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情朗读

合集下载

有感情的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

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

朱教仁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

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要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

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

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3.我们教学生一点方法,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

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

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一、激发兴趣,端正朗读的态度。

1. 提出要求,端正朗读态度。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朗读在语文学习的重要地位,学会朗读的就是掌握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浅谈“有感情多元朗读”的方法

浅谈“有感情多元朗读”的方法

N o. 3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Ma r c h
浅谈 “ 有感情 多元 朗读 ’ ’ 的方法
孙 应华
摘要 : 如何让 学生真正 掌握“ 有感情 多元 朗读” 的方法?笔者认 为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 第一, 一文 多读 , 巧妙 引领 ; 第二 , 创 设情 境, 激起 共鸣; 第三 , 换位移情 , 真实体验 ; 第四 , 大胆想 象, 放 飞情 感; 第五 , 资料 强化 , 绽放情 感; 第六 , 气氛渲染 , 真情 回顾 。 关键词 : 有感情 多元 朗读 方法
中图 分 类 号 : G6 2 3 . 2 3 文 献标 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0 6 . 1 8 9
何 为“ 有感 情 朗读 ” ? 《 义务 教育语 文课程标 准( 2 0 1 1 版) 》 指 出: “ 各学 段关于 朗读 的 目标 中都要求 ‘ 有感 情地 朗读 ’ , 这 是指 , 要让学生在朗读 中通过品味语言 , 体会作者及其作 品中的情感态 度, 学 习用恰 当的语气语调朗渎 , 表现 自己对 作者 及其作 品的情 感态度 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 自然 , 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 苏霍 姆林 斯基也说过 : “ 每个 人都是一个完整 的世 界 , 一个 思想 、 感情 和感觉 的世界 。 ”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 , 构建意义的动 态过程 。学生 由于知识和生活阅历不一样 , 其对课文的理解 和感 悟也不一样 。因此 , 学 生“ 有感情 朗读 ” 也存在多元化 , 简称 “ 有感 情多元 朗读 ” 。但在很 多课 堂上 ,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 的“ 有感情朗 读” 都是 老师的感情 , 一模一样 , 或是不尊重学生 的情 感体验 , 一 概否定 , 或是流于形式 的“ 有感情 朗读 ” , 装腔作势 。怎样 才能让 学生真正读 出 自己的情感 , 提 高学生的 朗读技能 , 促进学 生语 文 素养 的全 面提升 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多元朗读 , 还原学生真实 情感 , 这才是让学生“ 有感情 朗读” 的关键 , 而掌握 “ 有感情多元朗 读” 方法则是重 中之中。 全国著名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 : “ 不要怪学生难 教 , 而要看 自己 是否有足够的教学方法 。 ” 要使学生能够“ 有感情多元 朗读” , 我们 也得懂得一些行之有效 的方法 。下面笔者将介绍几种方 法 , 抛砖 引玉 , 与诸位共 同探讨。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是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其实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很空泛的说法,不但仅是老师,就连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之间实行朗读后的互评学生也会说是没有感情,到底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朗读呢?怎样指导学生实行有感情地朗读呢?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注重的问题,感情朗读是有感而发的朗读。

其实我们都知道文字阅读能够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说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对文本的感受不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抓住文本的大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对于在感受稍有不同也是能够的,情感的充沛水准也就是对文本理解的水准。

而范读是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读指导。

范读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的一种情感诠释,对于阅读水平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是学生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的基础。

人们把中央电视台的几位新闻联播主持人称为“国家的晴雨表”,国家的荣辱悲喜都写在他们的衣着、表情、眼神中。

而教师也应成为“课文的晴雨表”欲喜先喜,于悲先悲,遇怒则怒,遇静则静,教师一定不能“于抱琵琶半遮面”,要敢于释放自己,用自己的神态、语言、情绪等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他们通过大胆体验,和课文同悲、同喜、同激动、同平静......只有这样自外到内的学习,才谈得上提升语文素养,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

接下来我就针对二年级语文课文谈谈我的一些朗读上的看法和体会:一、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三基四步”教学模式中抓三基的第三点就是定基调——体验文情。

