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蚶的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蚶的养殖-精品文档

蚶的养殖-精品文档

(二) 生态 1、分布
泥蚶属于热带和温带贝类,在我国分布于山东半岛 以南沿海,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的重要养殖对象。 泥蚶无水管,活动能力差,不能很深地潜滩。多栖息于中、 低潮区,尤以中低潮区交界处的分布最多。 2、生活习性 成蚶营埋栖生活,稚蚶用足丝营附着生活;随着泥 蚶的生长发育逐渐失去分泌足丝的能力,转为半埋栖生活。 稚蚶多栖息在表层下1~2毫米的泥中,成蚶在1~3厘米深 的滩中。在北方冬季,泥蚶埋栖在泥层深处,双壳紧闭冬 眠;到3~4月间再爬上滩面进行呼吸和摄食。
中国三农网 zg3n

(3).采捕方法 一般在大汛潮期间进行采苗,每汛潮劳作5—6天。广 东养蚶工作者创造了枯潮、涨潮和满潮均可采苗的“三潮 采苗法”。 干潮采苗法:退潮后,骑“泥马”,手持刮苗手网(手 靴)刮取泥滩表层约0.5厘米厚的泥层,洗去泥砂即得蚶苗; 或左手持手网,右手拿刮板刮取滩涂表层泥砂,淘洗得蚶 苗。有些地区采苗后,用“泥马”将滩面推平,以便下批 蚶苗附着。。1毫米以下的个体,可在水中作垂 直运动,有的分泌粘液成丝状物将自身悬挂在水中,个别 的还会漂浮在水面。2~5毫米个体垂直运动的能力明显变 弱,但水平移动比较活跃,一夜间运动几十厘米。成蚶极 少作水平运动,只在泥层中作垂直运动。 泥蚶抗混浊力较强,多生活在软泥底质中。含有较多腐 植质软泥的滩涂更适于泥蚶的栖息生长,它可以将软泥形 成假粪排出体外。 3、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能力 泥蚶是广盐性贝类,成蚶正常生存的盐度范围是10.4 一 32.5,最适盐度范围20.0一26.2。蚶苗的适盐范用17— 29,最适盐度范围是21.0一25.5。泥蚶适应温度的能力较 强,成蚶的生存温度范围为0℃一35℃,生长适温是13℃一 中国三农网 zg3n 30C。
蚶的养殖

泥蚶苗种生产技术

泥蚶苗种生产技术

泥蚶苗种生产技术引言泥蚶是一种常见的海水贝类,被广泛用于食用和养殖,也是重要的生态指标性物种之一。

随着人们对泥蚶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泥蚶养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泥蚶苗种生产技术的全过程。

筛选种贝泥蚶苗种生产需要从海域中筛选出优良种贝。

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澈、环境优美、无污染的海域。

其次,要筛选出健康的个体,尽可能避免有病害、变异、畸形等问题的泥蚶。

同时,在种贝筛选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足壳完整、肉质饱满、活力强的个体。

2.避免选择体型过大或过小的泥蚶。

3.选择体质优良的泥蚶,避免携带病毒和寄生虫。

移栽、包装筛选出的优良种贝要在最短时间内移栽到指定的孵化池中。

一般来讲,泥蚶苗种生产过程中需要参考以下要求:1.移栽孵化池的水质应清澈无异味,且温度应保证在22~26℃之间;2.移栽种贝的过程要注意轻巧,避免对其造成伤害,同时移栽时要及时通入新的水源。

将筛选出的泥蚶个体移栽到孵化池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包装,以便于苗种运输。

正常情况下,泥蚶应使用纱袋进行包装,每个纱袋应装入一定数量的泥蚶(根据不同计数标准,通常每袋泥蚶的数量在100~500个之间)。

包装后,需要将泥蚶放入水中冲洗干净,以去除泥沙和附着在外壳上的生物养殖物。

孵化泥蚶苗种生产过程中,孵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苗种质量和养殖效益。

下面我们来介绍泥蚶的孵化过程。

种贝沉积将泥蚶放入孵化池中后,第一步是让泥蚶自由沉积。

通常,放入孵化池的泥蚶会在2~3小时内沉积完成,此时孵化池的水体清澈透明。

饲料投喂随着孵化的进程,泥蚶的饮食需求也发生变化。

在孵化的第一阶段,我们需要投喂1~3微米粒径的微小藻类,如硅藻等。

在孵化的第二阶段,需要逐渐改变泥蚶的饲料,并且要注意掌握合适的投喂频率和投喂量。

定期换水孵化池中的水体需要保证清澈透明,并且要定期更换。

通常来讲,换水的频率视季节和水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夏季内水温高,水体难以维持稳定,此时需要更频繁地换水。

