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10篇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10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
以下是我准备的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失败吗?不是。
被困难击倒吗?不是。
成功离我们很远吗?沉寂在消极中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你的努力与成绩不成正比例。
看着那一张张令我发愁的卷子,它们一个个好像在嘲笑我,那些卷子叽叽喳喳地说:“这学习咋还在退步?所有的成绩都没有上一次考得高,说明你这一学期根本就没好好学,或者是根本就没学懂。
”想到这些,我在眼眶里打了好久转的泪水“哗”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次我的每科成绩都打破了我自小以来的最低分,数学我第一次未及格,59分这个成绩让我刻骨铭记。
我分析了一下这次数学成绩之所以飞速下滑的原因有:疫情期间根本没有自律性;不懂的也不及时问,最终问题积少成多;平时做题不会的就借助电子产品,最终形成强烈的依赖。
转个弯儿想,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有颗上进心,不甘堕落,一次失败不代表次次失败,只要有一颗上进心,终究会在一次次的努力下取得优异的成绩。
既然失败了就得爬起来,既然数学不好就得多做题,熟能生巧;语文不好就加强课外知识积累;小科目不好就要多背多记,上课认真地听。
这一次我下定决心,周末打算去买课辅资料,好好利用时间来背诵小科目,无特殊情况,坚决不和同学出去玩。
把心收一收,不要老是想着玩,把学习放在首位,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班级里寻找榜样。
要做一个行动上的巨人,脚踏实地。
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根本不存在借口。
不要让阳光叫醒我们,我们要主动叫醒阳光,让努力和自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我们的苦也能转化为乐。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2人生之帆,不是总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因为一帆风顺的我们却早早的迷失了方向!没有了经历任何的磨难又怎么会有所成熟,有所成就?也许所有的经历都需要我们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的乐此不疲!最苦与最乐,只希望我们深知这体会。
最苦与最乐教案六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六篇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一、课题释疑理内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
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
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
(板书:未尽――责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
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
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
)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最苦与最乐原文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原文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最苦与最乐第一部分的论证思路

最苦与最乐第一部分的论证思路“最苦与最乐”这个话题,一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能让人心情跌宕起伏的事儿。
咱们说,生活中,最苦的事儿是什么?当然是那些让人感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事儿了,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都会让你觉得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好比说,那个曾经深爱的人,突然告诉你“咱俩不合适”,这话就像是当头一棒,打得你怀疑人生。
你努力工作,拼尽全力,老板却没看到你的付出,反而让你背黑锅,自己默默咽下这口气,心里那种无奈,真的是让人心碎不已。
再比如,突如其来的疾病,或者家里的重担,感觉什么都压在你身上,喘不过气来。
最苦,恐怕就是这种让人无力反抗的无奈和绝望了。
说到这里,咱们就不得不提最乐了。
要是最苦的事儿让人心情跌入谷底,那么最乐的事儿,那可是能把人带到云端去!想想看,日子最顺的时候,就是吃了碗热腾腾的面条,突然就觉得一切都那么美好,暖洋洋的,心里像是有阳光洒下来一样。
你身边的人突然送来一个惊喜,可能是你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联系你,或者是老板突然给你涨工资,甚至是公交车司机突然笑了一下。
那种瞬间,你的世界就亮了起来,整个心情都像是喝了蜜一样甜。
最乐,说白了,就是那些让你突然感到,哎呀,这世界真好,生活竟然可以这么美好的时刻。
最苦和最乐,这两者看似对立,其实它们并不远。
它们就像是站在天平两端的砝码,一边是沉重的压迫感,一边是轻松的愉悦感。
你看看那些为了追求梦想日夜拼搏的人,肯定有过痛苦的时刻,夜深人静时,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想着明天要面对的挑战,脑袋里满是烦恼,眼前只有迷茫的未来。
但你再看看他们成功后的一刻,那种成就感,仿佛世界都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大门。
哎,说白了,最苦和最乐,真的是一线之隔。
你想,最苦时,是不是都觉得这世界黑暗到无边无际,所有的希望都被淹没了?可最乐时,那一刻的快乐又是那么真实,仿佛是阳光透过乌云,照亮了整片天空。
讲个小故事吧。
我有个朋友小李,他做生意很拼,一天到晚都在忙,压力山大,工作到深夜,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二、论乐
论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 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 的含义和作用。
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 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 情紧张过后的轻松愉快。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 自在的。 引用古语和俗语表现了一个人尽了责任后 内心的轻松愉快,语言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和问题从正面阐述 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 的论证方式。一般结构:树靶子——摆实 质——论危害——做结论(正面论点)。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毛 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 来
16*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 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重点)
2. 感受本文严谨的论证思路,欣赏作者平实而 略带书卷气的语言表达风格,体会排比修辞 手法的作用。(难点)
3.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人生的苦乐观,树立 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重点)
作者简介
拓展延伸
搜集整理相关名言警句,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 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
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最苦与最乐》的论证方法

《最苦与最乐》的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呀!就像咱平时说遇到困难不要怕,要勇敢面对,这不是空话呀!就好比登山,那陡峭的山路难道不苦吗?但当你登顶看到那壮丽景色时,不就是最乐的时候嘛!
