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原文

合集下载

庄子原文翻译最后一篇至乐

庄子原文翻译最后一篇至乐

至乐一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

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

”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

诚有善无有哉?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诠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

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

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

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

请尝试言之。

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

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

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三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死生为昼夜。

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四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髒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齐天乐·蟋蟀》原文赏析

《齐天乐·蟋蟀》原文赏析

《齐天乐·蟋蟀》原文赏析《齐天乐·蟋蟀》原文赏析1齐天乐·蟋蟀宋朝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功父先成,辞甚美。

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齐天乐·蟋蟀》译文诗人庾信先是在吟《愁赋》,接着又听到一阵凄切的私语声,原来是蟋蟀在叫。

露水打湿了门上的铜环,青苔侵入了井边的石板,这些地方都曾听到过它的叫声。

哀怨的声音好像是在倾诉着什么,正当思妇失眠,起来寻找机杼,想织锦书寄给远方的时候。

在列着画有青山的曲折屏风的闺房里,夜气凉透,孤居独宿,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啊!黑暗中西窗外又刮起了风雨,为什么这虫声老是应和着砧杵声,断断续续地响个不停呢?它在旅舍里迎接寒秋,在离宫中凭吊冷月,该是另有许多伤心的事罢!《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曾描写过它,那些诗句像是率意而为之的。

可笑的是世上那些无知小儿女,他们蹲在篱笆旁,兴高采烈地喊叫着:快拿灯来,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将此虫声谱成琴曲,一声声地弹奏出来,听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

《齐天乐·蟋蟀》注释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

《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词集》并入“正宫”(即“黄钟宫”)。

兹以姜词为准,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领格,例用去声。

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韵者。

丙辰岁:宁宗庆元二年(1196)。

张功父:名镃.张俊孙,有《南湖集》。

张达可,张链旧字时可,与达可连名,疑是兄弟。

《最苦与最乐》PPT

《最苦与最乐》PPT

目录 contents
课前自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请在书本上给生字词注音, 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新学 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 三、达标自测
整体感知
一、请在书本上给生字词注音,并在现代汉语词 典中查找新学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负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 第一部分:(1~2)论述“__________ 痛苦”。 尽责任 第二部分:(3)论述“____________ 是人生最大的 快乐”。 勇于负责任 ,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_____________ 逃避责任 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 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 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 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 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 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 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 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 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 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 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痛苦往
整体感知
2.你认为文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 有何不同? “卸却”责任是指未尽责任,推卸不管;“解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卸却”责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逃避,反而自投苦海;而“解除”责任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得真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写作指导:从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中学写议论文作文(话题:“苦乐观”)

高三语文写作指导:从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中学写议论文作文(话题:“苦乐观”)

跟着大师学写作从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中学写议论文作文(话题:“苦乐观”)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忧后乐”。

诚然,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使命来,尽一责任去。

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

它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最苦与最乐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及原文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及原文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及原文《最苦与最乐》现代文阅读原文翻过来看,什么事最欢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开心,真是不能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欢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怪,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到处尽责任,便到处欢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欢乐。

欢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得意”,正是这种作用。

《最苦与最乐》现代文阅读题目11、选择。

“无入而不得意”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2分)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受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逍遥自在的。

12、选段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3、结尾处“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道理论证,比方论证,对比论证。

请任选一种举例加以分析。

(3分)15、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最苦与最乐》现代问阅读答案11、(2分):D12、(3分):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1分)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2分,“尽”字无写扣1分)13、(2分):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尽”字无写扣1分)14、(3分,例子1分,说明2分。

此题意在考查分析技能,意近理通即可酌情给分)答案略15、(3分)(答案新奇独到,不求全都)略【阅读练习题】1.分别选择与以下两个例词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项。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原文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2 学习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作技巧。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jiě )解放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既( jì )既然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