蚶的养殖专业知识

蚶的养殖专业知识

4、食性 泥蚶以鳃丝纤毛运动产生呼吸水流,滤食水中旳食物。
这种行为对食料旳大小和形态具选择能力,对食料旳营养 价值无选择性。其食料中以硅藻为主,约占97.7%,另有 少许旳桡足类、海绵、放射虫和植物孢子及有机碎屑等。
(三)、繁殖
泥蚶雌雄异体,2龄性成熟。生殖腺成熟时,充斥于
足部,雌性呈桔红色,雄性为浅黄色。繁殖期各地不同,
(5).蚶苗哺育管理
防寒防晒:山东和浙江冬季水温低,注意寒冷期间增长 蓄水深度保温防寒。南方高温期,要疏通沟渠,干整滩面, 使苗埕退潮后不存水,以免积水处经日晒水温骤升而致死 蚶苗。
防咸避淡:白露后雨水少,若海水比重超出1.020时, 需将蚶苗移到上游有淡水注入旳场地防咸。雨季到来时, 海水比重降低,蚶苗需迁至比重较高旳接近外海旳海区避 淡。
浅水采苗法:在涨潮或退潮过程中,在苗埕尚存30一 70厘米深旳海水时用推网采苗。手持推网一推一拉地迈进, 将苗埋表层2~4毫米旳泥土推入网内,经清洗后得蚶苗。
深水采苗法:在满潮前后用船拉着拖网在苗埕上拖曳 采捕蚶苗旳措施。
(4).蚶苗暂养
采苗场离中间哺育场较远时,对蚶苗需进行暂养。暂养场 地需选择底质较软、泥深0.3米、海水比重1.010~1.020、 潮流通畅、风浪小和敌害少旳海区。暂养前,对场地进行 清场、整平,周围围以竹箔。暂养旳密度视暂养时间、潮 流通畅旳程度和水温等详细情况决定。
投粉砂为底质,稚蚶壳面严重污附,降低了变态率;又
因粉砂颗粒小,可能影响稚蚶旳摄食活动,所以存活率低, 生长速度慢。以细砂和极细砂为底质哺育稚蚶,壳面黄色, 无污附,生长速度快,变态率和存活率都较高。这与良好 旳水质密不可分,但可能主要与底质旳软硬程度有关。
为提升成活率和产量,可采用无底质附苗。附苗后5—7 天,稚贝哺育底质采用粉砂和细砂混合旳底质,今后,再 选用良好旳底泥一直到出池、销售。

东山湾云霄海区泥蚶生态习性和养殖技术

东山湾云霄海区泥蚶生态习性和养殖技术
富的养 殖经验 , 在掌 握 泥蚶 生 态 与 繁殖 习性 的基 础 2龄蚶 在水 温为 2 ~ 3 O 0℃ 的 4 6月 , ~ 粒平 均 重 由
上, 采取 每年 留足 亲蚶 , 过 增 养殖 区 的科学 管 理 , 4g 至 6 2 , 通 长 . 5g 每月增 重 0 7 ; . 5g 而在水 温 为 2 ~ O 海 区半人 工附 苗增 殖获 得 成 功 , 连续 数 年 泥蚶 附苗 1 5℃ 的 1 至翌 年 1年 , 平 均 重 由 7 7g长 至 1月 粒 . 量达 l ~3亿粒 , 基本满 足生 产需求 。 8 9g 每月增 重 0 6g . , . 。泥蚶 摄 食 的食 物 主要 是 硅 近 十几年来 , 由于海滩泥 沙沉 积 , 区滩 面逐渐 藻类 , 海 如小 环 藻 、 筛 藻 、 园 舟形 藻 等 以及 水 中的有 机 上升 , 面干露 时间延 长 , 而影 响 了泥 蚶 的养 殖生 碎屑 。云霄 海 区常年 有淡水 注入 , 滩 从 水质 肥沃 , 细胞 单
水 产 养 殖 .1 9.
应 选择在 风 浪较 小 、 流 通 畅 、 质 较 肥 、 或 潮 水 泥
1mm 以上 的 稚 贝逐 渐往 中 潮 区 移 动 。 由此 可 见 : 泥 沙底 质 的内湾或 河 口附近 大潮干 潮线 以下 的浅海
蚶 苗进 埕附着 是在 大潮汛 期 间靠 潮 流 的推 动 随潮流 滩涂 。依 不 同培育 阶段 埕地 选 择 略 有不 同 : 苗 暂 蚶
收稿 E期 :071 —3 t 20 —20
维普资讯
养殖 与 饲料 20 0 8年 第 1 期
即开始 进入 附着 , 一个 月 左 右 在低 潮 区下 部 生长 3 5 泥蚶养 殖埕 地的选 择 经 . 至 50 0 m 以上 的稚 贝 , 而后 移 动 至低 潮 区 中上 部 ,

