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小学五下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小学五下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小学五下数学北师大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五下数学北师大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下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厘米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2)500厘米=()分米=()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学生分组汇报。
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2、例3、例4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教学目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一填。
1千米=(xx )米1米=(xx )分米=(xx )厘米1平方米=(xx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xx )平方厘米二、新课讲授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x 高,也就是100x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10x10x10=1000(cm3)1dm3=1000cm3(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安江一完小蒋志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名数的改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课件展示: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4米=()分米=()厘米500厘米=()分米=()米高级单位变为低级单位:数字会变大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变为高级单位:数字会变小低级单位的数÷进率(3)同学们:你能回答吗?请讨论。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 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二、探究新知:课件演示: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在课件展示的同时,使学生明白:1分米=10厘米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通过课件演示,我们明白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样道理我们会得到1立米=1000立方分米。
程大爽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授课人:唐河三小程大爽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34~35)。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每组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2 复习旧知 3 教师提问: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米−→−10分米−→−10厘米 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 大胆猜想 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过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猜想一下,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呢?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三、看题质疑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会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3、会用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四、探究新知(一)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dm?想一想:它的体出示例2: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3cm?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积为多少3(1)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结果。
(3)学生集体评价质疑。
(4)教师课件演示。
方法一:因为1dm=10cm,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dm1dm×1dm×1dm=13cm10cm×10cm×10cm=10003cm 方法二:如果把棱长1dm看作是棱长10cm,那可以切成1000块13的小正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4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4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的常用单位,掌握升与毫升、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进率、退率、数值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因素数量关系的兴趣,激发对量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团结协作、勤奋刻苦、锐意进取、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升与毫升、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需熟练掌握进率、退率、数值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概括法,情景模拟法,实验探究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情景引导老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内比较常见的物品,并请同学们回答问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吗?如何用正确的单位描述这些物品的体积呢?”现实生活中体积的表示和单位有很多种,比如:杯、碗、桶等,而在学习时,我们常常要使用统一的单位来进行计算。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体积的常用单位。
(板书: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升 L、毫升 mL)3.教材讲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书本第 XX 页,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内容,完成以下填空,看看你们是否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板书填空题)•1 立方米 = ______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 = ______ 毫升•1 升 = ______ 毫升4.练习环节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教科书上的例题来练习这一知识点。
(板书例题)•例1:一只正方体鱼缸,其侧面长为 50 厘米。
求它的体积。
•例2:一个半球形的水池,它的直径为 4 米。
问:如果该水池水满了,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水?5.拓展练习现在,请学生们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酒吧拥有一个容积为 25 千升的大桶,里面装着一半的液体,现在把其中 2份液体剩余的那 1 分液体倒入了一个容积为 200 毫升的小瓶子中,问小瓶子中几乘以几计量单位的液体?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3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7.家庭作业1.反复练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确保掌握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方法;2.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拓展练习中的问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概念。
2.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难点:实际问题中体积单位进率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进行解答。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率的准确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体积单位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 实际问题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第二课时进行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与应用,确保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课题四: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37页的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填空:①长方体体积=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③正方体体积= 。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索研究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用填空的形式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38页的表)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8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出示例5。
(投影显示)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立方米)立方米=33立方分米解法二: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分米22×15×=33(立方分米)三、课堂实践将练习八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概念,掌握常见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应用进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进率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计算器、课件、板书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体积的概念和常见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升、立方厘米等,巩固学生对体积的基本认识。
2.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不同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这些单位之间是不是具有一种固定的关系呢?3.引入进率概念:通过展示幻灯片或黑板上绘制示意图,介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概念。
例如,1升等于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等于1000升等。
4.计算示例:以升和立方厘米为例,进行一些计算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例如,计算10立方米等于多少升,计算5升等于多少立方厘米等。
5.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进率关系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水缸的体积为240立方厘米,问它的体积相当于多少升?6.练习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训练,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进率计算能力。
例如,计算15升等于多少立方米,计算1.5立方米等于多少升等。
7.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进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巩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掌握程度。
8.课堂小结: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和应用进率计算的能力,例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通过计算和实践运用,初步养成了运用进率计算的能力,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整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34~35)。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情景导入
1、 教师提问:
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米−→−
10分米−→−10
厘米 练习:4米=( )分米=( )厘米
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平方米−→−
10平方分米−→−10平方厘米 练习: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2、 通过“老虎和狐狸分蛋糕”的故事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一)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问:(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⒉教师课件演示。
方法一:因为1dm=10cm ,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dm ×1dm ×1dm =13dm
10cm ×10cm ×10cm =10003cm
方法二:如果把棱长1dm 看作是棱长10cm ,那可以切成1000块13cm 的小正方形。
板书:13dm =10003cm
⒊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⑴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3
m 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脑动画图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3m =10003dm
4、小结:13m =10003dm 13dm =10003
cm 相邻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
(二)体积单位的互化。
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1、出示例3:(投影)(1) 3m 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3cm 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师:审题时要注意什么?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边讨论边试算。
然后归纳,并派代表说一说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有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3800,填3800
(第2题同上理) 2400÷1000=,填
教师:对比这两道小题,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再小结投影: 高级单位−−−←−−→−÷⨯10001000低级单位
2、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点名汇报结果)
3、 出示例4: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后,投影出正确答案进行比较。
V=abh=50×30×40=60000(3cm )=60(3dm )=(3m )
4、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名学生上去板书自己的答案)
三、全课小结,加深印象
1、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体积单位的哪些内容? (名称、进率两方面)(表格出示,共同完成)
2、返回情景导入,让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四、课堂练习,拓展思维
1、 判断题
2、 口算题
五、作业布置。
书本第36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体 积 单 位 间 的 进 率
13dm =10003cm
13m =10003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