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特质理论

合集下载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把人格特质理论与人格类型理论、因素分析法与实验心理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研究人格。

他认为纬度是人格研究的重要因素,纬度表示的是一个连续尺度,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这个连续纬度上占有特定位置。

经长期研究,他提出了人格的基本纬度的理论。

第二,人格的基本纬度。

A内向与外向
AA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情绪冲动、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爱发脾气等人格特质。

AB内向的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漠,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地工作与生活,极少发脾气等人格特质。

B神经质和精神质
BA神经质又称情绪性,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

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容易激动,喜怒无常等人格特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映缓慢而微弱,并且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具有稳定、温和、自制和不易焦虑等人格特质。

第三,艾森克认为特质只是观察到的个体行为的集合,用零散的特质描述人格不准确,不系统,因此应采用类型的概念。

类型是观察到人格特质的综合集。

为此,艾森克根据外向与内向和神经质(稳定与不稳定)这两个相互垂直的纬度,将人格划分为四种类型,稳定内向型,
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不稳定外向型。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特质论主要用来描述个体间的人格差异。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①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

②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奥尔波特特别重视个人特质,才能表现个人的真正特质。

他指出:“严格地说,只有个人特质是真实的特质。

因为第一,特质是个人的而不是地区社会的;第二,特质是以个人经验独特方式发展起来的动力倾向,所以共同特质不是真正的特质。

”个人特质又有三个不同层次:a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核心的概括性的特质,它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具有极大的弥散性和渗透性,影响到个人行为的所有方面。

b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都有几个彼此相联系的重要特质构成其独特的人格。

它虽然不如首要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本身还相当概括,对人格有一般意义的倾向。

每个人身上大概有5-10个中心特质。

c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它最不明显,渗透性极小,对个体行为影响小。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是16PF的理论基础,卡特尔受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格的四层理论。

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表面特质常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根源特质是内在的,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是那些稳定的,做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所以他运用因素分析法来测量根源特质。

人格特质层次结构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人格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

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本文将对五大人格特质进行解析,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一、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倾向性。

外向性高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喜欢冒险和刺激,并且充满活力。

相反,外向性低的人更加内向和安静,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神经质神经质是个体情绪稳定性的度量。

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情绪波动,对压力和挫折更敏感,情绪容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神经质低的人情绪较为稳定,更加冷静和镇定。

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奇、变化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高的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对艺术、文化和科学有较高的欣赏度。

开放性低的人更加保守,对传统和熟悉的事物更感兴趣。

四、宜人性宜人性是指个体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

宜人性高的人友善、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信任和建立亲密关系。

宜人性低的人较为独立和自我中心,不太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五、尽责性尽责性是指个体对任务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尽责性高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力和目标导向,有很强的决心和毅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尽责性低的人更加放松和随意,缺乏自律性。

这五个人格特质被认为是对人格的综合描述,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点。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理论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被广泛用于心理评估、人才选拔、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通过对个体在五个特质上的得分,可以了解其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发展和职业规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除了五大人格特质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人格理论和模型,如MBTI性格类型理论、Eysenck的三个维度理论等。

不同的人格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和理解人格,用于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1)•特质理论把特质看作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人格的基本单位。

特质论的心理学家用一些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一个人的人格,每一种特质都有两个对立的特性•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

•个人特质因其在生活中表现的范围不同,奥尔波特又将其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人格特质理论(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椐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16种人格特质,只是表现的程度上有差异。

用这个调查表所确定的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反应。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归结到几个基本的维度或类型上。

最初发现的是两个主要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倾和神经质,后来又找到第三个人格维度,即精神质。

用艾森克的这三个人格基本维度的首写字母E(外倾)、N(神经质)和P(精神质),缩写为PEN,表示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度模型。

•艾森克及其夫人还一起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专门用于测定这三个基本特质维度的个体差异。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是指一种学习理论,它认为,人格发展和行为是通过一些经过长期积累的、易于变化的、可以解释个体行为的“特质”来实现的。

它也被称为“个体差异理论”,因为它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发展。

人格特质理论的最早发起者是爱德华·卡尔森(Edward C. Carlson),他把人格定义为“一组个性特征和固有行为,其中每一项都可以用于解释个体的反应和行为”。

他的理论建立在认为,人格特质是可以测量的,可以用来解释个人行为的一组有组织的特征。

他认为,这些特征是通过日常环境中的交互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社会环境和个人发展的产物。

伴随着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格特质理论也发展了许多。

现在,科学家们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会受到个体的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此,人格特质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个人行为,还可以用来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人格特质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差异,以及个人行为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

