软件上。电商行业大量流转的货物,掌握着许多家庭住址。这些大数据涉及到千家万户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企业不愿意泄露这部分信息。部分政府部门也缺乏数据公开的动力:有的是因懒政而让数据沉睡,有的则是已经利用数据开展商业化应用,因此不愿共享。 “数据孤岛的痛不是技术问题,是利益问题,背后隐藏的利益导致了数据孤岛的产生。”鄂维南坦言。 对于如何打通数据孤岛,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府要建立完善大数据发展协调机制,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将大数据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大量的数据仍然掌握在个别企业和政府机构中,要想实现共享和保证信息安全,还要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定公共信息资源保护和开放的制度性文件,明确数据开放共享的原则和底线。 中国的大数据才刚刚起步,若想打通城市现存的信息壁垒,就要让城市多方资源联动起来,搭建城市数据共享的平台,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据开发和使用氛围,激活大数据价值,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整合的优质效应。 (二)底层技术差距很大 即便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数据可供随时取用,每天天所产

认识大数据(一)

也谈大数据(一)记录中的世界 2015年9月24日孙波 今天去听了个讲座,关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主讲老师主要围绕大数据的一些基础和应用示例以及数据安全方面,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想法,很多老师没有提到的东西,还有些自己对大数据理解已经沉淀很久了,特此写下来。主要是关于大数据的认识。 一、大数据的概念 讲座上,老师讲的大数据概念,几乎和百度百科上的一样: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然而这样的“大数据”对我们又有什么价值呢?我觉得,我们所提到的大数据,必须是以能从中挖掘出一定价值的,能指导我们现实生活作为前提条件的。 我理解的大数据有两个层面: 1、广义的大数据概念。 广义的大数据,就是“人类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现实世界记录为数据的集合”。或者说,其本质是在人类世界目前的所有信息化系统下,产生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汇集成一个映射现实世界的虚拟信息世界。这个虚拟信息世界的所有数据,即广义大数据,也就是说,广义的大数据有且只有一个。 2、狭义的大数据概念 狭义的大数据概念,是指围绕某一对象,以及某一时间范围进行考察,该对象在该段时间内通过各种信息化途径产生的数据的集合,称之为“大数据”。这里引入“对象”的概念,是建立在我前面提出的“大数据必须是有价值的”这一基础上的,要让大数据产生价值,就要有目的性的去挖掘、分析、统计,并为某些对象提供服务,就好像肉对狗有价值,草对羊有价值,考察对象至关重要。 二、三个世界 为了进一步阐述我的大数据观点,这里我提出“三个世界”的观点,所谓三个世界,是指“客观世界”、“记录世界”、“认知世界” 1、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指的是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世界,它不以人类的认知为界限,不为人类的意识所改变。是一个客观现实,不管人类是否探索到,或者是否了解,是否理解。 2、记录世界 “记录世界”可以说是数字化的“客观世界”,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发现和有意或者无意的信息记录。一定程度上是对“客观世界”的信息化映射。 3、认知世界 “认知世界”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从而产生了一个在人类文明中的“世界”,

对大数据的心得体会

对大数据的心得体会 早在XX年,人类制造的信息量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理论上超过可用存储空间总量,近几年两者的剪刀差越来越大。XX年,全球数字规模首次达到了“ZB”级别。XX年,淘宝网每天在线商品数超过8亿件。XX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 6亿户。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物联网、社交网站、云计算等的兴起,我们这个社会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已数字化,产生了大量新型、实时的数据。无疑,我们已身处在大数据的海洋。有两个重要的趋势使得目前的这个时代与之前有显著的差别:其一,社会生活的广泛数字化,其产生数据的规模、复杂性及速度都已远远超过此前的任何时代;其二,人类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艺使得各机构、组织和企业能够以从前无法达到的复杂度、速度和精准度从庞杂的数据中获得史无前例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大数据是技术进步的产物,而其中的关键是云技术的进步。在云技术中,虚拟化技术乃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部份。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技术,使得大数据在数据存储、挖掘、分析和应用分享等方面不仅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也可接受。 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一直执着探索我们处的世界以及人类自身,一直试图测量、计量这个世界以及人类自身,试图找到隐藏其中的深刻关联、运行规律及终极答案。大数据

