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巩固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巩固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A.唐朝后期 B.五代十国时期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最终完成了南移,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2.宋代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来自于()A.朝鲜B.日本C.越南D.印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北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得到推广。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北宋的四川地区B.南宋的四川地区C.北宋的汴梁地区D.南宋的临安地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纸币的出现。

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后来慢慢发展,交子真正成为了纸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4.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①②④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的时间是唐朝,故③表述错误。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共17张PPT)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共17张PPT)
Fra bibliotek秧马优点:
节省体力, 加快速度。
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哥窑鱼耳瓷炉
定窑童子诵经壶
哥窑弦纹瓶
官窑花瓣式洗
定窑孩儿枕
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钧窑悬胆瓶
北宋时期出现了一个至今闻名的 瓷都,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缠枝牡丹纹梅瓶 青影观音坐像
《清明上河图》
北宋交子
南宋纸币
(四)海外贸易兴盛 1、原因:
南宋,”会子““关子” 。
(四) 1、蕃坊、蕃市、蕃学的出现; 海 外 2、市舶司的出现;
贸 易 3、海外贸易范围广
本课小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
农业
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宋代经济的发展为宋代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使得宋代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占城稻 水稻逐渐跃居粮
食产量首位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 原1、因新:生式产农工具具:、秧耕马作技术的,改进 农 业 2、引农进田新水品利种的:发占展城稻 ,
1.采矿业:煤(石炭) 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二) 2.冶炼业:铁、铜 冶炼达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手工业 3.制瓷业: 瓷器 畅销世界。
(三) 商业
1原、因城:镇农的业出和现手,工城业市的的进繁步荣; 2、纸币的出现:北宋,四川“交子”。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 较强影响的地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一、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魏晋南北朝
宋朝
2、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3、原因: ①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
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重点必须让学生学会列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
1.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的是()。
A.小麦B.水Biblioteka C.粟D.棉花2.“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D.宋朝时粮食产量非常大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重点: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学习难点:
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自学提纲: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一是经济重心南移,二是农业和手工业,三是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第一子目简单介绍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补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三次南迁。重点必须让学生识记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朝时
第二第三子目可以合并为一个部分,都属于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的发展包括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等。手工业的发展包括煤的开采,铁、铜等金属冶炼业的发展,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商业繁荣表现为城镇的兴起、“交子”的出现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3.南宋时期,全国第一大港是()。
A.广州B.扬州C.泉州D.刘家港
简答题:
1、和唐代经济发展情况比较一下,看看宋代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件 华东师大版

A
7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以图话史】
A
8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探究三 上面是《耕获图》局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 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证据。
A
9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提示] ①从《耕获图》画面上的青山绿水,片片肥田,联想江 南温暖湿润的气候,认识到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耕获图》描绘的佃客们紧张而有序的劳动场面和庄主悠闲 自得欣赏田园风光的情景,只有在社会安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出 现。那时候江南社会比较安定,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 《耕获图》上出现了翻车,北方人迁移南方,不仅为南方农业 生产提供了劳动人手,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加快了南方农业发展的速度。④《耕获图》上描绘的南方一人 一牛犁耕的方法,说明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瓷土、取之不尽的松柴、便利的水运交通和许多优秀的制瓷工
匠,并逐步地发展起了中国的制瓷业,因此便成为闻名世界的
制瓷中心。
A
15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早在汉代,这里就有了陶器,后来逐步 发展成为制造瓷器。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生产的白瓷, 已有“假白玉”的美称了。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派人在 这里监制宫廷需要的瓷器,每件瓷器的底部都写有“景德年制” 的字样,由于瓷器制作精美,在当时影响很大,景德镇也因此 而得名。明代,景德镇发展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A
1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方法集锦
·特别提示·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优选课件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优选课件
12 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2020/10/18
1
一、经济移重心南移
1、什么是经济重心?古代经济重心地区最早在哪里?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三国时,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2)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
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3)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表现:南方人口 大量增加,超过北方的两倍;“苏湖熟,天下足”。)
明了什么?
2020/10/18
11
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 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 折阅(亏损),以此观之,会子可谓 通流。
——吴泳:《鹤林集》
2020/10/18
12
交子
北宋交子 2020/10/18
金朝纸币
南宋纸币 13
2、海外贸易的兴盛
(1)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宋和中亚的陆路往来中断;
2020/10/18
7
哥窑瓷器
2020/10/18
8
钧窑瓷器
2020/10/18
9
定窑白瓷
2020/10/18
10
三、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1、宋代商业的繁荣 (1)城镇的兴起 (2)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商标、广告 意识
(3)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想一想: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
里?名称是什么?纸币的出现和使用说
指南针的应用和造船技术的提高;政府
的鼓励政策
(2)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蕃客”、
“蕃坊”、“蕃市”、“蕃学”的出现;
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如泉州);“市
舶司”的设置;外贸范围广
2020/10/18
14
泉州出土的海船
2020/10/18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北师大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授课时间
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
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单介绍。

学生应知道官、哥、定、汝、钧五
阅读“每课一得”,了解纸币产生的基本情况。

《鹤林集》中的材料)
比较古今纸币的异同。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12)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12)