水产养殖标准

水产养殖标准

水产养殖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由于水质、环境、饵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制定一套行业规范、规程和标准,以确保水产养殖的安全、健康和高质量。

一、泥蚶养殖标准泥蚶养殖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泥蚶养殖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范和标准:1. 水质要求:泥蚶对水质要求较高,要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养殖池塘应定期清理和消毒,水质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

2. 饵料管理:泥蚶的饵料选择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饵料的组成进行科学配比。

饵料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避免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饵料。

3. 疾病防控: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泥蚶的疾病预防和控制。

定期检查饵料、水质和蚶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4. 养殖密度控制:合理控制泥蚶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导致水质恶化和病害传播。

二、虾类养殖标准虾类养殖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分支,对于确保虾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虾类养殖的标准:1. 池塘设计:虾类养殖池塘的设计应科学合理,包括水质控制装置、水流调控系统、底质管理等。

2. 养殖环境:虾类对光照、温度、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有一定要求,应根据虾类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控制。

3. 饲料配方:虾类的饲料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科学配方,严禁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饲料。

4.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虾苗和成虾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传播。

避免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药物。

三、鱼类养殖标准鱼类养殖作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之一,应严格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管理:1. 鱼种养殖:选择适合本地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质鱼种,注重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

2. 池塘管理:合理规划和设计养殖池塘,包括水体循环系统、水质调控设备等。

3. 饵料管理:根据不同鱼种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选择饵料,禁止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饲料。

养殖血蚶五要点

养殖血蚶五要点

五 、高潮 区蓄水越冬 为防止 : l | 龄虫 什 苗冬季发生冻伤 所造成 的死 ,采
取 高潮 蓄水 越冬 法 。管 期 问成 特别 注意 防 止跑
水 越 冬每 放成蚶密度 为3 5 0 0 ~ 4 0 0 0 公斤为霄 一V
越冬池 以0 . 2 ~0 . 5 亩 、水深保 持在2 0 ~3 0 厘 米为宵 ,每 亩放5 0 0 0 万粒左右 ,越冬成活牢达9 5 % 以上 三 、移种增殖
泥 蚶 为 广 温 、广 盐 性 贝

采集苗种
为秋 母,_ f 多次产印 ,1 ( ) 川足采苗
泥蚶 产
的适宜 季 节 。通 常 在退 潮后 的 滩 面上 ,用刮板 刮取0 . 5 厘 米厚 泥 层 ,装 入网袋 内 .洗 去软 泥
附着 。
二 、越 冬 保 苗
藻类 和有机碎 屑为食 。r f 1 吲养蚶多靠 天然苗种 ,蚶苗 依 发生时问不同有秋苗 、降苗 、冬 苗和春苗之分 。采
捕蚶苗 的季节从北往南延 长 ,一般在9~l 1 月 问。

蚶苗采集后 ,冬季即将来临 ,为避 免冰冻和敌害 危害 ,可在 大潮能漫水 的泥 质高潮 建蓄水越冬池 、
流水刺激 ,可 获得精 卵较好的排放效果 。同时采取施
H 巴、投饵 、疏松 滩面等措施 ,有利于幼体 发育和变态
地方 采取蚶 [ I 】 筑 堤蓄水养殖法 ,使越潮后仍 能保亩放 苗密度5 0 0 公 斤左有情况下 .增
产幅度 1 . 5 ~ 2 . 0 倍。
泥蚶 在我国沿海各地 均有分 布,8 ~1 0 月份产 卵期
为 f 产 旺季 j此外 ,河北 、山东 、浙 江 、福建 、广东 均进行人工养殖 ,产最颇牛 。泥蚶养殖 主要分为蚶苗 的培育 、采捕 和成蚶 养殖两个 阶段 适 应的盐度范 同

