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一、引言面粉是制作面食的主要原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面食的口感、外观和食品安全。
因此,面粉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粉质量的相关要求以及如何进行控制。
二、面粉质量要求1. 外观要求面粉应呈现白色或者略带黄色,无异物、霉变或者虫蛀现象。
2. 水分含量面粉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普通要求在13%以下。
3. 筛分面粉的筛分是指将面粉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分级。
普通要求面粉通过80目筛网的比例不低于95%。
4. 粘度指数面粉的粘度指数是指面粉与水混合后形成面团的粘性程度。
普通要求面粉的粘度指数在70-90之间。
5. 蛋白质含量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到面食的筋度和弹性。
普通要求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在9-12%之间。
6. 灰分含量面粉中的灰分含量是指面粉中不可燃物质的含量,普通来自面粉的麦麸和麦胚。
普通要求面粉的灰分含量在0.5-0.6%之间。
7. 酸度值面粉的酸度值是指面粉中酸性物质的含量,普通来自面粉的天然酵母或者添加的酸性调节剂。
普通要求面粉的酸度值在0.1-0.2之间。
三、面粉质量控制方法1. 原料选择面粉的质量受原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面粉生产过程中,应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原料。
小麦的品种、产地、贮存条件等都会对面粉的质量产生影响。
2. 加工工艺控制在面粉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包括清洗、研磨、筛分、干燥等环节。
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化,以保证面粉的质量稳定。
3. 检测与监控面粉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常规的质量检测与监控。
包括对原料的检测、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成品面粉的检验等。
可以利用物理性质测试仪器、化学分析仪器等进行相关检测。
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面粉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标准,确保面粉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5. 产品追溯面粉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能够追溯到原料的采购、加工过程的记录等。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1. 引言面粉是制作面包、糕点和其他面食的基本原料之一,其质量对最终产品的口感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确保面粉的质量稳定和可控是食品加工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粉质量的要求及其控制方法。
2. 面粉质量要求2.1 外观面粉的外观应呈现均匀的颜色和细腻的质地。
不应有异物、霉斑或变色现象。
2.2 水分含量面粉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13%至14%之间。
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面粉变质,过低的水分含量则会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
2.3 筛分面粉的筛分是指通过不同目数的筛网筛分面粉颗粒的大小。
面粉的筛分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面粉颗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4 蛋白质含量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面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的面粉用途对蛋白质含量有不同的要求,如制作面包通常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面粉,而制作蛋糕则需要低蛋白质含量的面粉。
2.5 筋度指数筋度指数是衡量面粉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筋度指数越高,面粉的加工性能越好,适用于制作需要筋度的面食产品。
3. 面粉质量控制方法3.1 原料选择面粉的质量受到原料的影响,因此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面粉的原料是保证面粉质量的关键。
小麦的品种、产地和种植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面粉的质量。
3.2 生产工艺控制面粉的生产工艺包括清洁、磨粉、筛分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面粉的质量稳定。
例如,在磨粉环节,要控制磨粉机的转速和磨盘的距离,以获得理想的面粉颗粒大小和分布。
3.3 检测与分析面粉的质量检测与分析是确保面粉质量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水分含量测定、筛分、蛋白质含量测定和筋度指数测定等。
通过对面粉样品进行定期检测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面粉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面粉质量稳定的关键。
