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用光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十条)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十条)
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会变的很蓝。钨丝灯光明显偏黄,而且反射这种光线的表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强调光线的颜色。例如可以增加风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调。对于胶片电影的拍摄则必须根据拍摄环境选择适当的胶片,或者采用滤镜补偿。
9. 背光可以作为高度散射的光源使用
很少有仅仅靠背光照明的物体,也就是说正面一点儿照明都没有的纯剪影几乎没有。如果一个人站在明亮的窗户前,对面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户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阳光,正面也会有来自天空的光线照射。无论哪种情况,要想记录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就要增加曝光,而且这些光线会减少面部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 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对光线的把握,决定了摄影作品的成败。本文介绍十个摄影用光的基础知识,欲学摄影,不可不知!
1. 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
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同样还要注意的是,经过反射的光线其行进的距离也会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样。
小提示:在天气条件很差的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热靴或弹出式均可),这样即可以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到达背景时已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线的作用光线是摄影的基本要素之一,了解光线的特性和作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光线的使用,从而拍摄出更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 曝光的概念曝光是指通过快门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来照射感光材料,根据光线的亮度和暗度来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以获得合适的照片曝光度。

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控制镜头光线进入的大小,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长短,ISO则是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的调节。

4. 白平衡和色温白平衡是相机校准颜色的过程,而色温则是指光线的颜色温度,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准确地还原被拍摄物体的真实颜色。

5. 对焦与景深对焦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节对焦,摄影师可以准确地将摄像头对准被摄物体。

景深则是指在一幅照片中清晰的范围,了解景深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焦距和光圈。

二、摄影器材知识1. 相机的类型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各种类型的相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摄影师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镜头的种类和特点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望远镜头、超长焦镜头等不同种类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镜头。

3. 三脚架和其他辅助器材三脚架、滤镜、闪光灯等辅助器材在拍摄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熟练使用这些器材可以提高摄影师的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

4. 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等后期处理软件是摄影师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让摄影师更好地修饰和处理照片。

三、摄影构图技巧1.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美感和表现力,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来准确地表达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通过对画面进行对角线分割,可以使照片更具有张力和动态感。

新手摄像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手摄像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手摄像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像的基本原理1. 光学原理摄像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光学原理将景物投射到感光元件上,记录下来。

了解透视、焦距、光圈等光学原理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构图和控制景深。

2. 感光原理感光元件是摄像中最核心的部分,目前主要有CMOS和CCD两种感光元件。

了解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于选购和使用摄像设备至关重要。

二、摄像设备的选购与使用1. 摄像机的选购选择一台合适的摄像机是摄像师的第一步。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品牌、型号和规格。

2. 镜头的选择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了解不同镜头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拍摄出理想的画面。

3. 三脚架和机架稳定的支撑设备是摄像拍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适的三脚架和机架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画面。

三、摄像的基本技巧1. 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摄像师拍摄出更加出色的画面。

2. 对焦技巧合适的对焦可以使画面更加清晰和生动,学会如何正确地对焦对于摄像师来说至关重要。

3. 色彩与白平衡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白平衡的概念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画面的色彩。

四、摄像的剪辑与后期制作1. 剪辑软件的选择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剪辑软件是后期制作中的第一步,充分了解软件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完成后期剪辑工作。

2. 剪辑技巧了解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剧情和节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3. 调色与特效熟练掌握调色和特效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表达摄像师的创意和主题。

五、摄像创作的思路与技巧1. 主题与故事创作一个有趣和有意义的作品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主题,学会如何策划和构思故事对于摄像师来说至关重要。

2. 角度和镜头运动了解不同角度和镜头运动对于画面的表现力和氛围的影响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构图和控制画面。

3. 音乐与声音音乐和声音是影视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利用音乐和声音增强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摄像机是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摄像机是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摄像机是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摄像机是使用光学、电子和信号处理原理相结合的技术设备。

光学原理:摄像机通过镜头将物体发射的光线聚焦在成像传感器上。

镜头通过对光线的折射和散射来调整和控制光线的角度和焦距,以产生比例和清晰的图像。

电子原理:成像传感器接收通过镜头聚焦的光线,并将光线转换成电信号。

成像传感器通常采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或CCD(Charge-Coupled Device)技术,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流或电荷,并将其表示为像素。