滩涂泥蚶养殖技术

滩涂泥蚶养殖技术
104 . l 。低 j10 4 会造 成 死亡 。 :.0 对
内侧 , 一 高6 厘米 、底 宽 10 米 、坝 1『 0 般 0 5厘 l宽6 厘米 , i 防 l湖 水直 冲塘 【『 门 是潮 水 进 出的通 道 , 其控 制 L f:水 l _
塘内水位。耍甩混凝土或石料构建,以免被水冲塌 。 蚶 H 每块 面积 以 l 亩 为宜 、略 呈 正方 形 ,并 顺 】 = ~5
在 养成 期 问 应经 常检 查 池塘 情 况 .蟹 类 、敌 害鱼
维普资讯

类 、_螺 、短丑蛤 等刈 _ ) 三 儿 I 囱害 的生 物 要及别消 除 。但 这 : 说叫一 _, 耍 卜 _

垫 趟
山 丁保护海 洋环境 .
刚 有机磷 农
药 杀灭敌 害生物 可 采H 人 I J 驱逐 、 捕捉 ,及 一蝗常 规 药物 ( 强氯 精 、= 氧 化氯 、 茶 饼 ) f 或低 赢 农药清 除 敌
害 生物 。
5 病 害 防治 .
蚶活 动 能 力 蔗. 4能 潜 入较 深 的泥 层 生 活 ,
喜 欢栖 息 在河 口或 内湾 风浪 平 静 、潮 流畅 通 ,稍 有 淡 水 注 入的 低期 线 泥涂 上,营 泼 埋生 活 。 活动 足依 靠 斧 越 的伸 缩 在涂 『『: 匐运 动 。泥 蚶 对温 度 的适 应 能 力 f上匍 i = 恨 强 ,适 温 范围 为2 5 8 5C.生 长最 适温 度 范围为 . ~3 .  ̄ I~ 2 ℃ 。泥蚶 对 海 水 比重的适 应 能 力随 个体 大 小而 5 8 异 ,成蚶 适 应范 陶 1 0 I0 2 08 _2 .最适 范围 为 l0 O _l~
围1 蚶墙铀构
志 . 一可 做帐 ,_可 对 照分 析 , i可 丰富 养 殖 生产 日 叶

泥蚶亲贝工厂化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泥蚶亲贝工厂化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每公 斤 10颗 至 10颗 不 等 , 购 得 亲 蚶 32 k 2 8 共 3 g 进 行培育 。培 育 后 分 与 两个 育 苗 厂 进行 人 工 育 苗。 () 2 蓄养池 () 3 饵料 用 室 内育 苗池 , 9个 , 格 为 共 规 培育 前期 以小新 月菱形 藻 、 微绿球 4 m×9 m×15 .m。池底 铺海 泥约 2r 厚 。 e a

期水 位控 制 在 8e 连 续 微 量 充 气 , 头 密 度 6 0 m, 气 个/ , 池 每天换 水 2 e 2 d放 干 池水一 次 , 干 0 m, —3 放 后干 露 2 m l左右 ; 期 亲蚶性 腺 较好 时 , 位控 0i l 后 水 制在 l 每 天换水 2 e 从 临 产前 6~7天 开始 , m, 0 m, 加水 至满池 ( .5 , 天 换掉 加 藻类 的水 量 约 4 1 4 m)每
二、 结