该体系应包括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流程的建立、质量记录的保存等方面。
同时,还应建立面粉质量问题的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面粉质量问题。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一、引言面粉是制作食品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因此,面粉的质量控制是食品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粉质量的标准要求以及控制方法。
二、面粉质量标准要求1. 外观要求面粉应呈白色或淡黄色,无明显杂质和异味,无结块现象。
2. 水分含量面粉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0%以下,过高的水分含量容易导致面粉变质和霉变。
3. 筛网值面粉的筛网值是衡量面粉细度的重要指标,应控制在80目以上,以保证面粉的细腻度和口感。
4. 蛋白质含量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面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应控制在10%以上。
5. 灰分含量面粉中的灰分含量是衡量面粉纯度的指标,应控制在0.5%以下,过高的灰分含量可能意味着面粉质量较差。
6. 酸价面粉中的酸价是衡量面粉新鲜度的指标,应控制在0.1mg KOH/g以下,过高的酸价可能意味着面粉已经酸败。
三、面粉质量控制方法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原料,确保小麦的品种纯正、无污染,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面筋弹性。
2. 加工工艺控制严格控制面粉的加工工艺,包括清洗、磨粉、筛分等环节。
确保面粉的细度和纯度。
3. 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面粉质量检测体系,包括对水分含量、筛网值、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和酸价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面粉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储存条件控制面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以防止面粉质量的变化。
5. 质量追溯建立面粉质量追溯体系,记录原料来源、加工过程、质检结果等信息,以便对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和处理。
四、面粉质量控制的意义1. 提高食品安全面粉质量的控制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避免因面粉质量问题导致食品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2. 提升食品口感优质的面粉可以提升食品的口感和质量,使食品更加美味可口。
3. 保证食品加工的一致性面粉质量的控制可以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致性,使得同一批次的食品具有相似的口感和品质。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面粉质量及其控制简介面粉质量问题水分含量不稳定面粉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水分含量容易导致面粉吸湿变质,过低的水分含量则会导致面粉干燥,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最终产品的口感。
控制措施: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面粉的水分含量,避免水分过高或过低。
对于高湿度地区,可以采用低温低湿度的环境条件进行储存。
蛋白质含量不稳定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直接关系到烘焙食品的品质,不同种类的烘焙食品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有所不同。
蛋白质含量不稳定会导致产品质量不一致。
控制措施:生产过程中应监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并根据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原料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在稳定的范围内。
酶活性过高或过低面粉中的酶是面包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酶活性的不稳定会影响面包的发酵效果和口感。
控制措施: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面粉中酶的活性。
定期检测面粉的酶活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保持酶活性在合适的范围内。
面粉质量控制措施原料选择面粉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原料的选择。
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原料可以有效提高面粉的质量。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面粉的加工温度、水分含量和酶活性,确保每一批面粉的质量稳定。
质量监控建立面粉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对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全面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面粉质量问题。
