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二О一四年十二月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法[2014]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矿井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矿长组织了生产技术、“一通三防”、机电提运、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六落实”的原则及时整改。
一、成立隐蔽致灾排查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矿井蔽致灾因素排查,特成立了排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排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根据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确保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二、矿井概况山东XXXXXX煤矿位于陶枣煤田,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境内,属陶枣煤田黄贝勘探区,是原甘霖井田黄贝煤矿的一部分。
2007年10月份开始技改,2010年年底通过省煤炭工业局竣工验收,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批准可采煤层为:柴煤、6层、9层、12层、14层、16层、17层、18层煤。
井田面积8.8308km2,开采深度由100米至-1000米标高。
矿井现开采14、16煤层,开采标高为: -590m~-710m。
其中14煤层倾角平均为160,平均厚度为1.1m,直接顶为泥质页岩,厚度为0.8~2.2m,平均厚度为1.4m,老顶为八层灰岩,平均厚度为2.8m,直接底为砂泥岩,平均厚度为17.5m。
隐蔽致灾报告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编写依据一、目的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的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任务查明影响煤矿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止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三、要求重点查明本矿的“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等隐蔽致灾因素。
四、编写依据(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3)《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97-2000(4)《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DZ/T0215-2002(5)《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6)《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规范》DZ/T0187-1997(7)《煤矿水害防治规定》(8)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相关资料。
第二节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1、位置与交通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市长治县城南的常蒋村东,行政区划隶属八义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3°02′29″~113°03′30″,北纬35°57′59″~35°59′33″。
井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井田西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约3km。
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图。
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脉中段西侧、长治盆地东南部边缘。
井田中部及南部有基岩出露,松散层分布也较为广泛,受剥蚀后形成众多黄土陡坎及沟壑。
地貌类型划分为低山丘陵地带。
井田内沟谷纵横,山梁绵延,沟深坡陡,地形较复杂。
总的地势为中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山梁,海拨高程1178.7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沟谷,海拔高程约983.0m,最大相对高差195.7m。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周边区域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煤矿2022年9月28日煤矿及周边区域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严格落实2021年9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下发的《关于全面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矿安〔2021〕121号)及《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认真组织部署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
通矿公司对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积极推进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道清煤矿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作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百日攻坚行动的集中攻坚工作任务,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专项检查等为手段,推动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高效完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道清煤矿高度重视,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等规定要求,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2022 年1月完成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并形成了报告,形成报告后我矿继续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对报告进行补充完善,于2022年6月形成报告。
