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教案

发动机冷却系统任务一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学习目标(1)冷却系统的功用和冷却方式(2)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认识冷却系统1 .冷却系统的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任务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使发动机得到适度 的冷却,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如图5-1所示,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 度在90℃左右。

正确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不仅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影响较大;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发动机温度与性能的关系图发动机过热会降低气缸充气效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加大,使零件 因承受额外冲击性负荷而造成早期损坏;运动件的正常间隙被破坏,运动阻滞,磨损加剧, 甚至损坏;润滑情况恶化,加剧了零件的摩擦磨损;零件的机械性能降低,导致变形或损坏。

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太低,可燃混合气品质差,使点火困Pe :输出功率Be :燃油经济性T :发动机温度难或燃烧迟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易凝结成水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加重了对机体和零件的侵蚀作用;未汽化的燃料冲刷和稀释零件表面(气缸壁、活塞、活塞环等)上的油膜,使零件磨损加剧。

2.冷却系统的分类有液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液冷式主要用在汽车用发动机上,风冷式在摩托车上面应该非常广泛。

1).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介质是空气,通过气流利用散热片直接向周围空气散热,摩托车采用的风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冷却风冷发动具有特点:(1)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

(2)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2).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液冷的原理是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利用循环液将热量带走,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液冷需要冷却液作为导热媒介,根据导热媒介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冷和油冷两类,现代轿车多采用水冷为主、油冷为辅的散热方式帮助汽车提高冷却能力。

水冷的媒介为防冻液,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2. 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工具的分类、设备的选用和维护。

3. 发动机维修方法:故障诊断、零部件更换、维修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维修方法。

2. 难点:发动机故障诊断和零部件更换。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车发动机实验室。

2. 教学工具:发动机模型、工具箱、故障诊断设备。

3.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践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 实物演示:展示发动机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发动机结构。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零部件的拆装和维修练习。

5. 故障诊断:讲解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发动机维修中的问题,分享维修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的理解。

2. 实操考试: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故障诊断报告:评估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发动机模型和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 设置故障诊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第3-4周:讲解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3. 第5-6周:教授发动机维修方法和技巧。

1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冷却系统

1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冷却系统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冷却系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冷却液的作用及选择3. 水泵的工作原理4. 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5. 冷却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水泵和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及工作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冷却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冷却系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冷却系统的实物模型或示意图。

3. 准备冷却系统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发动机的冷却需求。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吗?二、新课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冷却液、水泵、散热器、风扇等。

2. 讲解冷却液的作用及选择:冷却液的性质、选择标准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水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水泵的类型、工作原理等。

2. 分析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散热器的形式、材料、维修方法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却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强调冷却系统在汽车运行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吗?2. 提问:同学们知道水泵和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吗?二、课堂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水泵的类型、维修技巧等。

2. 讲解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散热器的材料、维修方法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冷却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泄漏、堵塞、风扇故障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发动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熟悉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展示: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图片或视频。

4. 实践:让学生观察或操作发动机模型,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第二章: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熟悉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工具、设备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3. 演示: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4. 实践:让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教案

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教案

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教案本章重点讲述了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检修项目和检修方法,介绍了发动机水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了水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

7.1 概述7.1.1 冷却系统的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使工作中的发动机得到适度的冷却,并使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在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可高达1,800~2,000℃。

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的机件若不及时冷却,则可能因受热膨胀而破坏正常间隙,各机件也可能因高温而导致其机械强度降低甚至损坏,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冷却这些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机件。

若发动机温度过低,又会导致发动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增加和发动机磨损加剧。

因此,现代发动机采用各种措施自动调节冷却液温度。

发动机冷却要适度。

若冷却不足,会使发动机过热,从而造成充气效率下降,早燃和爆燃倾向加大,致使发动机功率下降;过热还会使发动机运动零件问的间隙变小,导致零件不能正常运动,甚至卡死、损坏;或使零件因强度下降而导致变形和损坏;同时,过热还会使润滑油黏度减小,润滑油膜易破裂而使零件磨损加剧。

若冷却过度,会使发动机过冷,导致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低而难以点燃混合气,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上升。

还会使润滑油黏度增大,造成润滑不良而加剧零件磨损。

此外,因温度低而未气化的燃油会冲刷气缸、活塞等摩擦表面上的油膜,同时因混合气与温度较低的气缸壁接触,使其中原已汽化的燃油又重新凝结而流入曲轴箱内,不仅增加了油耗,而目使机油变稀而影响润滑,从而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磨损加剧。