仓储条件控制面粉在仓储过程中容易受到潮湿、高温等环境的影响,影响其质量稳定性。
需要控制仓储条件,确保面粉的质量不受损。
结论面粉质量的稳定对于烘焙行业至关重要,对口感和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对面粉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酶活性等关键指标的控制,可以有效提升面粉的质量稳定性。
建立完善的原料选择、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监控和仓储条件控制等措施,对于提高面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的控制和优化,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优质的烘焙食品。
以上为面粉质量及其控制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面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因此,控制面粉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面粉质量及其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面粉的基本质量要求1.1 粗筛分析:通过筛网对面粉进行筛分,检测面粉中的杂质和颗粒大小。
1.2 含水量测定:测定面粉中的含水量,控制面粉的干燥程度。
1.3 筋度测定:通过测定面粉的筋度,了解面粉的弹性和延展性。
二、面粉质量控制的方法2.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原料,保证面粉的品质。
2.2 加工工艺控制:控制面粉的磨制时间和温度,避免面粉受热过度。
2.3 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面粉质量检测体系,对每批面粉进行严格检验。
三、面粉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3.1 面粉发霉:存放面粉时要注意防潮,保持干燥。
3.2 面粉变质:加工面粉时要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避免面粉变质。
3.3 面粉掺假:建立面粉供应链追溯体系,确保面粉的质量。
四、面粉质量标准4.1 国家标准:我国对面粉质量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包括含水量、筋度等指标。
4.2 行业标准:面粉加工行业也有自己的标准,对面粉质量进行详细规定。
4.3 企业标准:每家面粉生产企业也应该建立自己的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五、面粉质量控制的重要性5.1 影响食品品质:面粉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口感和品质。
5.2 影响企业信誉:面粉质量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5.3 保障消费者权益:保证面粉质量,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面粉质量控制是食品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需要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希望本文能对面粉质量及其控制有所帮助。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引言概述:面粉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其质量对于食品加工行业和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面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品质和安全性。
因此,对于面粉质量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面粉的原材料、加工工艺、质量指标和控制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面粉质量及其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面粉的原材料1.1 小麦种类的选择:不同种类的小麦在品质上存在差异,选择适合加工的小麦品种对于面粉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1.2 小麦的贮存和保管:小麦在贮存和保管过程中容易受到潮湿、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小麦的质量和新鲜度。
1.3 原材料的筛选和清洁:在面粉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小麦进行筛选和清洁,去除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小麦,确保原材料的纯净度。
二、面粉的加工工艺2.1 磨粉工艺:面粉的磨粉工艺直接影响到面粉的品质,包括磨粉机的选择、磨粉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都需要严格控制。
2.2 筛分工艺:筛分工艺是将磨粉后的面粉进行分级,去除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颗粒,提高面粉的纯度和品质。
2.3 除尘工艺:在面粉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除尘设备去除面粉中的杂质和灰尘,确保面粉的卫生安全。
三、面粉的质量指标3.1 蛋白质含量: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评价面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蛋白质含量的面粉适合于制作面包等需要发酵的食品。
3.2 筋度指数:筋度指数是评价面粉的强筋特性的指标,高筋度指数的面粉适适合于制作面点类食品。
