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清风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透彻说理的写法。
2.领会文章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3.体悟作者的苦乐观,培养对社会、他人、自己的责任感。
二、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失意:不得志,不如意。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海阔天空: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亦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
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
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二、主题概述这篇议论文运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从最苦与最乐两个方面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第二部分(第4段):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证“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四、思考探究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在文中找出与责任相关的句子。
①对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全文阅读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全文阅读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及原文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及原文《最苦与最乐》现代文阅读原文翻过来看,什么事最欢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开心,真是不能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欢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怪,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到处尽责任,便到处欢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欢乐。
欢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得意”,正是这种作用。
《最苦与最乐》现代文阅读题目11、选择。
“无入而不得意”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2分)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受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逍遥自在的。
12、选段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3、结尾处“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道理论证,比方论证,对比论证。
请任选一种举例加以分析。
(3分)15、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最苦与最乐》现代问阅读答案11、(2分):D12、(3分):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1分)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2分,“尽”字无写扣1分)13、(2分):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尽”字无写扣1分)14、(3分,例子1分,说明2分。
此题意在考查分析技能,意近理通即可酌情给分)答案略15、(3分)(答案新奇独到,不求全都)略【阅读练习题】1.分别选择与以下两个例词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项。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篇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篇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12篇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1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甘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中以尽责与否来谈人生的苦与乐,旨在勉励人们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并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文章深入浅出,见解卓越,议论的层次分明,引用例证恰当,写来气势雄浑。
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议论文,在理解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因而在教学中关于文本与延伸的关系的处理上,尤其值得注意。
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将篇章结构仍作了常规的梳理,后半部分以拓展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并讨论了苦乐观和责任的问题,从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人文内涵的理解和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学习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学习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
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
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明确论题
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如果改成《苦与乐》好吗?为什么?
提示: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
改成《苦与乐》不好,因为改后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并不是泛泛而谈。
(明确:文章论题不是论点)
三、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四、阅读课文:理解字词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1、莫若:不如。
2、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3、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4、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5、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6、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五、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一)提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二)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提示:“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作者引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4、5段中找答案)
提示: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六、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3、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总结:
《最苦与最乐》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
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
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
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
第二课时
(复习上一课的文章结构,导入新课。
)
研读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病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1)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2)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二)讨论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三)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四、小结:学生讨论填写句子,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
五、谈谈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何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六、结束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
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
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
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教学后记: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议论文的方法,通过自己的阅读提炼议论文的论点,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今后议论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种设想,本设计中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因而在实际课堂中有时会出现因学生准备不足或教师引导不到位而引起的课堂拖沓的情况。
今后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益上,还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