以其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庞大容量、极大的复杂性、快速的生产及经济可得性,使人类第一次试图从总体而非样本,从混杂性而非精确性,从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来测量、计量我们这个世界。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社会生活的诸多形态正在开始发生新的变化。或许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运动,更是一次哲学创新。 1 大数据的概述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数据。它的数据规模和转输速度要求很高,或者其结构不适合原本的数据库系统。为了获取大数据中的价值,我们必须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处理它。 数据中隐藏着有价值的模式和信息,在以往需要相当的时间和成本才能提取这些信息。如沃尔玛或谷歌这类领先企业都要付高昂的代价才能从大数据中挖掘信息。而当今的各种资源,如硬件、云架构和开源软件使得大数据的处理更为方便和廉价。即使是在车库中创业的公司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租用云服务时间了。 对于企业组织来讲,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分析使用和二次开发。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能揭示隐藏其中的信息,例如零售业中对门店销售、地理和社会信息的分析能提

大数据精准营销必读的“三步曲”及“两误区“

大数据精准营销必读的“三步曲”及“两误区 “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多行业都因沾染这两个词汇为荣。马云也表示,在接下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数据将如过去的“石油”成为一种核心资源。 其实,上面这些搜集的数据多数是无效的。在我的文章《展会大数据精准营销,你应该知道这些事》中,明确提要一个词汇“大数据画像”,考虑到未来的营销会是精准化营销,搜集数据时一定要按数据的组合进行整理,而大数据画像很直接地告诉我们该搜集怎样的数据,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不过多讲解,更多请自行百度一下进行阅读。 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与互联网的诞生一样,这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升级,更是在全球范围企业加速创新、社会加速变革的利器。现代关系学之父德鲁克说过,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而“大数据战略”,在当下及未来某节点上能起到“给我一个杠杆,我能翘起整个地球”的效用。 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数据,从搜集、存储、分析到预测。而关于数据的收集,许多人都会觉得无从下手,那么大数据

的应用真的那么难吗? 今年早些时候,一项出自Gartner的统计结果引起了我的关注。该结果称,到2018年,由于面对关于技能和整合的挑战,70%的Hadoop应用都将陷入困境。 诚然,技能与整合是会为我们带来挑战,但现如今,各个服务提供商都声称能使大数据应用变得更容易、更平滑,那么挑战与困难会出现在什么环节呢?我们从大数据项目的上游部分入手,开始分析。 1、数据收集 对于数据收集,乍一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对于数据,不仅仅要做到全面,还要做到精准。再加上大数据收集并纳入数据湖泊的一系列工作,使人对大数据项目望洋兴叹。但是如果将数据收集问题肢解开来的话,你会发现实际操作难度系数降低了不少。 来自传统来源的数据:我们有各种传统的体系为我们作分析提供数据来源,例如会计系统、HR系统、CRM系统及专业的数据采集技术等等。通过现有的ETL技术,我们可以汇聚这些系统中的数据。大体上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实体数据从数据仓库复制、替换到数据湖泊,另一种是在结构上搭建数据湖泊。 来自物联网的结构化的数据: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以及其他设备产生的数据会使应用变得复杂,主要原因是数据产生

