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2020标准化-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合集下载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1.1 背景和意义矿井作为采矿企业的核心生产场所,往往存在各种因素导致的灾害风险。

其中,隐蔽致灾因素是指人们在平时难以察觉到的、隐藏在矿井内部的潜在灾害因素。

这些因素一旦爆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对于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和任务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矿井内的隐蔽致灾因素得到及时识别和处理,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

任务:本制度的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明确普查的内容、方法和流程,以及普查结果的处理和跟踪措施。

第二章普查内容2.1 隐蔽致灾因素的分类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1)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皱、岩层倾角等地质构造因素。

(2)岩石力学:包括岩石稳定性、岩性、岩石的应力状况等因素。

(3)瓦斯与煤尘:包括瓦斯涌出量、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尘含量等因素。

(4)水文地质:包括矿井水位、涌水量、含水层水压等因素。

(5)通风条件:包括通风系统的完善程度、通风流量、通风阻力等因素。

(6)电火灾和爆炸:包括矿井内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电火灾和爆炸的潜在隐患等因素。

2.2 普查内容根据以上分类,本制度的普查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构造:对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调查和分析。

(2)岩石力学:对矿井岩石的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和评估。

(3)瓦斯与煤尘:对矿井内的瓦斯和煤尘进行监测和分析。

(4)水文地质: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5)通风条件: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

(6)电火灾和爆炸:对矿井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普查方法3.1 普查手段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可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地调查主要包括采集地质样本、水样、煤尘样本等,对矿井内的各类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实地观察和监测。

实验室分析主要采用仪器设备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测试和分析。

2023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2023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2023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为了加强矿井安全管理,防范事故发生,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稳定运营。

下面将从制度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度背景矿井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矿井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事故隐患较多,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为了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和效能,制定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势在必行。

二、制度目的1.加强矿井安全管理:通过全面了解矿井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2.预防事故发生:通过对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3.确保矿工生命安全:通过对矿井潜在的致灾因素的探测,避免因意外事故导致矿工伤亡,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三、制度内容1.组织机构:设立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组,明确普查组的职责和权利。

2.普查对象:对全国所有矿井进行普查,包括地下矿井、露天矿井和深海矿井等。

3.普查要求:普查包括矿井内外环境的检查、设备设施的检测以及矿井规划设计的评估等多个方面。

4.普查方法:采用现场勘查、文献资料查阅、设备设施检测等多种方法,充分了解矿井的相关信息。

5.普查周期:规定普查周期,对矿井进行定期普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隐患。

6.普查结果处理:对普查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整改措施。

四、实施方案1.制定操作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矿井,制定相应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操作规范,明确普查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2.普查人员培训:组织开展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人员培训,提高其普查能力和技术水平。

3.建立普查数据库:建立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数据库,对普查结果进行记录和管理,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矿井企事业单位对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理解和支持。

5.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是指对各类隐蔽的致灾因素进行全面普查的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自然灾害因素,以及建筑安全隐患、火灾隐患等人为因素。

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旨在全面了解各类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情况和潜在风险,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潜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等。

其中,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暴雪等;水文灾害包括洪水、旱灾、地下水位过高等;建筑安全隐患包括老旧房屋、危险化学品储存等;火灾隐患包括电线老化、消防设施不全等。

普查内容的详细性和全面性,对于确定灾害因素的分布情况和潜在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制度的实施过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如航空遥感、卫星遥感、摄影测量、地质勘探、气象观测、水文测量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获取到大量的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以地图和统计报表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便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了解灾害因素的分布情况和潜在风险。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全面了解各类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情况和潜在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普查成果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效果性。

再者,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普查成果可以提供实时的灾害风险评估,为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最后,普查结果可以向公众公开,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加群众自护自救能力。

为了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协调,包括国土资源、气象、水利、建设、环保、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

同时,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如地质学家、气象学家、水文学家、工程师、公众等,形成多方联动的普查格局。