3.3 吸水性:面粉的吸水性是指面粉吸水后形成面团的能力,高吸水性的面粉可以制作出柔软、口感好的面食。
四、面粉质量的控制方法4.1 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面粉质量控制标准,确保面粉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4.2 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面粉的质量稳定。
4.3 定期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定期对面粉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面粉的质量稳定和安全。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一、引言面粉是制作面食、糕点等食品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为了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食品,面粉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面粉质量的相关标准和控制方法。
二、面粉质量标准1. 外观面粉应呈现出均匀的颜色,无明显杂质和异味。
外观的良好表现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 粒度面粉的粒度直接影响到面团的黏性和弹性。
一般来说,细粉适合制作面点,而粗粉适合制作面包等。
3. 水分含量面粉的水分含量对于面团的发酵和成型起着重要作用。
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面团粘稠,难以操作;水分含量过低则会导致面团干燥,影响面食的口感。
4. 蛋白质含量面粉中的蛋白质是形成面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面团的黏性和弹性。
5. 灰分含量面粉中的灰分主要由麦麸等杂质组成,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出面粉的纯度。
低灰分的面粉一般质量较好。
三、面粉质量控制方法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面粉的原料,小麦的品种、产地、种植环境等都会对面粉的质量产生影响。
优质的小麦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灰分含量。
2. 加工工艺控制面粉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温度、时间和湿度等参数。
过高或过低的加工温度会导致面粉质量下降,过长或过短的加工时间也会影响面粉的品质。
3. 检测方法通过对面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可以准确评估面粉的质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水分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灰分含量测定等。
4.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采购、加工过程控制、产品检测等环节。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优质面粉。
四、面粉质量控制的意义1. 提高产品质量面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通过控制面粉的质量,可以生产出口感好、品质优良的面食和糕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保障消费者健康面粉作为食品原料,其质量安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避免面粉中的有害物质超标,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引言概述:面粉作为食品加工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其质量对于食品的口感和品质至关重要。
面粉质量的控制是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面粉的原材料、加工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详细介绍面粉质量及其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面粉的原材料1.1 小麦品种的选择:小麦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面粉的质量。
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筋度和面团的黏性,适合制作高筋面粉。
而适合制作低筋面粉的小麦品种则应具有较低的蛋白质含量和筋度。
1.2 小麦的贮存条件:小麦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潮湿、高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面粉质量下降。
因此,小麦的贮存条件应保持干燥、通风,并控制温度,避免霉变和虫害。
1.3 小麦的加工前处理:小麦在加工前需要进行清洗、筛选和磨碎等处理。
清洗可以去除小麦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筛选可以去除不符合标准的小麦颗粒,磨碎则是将小麦磨成面粉。
二、面粉的加工工艺2.1 磨粉工艺:面粉的加工主要通过磨粉工艺实现。
磨粉工艺包括清洗、浸泡、破碎、磨粉等环节。
其中,破碎是将小麦颗粒破碎成细小的颗粒,磨粉则是将破碎后的小麦颗粒磨成面粉。
合理的磨粉工艺可以保证面粉的质量和口感。
2.2 筛分工艺:筛分工艺是将面粉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级,以获得不同筋度的面粉。
筛分工艺可以控制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分布,从而影响面粉的弹性和黏性。