浅谈对大数据的看法

浅谈对大数据的看法 大数据与大脑有相关性。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应用广泛,它的本质不是传统的数据统计带来的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数据的相关关系。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才是大数据的核心。这让人自然会想到大脑的功能,每个人的思维就是一个大数据处理体系,如果有的人擅长去寻找不同事件之间发生的因果关系,那么这个叫做因果错觉,因果错觉容易发生在女性身上,因为女性因性格敏感等特点,会不自觉的将事情发生的结果,采用自己主观判断来归因,但事实上,事情之间的相关关系才是真正的关系。人的思维体系中,相关关系更加重要,相关关系代表调取大脑中的既往相关经验,来处理眼前的事情,更加客观。 大数据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信息广速度快,是很好,可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数据无处不在。大脑就像数据仓库,在数据充满我们的大脑、生活、生命中时,如果不去清理,不去遗忘,很容易一脑子浆糊,身心不舒畅。任何环境下我们都需要在纷繁的情况里简化问题。 这时自然会产生疑问:怎么删除?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做一个自我的搜索和过滤器,最好做成一个芯片,安放在我的手腕处皮肤下,这样,我就可以快速的找到我想看到的东西,忽视噪音,更加直接的去感受和了解自己。因为路径缩短,我便可以将时间放长,慢慢的去体会和感受。 当然芯片是个玩笑,出色的信息提取能力能够促进一个人的决策,一个人的一念一息及多年慢慢形成的价值观才是做选择的依据。你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经历,上千张照片中,删还是不删是个问题。怎么确定保留哪张,根据什么原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则,有的人认为,人最全的一定要留,有的人认为背景全的一定要留,有的人认为留表情最好的,有人认为留姿势最美的,甚至有的认为没对好焦距的朦胧的才是最有意境的。而我应该最清楚我怎么筛选,艺术家罗丹说,“雕像就在那块石料里,我只是将那些不要的东西去掉了。但是要知道雕像到底是什么,只有我自己才明白我自己到底要雕什么。”看书也是一样,书籍能使一个人瞥见这个世界的一角。是你自己选择去瞥见哪一角。 从心理学的角度,做出选择,同时意味着舍弃其他的可能性,这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造成这个困难的无非是“利”、“弊”两个字,但因利弊两个字背后掺杂了太多的心理变量,因此难倒了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好汉。为了有能力更好的进行抽象的思考和决策,挑战自我,不妨尝试一下删删删删的效果。 日本可能因为资源集中而紧缺,一直很倡导简生活,最近很流行的一位日本女士所著的一本书《断舍离》,将人身边的外物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清理,代表对内心的一种扫除力,从而保持一种简约清爽的生活态度。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对生活进行删减,看网上写过一个训练,基本要求为整天不语,不带手机,不带手表,

认识大数据(一)

认识大数据(一)

也谈大数据(一)记录中的世界 2015年9月24日孙波 今天去听了个讲座,关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主讲老师主要围绕大数据的一些基础和应用示例以及数据安全方面,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想法,很多老师没有提到的东西,还有些自己对大数据理解已经沉淀很久了,特此写下来。主要是关于大数据的认识。 一、大数据的概念 讲座上,老师讲的大数据概念,几乎和百度百科上的一样: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然而这样的“大数据”对我们又有什么价值呢?我觉得,我们所提到的大数据,必须是以能从中挖掘出一定价值的,能指导我们现实生活作为前提条件的。 我理解的大数据有两个层面:

为了进一步阐述我的大数据观点,这里我提出“三个世界”的观点,所谓三个世界,是指“客观世界”、“记录世界”、“认知世界” 1、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指的是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世界,它不以人类的认知为界限,不为人类的意识所改变。是一个客观现实,不管人类是否探索到,或者是否了解,是否理解。 2、记录世界 “记录世界”可以说是数字化的“客观世界”,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发现和有意或者无意的信息记录。一定程度上是对“客观世界”的信息化映射。 3、认知世界 “认知世界”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从而产生了一个在人类文明中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包含了人类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层次的文明,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牛顿定律到相对论等等,也是指人类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中所理解的“世

界”。“认知世界”是人类试图去探索“客观世界”,去理解“客观世界”的成果。通常“认知世界”是一部分人类专注于对“记录世界”的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后产生的。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三个世界,我举一个例子。 描述1:孙波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经常有火山喷发。 描述2:孙波每次打喷嚏都会写进日记。地球上每次火山喷发也都有人类记录。 描述3:若干年后,通过这些记录,人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孙波每打100个喷嚏,就正好会有一座火山喷发,于是科学家推导出这个理论:每当孙波打喷嚏的次数能被100整除,就会发生火山喷发。从此,每当孙波打90个喷嚏的时候,火山周围的村民就会搬迁或者躲到地下。 上面三个描述,描述1就是客观世界,描述2就是记录世界,描述3就是认知世界。虽然例

