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调查时间:二0一四年三月十日目录一、矿井概况 (1)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1)三、采空区普查情况 (2)四、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5)五、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情况 (8)六、陷落柱普查情况 (18)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18)八、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20)九、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21)十、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26)十一、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情况 (26)十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总结 (26)****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4号)的文件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为副组长,以地质、测量、通防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4年3月6日,在公司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现将普查情况总结如下:第一章、矿井概况**井田位于新汶煤田的中部。
生产矿井在***境内,井田地面范围分别属****、*****、****所管辖。
地理座标为东经至,北纬至。
井田走向长约 km,倾斜宽km,面积 km2,由个拐点坐标圈闭而成,开采深度 m~m。
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万吨。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组联合开拓,遵循由近及远,先浅后深逐步向井田边界和深部扩展的原则。
主要井筒数目*个,分别是*********。
第二章、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1、小组组成组长:董事长副组长: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成员:地质测量部负责人、通风防尘部负责人2、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隐蔽致灾报告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编写依据一、目的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的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任务查明影响煤矿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止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三、要求重点查明本矿的“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等隐蔽致灾因素。
四、编写依据(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3)《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97-2000(4)《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DZ/T0215-2002(5)《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6)《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规范》DZ/T0187-1997(7)《煤矿水害防治规定》(8)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相关资料。
第二节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1、位置与交通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市长治县城南的常蒋村东,行政区划隶属八义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3°02′29″~113°03′30″,北纬35°57′59″~35°59′33″。
井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井田西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约3km。
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图。
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脉中段西侧、长治盆地东南部边缘。
井田中部及南部有基岩出露,松散层分布也较为广泛,受剥蚀后形成众多黄土陡坎及沟壑。
地貌类型划分为低山丘陵地带。
井田内沟谷纵横,山梁绵延,沟深坡陡,地形较复杂。
总的地势为中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山梁,海拨高程1178.7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沟谷,海拔高程约983.0m,最大相对高差195.7m。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完成稿)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二Ο一四年三月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由总经理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要求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报告内容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目的矿井自投入生产以来,公司领导对公司生产尤为重视,加大了矿井安全管理力度、安全资金投入,使公司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
但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特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
二、矿井基本情况西周煤矿位于新汶煤田羊村翟镇勘探区的深部。
井田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1′54″~117°43′11″、北纬35°55′21″~35°56′16″。
井田面积1.6804km2,共有6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上限标高-450m,下限标高-1000m。
矿井煤层为缓倾斜煤层,可采煤层五层(2、4、11、13、15),截止2013年12月31日,采矿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879万吨(气煤455.2万吨、气肥煤423.8万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028.4万吨(气煤604.6万吨、气肥煤423.8万吨)。
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井四证一照齐全有效。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工作面为高档普采工艺,掘进工作面为炮掘、综掘。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井下两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地面、井下各系统运行正常。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白山坪矿业公司龙塘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单位:龙塘煤矿生技部编制时间:二O一七年三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 号内容中提到;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矿总工程师、矿副总工程师、采矿、地质、通风、机电、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汇报如下:矿长:何满付职责: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王德华(矿总工程师)职责:协助组长工作,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四、调查时间: 2017 年4月1 日~4月6 日参加调查人员:黄顺才、龚金灿、李顺情、曾钢、赵君辉、廖建军、张伟、彭勍波、胡建红、曹智辉、黄征斌、唐建国、曾剑、廖宁宁、彭华山、郑甫云、郑春雷。
调查路线: 1、地面调查路线:工业广场→沿煤层露头→各老窑→增禾冲煤矿风井→增禾冲煤矿老井(主井→付井)→本矿风井→回到本矿井下勘查路线:一组:主井→井底车场→水仓→配电房→水泵房→-100m北大巷→206采区→246回风巷→126回风巷→付井→地面。
二组:主井→井底车场→-300m南大巷→376采区→南翼总回风巷→地面。
调查方式:对老窑的封闭情况,井口位置、方向、深度及井下巷道和方向等进行询问、调查,走访了解记录;并对各老窑空区(老巷道)相对应地面进行踏查测量;对本矿井下涌水及泉眼情况进行现场观测;地面查阅收集老窑及采空区相关资料。