课堂总结 拓展提升
时间5分钟
12、 、古这代节经 课注方济 你重法重 学对的心 会学总习 结南了移哪对些今方天法经和济技建巧设?有何启链体务史示接现于鉴现历现功?实史实能,服的
3、动手设计板书。要求:形式不限,体现知识间的
联系。
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三个具体问题引 导学生谈感受,实现高效课 堂中的有效总结。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 设计问题,抓住重难点, 培养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难点突破 小组合作 探究交流 教师点拨 “(西汉时)江南
地广,人们刀耕火
1、七年级上
册第21课,南 方经济发展的 原因是什么? 2、对中国经
自然方面(天时) 地理方面(地利) 政治方面(人和)
为经济重心南 奠定了基础
结合材料, 了解经济 重心南移
融多 经元 济文 高化 度碰 发撞 展交
1 说教材-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手工业的 发展
商业的繁荣
12、 、列理解举宋宋农代代业展的南中发方国农经业济南发、重方展手心经表工南济现业移和的商过业程海的外繁和兴贸盛荣原易 的因史。实。
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
教学重南点移:过通程过学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南的移史原因实,理解经
济重心的南主移要。内容
比较抽象,学 生难理解,是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第重心南移的原因。难点
十 二 课
说设计 说模式
说说学学情情
说教材
流程
重经 心济 南发 移展
说板书 说评价 说开发
2 说学情
知识
能力
思维
七年级上册第 21课,对南方 经济发展的原 因、表现有了 初步的认识。 对经济重心的 南移有了一定 的知识储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南 移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三国 江南得到开发 南朝 南方进一步发展 宋朝 完成重心南移
南 北




【宋代完成南移有何凭证?】
比一比:看谁找的多?
证据1、是人口,宋初南 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证据2、太湖流域已成为 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证据3、北宋时期国家财政 收入80%来自淮河以南。
海 外 1、蕃坊、蕃市、蕃学的出现;2、重要外贸港口 贸 易 的出现;3、市舶司的出现;4、外贸范围广
本课小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经济发 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宋代经济的发展为宋代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使 得宋代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宋真宗 占城稻
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景德镇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宋史》
证据4、商业城市南方多 于北方。
【重心南移原因】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为南方增加了 劳动力,同时带来先进的生产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3、当时宋朝政府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公元742年
公元1102年
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方式总 请结在两小宋组时内期交经流济展繁示荣自发己展的的成表果现,。并推 选特色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完成表格,简要概括宋与这些政权的关系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16年 960年
耶律阿保 机
上京
赵匡胤 汴京
1038年 元昊
兴庆
1115年 1127年
完颜阿骨 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 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设置市舶司;宋 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 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 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 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朝廷时仰 东南之财 赋,语曰:
忘饥。丝绵 “苏湖熟,
布帛之饶, 天下足”。
衣覆天下。”
大多很贫困。
经济重心南移
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时间:
魏晋南北朝
南宋
为什么南方会从一个落后、 荒凉的地区变成一个经济繁荣、 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 方?有哪些原因使南方得到开 发?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 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哥窑冰裂纹瓷作品:

哥窑瓷盆
哥窑鱼耳炉
钧窑 官窑
定窑 汝窑
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 石炭,无一燃薪者”。
——庄绰:《鸡肋编》
商业繁荣与海外贸易兴盛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对比唐长安和北宋东京
何苦呢?现在流行 纸币了!
交子——北宋出
现在四川成都,是 世界最早的纸币。
黄河
秦岭---淮河
长江以南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北宋时,北方人民抗击契丹、党项、女真等族,长
期战争。南宋时,宋金达成协议,南方基本上保持 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 和 平 )
北方人民不愿受金人的奴役,纷纷逃往南方。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技术
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 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儿几时休. ❖ 暖风薰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当汴洲.
--林昇《题临安邸》
知识回忆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 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naˇ ng) 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ˇ n),则 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 地,亩值一金,鄠(huˋ )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 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 (reˋ n)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 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什么? ❖4.找一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什么是“经济重 心”呢?
经济重心: 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 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 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 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
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市舶司的出现;外 贸范围广
中 “苏湖熟,天 心 下足”——太 五大名窑、景德镇等
湖流域
汴京
杭州、泉州、广州
《宋代经济分布图》
❖我国劳动人民的大规模南迁,主要有 三次: 分别是三国时、西晋时和南宋时。
三次南迁都是为躲避北方战乱。汉族 人民的南迁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 术,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 的发展。
南宋中后期,中国 (仅指宋)的人口占 世界人口的15%左 右,经济总量却占 到了全球的75%以 上;今天我国人口 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
例却仅为4%。
(西汉时) 南方地广人 稀,人们以 稻米、鱼为 主食,还采 集果实和贝 类为食…… 刀耕火种, 没有积蓄,
(南朝时) (宋朝时)
江南地广野 丰,民勤本 业,一岁或 稔,则数郡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周边民族的兴 起与强大;造船技 术和航海技术的先
进;政府的鼓励政策
表 现
水稻种植普遍 推广;逐渐跃
铜、铁等金属的质量 和数量都达到当时世
城镇的出现,蕃客、蕃坊、蕃市、 城市的繁荣;蕃学的出现;重要
居粮食产量的 界最高水平;煤的开 纸币的出现 外贸港口的出现;
首位(占城稻)采量居世界第一;瓷 器畅销世界
会子——南宋出
现,纸币使用范围 更广。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朝鲜、日本
临安 明州 泉州
广州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有 何表现?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 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宋朝有发达的 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3) 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 海外贸易的发展。
③政府注意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作物生长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人口增减表
120 100
80 60 40 20
0 西汉
唐代
北宋
南方 北方
三、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易
原 因 生产工具(秧
马)和耕 作技术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农田水利的发 展
农业与手 工业的进 步
经济重心南移的 判断标准
1、人口量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 2、南方贡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 占绝大多数比例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2.
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
移的魏趋晋势南;北朝
3.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

移到
,经济重心南移黄完河成流。域
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南移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