信号处理原理:通过信号处理芯片,摄像机对传感器输出的像素信号进行处理、编码和压缩,以产生具有色彩、对比度和细节的数字图像或视频。

信号处理还包括自动曝光(Auto Exposure)、自动对焦(Auto Focus)和图像稳定等功能,以
提升图像质量和稳定性。

整合以上原理,摄像机可以捕捉到实时场景并将其转化为电子信号,而后处理成图像或视频,在电子设备或存储介质上传输、展示或保存。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
摄影用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要掌握摄影用光的基础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第一,了解光线的颜色和质地。

光线的颜色和质地会对拍摄效果
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太阳光的颜色是暖色调的,而阴天的光线则
是冷色调的。

同时,强烈的阳光会产生硬阴影,而柔和的光线则会产
生柔和的阴影。

因此,在拍摄时需要根据拍摄场景选择合适的光线颜
色和质地。

第二,了解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也是影响照片
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例如,侧面照射可以突出物体的纹理和形状,反之则会弱化它们。

因此,在拍摄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线方
向和角度。

第三,了解光线的强度和亮度。

光线的强度和亮度也是摄影用光
的重要部分。

在拍摄时,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光线强度和亮度来调整
拍摄效果。

例如,增加光线强度可以让暗部更明亮,减少光线强度则
会让亮部更柔和。

第四,了解使用闪光灯的技巧。

闪光灯可以在低光环境下为照片
增加亮度和色彩。

在使用闪光灯时,可以选择不同的闪光灯强度和角
度来达到最佳效果。

同时,在使用闪光灯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反射和避
免产生过于强烈的阴影。

总之,摄影用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了解光线的颜色、质地、方向、角度、强度和亮度等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可以在拍摄
时达到更好的效果。

6-1 电视摄像用光

6-1 电视摄像用光

6.闪光灯 闪光灯的英文学名为Flash Light。闪光灯也是加强曝光量 的方式之一,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闪光灯有助于让景物更 明亮。
第三节 摄影用光的特性
一、光强(光照强度) 进入照相机镜头的光线的强度取决于光源的强度和与光源 的距离。 光强与距离成平方反比的关系。
二、光位 1.顺 2.侧 3.逆 4.顶 5. 脚 光 光 光 光 光
(4) 加彩色纸的变化 在人工光源前加上透明的色纸后,使光源的光谱成分改变 了,使透射光的色温发生了变化。如果加上暖色的透明灯光 纸,则光源的色温偏低,光源偏暖色;如果加上冷色的透明 灯光纸,则光源色温就偏高,光源偏浅蓝色
各种不同变化状态下自然光色温表
光源 日光 阳光(中午及中午前后) 日出、日落时刻 色温(K) 5500K 5400K 2000~3000K
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
薄云遮日 阴天
3000~4500K
7000~9000K 6800~7500K
晴朗的北方天空
10000K以上
人造光的色温
光源 色温 1700K
六、光色 白光可以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而我们的摄影光源并不 是白光,彩色胶片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黑白胶片在不同的光线下感光度也不一样。这里要引入一个 概念:色温。
1.色温 色温表示的是光的光谱成份,用绝对温标 K (开尔文) 来表示,也称为“色光成份”或“光的颜色”──光色。 在色温高的光源中,蓝色光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 源中,红色光多于蓝色光。当光源色温高于感光胶片的标定 色温时,画面就会偏蓝,反之就偏红。从技术上来说,光源 色温与感光胶片所标定的色温不一致时,画面就不能真实再 现;从艺术上来说,色温又能创造性地表现画面的冷暖,产 生许多情感 联想。

摄影 用光

摄影 用光
的主要照明光。 • (2)辅光:又称“补光”“副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
揭示阴影部细节, 减小影像反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光的特性
• (3)修饰光:又称“装饰光”,指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 光线,如发光、眼神 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等。
• (4)轮廓光:指勾划被摄体轮廓的光线,逆光、后侧光通常都用作 轮廓光。
光。正面光照射的 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 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 在人像摄影中,正面 光常用作辅光,如图 5 − 13 所示。
下一页 返回
5.3 光的特性
• 2. 前侧光 • 前侧光指 45°方位的正面侧光。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
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 感。在人像摄影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 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脸朝左用右侧光, 脸朝右用左侧光, 如图 5 − 14 所示。 • 3. 侧光 • 侧光又称 90°侧光。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这是一种人像摄影 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 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如图 5 − 15 所示。 • 4. 后侧光 • 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 生轮廓线条,使主 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 如图 5 − 16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光的特性
• 5.3.4 光比
• 光比对于摄影最大的意义是画面的明暗反差。反差大则画面视觉张力 强;反差小则画面 柔和平缓。人们通常所说的硬调即高反差,软调 即低反差。
• 5.3.5 光型
• 光型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 • (1)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象
二、会计等式例证