2022年9月按照《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查清了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并提出相适应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措施,为预防和消除煤矿事故提供可靠地质保障。
二、工作成效(一)水文地质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成果2021年11月,为进一步查清道清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本次采空区普查中对道清煤矿做了大地电磁物探,共布置了24条勘探线,共1325个物理点位,测深300-1200m,线距40m、100m,点距10m~50m,勘探区面积共1815168.9m2,本次物探的勘探区中,II、III勘探区富水性较差,未发现富水异常情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地表水体:苦李树煤矿地处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上游的化冲河支流,煤矿区内地表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西北部发育有一条马场小溪,流向由东北向西南迳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
断层:在煤矿区范围内发育有三条断层:中部有一正断层F21,断距约5m,倾向东南,倾角约45°;东部有一正断层F20,倾向西南,断距小于5m;北部发育一逆断层F22,倾向南东,断距小于3m。区内地表无褶曲。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局部出露季节性泉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6号煤层的破坏类型为Ⅱ;坚固性系数为1.1642,大于0.5;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为7.334mmHg,小于10mmHg;瓦斯压力为0.180Mpa,小于0.74Mpa。鉴定认为,苦李树煤矿6号煤层在鉴定范围内(标高+1970m以浅)无突出危险性。
7号煤层的破坏类型为Ⅱ;坚固性系数为0.8068,大于0.5;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为10.281mmHg,小于10mmHg;瓦斯压力为0.290Mpa,小于0.74Mpa。鉴定认为,苦李树煤矿7号煤层在鉴定范围内(标高+1990m以浅)无突出危险性。
④大隆、长兴组:分布于煤矿区东南部,厚约4溶洞、裂隙发育,泉点出露较多,流量0.004~5.747l/s,部分富水性极强,属裂隙含水层,为开采上部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水质为:碳酸钾钠型。
⑤飞仙关组第一段:分布于煤矿区的东南部,厚约140m,以灰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泉眼稀少,流量0.21~0.822l/s,富水性弱,属浅层风化裂隙水。可视为上覆地层与煤组的隔水层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1. 引言本报告针对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
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那些不容易被察觉但可能引发重大灾害的因素。
该报告旨在探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2. 隐蔽致灾因素的定义和分类隐蔽致灾因素是指是不容易察觉但在灾害发生时具有重大威胁的因素。
根据其性质和影响范围,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自然因素–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因素–设计施工因素–建筑物老化因素–管理疏漏因素3.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重要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重要性所在:•预防未然:通过普查发现和治理隐蔽致灾因素,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提高安全性:普查治理可提高建筑物、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安全性,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干扰。
•明确责任:通过普查治理,可以找出导致隐蔽致灾因素存在的责任方,促使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众利益。
•加强管理:普查治理可以促使相关机构加强对隐蔽致灾因素的管理和防控,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4.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方法和步骤为了实施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以下是一般的方法和步骤:1.制定普查计划:制定明确的普查计划,包括调查范围、时间安排和调查人员等。
2.数据收集:收集与隐蔽致灾因素相关的数据,包括建筑物设计图纸、历史记录、装修维护记录等。
3.检查验证:对潜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检查和验证,包括实地勘察和相关数据分析。
4.制定治理措施:根据检查验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明确责任和实施方案。
5.治理实施:实施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措施,并进行追踪监测,确保效果。
6.评估反馈: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总结,以优化治理策略。
5.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挑战和对策在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时,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数据不完备:缺乏完整的建筑、设备和基础设施数据,增加了治理工作的难度。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部门经理: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编制日期:2017年12月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一、普查目的及内容(一)普查目的通过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查明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消除隐蔽致灾因素,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普查内容1.对相邻井田采空区进行普查;2.自然灾害普查;3.地表、地下含水体等水文地质情况普查;4.断层、裂隙、褶曲、冲刷带等地质构造普查;5.封闭不良钻孔普查;6.油气井及输油管路普查;7.瓦斯富集区普查;8.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9.煤尘爆炸倾向性普查;10.地热灾害普查。