这里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没有情感的语言文字,会显得苍白无力。

语言文字抓得再扎实,也是不到位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真我”,露“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七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欲”,生活中,我们都很讨厌冷漠,那么,我们就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再去演绎“冷漠”,要把他们塑造成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朗读指导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正在逐步摒弃烦琐的情节分析,开始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尤其重视了感情朗读这一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的使用。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却成为很多教师碰到的难题。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感情朗读的目标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指导朗读时,首先教师自己要清楚这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朗读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要不,怎么判断学生读得好与不好呢?又怎么指导学生去读出个中应有的味道,感悟出其中的情感呢?因此,明确的朗读目标既是指导朗读的依据,也是指导朗读的目标。

而朗读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恰当,又必须依赖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读。

二、把握感情朗读的基调朗读要有感情,首先要掌握好朗读的感情基调。

什么是感情基调呢?感情基调好比唱歌时要依照曲调来定音,起音太高或太低都会唱不下去。

每篇课文虽未像乐曲那样标出调号,但都是有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的。

我们在读课文前,要对课文的内容、感情、体裁、风格等作细致的分析,然后定出这篇课文的朗读基调。

一般来说,朗读中的感情基调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昂型。

有些课文慷慨激昂,语流强劲。

朗读时,要声调昂扬,读起来给人以威武雄健之感。

2、轻柔型。

有些诗歌、散文意境优美,清新活泼,朗读时,应用语轻盈,婉转流利,力求读出诗文间幽雅的情境。

3、凝重型。

有些课文感情深沉,含意深邃。

读这类课文,要语调适度低沉,语流缓急有度。

4、平实型。

一些常识性的课文,作者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或论述事理,因而朗读时要声音不高不低,语势起伏不大。

三、丰富指导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若要有效指导朗读,必须胸中有法,手段多样。

这样,才能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适时地选择方法和辅助手段,提高指导的效率。

下面介绍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1、范读。

浅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

浅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
咬准”只要从严 要求 。 之以恒 , 能为流利 地 、 感情 地朗读 打好 , 持 就 有
失落 。 云 开雾散 时 的兴 奋 、 以及 激动 。 而领 略到故 事 情节 的波 澜 从
基础。另外 , 堂上还可 以通过听 录音 、 等 , 生一个 初步 起伏 和主人翁 情绪 的 阴晴 变化 ,我决定 通过 身临奇 境 的范读来 感 在课 范读 给学 前半 部分 的描述 语 调平 稳 、 语速 稍快 , 当读到 松 鼠和 小熊 的整体 的印 象 ; 学生结 合读课 文 自由学 习生字 , 再让 为学 生正确 的 染 学生 :
为重要 , 当地运 用范 读对 学 生朗 读水 平 的提 高帮 助很 大 ; 恰 其次 , 应 对朗读 有 困难 的学 生进行 适 当的指导 和点拨 。无论 哪位 同学读 后 。 师都 要组 织 同学 进行评 价 , 教 肯定 优 点 , 出不足 , 指 然后让 他 有 针对 性地 再读一 次 。长 此 以往 ,孩子 们 的朗读水 平一定 会有提 高 的 。教 师在范读 时 , 一定 要入 情入境 , 做到 声情并 茂 , 象生 动 , 形 要
思维 比较活 跃 。 是进行 感情 朗读 的有利 因素。要 想达 到 “ 中悟 范 读对学 生是 一种 朗读信息 暗示 。 于模 仿力极 强的 学生 , 得 尤 这 读 对 显

要有 感情地 读 。 先要读 得正确 、 首 读得 流利
对于一个初入学 的新生来说 , 一开始就 养成认 真读书 的习惯至
他们 大胆朗读 , 要洪 亮 , 口、 声音 绕 读不 准的字 要反复 练读 , 胆 强化他 们 的审美 感受。 克服 如我在 教学《 纸船 和风 筝》 一课 时 , 了让学 为 生充 分体 会到 松 鼠和小 熊相 好 时的惊 喜 、 乐 , 快 闹别扭 时 的难过 、 怯、 畏难情绪 。 检查朗读 时 , 如发现 问题应及 时纠正 , 求做 到“ 力 字字