摄像用光-PPT精选文档

摄像用光-PPT精选文档

平行光束(a)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 不要学很多。 ------ 洛 克
发散光束(b)
10 会聚光束(c)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 不要学很多。 ------ 洛 克
11
聚光型灯具之椭面聚光灯
追光 ,光线造型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 不要学很多。 ------ 洛 克 12
聚光型灯具之注光灯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 不要学很多。 ------ 洛 克
29
一、电视照明器材
• (五)灯光控制
– 影子
1、光影规律 • 灯光的方位与影子的方向相反 • 灯光越强,影子越深 • 灯光的方位越侧,阴影越多,投影越斜 • 灯光的高度越高,阴影越长,投影越短 • 被摄物与背景距离不变时,灯光距被摄物越远,灯 光在背景上的投影越实、越小; • 灯光与被摄物距离不变时,背景距被摄物越远,灯 光在背景上的投影就越虚,越大
做 辅 光 、 顶 光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 不要学很多。 ------ 洛 克
19
散光型灯具之天幕散光灯 顶光散光灯
演 播 室 顶 光 、 场 景 光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 不要学很多。 ------ 洛 克 20
散光型灯具之外景散光灯
外 景 辅 光 照 明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 不要学很多。 ------ 洛 克
27
一、电视照明器材
(五)灯光控制
– 亮度
• • • • • 选取不同功率的电光源 改变照射距离 在灯具前加网罩或柔光纸 调整聚光型灯具的汇聚与发散 调整调光设备改变灯光亮度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 不要学很多。 ------ 洛 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照明
第一节摄像用光的基本知识
所有的物体都以“形体”的方式存在。

形就是大小、形状、色彩、质地、线条等;体是体积,占有一定的空间。

同一形体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扁平”的;可以是鲜艳夺目的,也可以是平淡晦暗的。

不同亮度的背景可以使主体突出醒目,也可以使它消失不见。

这一切都可以用光来实现。

光是塑造物体形象的基本造型因素,摄像是用光造型的一门艺术。

本节首先介绍摄像用光的有关知识。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光、萤火虫光等。

人工光源如电光源、火焰光等。

二、光度计量
在摄像用光过程中,经常要涉及到光度学的几个物理量,现介绍如下。

(一)光通量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灵敏度,对黄光敏感最高,对红光、紫光较不灵敏,而对红外光、紫外光则无视觉反应。

光通量是衡量一个光源发出的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对人眼所引起的视觉强度的物理量,它等于单位时间内光源的光辐射通量与相对视见率(光见度函数)的乘积。

光通量的单位为流明,一般用字母Φ表示。

(二)发光强度
对点光源来说,点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通过的光通量称为点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即发光强度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单位立体角的光通量,单位是坎德拉。

通过单位立体角的光通量为1流明时,光源的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

对面光源来说,面发光度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送的光通量,一般用字母I表示。

(三)照度
照度是一个表征物体表面受光源照射,受照面的明亮程度的物理量。

当光线垂直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受光面照度的大小等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光通量。

照度一般用E表示,即式中E表示照度,Φ为光通量,S表示光照面积。

照度单位为勒克司(lx),1勒克司等于1平方米上接受1流明的光通量。

点光源在某物体表面上的照度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当入射光斜向投射到物体表面时,受光面照度的大小为:α为光线的入射角(即光线与受光面法线的夹角)。

(四)亮度
亮度是表征发光表面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上的发光特征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的光源表面(包括发光的表面或反光的表面),在其法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一般用字
母B表示,即亮度的单位为尼特,发光面1平方米上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时,其亮度为1尼特。

不同的物体对光的反射各有不同,吸收和透射也不相同。

因此,不同表面的物体在接受相同照度的光线时,其亮度也不同。

由此可见,照度与亮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照度决定于光源,而亮度在受光源影响的前提下,决定于物体表面的性质。