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如何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独特特质。

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更好的自我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倡导一种独特的人格理论,它的核心是人格特质的概念。

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性格,包括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反应。

人格特质理论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通过他的人格特质来理解。

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质,这些特质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这些特质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从而影响他的行为。

据研究,人格特质可以被分为六大类: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可靠性、开放性以及直觉性。

另一方面,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格特质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例如,一个外向的人可能更喜欢参加社交活动,而一个内向的人可能更喜欢独处。

另一方面,一个可靠的人可能比较善于完成任务,而一个不可靠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逃避任务。

最后,人格特质理论还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也受其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宜人性的人可能会更善于与他人相处,而一个社交环境不太友好的人可能会更容易变得社交不良。

此外,一个人的行为也可能受到他的遗传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总之,人格特质理论是一种有效的人格理论,它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通过他的人格特质来理解,而这些特质又受其遗传、环境
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人格特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人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和影响他的行为。

第六章人格特质理论PPT课件

第六章人格特质理论PPT课件
来的,先后经历了8个发展阶段。
26
1.躯体“我”的感觉( 1岁) 2.自我同一性感觉(2岁) 3.自尊的感觉(3岁) 4.自我扩张的感觉(4岁) 5.自我意象的感觉(4~6岁) 6.作为理性应付者的自我感觉(6~9岁) 7.自我统一的追求(12岁~青年期) 8.作为认识者的自我(成人4期)
如“吝啬”就是“悭吝人”的根本特质, 他的所有行为都反映出他吝啬的品质。
22
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s)
具有概括性、弥散性的行为倾向,最能 描述某个体的人格特质。(推荐信)
其渗透性逊于根本特质。 阿尔波特发现,描述一个自己所熟悉的
人的主要特征,平均只需要7.2个特质 (5~10个)。
23
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
是指对于描述一个人来说显得并不很重 要,或者在一个人身上并非经常、一贯 性地表现出的人格特质。(情景)
这些特质常常因人的习惯、态度、趣味 以及环境刺激因素而改变或转换。
24
机能自主性
Allport动机理论的概念
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 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原因。
29
(1) 自我广延的能力
(1) 自我广延的能力 参加活动的范围广泛 , 有许多朋友和
爱好 , 并且在政治、社会或宗教活动方面 也颇为积极。
30
(2)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2)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健康成人与别人的关系是亲密的 , 但
4
特质理论的特征
特征1: 特质论并不是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
而是把个体置于某一人格特质曲线上相 对于他人的某个位置。
特质流派研究使人格的比较变得容易。
如:女性化特质。
5
特质曲线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

(二)卡特人16项人格因素问卷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是美国 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 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以及 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 精确的测验。这一测验能以约四十五分钟的时 间测量出十六种主要人格特征,凡具有相当于 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使用。
以下是每一项性格因素不同得分者的特征。每 项因素得分在8分以上者为高分,3分以下者为 低分。测试者在各项因素上得分不同,其适宜 的职业也不同。请综合参考各项因素的测评结 果,再总体权衡你自身的性格适宜哪些职业类 型。
三、人格动力
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两种:能 1、能(本能); 2、外能(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
二、人格结构
(一)特质及其分类
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某个人才具有的特质称 为个别特质,在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叫做共同特质。但是个人身上强度不一样,在一 个人身上不同时间也不一样。
2、表面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一个人外部表现的 特点;根源特质是一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根源 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人身上的根源特质的量或 强度会影响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读什么书, 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卡特尔确定出16种根源特质 。
羞怯
缺乏朋友 回避聚会 喜欢独处 不参加
(二)特质的种类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核心特质
三、人格动力
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 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 原因。也就是说,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 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已经 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
任何人都处在该连续体上的某一位置。
只有相当少的人的分数是极高或者极低的,大多数人处于这一 分布的中间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人格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1937)–共性特质• 1.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人格特质。

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

从共同特质看,个体间的差异,只不过是指个人所具备这种特质的多寡或强弱不同而己。

奥尔波特提出了人格的14种共同特质,如:支配-顺从,外向-内向,自信-自卑,合群-孤独,理论兴趣高-理论兴趣低等等–个性特质•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a.首要特质,它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代表整个人格,往往只有一个。

它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具有极大的弥散性和渗透性,影响到个人行为的所有方面。

不过,这种首要特质,未必每个人都具有。

有些人因具有单个首要特质而成为著名人物。

例如,创造是达尔文的首要特质,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 b.重要特质,它是人格的构件。

