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它对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
本文将详细探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强烈的吸热能力。
二氧化碳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也会变得更加强烈。
这导致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引发气候变化。
其次,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了海洋酸化的现象。
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溶解进入海洋中,与水分子反应形成碳酸。
这使得海洋的pH值下降,也就是酸化。
海洋酸化对于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中生活着许多脆弱的生物,如珊瑚礁和贝类。
酸化的海水会对它们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它们死亡。
此外,二氧化碳的释放还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随着地球温度的升高,大气中潜在的水蒸汽含量也会增加。
这使得暴雨、飓风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
这些灾害性的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另外,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生物物种对气候变化和温度升高非常敏感。
例如,一些动物物种的繁殖周期可能会被打乱,使它们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此外,一些生物的栖息地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极地的冰川正在融化,对于依赖冰川的动植物而言,它们的生存环境正逐渐缩小。
最后,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还会导致头晕、乏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诱发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总之,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它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系统、天气事件、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紧迫任务。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般不用硫酸)2.原理:CaCO3+2HCl CaCl2+CO2↑+H2O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固+液)(2)收集方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又由于CO2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CO2。
5.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
6.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7.有关药品选择(1)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反应太快,不利于实验控制和气体收集;(2)不用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形成沉淀,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但是,可以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粉末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和用做制冷剂。
2.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二氧化碳的危害 (2)

二氧化碳的危害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于地球的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二氧化碳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问题。
环境影响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太阳能的辐射并阻碍其逃逸到大气层外。
这导致地球的气温上升,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问题。
酸化海洋二氧化碳排放不仅会影响大气层,还会溶解在海水中,导致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它对珊瑚礁、贝类、章鱼等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威胁到许多物种的生存。
生态平衡破坏二氧化碳的排放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由于全球变暖,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某些动物可能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健康影响呼吸系统问题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这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影响。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呼吸困难、头晕、胸闷等症状。
特别是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如哮喘患者,他们更容易受到二氧化碳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氧化碳可以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下降,这会影响心脏和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
研究已经发现,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与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神经系统问题二氧化碳对人类的神经系统也会产生影响。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
这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和认知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降低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提倡能源节约和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推动低碳交通,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和步行;•种植更多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并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在个人和团体层面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碳排放的环境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碳排放的环境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碳排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 气候变化:碳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的增强,进而引起气候变化,包括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气温升高以及海平面上升等。
2. 生态系统破坏:过量的碳排放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
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加剧了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巨大威胁。
3. 健康问题:碳排放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空气污染是碳排放的副产物之一,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呼吸系统健康,增加了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发病风险。
二、应对策略1. 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的首要措施是推动能源转型。
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减排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研发和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技术。
2. 节能降耗:降低能源消耗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碳排放。
倡导节约用电、用水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3. 碳汇建设:碳汇是吸纳二氧化碳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和绿地等。
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等方式,增加碳汇的面积和质量,实现减碳增汇的目标。
4. 国际合作:应对碳排放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
国际间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国际减排目标和政策措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加强科技和经验的共享,推动全球减排合作,实现碳排放的全球治理。
5. 公众参与:公众的参与是推动碳排放减少的重要力量。
政府需要提供相关信息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社会各界的参与和行动。
同时,企业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低碳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普及。
总结起来,碳排放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和健康问题等。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与减排方式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与减排方式近年来,全球变暖席卷全球,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
其中,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是环保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氧化碳被广泛认为是主要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的作用是使得太阳光大约一半到达地球表面时,在地球表面反射和辐射时会被所谓的"温室"物质阻拦并留在地球上,从而导致地球的大气层温度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然而,随着工业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不断提高,对全球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一、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气候变化将对全球各个国家的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粮食生产等领域带来不利影响。
2.导致海平面上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不仅会升高大气层温度,也会加速极地冰块的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进而威胁海岛、者沿海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据预测,全球温度上升2℃时,海平面将上升0.5米左右,很多地方会受到淹没威胁。
3.破坏生态环境二氧化碳排放也会直接或者间接的破坏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同时也给许多动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酸雨的产生以及空气污染的加剧都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副产品,对森林、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二、减排的方式1.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
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尽可能少地使用碳能源,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尽可能降低碳排放的一种经济形态。
2.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鼓励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的使用。
3.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通过推广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比如推广能效佳的电器,开展绿色的出行方式,如骑行、公共交通等,也能够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更加高效节能,低碳和环保的技术,一方面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其影响

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其影响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气温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二氧化碳的来源、排放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二氧化碳的来源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能源的燃烧过程。
当煤、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此外,人类的生活和活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例如,人们的呼吸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
而且,大量的家庭机动车辆在运作时也会排放二氧化碳。
除此之外,某些自然现象也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
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都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提高。
据统计,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413亿吨,较前一年增加了0.6%。
其中,中国和美国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0%。
三、二氧化碳的影响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会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流失,导致地球气温升高。
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过高的气温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和干旱等。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一些物种灭绝。
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还会对海洋造成影响。
海洋可以吸收大约1/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而,这种作用也使得海洋变得更加酸性,这对某些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二氧化碳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过高的气温可能导致中暑和心脏问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导致头晕、恶心、呼吸急促等症状。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高,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型能源,以及加强环境监管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地球变成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地方。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CO2)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在大气中能够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的热能,形成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根据国际科学界的共识,全球气温上升将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干旱、极端高温和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自然灾害将对人类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对大气化学产生了影响。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碳酸,降低大气中的pH值,导致海洋温暖和酸化。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汇之一,吸收了大约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而,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性的增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酸化的海水对珊瑚礁、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陆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植被的生长和营养吸收造成了负面影响。
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植被的旺盛生长,但却减少了植物的营养价值。
这也对人类的食物安全产生了挑战。
另外,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还导致了植被的蒸腾量下降,影响了水循环和降水的分布。
总而言之,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植被生长和营养吸收产生负面影响,加剧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减缓这些影响,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和采取其他环保措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氧化碳过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氧化碳过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二氧化碳过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二氧化碳过量的影响温室效应增强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浓度增加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发温室效应。
这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热浪、干旱、洪涝等,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海洋酸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海洋中,形成碳酸并降低海水的pH值,导致海洋酸化。
这会对珊瑚礁、贝类等海洋生物造成损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植物光合作用受阻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导致植物生长减缓,降低农业生产效率。
生态系统失衡二氧化碳过量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分布、种群数量等发生变化,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某些物种可能因无法适应气候变化而灭绝,而某些入侵物种则可能扩散到新的地区。
三、应对措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
政府应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低碳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企业应投资研发高效节能技术,如节能建筑、节能交通工具等,降低能源消耗。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鼓励企业和个人实行废弃物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资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和执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四、结论二氧化碳过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云南省楚雄市北浦中学
程瑜
为什么学?