2.3 加工温度控制:面粉的加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面粉中的酶活性增强,影响面粉的品质。
因此,在面粉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加工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对面粉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三、面粉质量的检测3.1 湿度检测:面粉的湿度是影响面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湿度过高会导致面粉变质,湿度过低则会影响面粉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
因此,对面粉的湿度进行检测是确保面粉质量的重要手段。
3.2 筋度检测:面粉的筋度是衡量面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筋度的高低决定了面粉的适用范围和加工性能。
通过质检仪器可以对面粉的筋度进行准确测量,从而控制面粉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目前,我国经济中的大部分行业已告别了短缺时代,市场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来的价格竞争使得厂商越来越被动,代之而来的是人才竞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等非价格因素的竞争,而质量竞争是最为直接的竞争手段之一。
面粉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更关系到百姓的安康,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现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一、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树立员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意识,建立从总经理到生产经理、质量技术部、原粮收验组、车间班组、化验室的逐级负责制,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质量管理,随时发现问题,把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反馈体系,市场部门与技术部门协调,适时调整面粉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
二、收购稳定优质的原粮原粮品质是决定面粉质量的先决条件。
面粉的生化成分是由原粮的自身特性决定的,受原粮的品种、产地、成熟特性及收割储藏性况的影响。
小麦软硬情况决定调质情况与制粉工艺特点;含杂量制约清理工艺,含杂量过多是造成面粉含砂的最主要因素;成熟度和粒度严重影响面粉出率,同样的小麦,瘪麦每增加10%,出率降低2.3%,对比出粉率为:2.3B R=(A-B*k)% A表示纯质小麦出粉率(A%) B表示瘪麦粒百分含量(B%) K=0.23粒度对出度粉有很大影响。
美国用筛理法确定理论出率,做法是:取小麦200g,用7w、9w筛子,在电动检验筛上筛理1分钟,称出各层料筛上物料的百分比,即可得出。
理论出率=(7w*78)%+(9w*73)%+(12w*67)%,从其权数可以看出粒度越大,其权重也越大,其含量对出率影响就越大。
贮藏不善引起发热、黄霉变及虫蚀,会引起麦皮变脆或变色,结果造成麸星增多,面筋质量变次,影响流变学性质;虫蚀过多也会造成含砂难以控制;过度陈化小麦也会引起面筋质地变次,我厂去年夏季曾因加工一批过度陈化小麦,面筋质地变差,拉伸长度比正常情况降30%~40%,造成随后几个月销量减少50%左右,产品失去很大一部分市场,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所以,对原粮的流变学特性、面筋含量、粒度、不完善粒及含杂情况必须严格控制,这是决定产出优质面粉的先决条件。
为此,在原粮接收时,要加强品质检验,并对其进行分类储存,以便依据用户对面粉不同的质量要求进行搭配,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完善生产工艺(一)清理工艺完善的清理工艺必须适合原粮特点和面粉精度要求,保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净麦中总杂质不超过0.3%,无机杂质不超过0.2%,调质均匀,达到最佳入磨水分,同时要有一定的灰分降低,达到0.06%以下。
这就要求清理流程必须采用风选去轻杂,筛、打去除大中小杂及并肩杂质;磁选除去铁磁性杂质,以保证打麦机、去石机、磨粉机的安全工作;精选设备除去大麦、草籽、燕麦,保证粉色;良好的着水润麦工艺,保证最佳入磨水分;足够的筒仓作为原粮仓和润麦仓,以利小麦搭配,并确保流量稳定和准确搭配;性能稳定的除尘风网,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及设备的正常工作;当原粮含杂较大且面粉等级要求较高时,筛理设备最好采用物料运动轨迹不同的设备,如高效振动筛与平面回转振动筛结合,同一性能设备选用不同的筛孔形状相结合,以便对杂料按石的风断面形状和穿孔方式被除去。
去石机去石筛面采用编织筛与鱼鳞孔筛相结合使用,表面清理采用轻打与重打相结合。
应特别注意光麦段的重打,并在入净麦柜前加一道刷麦机,以有效降低净麦灰分。
着水工艺最好采用二次着水,选用精度较高的着水控制仪,入磨前一次喷雾着水来最后润湿麦皮。
另外,为节省建筑面积,减少投资,提高清理效果,简化工艺流程,最好选用高效组合设备、组合工艺。
(二)制粉工艺合理的制粉工艺必须有优质、高产、稳产、高出粉率、低能、操作方便等特点,这就要求依净麦和面粉的质量要求选配合适的研磨道数和磨辊参数,设置良好的筛理路线和筛长度,配备适中筛网,利于物料分离,达到同质合并,顺序后推,并保证各处流量和质量均衡。
为生产出优质面粉,研磨系统应轻研细刮,既要刮净麦乳,又要保证麸片的完整性,并尽量减少细麸屑的产生,胚乳颗粒也要控制在适宜的粒度范围内。
大中型制粉车间采用4~5道皮磨,7~9道心磨,2~3道渣磨,1~2道皮磨。
