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以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为主题,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包括: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实践,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实践的能力;3. 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的理解;2. 学生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艺术价值的认识和欣赏;3. 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 纸、彩笔、剪刀等绘画工具;3.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模型或实物(如可能)。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如绘画、制作模型等,进一步感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如何珍爱国宝、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以及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2. 主体内容: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欣赏与分析、实践环节、小组讨论、总结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让学生根据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形象,进行绘画创作;2. 小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介绍,包括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3.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珍爱国宝、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20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20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20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节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构成及其意义,通过绘画模拟兵马俑的塑造过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术领悟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珍爱文物宝藏、尊重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普及地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构成及其意义,领略中国古代文明;2.能够模拟兵马俑的塑造过程,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3.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观察和表现形象能力;4.借助本节课程,培养学生珍爱文物宝藏、尊重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构成及其历史背景;2.兵马俑塑造的基本过程;3.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术领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如何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及其具体构成;2.如何模拟兵马俑的塑造过程,提高调色和明暗处理的技法。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及其构成。

2.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兵马俑模拟塑造过程的绘制演示,引导学生模仿并加强练习;3.报告法:让学生查阅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并进行报告,增加了解深度。

六、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正确播放引入视频——中国古代人物塑造,并要求学生留心视频中的兵马俑部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入图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大局观。

2.讲授(15分钟)•讲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及其创作过程;•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兵马俑的基本构成、细节处理以及其在文化艺术方面对后世影响。

3.模拟塑造(40分钟)•讲解兵马俑塑造过程中的技法;•示范画出兵马俑的基本轮廓,并引导学生模仿;•针对学生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4.课外资料查询(15分钟)•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属于自己的“秦始皇兵马俑”小册子;•提供相关资料及给予学生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查找和整理资料。

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

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

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兵马俑的形象、色彩、构图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兵马俑的介绍、欣赏分析、创作实践和课后拓展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但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2.欣赏兵马俑的形象、色彩、构图等元素,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4.能够创作出具有兵马俑特点的美术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欣赏兵马俑的形象、色彩、构图等元素。

2.难点:掌握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创作出具有兵马俑特点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2.欣赏法:欣赏兵马俑的形象、色彩、构图等元素,提高审美能力。

3.实践法:创作具有兵马俑特点的美术作品。

4.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兵马俑的形象、色彩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兵马俑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兵马俑的形象、色彩、构图等元素,分析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掌握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一、教材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课以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切入口,通过欣赏,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规模宏大的陪葬坑内的兵马俑雕塑艺术特点,掌握兵马俑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宝贵艺术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规模宏大的陪葬坑内的兵马俑雕塑艺术特点。

2.难点:用绘画或泥塑形式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宏伟气势和人物的神态。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

2.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或泥塑用具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探究学习:(1)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分组汇报收集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互相交流并归纳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顺序、兵马俑雕塑的特点及神态、兵马俑的制作过程等。

(3)小组讨论:通过本课学习,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互相交流并记录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关键点。

3.作业设计:(1)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或一件泥塑作品,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宏伟气势和人物的神态。

(2)要求作品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3)时间:20分钟左右。

4.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交流:(1)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和表现内容。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人教版2012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人教版2012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人教版2012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国宝的珍视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技能。

教学内容1. 秦始皇陵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2. 秦兵马俑的发现、分类、艺术特色3.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4. 学生艺术创作:制作兵马俑模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学会制作兵马俑模型。

难点: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文化价值;制作兵马俑模型的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兵马俑图片、制作兵马俑模型的材料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兵马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介绍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兵马俑的分类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兵马俑的艺术美。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兵马俑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2. 历史背景3. 艺术特色4. 文化价值5. 制作兵马俑模型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短文,内容包括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2. 制作一个兵马俑模型,要求造型准确,色彩鲜明。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技能。

在制作兵马俑模型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收获良多。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兵马俑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过程之实践操作详解分组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践操作环节,分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 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 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兵马俑的基本构造和形态;3.掌握使用素描、铅笔、水彩等工具绘制简单兵马俑的方法;4.培养对国宝珍惜、爱护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5.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1.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兵马俑的基本构造和形态;3.素描和铅笔的使用。

教学难点1.水彩的运用;2.与形象结构的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本节课采用“神马情况”方式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出兵马俑和秦始皇的故事,并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寻找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