2. 道理论证也很重要啊!你想嘛,为啥说责任越大越辛苦但也越快乐?这就跟你养宠物一样,照顾它麻烦吧,但它给你带来的快乐也是超多的呀!
3. 对比论证可得有!有些人逃避责任,过得轻松但内心空虚,这能有那些承担责任、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的人快乐吗?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呀!
4. 比喻论证来啦!最苦与最乐就像跷跷板的两端,这边压下去那边就抬起来,没有苦哪来的乐呢?就像黑夜与白天总是交替出现嘛!
5. 归谬论证知道不?如果说只追求快乐不要苦,那这世界不就乱套啦!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就跟不劳而获一样不靠谱呀!
6. 演绎推理也有用呀!大道理说有责任就有苦有乐,那在生活中的小事上不也是这样吗?比如完成一项艰巨任务,过程苦吧,但完成后超开心的呀!
7. 归纳推理不可少!你看周围那些活得充实快乐的人,不都是肯吃苦勇担当的嘛,这不是很好的证明吗?
8. 假设论证走一个!要是都不想吃苦,都想偷懒,那这社会还能进步吗?那我们得失去多少快乐呀!
9. 因果论证清楚得很嘞!因为有付出最苦的努力,才会收获最乐的成果呀,这是必然的联系嘛,难道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最苦与最乐相辅相成,我们要敢于吃苦,才能真正体验到那极致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
[答案]不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5 最苦与最乐
9.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的道理:
•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 •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应该逃避责任。
最苦与最乐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明 确作者观点。 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 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 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新课导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引用论证: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论说: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 有尽责任的乐处。
第三部分作者要论证什么观点,是如何 论证的?
引用论证: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
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 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未__尽__责__任__,__丢__开__不__管______。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尽__了__责__任__,__再__无__负__担_______。 (10字以内)
[解析] 关键是把握重要词语所处的“语境”, 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细读感悟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苦 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
失意
老、死
否定:知足
安分
达观
提出论点
(2)论说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 责任”最苦:
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 子压在肩头。
“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 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了”“你若是要躲,倒是 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品味语言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 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 义思想家、教育家。主张“变法”、“育人 才”、“开学校”、“变科举”等。
【代表作】《饮冰室合集》。
字词积累
qì
契约
dū
lǎn
监督 揽
mǐn
xiè
悲天悯人 卸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 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 而不能逃避责任”,进一步阐述尽责才能获得 快乐。
合 1作5 交最苦流与最乐
本文题目是“最苦与最乐”。通读全文,从文 中找出作者认为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答案]最苦:“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 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乐:“翻过来看,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 一件乐事。”
论点:人生当勇于负责。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 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 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 样说?
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 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 和“最乐”?
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 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原本凝 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 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运用排比且句子的表述准确、形象。
3.“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
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凸显 出文章凝重中的轻灵。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 不自由自在的。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 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 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 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 划分层次 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2)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 尽责的观点。
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举例论证: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 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于自己。
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良心监督,时时刻 刻,至死不已,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品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论证人生最乐 的事的过程。
观点:人生最乐的事
板书设计
最大的痛苦——未能尽责
最
苦
正反对比
与 最大的快乐——尽到责任
举例论证
最
引用论证
乐
苦与乐的关系——有苦才有乐
随堂练习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 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 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仿写一句有内在联系 且观点鲜明的话。
例如: 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 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4.“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 佛的悲天悯人”
对偶句,从内容上看凝重、深刻;从词 句的容量角度看语言简练。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 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 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 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