于是,在实际拍摄中,测光方法也分为照度测量与亮度测量两种。

三、对比度与宽容度
1.对比度
亮度具有相对性。

人们在观察事物中,不是亮度绝对值起作用,而是亮度与背景的对比度起作用,也就是层次在起作用。

如有A、B两个亮度区域,当A、B两个亮度区域亮度相等时,人眼是不能区分两部分亮度差别的,只有A与B的亮度存在差值时,才能获得一个视觉上的亮度层次。

所谓对比度指的就是景物的亮度差别,在绘画中叫明暗对比,在摄影学中叫景物反差。

摄影、摄像真实地再现景物,并不是真实地表现景物各部分亮度的绝对值的关系,而是表现景物各部分亮度反差或叫亮度对比关系。

所谓真实再现影调,就是真实地表现出景物的亮度的对比关系。

实际的景物其亮度部分和黑暗部分之间的差别,可以用一种比例关系来表示,例如100:1倍,就是表明最亮部分比最暗部分亮100倍(对比度为100)。

2.宽容度
所谓的宽容度是指承像物质(例如人眼,照相胶卷,录像磁带),所可能按比例正确地记录或反映景物亮度间距的幅度(最大的对比度)。

幅度越大,宽容度越大;幅度越小,宽容度也越小。

例如黑白胶片的宽容度为128:1,表明黑白胶片所能按比例正确记录的景物亮度间距其最亮部分是最暗部分的128倍。

在这个范围内,画面中亮的部分与暗的部分影调层次都可以正确表现出来。

超过这个范围,亮的部分里亮与更亮的不能区分,表现出白色的亮斑,失去层次;同样在暗的部分里暗与更暗的也不能区分,都成为一块黑色,景物层次也被严重压缩。

彩色胶片的宽容度为64:1。

电视摄像管的宽容度为32:1,也就是说电视所能表现的景物亮度范围,最亮与最暗的比值只能是32:1。

自然界景物广阔的亮度范围,被摄像机严重地压缩了。

电视的宽容度也远不如电影,这不仅表现在屏幕上影调的层次,远远不如电影银幕效果好,而且也使电视照明比电影照明更加困难。

32:1的宽容度,目前改善是困难的。

四、发光效率
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消耗功率之比,叫做发光效率,单位是流明/瓦。

不同光源发出同样的光通量,消耗的功率越少,发光效率就越高。

五、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
(一)光源的色温
色温是用来表征光源发光所含的颜色成分(光谱成分)的物理量。

色温高的光源其颜色偏兰光(光谱偏于波长短的兰光、紫光),色温低的光源,其颜色偏红(光谱偏于波长较长的红光)。

色温的计量方法是,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则用绝对黑体的这个温度来表示实际光源的色温。

色温的单位用绝对温标K(开尔文)表示。

表6-1是几种电光源与自然光的色温。

表6-1 几种电光源与自然光的色温
二)光源的显色性
光源的显色性是指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表征光源能否正确地显现物体颜色的一种性能。

在日光下红花呈红色、绿叶呈绿色。

如果在红光照射下,红花可以呈红色,但绿叶就呈黑色。

对于某一种光源而言,如果各色物体受照的效果与在标准光源照射下的效果相同,那么就认为这种光源的显色性好;如果受照后颜色失真,则认为该光源的显色性差。

为了对光源的显色性进行定量描述,人们以标准光源为基准,将标准光源的显色指数定为100,显然,其它光源的显色指数均低于100。

标准光源以外的其它光源的显色指数是这样确定的:分别用标准光源和待测光源照射八种标准颜色样品,即红、橙、黄、绿、青、蓝、紫、品,根据它们产生的相对色差,算出每种颜色样品的显色指数,称为特殊显色指数,这样就可以得到待测光源的八个特殊显色指数。

取八个特殊显色指数的平均值Ra,则Ra就是被测光源的显色指数。

表6-2是几种常用电光源的显色指数。

表6-2 常用电光源的显色指数
六、直射光与散射光
1.直射光
光源以直线的形式直接照射物体,能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的光叫做直射光。

直射光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能表现出光源的方向和位置。

直射光一般都是直接来自光源或者来自镜面反射的光线,中间没有经过漫反射,或杂乱的折射,或半透明体的漫透射。

2.散射光
散射光也就是物理学中的漫反射光。

凡是光线方向杂乱,在被照物体上不能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的光线都叫做散射光。

来自光源的直射光经过粗糙表面的漫反射,或半透明体(如乳白的玻璃、白砂等)漫透射,改变了原直射光的性质,形成了散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