每个人都有几个彼此相联系的重要特质构成其独特的人格。

它虽然不如首要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本身还相当概括,对人格有一般意义的倾向。

例如,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所考虑到代表某个学生人格的那些特质(如:准时、整洁、勤奋、诚恳等等),即属于其个人的重要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所具有的重要特质,一般在5~10种之间。

由此可见,每个人的重要特征并不多。

• c.次要特质。

顾名思义,次要特质不是决定人格的主要特质。

它最不明显,渗透性极小,对个体行为影响小。

与首要特质和重要特质相比,次要特质是从更为狭窄的各种刺激来说的,它包括一个人独特的偏爱(如对某些食物、衣着的偏爱)、一些片面的看法和由情境所制约(如某人有恐高症)的特质等等。

卡特尔与16PF卡特尔:美国伊利诺洲立大学教授,1905年出生英国德文郡,大学攻读化学,1924年毕业,后改读心理学,1929年获心理学博士,1932-1937年在儿童辅导中心从事临床工作,1937年应桑代克邀请去美国,1945年担任伊利诺洲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人格测量实验中心主任。

他将因素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人格测验,他从阿尔波特的18000个形容词中筛选出4504个词进行因素分析研究,提炼出20个基本特质,最后得出16个根源特质,在1948年发表《16种个性因素测验》卡特尔的人格理论•在卡特尔的人格理论中,他把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特质称之为个别特质(unique trait),一个社区或一集团的成员都具有的特质称之为共同特质(common trait)。

•卡特尔把人的个性结构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在16种根源特质中,有的起源于体质因素,他称之为素质特质(constitutional traits),有的起源于环境因素,他称之为环境铸模性特质(environmental-mold traits)。

•这两种特质又都同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有关。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

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

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个 性 结 构素质特质 环境铸模性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 气质特质 共同/特有特质16PF问卷16PF 标准分对照表1.测验材料•是用因素分析法编制问卷的典范。

•本测验共有187个题目•主要功能: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心理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用于人才选拔.相关知识:•可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及心理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可用于人才的选拔。

•16PF英文原版共有5种版本:A、B本为全版本,各有187个题目;C、D本为缩减本,各有106个题目;E本适合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被试者,包括128个题目。

指导语•此测验共有187道题目,每题有三个可选答案,都是关于个人兴趣和态度等的问题。

答题时应注意的是:测验不计时间,但应凭自己的直觉反应进行作答,不要迟疑不决,拖延时间,一定要在一小时内完成;尽量不选中性答案等。

例题•我喜欢看球赛。

A.是的B. 偶然的C. 不是的•金钱不能使人快乐。

A.是的B. 介于A与C之间C.不是的1.我很明了本测验的说明:A.是的B. 不一定C. 不是的2.我对本测验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做到诚实地。

回答:A.是的B. 不一定C. 不是的3.如果我有机会的话,我愿意:A. 到一个繁华的城市去旅行B. 介于A与C之间C.游览清净的山区186.我通常总是精力充沛,忙碌多事。

A.是的B. 不一定C. 不是的187.我确信我没有遗漏或漫不经心回答上面的任何问题。

A.是的B. 不确定C. 不是的16PF的结构16PF英文版共有5种版本A、B、C、D、E: A、B本为全版本,各有187个题目;C、D本为缩减本,各有106个题目;E本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试,为实验本,包括128个题目。