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组长:陈义东副组长:王金国张明亮刘文辉纪章周润辉陈度军成员:安增勇张东贵王小泽李向伟芮阿智郭庆赵子葵屈海军夏书贵蒲元宏办公室设在地测部。
(二)领导小组职责1.组长职责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安排,组织制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方案,监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进展情况。
2.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抓好分管范围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具体工作,参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对隐蔽致灾因素组织研究分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3.地测部职责(1)具体落实各项工作,负责对资料的收集、调查,全面查找井上下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2)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3)研究制定针对性有效防范措施;(4)主持普查报告的编制。
4.安健环质部职责(1)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过程中,做好安全监督工作;(2)协助生产技术部完成各项普查工作。
5.机电管理部职责做好机电系统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6.调度指挥中心职责做好运输系统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7.生产部职责做好采掘工作的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8.财务部职责做好资金的保障工作。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一)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一)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1. 介绍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重点关注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和治理工作。
隐蔽致灾因素是指潜藏在我们周围,可能引发灾害的潜在风险因素。
有效地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将帮助我们识别并减少潜在的灾害风险。
2.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目的是收集和分析潜在的灾害风险因素,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并提高社区和个人的灾害防范意识。
进行方式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制定普查计划:确定普查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
•地勘和调查: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勘察,收集相关的地质、气象、环境和人口数据。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隐蔽致灾因素。
•编制报告:将分析结果编制成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社区。
数据关联与管理•数据关联: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并进行关联分析,以揭示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潜在的灾害风险。
•数据管理:建立可靠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以便进行日后的分析和追踪。
3. 隐蔽致灾因素治理基础设施改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地质、气候和环境变化带来的灾害风险增加。
•修复和加固现有基础设施,以提高其抗灾能力。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包括灾害预警、气象预警等,及时向社区和个人发布信息,提高应对灾害的准备和应急能力。
风险意识与教育•提高社区和个人对隐蔽致灾因素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防灾意识。
•加强公众教育,提供正确的灾害防范知识和技能培训。
4. 结论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是保障社区和个人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进行全面的普查和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潜在的灾害风险,并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随着科技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发展,我们相信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治理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5. 建议和推荐措施为了更好地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推荐措施:•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密切合作的机制,共享数据和资源,以更有效地开展普查和治理工作。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鄂尔多斯市恒泰煤炭有限公司碾盘梁一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总工程师:碾盘梁一井生产技术科2017年5月目录一、绪论 (3)(一)报告编制依据和目的 (3)(二)煤矿概况 (3)二、矿井地质概况 (4)(一)矿井勘探工作 (4)(二)地层 (5)(三)地质构造 (7)三、矿井水文地质 (7)(一)矿井主要含水层(组) (7)(二)矿井充水因素 (9)(三)矿井涌水量预计 (9)(五)采空区 (10)(六)封闭不良钻孔 (11)(八)煤层系砂岩裂隙水 (11)四、矿井瓦斯地质 (12)(一)矿井瓦斯情况 (12)(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12)(三)瓦斯富集区的瓦斯防治措施 (13)五、煤层自燃倾向性及爆炸性 (13)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13)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5)一、绪论(一)报告编制依据和目的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普查。