大数据应用的误区_风险与优势

大数据应用的误区、风险与优势 胡小明 中国信息协会 北京 100045 摘 要:关键词:从大数据热带来的认识陷阱谈起,指出大数据应用取得成果不容易,大数据意味着大噪声,易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和欺骗行为发生,大数据预测解决不了不确定性问题,急忙抢占大数据技术制高点没有意义;认为大数据应用应基于经济学视角,大数据的优势是做小事情,整合业务数据比大数据更重要;最后指出,信息化建设不能跟风,大数据只是工具,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不必去做新技术的探索者。 大数据;信息化;电子政务 收稿日期:2014-08-08学术篇 在大数据热一浪高过一浪之时,很需要给大数据热泼一点凉水,防止政府、企业盲目跟风跌入技术导向的陷阱。 信息化宣传言过其实已经屡见不鲜,人们宣传数据库、信息共享、物联网、云计算,每次都会描绘一个无限乐观的前景,重大成效炙手可得,然而现实往往会浇上一瓢冷水,人们终于发现信息化效益不都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技术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清醒的思考才是更重要的。言过其实的宣传是营销的职业病,IT企业希望造成盲目购买技术的气氛,媒体是产业广告驱动的,记者需要耸人听闻,专家需要展示自己的前瞻性,官员们需要说明自己是内行,而泼冷水的文字被媒体极力抑制,这种宣传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导致“新概念过热”,形成新概念陷阱。 一、不要掉入大数据陷阱 (一)大数据应用取得成果不容易 每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若环境没有准备好,任何技术要取得成效都是困难的,大数据应用对环境的要求更苛刻,取得成效会更难。 大数据应用的困难之一是数据资源稀缺,虽然传感器越来越多,互联网、移动通信、银行、物流都是大数据的来源,但是能够方便利用这些资源的机构是极少的,用户想解决的问题很多,能供用户使用的数据如凤毛麟角,大多数部门找不到可用的大数据资源,更谈不上利用大数据的眼光与技术。 影响大数据应用的更关键问题是需求环境不成熟,用户面对的问题是有优先级的,要先解决最重要、最急切的问题,而优先级最高的问题恰恰不是大数据能够解决的。大数据擅长细节上的改进,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对那些管理问题成堆的机构帮不上忙,多数企业与政府部门现在还没有锦上添花的条件。 (二)大数据对全社会数据意识的影响 大数据热强化了社会的数据意识,这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一直缺乏精确的数据意识,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是“差不多”文化,这种文化阻碍了科技在中国的发展,没有精确就没有现代科技,因此提升全社会的数据意识是大数据热的巨大贡

对大数据的理解与看法(结课论文)—王继锋15321050

对大数据的理解与看法 知行1501 15321050 王继锋首先我们要明白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4V特点:V olume(大量)、Velocity (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由此可见,大数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他能带动产业的发展,优化市场营销模式,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发现人们很难察觉到的机遇。那么,大数据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呢? 据显示,17%-18% 的妇女都曾因受孕困难寻求过医学帮助。

PayPal 联合创始人兼CTO Max Levchin 认为:“受孕困难说到底是一个信息问题。大多数妇女如果能更好地掌握自己排卵周期,更好地读懂自己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她们怀孕的几率会大很多。”于是Levchin 想借助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来解决这个困扰夫妇的实际问题。 在近日的D11 大会上,Levchin 展示了其打造的助孕应用Glow。通过Glow,妇女们能够记录和跟踪与怀孕有关的各种重要身体信号,包括月经周期、晨温、上一次性行为时间、体重、心理压力,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宫颈粘液稠度。具体Glow 是如何助孕的,女生们可以参考其官网的FAQ页面。这里就不多解释了,还是有些害羞哈。Glow 目前正在等待App Store 的审核。 怀孕是两个人的事,不孕自然男人也脱不了干系。Levchin 表示,未来还会推出记录和跟踪男性身体信号的应用。而目前,丈夫也是可以使用Glow 来记录自己对妻子的观察数据。 录入数据之后,Glow 内置的算法能够推算出可能的受孕时间。想造人的夫妻就可以赶紧利用这个时间,而不想要拖油瓶的夫妻则最好尽量避免这个时间。另外,在预测准确率方面,Levchin 表示,随着用户的增多,Glow 的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准确率。 不只想做受孕预测,Glow 还想做一款金融工具。Levchin 表示,美国很多夫妻当遇到不孕不育问题都会寻求医疗帮助,但这笔数目不小的费用却没有纳入美国的医保体系,很多夫妻表示压力山大。对此,Glow 推出了一个“不孕不育公积金”的概念。每对有受孕困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