五、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1、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龙塘矿井为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炮采后退式采煤,工作面绝大部分处于干燥状态,仅有局部地段出现顶板裂隙水,为滴水状态;相邻老窑情况:区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分布较多,为附近居民私挖乱采,大多是沿煤层的露头斜井开拓;开采5、6、7煤层,从八十年开始,小窑逐渐增多。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1. 引言本报告针对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
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那些不容易被察觉但可能引发重大灾害的因素。
该报告旨在探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2. 隐蔽致灾因素的定义和分类隐蔽致灾因素是指是不容易察觉但在灾害发生时具有重大威胁的因素。
根据其性质和影响范围,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自然因素–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因素–设计施工因素–建筑物老化因素–管理疏漏因素3.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重要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重要性所在:•预防未然:通过普查发现和治理隐蔽致灾因素,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提高安全性:普查治理可提高建筑物、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安全性,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干扰。
•明确责任:通过普查治理,可以找出导致隐蔽致灾因素存在的责任方,促使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众利益。
•加强管理:普查治理可以促使相关机构加强对隐蔽致灾因素的管理和防控,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4.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方法和步骤为了实施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以下是一般的方法和步骤:1.制定普查计划:制定明确的普查计划,包括调查范围、时间安排和调查人员等。
2.数据收集:收集与隐蔽致灾因素相关的数据,包括建筑物设计图纸、历史记录、装修维护记录等。
3.检查验证:对潜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检查和验证,包括实地勘察和相关数据分析。
4.制定治理措施:根据检查验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明确责任和实施方案。
5.治理实施:实施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措施,并进行追踪监测,确保效果。
6.评估反馈: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总结,以优化治理策略。
5.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挑战和对策在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时,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数据不完备:缺乏完整的建筑、设备和基础设施数据,增加了治理工作的难度。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修改)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海力财富集团有限公司石桥煤矿二0一六年十月石桥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审意见及编审人员编审意见:1、按时巡查发现隐患按照普查报告及时采取措施;2、根据现场变化及时补充报告内容。
技术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地测防治水副总:年月日通防副总: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矿长:年月日目录一、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目的 (1)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主要内容 (1)1、采空区积水 (1)2、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的情况 (2)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地下含水体、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情况 (3)4、其他水源分析 (4)5、气象 (8)6、地震 (8)7、地温 (8)8、地压 (9)9、探放水情况 (9)10、瓦斯灾害情况 (9)11、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自查 (9)12、顶板管理自查 (10)三、防范和治理措施 (10)(一)地质构造方面 (10)(二)水害防治 (11)1、顶板水防治 (11)2、老空水防治 (12)3、断层水防治 (13)4、地表水防治措施 (13)5、对3401采空区突水积水采取的预防措施 (14)四、煤层自燃灾害防治及措施: (15)五、瓦斯灾害的防治及措施: (16)六、顶板灾害的防治及措施: (16)七、其他方面 (16)石桥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等技术人员,按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及要求,结合矿井近几年开采实际揭露,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一、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目的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
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主要内容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鄂尔多斯市恒泰煤炭碾盘梁一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汇报编制:总工程师:碾盘梁一井生产技术科2021年5月目录一、绪论 (3)〔一〕汇报编制依据和目的 (3)〔二〕煤矿概况 (3)二、矿井地质概况 (4)〔一〕矿井勘察工作 (4)〔二〕地层 (5)〔三〕地质构造 (6)三、矿井水文地质 (6)〔一〕矿井主要含水层〔组〕 (6)〔二〕矿井充水因素 (8)〔三〕矿井涌水量估计 (9)〔五〕采空区 (9)〔六〕封闭不良钻孔 (10)〔八〕煤层系砂岩裂隙水 (10)四、矿井瓦斯地质 (11)〔一〕矿井瓦斯情况 (11)〔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11)〔三〕瓦斯富集区的瓦斯防治措施 (12)五、煤层自燃倾向性及爆炸性 (12)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12)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4)一、绪论〔一〕汇报编制依据和目的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21年国家平安生产监督治理总局、国家煤矿平安监察局颁发〕,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普查。
编制本汇报的主要依据,国家的规程和局部规定如下:1.《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21年颁发〕2.《煤矿防治水规定》〔2021年颁发〕3.《煤矿平安规程》〔2021年颁发〕编制本汇报的依据是:1、1989年12月,由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勘察公司117地质队提交《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煤田东胜市碾盘梁井田勘察〔精查〕地质汇报》;2、2004年1月,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17勘察队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铜匠川矿区碾盘梁煤矿一井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汇报》;3、2021年以来提交的各类科研成果汇报、补充勘察汇报、地面物探资料、矿井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及瓦斯资料;4、矿井生产期间揭露的各种地质、瓦斯资料等。