7.1.2 冷却系统的类型和组成冷却系统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

把发动机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到大气中的冷却装置称为风冷式冷却系统;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液,然后再散入大气中的冷却装置称为水冷式冷却系统。

1. 风冷式冷却系统风冷却系统是在气缸体和气缸盖上制有许多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利用机械前进中的空气流或特设的风扇鼓动空气,吹过散热片,将热量带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案 项目五 任务1冷却系统检修电子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案  项目五 任务1冷却系统检修电子教案
拆装与检修工作。
教法学法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与教具演示。通过多媒体视频及动画模拟发动机冷却
系统实际运行状况,使学生更形象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及具体
线路。
通过真实的发动机实训台架,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学生指认练习等教学环节使学
生熟悉并掌握项目所学内容。
课前准备(教
具、活动准备
等)
1.实训车辆、实训发动机、专用教学设备;
7.冷却液
冷却液是水和防冻剂的混合物,最常用的防冻剂是乙二醇。
冷却液加入防冻剂是为了在冬季行车时,防止冷却液冻结。加入防冻剂同时还能提高冷
却液的沸点,防止冷却液过早沸腾。防冻剂中通常含有防锈剂和泡沫抑制剂,在车辆运行过
程中,防锈剂和泡沫抑制剂会逐渐消耗,因此冷却液需要定期更换。
发动机冷却液的功用
(1)防冻:有的冷却液最低可在-7()°C环境下使用。
3.工位污物及时清洁,工具、零件及设备有序摆放。
4.操作完成后,工具、设备及时归位,清洁工位,及时完成相关数据和实训报告的填写。
附板书设计:
项目五 冷却与润滑系统检修
任务1冷却系统检修
1.冷却系统的组成
2.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3.大小循环的工作路径
4.节温器传感器的原理
5.更换冷却液的方法
课后反思:
2.起动发动机使其怠速运转,将清水倒入储液罐,并用高压空气灌入水箱使清水加速冲
洗冷却系统,直至水箱清水放尽为止,最后将发动机熄火。
3.拧紧放水螺栓,添加发动机冷却液
4:加注冷却液至最高刻度线
5:用手捏压散热器上水管和下水管数次,再检查冷却液液面是否达到最高刻度线。
6.更换好冷却液后应起动发动机让发动机怠速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再观察发动机冷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冷却系统任务一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学习目标(1) 冷却系统的功用和冷却方式(2) 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认识冷却系统1. 冷却系统的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任务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使发动机得到适度的冷却,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如图5-1所示,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在90℃左右。

正确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不仅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影响较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Pe :输出功率Be :燃油经济性T :发动机温度发动机温度与性能的关系图发动机过热会降低气缸充气效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加大,使零件因承受额外冲击性负荷而造成早期损坏;运动件的正常间隙被破坏,运动阻滞,磨损加剧,甚至损坏;润滑情况恶化,加剧了零件的摩擦磨损;零件的机械性能降低,导致变形或损坏。

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太低,可燃混合气品质差,使点火困难或燃烧迟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易凝结成水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加重了对机体和零件的侵蚀作用;未汽化的燃料冲刷和稀释零件表面(气缸壁、活塞、活塞环等)上的油膜,使零件磨损加剧。

2. 冷却系统的分类有液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液冷式主要用在汽车用发动机上,风冷式在摩托车上面应该非常广泛。

1). 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介质是空气,通过气流利用散热片直接向周围空气散热,摩托车采用的风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冷却风冷发动具有特点:(1)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

(2)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2). 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液冷的原理是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利用循环液将热量带走,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液冷需要冷却液作为导热媒介,根据导热媒介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冷和油冷两类,现代轿车多采用水冷为主、油冷为辅的散热方式帮助汽车提高冷却能力。

水冷的媒介为防冻液,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水冷却系统油冷是指利用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来散热,起到了辅助的散热作用。

3. 水冷却系统组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由散热器、水泵、风扇、冷却介质、温度调节装置和连接管路等组成。