我国引进的版本为A、B合并本。

合并本共有187个题目,每个因素包括10~13个题目。

十六种因素的测题采取按序轮流排列,这既能使被试保持作答时的兴趣,又利于防止被试者凭主观猜测去答题。

此外,为了克服动机效应,尽量选择“中性”的测题,避免含有一般社会公认的“对”与“不对”或“好”与“不好”的题目。

因素名称低分特征高分特征A乐群性一般名称:含蓄开朗技术名称:分裂情感环性情感低分特征:缄默,孤独,冷漠。

高分特征:外向,热情,乐群。

B聪慧性一般名称:智能较低智能较高技术名称:低3高8C稳定性一般名称:情感影响情绪稳定技术名称:低自我力量高自我力量E恃强性一般名称:谦虚主观武断技术名称:顺从性支配性因素名称低分特征高分特征F兴奋性一般名称:严肃无忧无虑技术名称:平静澎湃激荡G有恒性一般名称:自私自利有良心技术名称:低超我高超我H敢为性一般名称:胆小好冒险技术名称:威胁反应性副交感免疫性I敏感性一般名称:硬心肠软心肠技术名称:极度现实感娇养性情绪过敏因素名称低分特征高分特征L 怀疑性一般名称:信任别人多疑技术名称:放松投射紧张M 幻想性一般名称:实际多空想技术名称:实际性我向或自向性N 世故性一般名称:率直伶俐技术名称:朴实性机灵性O 忧虑性一般名称:安静忧惧技术名称:信念把握易于内疚因素名称低分特征高分特征Q1 实验性一般名称:保守试探性技术名称:保守性激进性Q2 独立性一般名称:依赖集体自恃技术名称:团体依附自给自足Q3 自律性一般名称:无原则克制技术名称:低整合性高自我概念Q4 紧张性一般名称:松懈紧张技术名称:低能量紧张能量紧张1.乐群性2.聪慧性3.稳定性4.支配性5.兴奋性6.责任性7.敢为性8.敏感性9.怀疑性10.幻想性11.世故性12.忧虑性13.开放性14.独立性15.自律性16.紧张性次元人格因素(1)适应与焦虑性(2)内向与外向性(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4)怯懦与果断性X1适应与焦虑性的分析计算公式:[38+(2L+3O+4Q4)-(2C+2H+2Q3)]/10=低分: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觉心满意足,能够做到所期望和认为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极端的低分者则可能表现出缺乏毅力,遇事会知难而退,不肯努力奋斗。

高分:容易激动、焦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常常感到不满意,高度的焦虑,由此而减低工作的效率,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容易患神经症。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E 恃强性C 稳定性 F 兴奋性 G 有恒性 I 敏感性H 敢为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O 忧虑性N 世故性 Q1 实验性 Q2 独立性 Q4 紧张性Q3 自律性X2内向和外向的分析计算公式:(2A+3E+4F+5H-2Q2-11)/10=低分:羞怯而审慎,与人相处比较拘谨和不自然,内向者工作比较专心,适合从事比较精确性的工作。

高分:善于交际,不计较小节,待人处事不受拘束,对于那些需要交际和相互联系的工作,需要外向性格的人,对于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岗位相对不太适宜。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E 恃强性C 稳定性 F 兴奋性G 有恒性 I 敏感性H 敢为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O 忧虑性N 世故性 Q1 实验性Q2 独立性 Q4 紧张性Q3 自律性X3感情用事和安详机警性的分析计算公式:[77+ (2C+2E+2F+2N)-(4A+6I+2M)]/10=低分: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感觉挫折、气馁和遇到问题必须百般考虑,才能作出决定;平时较为含蓄、敏感,温文尔雅,讲究生活上的艺术性。

高分:安详警觉,通常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是有时会过分现实而忽视生活情趣。

遇到困难时,有时缺乏考虑,不计后果而冒然行事。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E 恃强性C 稳定性 F 兴奋性 G 有恒性 I 敏感性H 敢为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O 忧虑性N 世故性 Q1 实验性 Q2 独立性 Q4 紧张性Q3 自律性X4怯弱与果断性的分析计算公式:[(4E+3M+4Q1+4Q2)-(3A+2G)]/10=低分:常常优柔寡断,人云亦云,受别人的趋使而不能独立,因为要依赖别人的扶持而事事迁就,以此获得别人的欢心。

高分:独立果断,处事有气魄,易露锋芒;通常能主动地寻找可以施展自己所长的环境或机会,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独创能力。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E 恃强性C 稳定性 F 兴奋性G 有恒性 I 敏感性H 敢为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O 忧虑性N 世故性 Q1 实验性Q2 独立性 Q4 紧张性Q3 自律性特殊演算公式(1)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2)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3)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4)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Y1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计算公式:C+F+(11-O)+(11-Q4)= 分数的意义:心理健康的得分范围在4~40之间,平均值在22分左右,如果得分〈12分,提示被测者具有显著的情绪不稳定,不能顺利地完成艰巨的工作。

如果得分〉32分者,说明该人情绪比较稳定,能够胜任艰巨的工作,因为他情绪稳定,轻松兴奋,自信性高,又能心平气和地处理各种问题,显示出良好的状态。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E 恃强性C 稳定性 F 兴奋性 G 有恒性 I 敏感性H 敢为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O 忧虑性N 世故性 Q1 实验性 Q2 独立性 Q4 紧张性Q3 自律性Y2专业成就方面的分析计算公式:2Q3+2G+2C+E+N+Q2+Q1 分数的意义:专业成就的得分范围在10~100之间,平均分在55分左右,如果得分〉63分,提示被测者的人格素质是待人处事自律严谨,知己知彼,有恒负责,情绪稳定,好强固执,比较精明能干,又能够当机立断,不拘泥于现实,所以在工作、学习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