编制本矿井地质汇报的目的是:通过对碾盘梁一井的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井下火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普查,为碾盘梁一井地质灾害处理,及编制相关措施从而为预防煤矿事故提供可靠的资料。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部门经理: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编制日期:2017年12月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一、普查目的及内容(一)普查目的通过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查明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消除隐蔽致灾因素,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普查内容1.对相邻井田采空区进行普查;2.自然灾害普查;3.地表、地下含水体等水文地质情况普查;4.断层、裂隙、褶曲、冲刷带等地质构造普查;5.封闭不良钻孔普查;6.油气井及输油管路普查;7.瓦斯富集区普查;8.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9.煤尘爆炸倾向性普查;10.地热灾害普查。
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组长:陈义东副组长:王金国张明亮刘文辉纪章周润辉陈度军成员:安增勇张东贵王小泽李向伟芮阿智郭庆赵子葵屈海军夏书贵蒲元宏办公室设在地测部。
(二)领导小组职责1.组长职责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安排,组织制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方案,监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进展情况。
2.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抓好分管范围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具体工作,参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对隐蔽致灾因素组织研究分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3.地测部职责(1)具体落实各项工作,负责对资料的收集、调查,全面查找井上下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2)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3)研究制定针对性有效防范措施;(4)主持普查报告的编制。
4.安健环质部职责(1)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过程中,做好安全监督工作;(2)协助生产技术部完成各项普查工作。
5.机电管理部职责做好机电系统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6.调度指挥中心职责做好运输系统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7.生产部职责做好采掘工作的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8.财务部职责做好资金的保障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嫩江县宏云煤矿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嫩江县宏云煤矿
二〇一六年三月一日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根据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嫩江县宏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自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于2016年2月,对矿井各种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普查,并于同年3月份提交《黑河市嫩江县宏云煤矿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董维刚
副组长:唐志辉
成员:张传信孙钳于德宏李成雷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
嫩江县宏云煤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镇境内,井田东西长约1km,南北宽约0.6km,面积1.1118km2,共有14个拐点坐标圈定,采矿标高:350~180。
矿井煤层为缓倾斜,批准可采煤层二号层。
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工作面设计为综采工艺,掘进工作面为炮掘。
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机械通风,回采工作面全风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
嫩江县宏云煤矿五职矿长齐全,生产、安全、技术、通防、财务、劳资等相关职能部室及专业人员配备完整,井下有两个掘进工作面,一个采煤工作面,地面井下各系统齐全。
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
1、采空区普查
矿井所采为Ⅱ号煤层,浅部煤层仅局部发育,不可采。
西为嫩江县宏云原
采区(已关闭),东为黑河市永发煤矿,两矿之有断层阻隔。
北部无矿井无采区。
南部也无矿井及采区。
原采空区有积水,但位置已掌握,并上图,对矿井无危害。
2、废弃老窑(井筒)
经普查我矿已将之前小井坑进行了回填治理,但需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发现有异常及时回填处理。
3、断层、裂隙、褶曲的普查
根据齐哈尔地质勘查院对煤矿井田地质普查报告结合矿井实际,我矿出露的地层为九峰山组,岩性为灰色、灰白色泥岩、粉砂岩、细、中粗粒砂岩,夹有砂砾岩和煤泥岩、煤层。
地层倾向南东,倾角平均为18°,在矿井生产中遇见五处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于南北,依次平行分布,断层落差10~120 m,倾角10~45度。
以上五条断层已处于采空区内,对现在及今后开采影响不大。
4、陷落柱普查
经查我矿区没有陷落柱
6、瓦斯灾害普查
根据黑河市煤生产安全管理局文件:黑市煤办字【2015】32号《关于下发2014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核准结果的通知》,宏云煤矿瓦斯和二氧化碳等级均为低,属低瓦斯和二氧化碳矿井,无瓦斯突出。
依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我矿监控监测系统为KJ95N型,KJ19N-F监控分站7台,甲烷传感器14台,一氧化碳传感器6台,风速传感器8个,负压传感器1台,烟雾传感器1台,风机开停传感器5台、温度传感器5台、风
门开关语音传感器5台等,全部按要求配置齐全。
设专职瓦斯检查员12人,三班循环实施监测各主要用风地点瓦斯浓度。
7、含(导)水体、地下含水体的普查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区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部分大气降水,通过地表溪流排泄,而一部分大气降水渗入岩石裂隙和气孔。
隙裂隙水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经测量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
本井田内无大型河流,井田西侧、北侧有季节性防洪沟,只有大气降雨时,有水流过,其他时间基本干涸。
矿区内没有地下含水体。
8、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
根据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测试研究中心《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结论,该矿井2号煤层自燃倾向为易自燃。
9、煤尘爆炸倾向性普查
根据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测试研究中心《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结论,该矿井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量70%,煤尘有爆炸性。
10、井下火区的普查
井下没有火区,对今后的生产没有影响。
11、地温特征
通过多年生产实际,井下温度为13—17℃,根据黑河地区地温梯度3℃/10Om,未超过允许范围26℃,不影响人身健康和生产效率。
五、主要存在的灾害
(一)地质灾害
由于煤矿采煤活动影响,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二)井下各类灾害
1、矿井被鉴定为瓦斯矿井,因此矿井存在瓦斯灾害。
2、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3、水灾:矿井水害主要表现在岩石裂隙水直接补给孔隙裂隙水,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六、解决灾害方案
1、加强瓦斯管理,加强矿井防治工作,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制定矿井瓦斯管理措施。
配齐瓦斯检查员,监控设备有效,各种传感器设置和悬挂位置符合要求。
2、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通风防火措施,制定煤尘防范和治理措施。
3、重视抓好探放水工作,严格执行“逢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认真做好防治水综合治理,落实探放水措施。
加强矿井涌水量观测,制定防治水措施。
七、采取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在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对采空区及时封闭,采取通风除尘,洒水降尘等措施,并认真落实到位,严格执行。
嫩江县宏云煤矿
二〇一六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