从学科价值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的核心。
C、O2 C、O2 CO 2 H2 O 2 CH4、C2H5OH HCl、H2SO4
CO2
NaOH、Ca(OH)2
Na2CO3、CaCO3
从社会发展价值看:二氧化碳是与社会生活实际最紧密 联系的核心知识。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固体CO2叫干冰,干冰气化吸热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1)不供给呼吸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 )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H2O (4) 能使澄清的水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1.用途 (1)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和保存食物 (2)灭火 (3)气体肥料 (4)工业原料 2.温室效应 (1)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2)危害:全球气温变暖,极端天气频发 (3)防治措施: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提炼知识
创新改进
怎样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呢?
【学生实验】 通过检验雪碧饮 料中溢出的气体 是二氧化碳,从 而说明二氧化碳 溶于水
设计意图:尽可能创造学生动手
的机会。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实验过 程、领悟实验原理。充分启发学生 对简单实验进行设计,鼓励学生利 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 演示和分组实验分别运用了实验归 纳法和实验演绎法两种实验方法
作业设计
1.课本P123—4: (1)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课本P123—6 3.周末作业(任选一项,每小组提交一份) (1)科技小论文《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2)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制作“保护环境”的宣传小 卡片或手抄报。
(设计目的:三个习题的设置,分别对应本节课的“三 维”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 把课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生活实际的运用能力)。
【教师演示】二氧化碳溶于水
课本经典实验
改进实验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难点 1.石蕊是学生一无所知的物质 分析 2.对比实验的原理方法应用不够
实验导学 实验演示
步骤一: 步骤二:
向变瘪的软质塑料瓶中滴加入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石 蕊试液。
步骤三:
步骤四:
步骤五:
思维突破
步骤四:向石蕊小花上分别喷醋酸、盐酸、稀硫酸;实验结果: 均变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学生发展的价值看: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中融入了可贵的辩证的思想,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 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什么?
化学课程标准: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 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说明”属于目标要求的第三个层次。
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四年级科学中已学习 过二氧化碳的大多数性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目标。
第四个环节 :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1.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二氧化碳 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 (2)危害 (3)防治措施 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 设计思路: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思辨提高
第五个环节 :
巩固练习
反馈目的:分层 要求,整体达标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固体CO2叫 。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不”:一般情况下,CO2不能 ,不能支持燃烧, 也不能供给 。 “二水”:①与水的反应的方程式 ;碳 酸能使 色的石蕊变 色。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的方程式 。 ②与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 3.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 的物理性质和 的 化学性质。干冰可作致冷剂和进行 。减少温室效 应的措施有 ,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双重影响。
确 定 目 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体验、模仿、设计和探究在 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实 验 多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点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
【情景引入】:视频实验
设计意图:选择真 实有效的情景,让 本节课二氧化碳的 性质呼之欲出。情 感教育法的运用让 师生关系更亲近。 更能展现化学变化 之美,激发起学生 心中强烈的好奇心。
干冰趣味灭火
第二个环节 : 【教师演示】台阶实验 由物理性质引出化学性质
【自主探究、感受过程】
(1)将雪碧中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发现问题:直 接在雪碧中加 入石蕊,又会 怎样呢? (2)加热试管
第三个环节 :
及时小结 理清思路 巩固所学
物理性质: (1)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固体CO2叫干冰,干冰气化吸热 (2)能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 (4)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1)不供给呼吸 (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能使澄清的水灰水变浑浊 (5)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确定 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培养学 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怎么学?
教 材 的 内 容 特 点
教法
实验组合策略:视频实验 引出问题,演示实验提炼 九年级 知识,学生实验感受过程, 学生以 家庭实验运用知识。 经验型 的逻辑 思维为 学法 主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验 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学” 中改变被动学习方式,主 动探究并启迪创新。
课后探究
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家里自发自主完成二氧 化碳的性质实验,并拍下视频与同学交流。家庭小实验1
家庭小实验2
教学反思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学习,课堂达标率达到90%以 上。 2.亮点是运用了各种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不断 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可以 通过模仿、讨论的方式大胆设计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 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3.优点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联系实际;帮助 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的本质 特征。 4.课堂环节较多,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