编制本报告的主要依据,国家的规程和部分规定如下:1.《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年颁发)2.《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颁发)3.《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颁发)编制本报告的依据是:1、1989年12月,由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7地质队提交《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煤田东胜市碾盘梁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2、2004年1月,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铜匠川矿区碾盘梁煤矿一井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3、2016年以来提交的各类科研成果报告、补充勘探报告、地面物探资料、矿井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及瓦斯资料;4、矿井生产期间揭露的各种地质、瓦斯资料等。
编制本矿井地质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碾盘梁一井的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井下火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普查,为碾盘梁一井地质灾害处理,及编制相关措施从而为预防煤矿事故提供可靠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山坪矿业公司龙塘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单位:龙塘煤矿生技部编制时间:二O一七年三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 号内容中提到;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矿总工程师、矿副总工程师、采矿、地质、通风、机电、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汇报如下:矿长:何满付职责: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王德华(矿总工程师)职责:协助组长工作,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四、调查时间: 2017 年4月1 日~4月6 日参加调查人员:黄顺才、龚金灿、李顺情、曾钢、赵君辉、廖建军、张伟、彭勍波、胡建红、曹智辉、黄征斌、唐建国、曾剑、廖宁宁、彭华山、郑甫云、郑春雷。
调查路线: 1、地面调查路线:工业广场→沿煤层露头→各老窑→增禾冲煤矿风井→增禾冲煤矿老井(主井→付井)→本矿风井→回到本矿井下勘查路线:一组:主井→井底车场→水仓→配电房→水泵房→-100m北大巷→206采区→246回风巷→126回风巷→付井→地面。
二组:主井→井底车场→-300m南大巷→376采区→南翼总回风巷→地面。
调查方式:对老窑的封闭情况,井口位置、方向、深度及井下巷道和方向等进行询问、调查,走访了解记录;并对各老窑空区(老巷道)相对应地面进行踏查测量;对本矿井下涌水及泉眼情况进行现场观测;地面查阅收集老窑及采空区相关资料。
五、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1、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龙塘矿井为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炮采后退式采煤,工作面绝大部分处于干燥状态,仅有局部地段出现顶板裂隙水,为滴水状态;相邻老窑情况:区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分布较多,为附近居民私挖乱采,大多是沿煤层的露头斜井开拓;开采5、6、7煤层,从八十年开始,小窑逐渐增多。
一般是沿倾向掘进30~150m后,再沿煤层走向掘进,开采巷道一般不大,大多采用巷道式开采。
巷道有不同程度的坑木支护,其开采状况大都没有详细记载,现已充填封闭。
大禾冲煤矿位于竹市镇东口村十组,属镇办企业,有证但矿界不详。
矿井主井口坐标:X=2922602,Y=38396148,井口方位86°,地面标高+142.4米,其越界200余米,范围在我矿37~38勘探线之间,标高-40m,于2014年10月停产关闭。
增禾冲煤矿属耒阳市南阳镇办企业,主井口坐标:X=2920997,Y=38396511,z=+149.08米,副井口坐标:X=2920710,Y=38396340,z=+156米,风井井口坐标:X=2920288.3,Y=38396105.08,z=+149.08米,其南部已越界250米,从龙塘煤矿范围南风井井筒下部穿过,主要集中在南风井两侧,采深在+40m以上;其北部越界120米,主要集中在龙塘煤矿136采区轨道上山一带,采深已至-50m;其东部越界80米,主要集中在龙塘煤矿156采区轨道、钻孔3101之间,采深已至-46m。
经过地测及相关部门不断的努力,现已基本查明了矿区范围内的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出水点位置与涌水量。
对矿井周边小煤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收集了周边小煤矿的位置、开采层位、充水情况等资料。
为矿井采掘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保障。
因此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均远离现生产工作面,对现生产工作面瓦斯、水患、顶板均无影响。
2、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根据历次勘探报告封孔资料,1965年以前施工钻孔基本采用砂浆水泵注入法全孔封闭。
1965年前施工的部分浅孔封孔质量存在问题(全部在浅部-100m以上),这些钻孔多位于采空区或未见煤,对开采基本无影响。
现矿井已开采至-300m水平,尚未发现封闭不良钻孔。
矿井今后主要开采-300m水平以下煤层,钻孔均为2012年以后施工的钻孔,封孔方法均采用纯水泥大段距水泵压入法,封至最上部煤层1煤顶板以上50m。
对各封闭钻孔并沉淀取样检查,封孔质量均较好。
龙塘矿位于郴耒煤田白沙复式向斜北段西翼南部,地层走向NE~SW,倾向E~SE,倾角一般25~35°,28线~39线附近浅部地层偶尔直立倒转。
煤层受倾向、斜交、走向三组断层切割成整块,井田构造复杂。
断层、裂隙、褶曲均填绘在工程平面图上,井田内构造复杂,褶曲构造主要有向1、、向2、向3、向4、向5、背1、背2、背3、背4,大中型断层有17条,总长17830米,每平方公里2.83条,长约3000米,经生产揭露,小型褶曲与断层发育,对生产稍有影响,由于断层的切割,影响了矿井的开拓布局和采区的划分,增加大量的回采巷道和生产环节,加大了生产成本。
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加大支护难度,同时在开采中起底放顶过断层,使回采煤的含矸率、灰分上升,降低了煤炭质量。
采区工作面以褶曲为主。
接近断层、裂隙、褶曲时,采用钻机进行探测。
3、龙塘矿井无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4、瓦斯情况:1)、龙塘矿井瓦斯属高瓦斯矿井。
矿井瓦斯来源主要为工作面采煤和工作面放炮落煤及巷道掘进时。
整体来看,矿井正常生产落煤、巷道掘进、工作面遇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带时矿井瓦斯涌出量有所增大。