二、学习兵马俑的基本构造和形态1.对比不同形态的兵马俑,引导学生发现其基本构造和形态;2.教师现场演示,指导学生绘制可运动的车马模型,让学生在模型中掌握兵马俑的构造和形态。

三、素描和铅笔的使用1.教师现场演示,指导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比例等;2.集体练习素描,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别辅导;3.模仿练习,帮助学生绘制兵马俑图案;4.集体点评、修改、讲解。

四、水彩的使用1.教师现场演示,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水彩颜料;2.集体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并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五、评价与总结教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课堂点评。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珍爱我们的国宝、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学习美术知识,用自己的创意和实际行动去爱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课后作业1.利用素材,自行设计一个兵马俑形象,并用铅笔将其勾画出来;2.用水彩颜料给自己设计的兵马俑进行上色;3.查找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资料,撰写一个5百字左右的小报告。

教学反思在本次美术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doc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二、发展阶段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三、探索评价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和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简介、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以及相关的思考与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美术课上接触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更加直观地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并从中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学会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国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学会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秦兵马俑艺术特点的认识和感受。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秦兵马俑题材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课件: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画材:水彩、彩笔、素描纸等4.参考资料:关于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艺术和文化研究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国宝级艺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四年级下册第20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庞大的阵容——7000多名士兵,600多匹战马,20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儿闻名于世。

教材中出示了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正面全景。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这个坑以兵车为主体,车、步兵成为矩形联合编队。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尊、战场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铜戗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这支部队阵容整齐,装备精良,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秦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卓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圆雕和浮雕的区别,使学生对雕塑产生初步认识,还可以介绍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写实的艺术特征——形象生动,形态逼真。

通过欣赏与评述,学生会对古代艺术大师高潮的雕刻技艺产生强雷的震撼,唤起自己真爱国宝、为祖国的伟大文化而骄傲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2. 唤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艺术珍贵艺术作品的重视。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视频导入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故事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纪录片。

2. 出示课题教师语言:看了视频你是否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些了解了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奴隶主死后用奴隶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二)讲授新课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提问:短片中提及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如何被发现的?教师语言: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

2. 兵马俑以及一号坑介绍教师语言:秦始皇陵出土兵马俑的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

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最为雄伟。

它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

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这个大型军阵,有精锐的前锋,强大的主力,灵活的侧翼,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1979年开放,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

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

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你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教师语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历史文物更是艺术品,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雕塑艺术。

3. 出示陶俑、陶马、兵器图片教师语言:在图中你看到了哪些艺术珍品?雕塑分为哪几种?陶俑的塑造风格是怎样的?教师语言:(1)出土珍品有陶俑、陶马、兵器。

(2)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到两种雕塑艺术作品,一种是圆雕作品另一种是浮雕作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一些柱子上雕的一些花纹。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

(3)秦兵马俑属于圆雕雕塑,陶俑的塑造逼真形象,风格属于写实风格。

4. 出示陶俑图片教师语言:请你观察陶俑,看一看陶俑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陶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教师语言:(1)陶俑有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3)神态以及服饰姿势雕刻注重细节刻画。

教师语言:(1)发式:帽子不同,发髻不同。

军队中的军官都戴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绾成圆形的发髻。

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2)表情:千人千面,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

喜怒哀乐,表情各异。

(3)服装和动作:服装不同,有的穿铠甲有的穿布衣;有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

5. 赏析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问:如何赏析武士俑?教师语言:武士俑大致可分为:军吏俑、着甲步兵俑、轻装步兵俑、立式弩弓俑、蹲式弩弓俑、骑兵俑、车士驭手俑等 7类。

我们观察兵马俑的外貌、发式、表情、神情、手势、服装、姿势,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鉴赏。

例1:立射俑外貌:立射俑高1.8米左右,身材魁梧。

发式:头发大都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

神情:它们神态庄重沉稳、坚毅勇敢。

服装:身着战袍,外披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

姿势:左腿前倾呈弓步,左手张弓,右手搭箭,侧着脸,似乎在瞄准目标,随时准备把箭射向敌人。

例2:军吏俑外貌:军吏俑高1.8米左右,身材魁梧。

发式:军官都戴着帽子。

神情:眉毛粗壮高起,胡须上翘,不似常人,沉着机智、威武刚健,但作用正如舞台上戏剧人物画眉、挂须一样,面部轮廓清晰,五官位置更加明朗。

服装:身着战袍,外披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

姿势:右臂自然下垂拳半握,左手挟剑,两指微屈或右手紧握左腕剑伫立,左臂曲肘手微伸,一上一下,十分清楚地表现了紧握弓、轻护弦的内在动劲。

表现出一定的力度感。

提问:同学们,你能像老师这样分析鉴赏这几种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吗?教师语言:请你观察、讨论、分析、尝试扩充描述以下几种人物性格特色。