此外,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需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平台。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2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2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淖尔壕煤矿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结合淖尔壕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淖尔壕煤矿。

第二章实施办法第三条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副总工程师成员。

地测站站长、生产办主任、安监站站长、机电办主任、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区队技术员。

第四条第五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

全面负责____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____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成员。

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第三章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第六条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第七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第八条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第九条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经常性地对矿井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开展煤矿水害风险普查核查和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的通知-陕应急〔2020〕281号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开展煤矿水害风险普查核查和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的通知-陕应急〔2020〕281号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开展煤矿水害风险普查核查和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开展煤矿水害风险普查核查和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的通知各设区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陕西投资集团公司、陕西省益秦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矿业公司、陕西有色榆林煤业公司、华能陕西矿业分公司、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为深刻汲取山西朔州万通源煤业“11·11”和湖南耒阳源江山“11·29”透水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针对铜川乔子梁煤矿“11·4”事故省政府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煤监局、省政府紧急视频会议要求,按照省安委办、省应急厅、省能源局、陕西煤监局《关于开展煤矿灾害风险普查核查的通知》(陕安委办〔2020〕122号)的部署安排,现将全省煤矿水害风险普查核查和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范围(一)水害风险普查核查煤矿范围1.咸阳、宝鸡、铜川、延安地区存在顶板离层水害、渭南地区存在承压水害和榆林地区存在砂层潜水、火烧区等水害,但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及以下的煤矿;周边相邻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但该矿类型为中等及以下的煤矿;2.近十年发生过突(透)水事故、存在水体下采煤(河流、湖泊、水库等),但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及以下的煤矿。

(二)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煤矿范围全省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

重点排查资源整合改造、开采时间超过20年、法人变更频繁、实施托管、多煤层开采、“楼上楼”开采等煤矿。

二、工作分工(一)煤矿水害风险普查核查工作由省应急管理厅协调组织,各市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中省集团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对所属符合水害风险普查核查条件的煤矿重新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范文(四篇)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范文(四篇)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范文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____煤矿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结合《____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具体规定,特制定本制度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成员:地质测量部部长、通风科科长、安全监察部部长、机电科科长、生产技术部部长、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区队技术员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

全面负责____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____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成员。

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1)采空区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1. 引言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是指通过对潜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和普查,以及制定有效的防灾措施,目的是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帮助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识别和应对潜在的灾害风险。

2.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意义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意义在于发现并解决可能引发灾害的潜在问题,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预警和防范。

通过对隐蔽致灾因素做出实时监测和评估,可以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降低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还有助于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公众和政府的灾害防范能力。

通过公开透明的普查结果,可以使公众对潜在的灾害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根据普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3.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内容和方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内容包括对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质灾害普查地质灾害普查是指对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潜在风险区域的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和地质地貌等进行详细调查,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概率和程度。

3.2 水文灾害普查水文灾害普查是指对可能引发洪水、旱灾、水库溃坝等水文灾害的区域进行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水文环境、气象条件、水资源利用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可以评估水文灾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规模。

3.3 气象灾害普查气象灾害普查是指对可能引发台风、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区域进行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气象环境、气象气候条件、灾害历史等进行详细调查,可以预测气象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4.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实施为了提高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效果和减少灾害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应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责任和义务。

4.2 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参与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共同制定灾害防范方案。

2024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二篇)

2024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二篇)

2024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成员:地测科长、通风科长、防突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生产科长、防治水专业人员、通风专业人员、防突专业人员及各区队技术员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

全面负责____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

协助组长工作,负责____制定普查、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

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①相关科室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山体滑坡情况、其他地质灾害巡查进行详细排查,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下,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普查采用调查、走访、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矿井采空区及邻近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

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并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2)废弃老窑(井筒)及邻近矿井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①收集井田范围内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第一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
矿井地质灾害是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第二条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邱进敏
副组长:李明乐、贾广才、汪洋滨、郑国强
成员:生产技术科、调度室、机电科、安检科、通风科、财务科、供应科人员组成。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