2)、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及危险性分析:(1)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浓度较其它地点为高,是容易积聚瓦斯的异常地点,为防治瓦斯的重点。
(2)采掘工作面过断层、煤体裂隙发育等地质构造带时,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会明显增加,必须高度重视。
(3)采煤工作面放炮瓦斯涌出量增加,对安全生产的威胁较大。
(4)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还受大气温度、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换季时,大气压力急剧下降,瓦斯涌出量会增加,要引起高度重视。
3)、煤的自燃倾向与煤尘爆炸危险性 :根据2015年11月25日湖南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矿山提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4)、地温及冲击地压本区属正常地温区,地温梯度约为2.33/100m。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初次来压时间7d,砂岩类来压周期一般10~15 d,粘土岩类来压时间短,掘进巷道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岩石,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以免造成坑道变形垮塌造成安全事故。
5)、突出鉴定:2015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对我矿井田范围内的6煤层评价为不具有突出危险性。
7、富水性:6煤层煤经对岩石的水理性质煤系地层和大隆组地层分布区,由残积坡物和碎石泥砂组成透水性良好。
大冶群地层分布层,风化成黄土,粘结性好,具可塑性、透水性差。
低洼地区为砂质、亚泥土和淤泥构成,隔水性好。
8、泉眼及出水点情况:本次野外巡查,发现地面泉眼 3 个(为矿区附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井下涌水点 2 个(126-18m处、136-100m处)。
六、解决灾害的方案1、接近采空区、废弃老窑、钻孔,断层、裂隙、褶曲时,采用钻机进行超前探测。
2、加强瓦斯管理,特别是局部通风管理,坚决保证双风机双电源,监测监控稳定可靠。
3、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通风、防火措施,制定煤层综合治理措施。
3、龙塘矿采煤历史悠久,沿煤层露头一带浅部老采空区较多,存在大量的采空区积水,加之区内构造断裂相对较多,应注意防止断裂带水的危害;要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对断裂带导水、富水性及老窑采空区积水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工作,完善防治水基础资料,指导矿井防治水。
在采空区、废弃老窑、钻孔,断层、裂隙附近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认真做好:“防、堵、疏、排、截”防治水综合治理方针,确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七、各隐蔽地质灾害采取的防范措施1、矿井主井、副井和风井井口均高于当地的最高洪水位标高,在雨季强降雨时来临前,清理好防洪沟,防止井口水倒灌入井下。
2、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主要可能通过周边小窑或地表裂隙渗入,对矿井构成威胁,必须保持警惕,值班人员在降大雨或大暴雨时,必须加强巡视。
3、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先治后采“的探防水原则。
4、雨季来临前,必须对全矿井排水系统进行一次全面隐患排查和检修,清理好主、副水仓和水沟。
确保工作水泵运行正常,备用水泵完好随时能够启动排水,检修水泵完好随时能够投入使用。
雨季排水期间必须设置专人检修排水设备(水泵、开关、供电线路及排水管路等),水泵工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坚守岗位,按时向矿值班调度汇报井下排水情况,确保水仓有足够的容量。
5、在遇雷雨停电时,必须立即立即启动防治水应急预案,确保矿井安全。
6、瓦斯预测预报,矿每月由总工程师主持召开一次瓦斯预测预报专题例会,会议上要求各施工地点的地质构造、水文、瓦斯情况进行总结发言,对瓦斯涌出量、参数情况进行通报总结,生技部重点对下一周期采掘区域内褶曲、断层等构造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瓦斯涌出量、瓦斯受地质构造影响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提前制定防止瓦斯超限的措施。
7、矿每月召开至少一次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瓦斯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保证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
8、坚持每旬的安全大检查制度和每月召开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认真执行隐患排查制度和隐患整改“五落实”制度。
实行安全专管,分片负责制度,监督落实好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9、加强技术管理及安全投入,完善瓦斯治理技术保障及防治瓦斯基础设施。
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
10、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报表审批制度、瓦斯排放、放炮管理、盲巷管理、巷道贯通、石门揭煤、无计划停电停风等制度及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执行情况。
11、制定并定期对“一通三防”作业人员进行培训,配齐通风、瓦斯检测、监测监控、防火、防尘专门队伍,所有人员必须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并持证上岗,否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12、矿井安装KJ101监控系统并运行正常,发挥监控系统应有的作用。
采取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瓦斯实现24小时监测。
安全监测系统必须装备备用电池,停电后,必须保证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2小时。
采煤工作面实现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实行“三专两闭锁”,并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自动分风。
13、采掘工作面设专职瓦检员24小时现场盯班,对工作面比较容易积聚瓦斯的上隅角、回风巷进行实施巡回检查、每班向调度室汇报。
14、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容易积聚瓦斯的地方,在工作面上隅角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