一般皮磨系统切开麦粒,刮净皮层上的胚乳,为心、渣系统提供物料,并尽量保证麸片的完整性,减少细麸屑的产生,故采用齿辊,各系统齿数为:1皮4~5牙/厘米,以后每道加密1~1.5牙/厘米,末道加密9~9.5牙/厘米。
齿角排列方式最好全用钝对钝排列,而不采用锋对钝或钝对锋排列,因其性能不太稳定。
齿角前路为30/65 ,35/60 ,后路为35/65 ,50/60 .40/70,磨齿较钝,横段面较大,钝边较高,强度大,耐磨性好,斜度应尽量小些,前路为1/17,后路为1/12或1/10,这样大角度、小斜度、钝对钝排列,对控制麸星、降低面粉灰分有重要意义。
另外为减少细麸星的产生,细皮磨也可采用光辊加松粉机工艺,心、渣、尾系统最好采用光辊加松粉机辅助研磨的工艺,这样有利于提高光辊效率,减少心磨道数,提高出率和面粉质量,降低电耗。
在松粉机的选取上,细皮磨、前路心磨、前路重筛的在线松粉机均可采用强力撞击松粉机,其余可采用普通型撞击松粉机,尾磨、后路心磨、细皮磨最好采用打板松粉机,这样能有效的散粉片,提高筛理效率,增加光辊取粉,有效缩短研摩道数而不致于过高增加面粉灰分。
若采用的齿辊齿数在10牙/厘米以上,齿角数应在110 以上,大齿角、小斜度、钝对钝排列,筛理上皮磨系统。
应特别注意重物料分级,确保各路物料纯度,特别是往清粉机去的物料粒度差异不应过大,绝对不能含粉,保证清粉效果,确保纯净胚乳送往心磨系统,生产出优质面粉。
粗筛采用扩大格,单进双路,增大处理量,筛路长1.5~2M,分级筛长2~3M。
实践证明:先分级后筛粉,未筛净部分用强力撞击松粉机处理后再筛效果更好,中后路皮磨系统物料皮多、心渣少、重量轻,物料颗粒粒度差距不明显,不易筛净,筛后麸片经打麦机进一步处理,辅助筛理,增加皮磨系统的剥刮率和取粉率,保证麸片完整性,又能有效提高出粉率。
渣磨、尾磨系统研磨物料为连麸粉粒;平筛主要分离少量麸屑、面粉和麦心粗粉,采用先分级后筛粉再分级,每种分级筛可配2~2.5米;心磨系统处理的为经清粉机或渣磨系统提供的纯净胚乳,为取粉的主要部位;以筛净面粉为主,采用先筛粉后分级效果较好,分级筛长2~2.5M粉筛筛理长度为8~12M,一定要确保已生成的面粉及早筛净,防止已生成的优质面粉后推,造成重复研磨,产生较多细麸星;后路心磨系统物料质次、粒小、含粉少,可不配分级筛,长度为6~8M,也可配较长的路子和较密的筛绢,既要保证出率,又要保证面粉质量。
在粉筛的筛绢配置上,前路心磨较稀,皮、渣、尾系统加密1~2号,后路心、尾磨系统加密4~5号,达到面粉及时筛出且不被筛枯,便于后道研磨,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出率。
清粉机的筛绢配备要保证所有物料能从筛绢上通过,原则为前密后稀、上稀下密,最密筛绢应比粒度最大物料至少大2号,依次放稀2号,另外气力输送的风网系统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是高产优质面粉的保证。
在设备的选取上,应特别注意磨粉机磨辊的支承的定位精度、旋转精度和中凸度,光辊径向跳动应小于0.05MM,轴向不小于直度0.01MM,轴承同心度偏差不大于0.02MM,必须经过严格动平衡实验和静平衡实验,锥度30~60um,表面粗糙度在R0=2~5um之间,平筛要特别注意筛面物料同筛体间的配合与密封,防止物料漏入其间,平筛要特别注意筛面格料筛格筛体间的配合与密封,防止物料泄漏而影响面粉质量。
(三)后处理工艺和检化验设备完备的后处理工艺要有足够的散存粉将二至三种基准分别储存,以实现间歇打包、散装发送,按用户要求配制不同品质和用途的专用面粉,同时准确添加各种面粉品质改良剂、营养强化剂及增白剂,并将其混合均匀,以调整面粉的某些品质特性。
没有后处理工艺的添加剂的加入量应与面粉流量同步变化,同时必须保证固体微量喂料器后的绞龙有足够的长度保证添加剂混合均匀。
各种检测设备对原粮品质、面粉品质、在制品的品质及生产操作指标进行分析也必不可少,同时确定原粮搭配比例、最佳入磨水分、配粉时基准粉比例、添加剂的种类选择和用量确定都离不开检测实验。
常用的检测仪器有实验磨、粉质仪、拉伸仪、降落值测定仪等流变学特性测定仪器及一些常规理化指标测定仪器。
四、正确的操作与严格的工艺监控“三分工艺,七分操作”,优质的原粮、完善的工艺终究需要正确的操作与严格的工艺监控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面粉。
(一)粮间的操作与监控良好的清理是制粉工作的一半。
小麦的清理与着水润麦对面粉质量及粉间工艺操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必须做到:(1)没开车前应先检查清理设备筛面有无堵塞情况,筛面堵孔率不大于20%,磁选滚筒内有无物料堆积,各管路有无堵塞情况,必要时及时清理。
开车后要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查风选设备及风网的密闭状况,投料过程中流量要稳定,切忌流量忽大忽小,这是保证粮间清理效果的前提。
要特别注意去石机的工作状态,要依据物料流量的大小、在筛上的分布及运动情况及时调整筛面倾角和风量大小,使物料呈“沸腾”状态,以保证达到最佳去石效果,同时还必须对各设备及整个工艺效果严加监测,筛理设备初清时大杂去除率大于90%,头道筛选分离大、小杂质量效率不低于65%,其余各道不低于60%,风选头道轻杂去除率大于70%,其余大于60%,去石机一次清理去石效率大于90%,砖瓦、煤渣、泥块去除率大于60%,杂质中每公斤含大麦率不超过100粒,打麦机灰分降低大于0.02%,碎麦增加小于0.3%,下脚料含完整麦小于1%。
对整个工艺来说,净麦尘土杂质不超过0.3%,砂石不超过0.02%,杂质不超过0.5%,灰分降低不超过0.06%。
(2)控制合适的加水量和润麦时间,达到最佳入磨水分净麦最佳入磨水分对提高面粉质量、方便磨粉机操作、防止平筛憋堵和筛枯、提高产量、节省电耗有着重要意义。
合适的加水量与润麦时间的确定应依据粉间操作情况而定。
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实验制粉来确定,以保证达到最佳制粉效果。
一般来说,硬质麦加水量大,润麦时间长,软质麦则相反;冬天加水量大,润麦时间长,夏季则相反。
冬季气温低于-8 C时,润麦时麦粒表面会形成冰膜,影响水分的吸收和渗透,应将小麦加热到15 C 以上。
对于低水分的硬质小麦,应采用二次着水。
必要时入磨前喷雾着水。
依据我厂生产情况,一次着水入磨水分:夏季为14~15%,冬季为15~17%或更高一些,润麦时间:夏季为18~24小时,冬季为24~36小时。
对采用二次着水,水分可降低0.5~1%左右,一次润麦时间为24小时,二次润麦时间为36小时,且在入磨前应采取喷雾着水,以减少因水分过度散失引起的麦皮变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