冷却系统的组成1). 散热器散热器又称为水箱,由上水室、散热器芯和下水室等组成。

安装在发动机前的车架横梁上。

其作用是将冷却水在水套中所吸收的热量散发至外界大气,使水温下降。

散热器总成2). 水泵水泵的作用是对冷却液加压,使之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

它相当冷却系统的心脏。

大众车系水泵结构图3). 散热风扇冷却风扇置于散热器后面。

如图5-7所示,当发动机在车架上纵向布置时,风扇一般安装在水泵轴上,并由驱动水泵和发电机的同一根V带传动。

风扇的功用是当风扇旋转时吸进空气使其通过散热器,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加快冷却液的冷却速度。

汽车发动机水冷系多采用低压头、大风量、高效率的轴流式风扇,即风扇旋转时,空气沿着风扇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流动。

散热风扇4). 冷却液冷却液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介质,汽车常用的冷却液有水或加入防冻剂的防冻液。

(1)冷却水汽车发动机中使用的冷却水应是清洁的软水,如雨水,自来水等;而井水、河水等硬水中含有矿物质,在高温下易生成水垢,不能作为发动机冷却水。

(2)防冻液冷却液是水与防冻剂的混合物。

为了适应冬季行车的需要,在水中加入防冻剂制成冷却液以防止循环冷却水的冻结。

最常用的防冻剂是乙二醇。

冷却液中水与乙二醇的比例不同,其冰点也不同。

50%的水与50%的乙二醇混合而成的冷却液,其冰点约为-35.5℃。

在水中加入防冻剂还同时提高了冷却液的沸点。

例如,含50%乙二醇的冷却液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是130℃。

因此,防冻剂有防止冷却液过早沸腾的附加作用。

防冻剂中通常含有防锈剂和泡沫抑制剂。

防锈剂可延缓或阻止发动机水套壁及散热器的锈蚀或腐蚀。

冷却液中的空气在水泵叶轮的搅动下会产生很多泡沫,这些泡沫将妨碍水套壁的散热。

泡沫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泡沫的产生。

在使用过程中,防锈剂和泡沫剂会逐渐消耗殆尽,因此,定期更换冷却液是十分必要的。

在防冻剂中一般还要加入着色剂,不同品牌车型的所使用的冷却液的颜色不同。

颜色上的差异也会很醒目地区分出不同的产品,典型日系车型常用的绿色防冻液。

在冷却液发生泄漏时,可以更为醒目的被人所察觉。

冷却液防冻液泄漏专用冷却液使用注意事项①专用冷却液一般呈深绿色或深红色,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注意。

②发现冷却液泄漏时,应及时检查添加。

③不同的防冻液添加剂比例不同、不能勾兑使用。

④更换不同品牌或型号的防冻液时应该对系统进行彻底清洗。

任务二系统构造及原理学习目标(1) 掌握小循环的原理(2) 掌握大循环的原理(3) 掌握节温器的工作原理一、系统构造水冷却系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把发动机受热零件吸收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

目前汽车发动机上采用的水冷系大都是强制循环式水冷系统,利用水泵强制水在冷却系中进行循环流动。

它主要由散热器、水泵、风扇、冷却水套和温度调节装置等组成。

系统构造二、系统循环原理散热器内的冷却水经水泵加压后通过气缸体进水孔压送到气缸体水套和气缸盖水套内。

发动机水套冷却水在吸收了机体的大量热量后经气缸盖出水孔流回散热器,由于有风扇的强力抽吸,空气流由前向后高速通过散热器。

因此,受热后的冷却水在流过散热器芯的过程中,热量不断地散发到大气中去,冷却后的水流到散热器的底部,又被水泵抽出,再次压送到发动机的水套中,如此不断循环,把热量不断地送到大气中去,使发动机不断地得到冷却,如图5-12所示。

发动冷却液冷却液流向散热器发动机工作的环境一直在变化中,负荷大时产生的热量也大。

这时需要冷却系统加大散热量,防止发动机温度过高。

负荷小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这时冷却系统需要适当减少散热量,这样才能维持发动机的的正常工作温度。

现代轿车强制循环式水冷系统都有调节散热量的装置,便于来适时地改变散热量。

a)大循环 b)小循环不同的循环方式三、系统元件构造1. 散热器1)散热器的构成: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

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

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所以散热器是一个热交换器。

散热器散热器的实际外形散热器实物图2)散热器的分类:(1)按照散热器中冷却液流动的方向分:可将散热器分为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