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

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
让 学 生 姜 美 地 谚 课 交
浅谈课 堂教 学中如 何 落实有感情地 朗读课 文这 一 目标
内蒙古 自治 区包头 市青 山 区少先路 小学 杨 莉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 朗读叫做 “ 美 的辽 阔 。 所 以声音 是特 别的 豪迈 , 当时整
读” , “ 设身处地的、 激昂处还它个激昂 . 委婉 个课堂已经被我的声音、 被这首诗歌所感 无论 是单独上 台展 示 , 还是全班 齐读 。 处还 它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 染 , 正好 作者说些什 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 。 孩子们都是全 情投入 。记 得下课 后 ,
教 师说 过 : “ 教 师的情感对 学生 的内心体
课. 我选择 的是《 一个小村 庄的故事= } 这篇
课文 , 在一 处范读课 文 的环节 , 我随 着文 中那些无知的人类 ,气 的声音也在发抖 ,
如: 教 学《 女娲补 天》 时, 就可 以引导学 生
以讲 故事 的形式 来 朗读课文 ; 教 学《 开 国
验, 情 感 的产 生 ,是非 常重要 的外部 条
件 。” 因此 , 教师特色的范读能披文入境 , 融情 于 声 , 创 设富有 感染力 的氛围 , 方能
大典 > 时, 就想 想 自己是新 闻播音 员的 身 生想象 自己是 一名 小导游 ; 教 学< 快乐 的
… …
看着小村庄被无情 的洪 水卷走 , 我将课 文 份来 朗读 ; 教学< 颐和园》 时, 就可 以让 学

篇课文 时 , 声音激 情澎 湃 , 肢 体和面 部
表情 却僵 持不动 , 这也会让我 们的朗读效 果大打折 扣的。 反之 , 在我们情绪 激昂时 . 个 手势 、 一声大笑 ……就会 让学生更加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途径浅谈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途径浅谈

学 实 践 经 验 谈 谈 具 体 做 法


范 读 引 路 ,创 设 情 境 。促 进联 想
形 式 ,常 常 是 教 师 先 问 学 生 ,该 用 什 么 语 气 朗 读 ,待 统 一
答 案 后 ,就 让 学 生 带 着 这 种 语 气 朗 读 。这 样 把 学 生 对 课 文 的认 识 、感 受 、领 悟 都 统 一 在 自己 的 标 准 答 案 下 . 追 求 一 致 的 情 感 体 验 .如 何谈 得 上 真正 的有 感 情 朗读 ?
都 要 重 视 朗 读 ,应 充 分 发 挥 朗 读 对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发 展 语 言 、 陶 冶 情 感 的 作 用 。从 一 年 级 起 , 就 应 指 导 学 生 正 确 、 流 利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注 意 培养 朗 读 的 兴 趣 。 ” 然 而 .纵 观 现 在 的语 文 课 堂 教 学 ,许 多 教 师 对 于 朗 读 的 指 导 往 往 流 于
那 么 ,要 怎 样 引 导 学 生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呢 ? 笔 者 认 为 , “ 情 景 再 现 ” 是 个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 “ 情 景 再 现 ” 是 指 学 生 朗 读 课 文 时 ,课 文 中 的 人 物 、事 件 、情 节 、场 面 、景 物 等 内 容 .在 学 生 的 脑 海 中形 成 连 续 的 活 动 面 :同 时 , 这 画 面 应 该 带 有 学 生 的感 受 、态 度 、情 绪 、感 情 色 彩 . . 要 达 到 这 样 的 目的 ,在 朗 读 中 ,就 应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对 情 景 的感 受
中 图分 类号 :G 6 2 3 . 2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4 ) 0 3 — 0 0 6 0 — 0 2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情朗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情朗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情朗读作者:岳淑惠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70-01阅读教学,绝大部分文本必须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手段与策略,更是发展学生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能力的极为重要的训练途径。