①垂手将军俑:肃立注视状,表现了治军有方、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外貌:身材高大魁梧。

发式:头戴双卷尾冠,长髯飘洒。

神情:它们神态庄重沉稳、坚毅勇敢。

服装: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魚鳞甲或著长袍不披甲。

姿势:昂首挺胸,显得威武大度,雄风逼人,勃发出阳刚之气,气宇轩昂,表现出儒将之风。

②蹲式弩弓俑(跪射俑):格外机智勇敢。

外貌: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精神抖擞。

发式:头顶左侧挽一发髻。

神情:神情坚毅果断,眼睛炯炯有神。

服装: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

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姿势: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③着甲步兵俑:具有坚韧不拔的气质,蓄须。

外貌:该俑挺身直立,身材魁梧,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发式:头顶的右侧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介帻。

神情:它们神态庄重沉稳、坚毅勇敢。

服装:身着战袍,穿右衽齐膝长襦,外披铠甲,铠甲前片长垂及腹,后片及腰,肩臂戴短披膊。

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小腿扎行滕,足穿履。

姿势:双臂下垂,右手半握拳作持兵器状。

此俑反映出秦人高超的铠甲编缀和制造技术。

铠甲的质地似为皮甲,是当时秦军装备的主流。

④御手俑: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

外貌:御手俑的职责是驾驭车马,保护车马进退得宜,并兼当主帅受伤可以代替其执掌指挥工具金和鼓。

御手俑是秦代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式:头绾扁髻,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

神情:笃定、专注认真。

服装: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

姿势: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教师语言:由于匠师们技艺高低不齐,秦俑的塑造中也存在少量表情呆滞、愁眉苦脸的形象。

6. 提问:兵马俑被秦朝的能工巧匠雕刻得这么出神入化,你能从构图、气势、造型、艺术、整体五方面,说说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吗?教师语言:秦陵兵马俑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得其具备了相当高的美学研究价值,秦俑的美不仅仅是其人物的美,更是整体的、人物衬托的美。

(1)构图美四坑一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俯视全坑,给人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动感和强大的压力。

若置身俑群之中,则有“人在画中”的感觉。

因此,傅天仇教授称作“平中幻变”的构图和“交响乐式的雕塑”,是很有道理的。

(2)气势美秦俑中各个方阵相互呼应,气势磅礴,是以俑、马、车的大和多而构成一个威严的大环境,塑佣同身,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形象,勾勒出了一派令人赞叹的宏大气势,同时,也表现出了秦军不畏强敌的决心和帝国的繁荣昌盛。

它是秦始皇一切崇“大”意识的具体反映。

使人感受到气势夺人的力量。

(3)造型美秦俑衣着装饰、形象表现都是当时民族文化的反应,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面部表情千差万别,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4)艺术美作为大型的立体造型,秦俑艺术是以现实主义手法较为成功地再现了秦军威仪的。

秦俑塑造之真切,所用武器、车马具之实用,有假有真。

匠心独运,忠实中蕴含着艺术之美。

雕塑艺术家能够遵守局限性(军队、静态),而又克服了局限性带来的抑制(行动自由和情绪的多变)。

在人物个性的创造上,使内心感情的变化通过成功的刻划神态和适当的动势而获得成功。

在整体安排上,使几个兵种的对称排列或依作战单位用方块式穿插,从而避免了无数静止的重复带来的单调、乏味,而使人生厌和困扰。

在这里从个体的“神具”到整体的气势,贯穿始终,正是秦俑艺术美的所在。

(5)整体美兵马俑的人物、车马,都按照一定的次序摆放,虽然每个人物造型各异,然而当身处于秦俑群中,可以感受到其整体带来的雄浑气势,他们的机构、布局、分配、站位,相互映衬,便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其整体的严谨,正是因为良好的整体布局,才给我们带来了之前所陈述到的气势之美。

气势,在探讨兵马俑的价值之时,并不能单纯的看单独每座兵甬的造型,其真正的美,就是大量的兵马俑所构成的磅礴画面。

(三)艺术实践教师语言:通过今天课程的学习,请你写一写你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有什么感受。

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小组讨论交流,选代表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