纵流式散热器芯竖直布置,上接进水室,下连出水室,冷却液由进水室自上而下地流过散热器芯进入出水室。

横流式散热器芯横向布置,左右两端分别为进、出水室,冷却液自进水室经散热器芯到出水室横向流过散热器。

大多数新型轿车均采用横流式散热器,这可以使发动机罩的外廓较低,有利于改善车身前端的空气动力性。

散热器流动方向的区别(2)按照散热管的排列分:散热器芯有多种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管片式、管带式、板式三种。

①管片式散热器芯由散热管和散热片组成,如图5-17所示。

散热管是焊在进、出水室之间的直管,作为冷却液的通道。

散热管有扁管也有圆管。

扁管与圆管相比,在容积相同的情况下有较大的散热表面。

铝散热器芯多为圆管。

在散热管的外表面焊有散热片以增加散热面积,增强散热能力,同时还增大了散热器的刚度和强度。

管片式散热器的优点是散热面积大、气流阻力小、结构刚度好及承压能力强等。

管片式②管带式散热器芯由散热管及波形散热带组成。

散热管为扁管并与波形散热带相间地焊在一起。

为增强散热能力,在波形散热带上加工有鳍片。

与管片式散热器芯相比,管带式的散热能力强,制造简单,质量轻,成本低,但结构刚度差。

管带式③板式散热器芯的冷却液通道由成对的金属薄板焊合而成。

这种散热器芯散热效果好,制造简单,但焊缝多不坚固,容易沉积水垢且不易维修。

板式2.散热器盖现代的汽车发动机强制循环水冷系都用散热器盖严密地盖在散热器加冷却液口上,使水冷系成为封闭系统,通常称这种水冷系为闭式水冷系。

其优点有两个:①闭式水冷系可使系统内的压力提高98~196kPa,冷却液的沸点相应地提高到120℃左右,从而扩大了散热器与周围空气的温差,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效率。

由于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增强,可以相应地减小散热器尺寸。

②闭式水冷系可减少冷却液外溢及蒸发损失。

散热器盖的作用是密封水冷系并调节系统的工作压力。

当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

由于冷却液容积膨胀使冷却系统内的压力增高。

当压力超过预定值时,压力阀开启,一部分冷却液经溢流管流入补偿水桶,以防止冷却液胀裂散热器。

当发动机停机后,冷却液的温度下降,冷却系内的压力也随之降低。

当压力降到大气压力以下出现真空时,真空阀开启,补偿水桶内的冷却液部分地流回散热器,可以避免散热器被大气压力压坏。

散热器盖的作用3.补偿水箱发动机冷却系统可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开式冷却系统中补偿水箱只有储水功能,闭式冷却系统中的补偿水箱不但有储水功能,还有储压功能,所以也称为“膨胀箱”。

补偿水箱别称有很多:“副水箱”、“膨胀罐”等等。

补偿水箱由塑料制造并用软管与散热器加冷却液口上的溢流管连接。

补偿水桶其作用当冷却液受热膨胀时,部分冷却液流入补偿水桶。

冷却液流入补偿水桶而当冷却液降温时,部分冷却液又被吸回散热器,所以冷却液不会溢失。

冷却液流回系统中补偿水箱内的液面有时升高,有时降低,而散热器却总是为冷却液所充满。

在补偿水箱的外表面上刻有两条标记线:"低"线和"高"线,补偿水箱内的液面应位于两条标记线之间。

若液面低于"低"线时,应向箱内补充冷却液。

在向箱内添加冷却液时,液面不应超过"高"线。

补偿水箱还可消除水冷系中的所有气泡。

4.散热器百叶窗有些货车和大客车发动机在散热器前面装有百叶窗,其作用是通过改变吹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来调节发动机的冷却强度,以保证发动机经常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在发动机冷起动或暖车期间,冷却液的温度较低,这时将百叶窗部分或完全关闭,以减少吹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使冷却液的温度迅速升高。

百叶窗可由驾驶人通过驾驶室内的手柄来操纵其开闭,也可用感温器自动控制。

百叶窗1).风扇的功用及结构冷却风扇置于散热器后面,当发动机在车架上纵向布置时,风扇一般安装在水泵轴上,并由驱动水泵和发电机的同一根V带传动。

风扇的功用是当风扇旋转时吸进空气使其通过散热器,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加快冷却液的冷却速度。

汽车发动机水冷系多采用低压头、大风量、高效率的轴流式风扇,即风扇旋转时,空气沿着风扇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流动。

扇热风扇的作用早期的车辆所采用的风扇大部分由发动机通过皮带驱动,而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采用电动风扇,尤其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汽车更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