当然这也是小学阅读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文章是作者思想的流露、精神的文化、情感的宣泄,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来,学生只有以朗读复活它、还原它、品味并体验它,才能使文本语言、精神与思想在心灵深处内化。

1.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

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

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其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如情境教学法等。

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情感、美育等因素,借图画、音响、实物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动情入境悟神,以达到明理的目的。

教学中还要能够设障立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多方面与课文的"信息差"。

然后进行适当疏通。

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而获得好成绩,从内心产生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感情朗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文字常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咀嚼品味。

正如叶老所说“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

”感情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笔者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来谈谈感情朗读即美读是一种多么有用的教学手段。

其实朗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就是赏析学习的过程。

读读读,你自会有许多收获。

1.不作要求,自读——跟着感觉走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著名的小令,脍炙人口,简约优美,寥寥28字,背诵是易如反掌之事,关键是如何读出感情来。

课堂上,我首先不作任何要求,让学生跟着感觉走——自由朗读。

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点多位试读。

当然,学生们读法迥异:轻松欢快的、严肃沉重的、夸张的、平淡的……,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带有感情,只是情感处理不当,有待指导。

2.适当点拨,揣读——找到了感觉
这首小令描绘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这是感情朗读的关键所在。

通过初步朗读,同学们很快达成了大致相同的意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图,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深沉哀婉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抒胸臆,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愁思,自然要读得凄婉感伤。

适当点拨后,同学们大体上把握了感情基调,先自己揣读反复操练,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读得非常投入。

大家找到了感觉,和起初相比大有长进。

3.聆听范读,品读——感觉真的不错
正当同学们沉浸在“读得不错”的快感中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我们来听听范读,如何?”群情激昂,于是我播放了从网上下载的flash,音频、视频以它特有的魅力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艺术境界。

浑厚的男中间,深沉、凝重,凄凉,哀伤,我们仿佛看到:残阳如血,暮色苍茫,空旷的野外,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无言挺立在寒风中,乌鸦“呱呱”叫着正在归巢,一位风尘仆仆的男子骑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瘦马,望着小桥流水处几户人家,独自前行……听着听着,我们完全沉浸在浓郁的朗读艺术氛围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尤其是末句“断肠人在天涯”让听者动容,可谓愁肠寸断。

范读结束后是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如梦初醒,我傻傻地问:“读得怎么样啊!”“好极了!”“very good”“有味!”“无法用语言形容!”……是呀,在叹为观止的朗诵艺术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
白无力了,岂止是一个“好”字了得?我非常庆幸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一个多么理想的课件,我特别感谢精心制作这个课件的作者,也由衰感谢那位具有如此高超的朗诵水准而我无从知晓大名的朗诵者。

听一次范读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这就是朗读特殊的功效。

不用我多说什么,同学们比较出了自读与范读的差距,模仿着读开了,读得声情并茂,自然流畅,酣畅淋漓,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愁思仿佛是从自己心底流淌出来的。

4.设疑思考,研读——拥有新的感觉
有感情的朗读必然是情感升华后的倾吐,“皆出于吾心”,同学们若能找到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成功的朗读,达到了这个境界,大功告成了吗?NO!我得寸进尺发问:“这首小令的范读当然不错,但其中也有不和谐的音。

不知同学们听出来了没有?”“啊?”一片哗然。

同学们一时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就启发:“这首小令的感情基调深沉哀婉,但个别诗句也可读得欢快明朗些呀……”犹如平静的湖水扔进一颗石子,很快,不少同学领悟到是“小桥流水人家”!我抛出问题让大家讨论:“这句该怎么读?和整首是否和谐?”学习小组一番七嘴八舌后,开始交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小桥流水人家”这句应该读得明快一点,这样更能反衬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的渴望、对亲人的思念,不存在“不和谐”的问题。

明确了这一点再读时,同学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了新的感觉。

朗读是值得研究的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作为语文老师,掌握朗读的艺术,就好象得到了上好语文课的尚方宝剑,找到了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它能开启学生心智,丰富学生情操,陶冶学生情操,给人艺术的享受。

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感情朗读益处多多,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文中蕴涵的情感。

读,读,读,文中自有你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