1亲贝发 育 及 温 度 的 影 响 按 上述 方法 进 行 培育 , 温度控 制 为第一 组 的 : 1 d 能观 察 到性 约 5后 腺, 以后 性 腺 逐 渐 发 育 , 8~3 d后 即能 催 产 育 2 0 苗, 此时 其 性腺 已较饱 满 , 显微 镜 下观 察 , 子 于 精 活跃 , 卵子 大而 圆 温 度控 制 为第 二组 的 : 2 d 约 0 后观 察到性腺 , 以后性腺 发 育相 对较 慢 . 4 d后 约 5 发性腺 发育 才达 到上述 水平 。 2 亲贝 的生 长 和 成 活 率 亲 蚶第 一 组经 2 . 7~ 3 d培育 ( 一 组 催 产 分 二 批 进 行 ) , 0 第 后 其成 活率 达 9 % 上 , 亲蚶 的死 亡大 都 发 生 在人 池 的头 7 且 几天 ; 第二组 经 4 d培育 后 , 5 成活率 约 为 9 % 。在 6 培育期 间 , 蚶 的生长 良好 , 亲 蚶壳 出现 明显 的生长 轮 , 组的 生长及 成活率 情 况见 表 1 两 。 3 亲贝排 卵量及 孵化 率 . 第一批 亲蚶 分 别于 4月 1 l 4月 1 2 E和 5日催 产 , 二 批 亲 蚶 4月 3 第 0 E催 产 , l 亲蚶起 捕后 经约 1h阴 干刺 激 , 8 放人 池中 再进 行 流水刺 激 ,2 h后 开 始 排 精 产 卵 , 其产 卵 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较慢,一龄蚶,壳长不到2厘米, 二龄蚶,壳长3厘米左右,到三龄后, 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养殖一般不超过3 年),五龄以后基本上停止生长。
其生长速度与环境的水温、饵料、潮区、底 质和密度有密切关系: 在水温较高的南方生长较快。饵料多,生长 快。大者达6-8厘米。 随着潮区的升高,泥蚶的生长速度显著下降。 泥蚶的生长与其所栖息环境的底质也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内湾有软泥的海滩,有机物质 多,底栖硅藻也多,泥蚶生长的好。与此相 反,靠近湾口的砂质海滩,虽然也有蚶苗附 着,但生长要慢得多。 养殖的方式和密度对泥蚶生长也有显著的影 响,一般蓄水稀养的长得好。 泥蚶生长与潮区、底质以及养殖密度的关系, 实际上是与饵料有关系的。
泥蚶的养殖技术
蚶科贝类在我国沿海广泛分布,已发现 的约30种左右,已发展养殖的有泥蚶、 毛蚶、魁蚶。浙江、福建、 广东和台湾等省 的主要养殖对象。 壳表具放射肋18 -20条。
泥蚶,俗称血蚶(血液鲜红)、宁蚶、花蚶、 粒蚶(壳表放射类上具颗粒状结节) 。是中 国的传统养殖贝类之一。
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和“化痰积” 的功效。
课程纲要
泥蚶的养殖生物学 泥蚶的苗种生产 泥蚶的养成生产
泥蚶的养殖生物学
分类地位 瓣鳃纲、列齿目、蚶科
形态特点
头部退化,以唇瓣所在的位置表示头部。
足部肥厚,橙黄色,前端尖而弯曲,呈斧刃状。
内脏团位于足的背部,内脏团的一部分陷入足 内。
生态特点
分布及生活习性
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广泛分布于印 度洋及西太平洋。世界泥蚶主要产自 东南亚沿海国家。在我国自然分布在 山东半岛以南沿海,尤以华东、华南 沿海为最多。山东、江苏、浙江、福 建、广东和台湾沿岸均有养殖。
广温、广盐性半咸水贝类。
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其生活环境的温度一般变化在0-35 ℃ 。冬 季水温降至8 ℃以下,泥蚶失去爬行和掘上 能力。3 ℃以下出现冻伤。成蚶适宜生长水 温是13-30℃。壳长5 毫米以下蚶苗适宜水 温是23-28 ℃。
外套膜简单型,外套膜环肌发达,外套窦浅, 没有出、入水管。
贝壳坚厚,壳顶凸出,尖端向内卷曲,壳表白 色,外被褐色壳皮,放射肋发达,有18-20条, 肋上具有颗粒状结节,绞合部直,绞合齿多, 成一列。
消化系统:口仅为一横裂;食道短,只是从口到 胃的简单通道;胃位于内脏团背部,胃壁薄,内 有胃楯,胃侧具晶杆囊,胃被肝胰脏包裹;肠在 足内盘曲,最后以肛门开口于后闭壳肌上部。
成蚶在盐度为10.4-32.5‰之间的海水中均 能正常生活,尤其是盐度为20.0-26.2‰的 半咸水海区,更适于泥蚶的繁殖和生长。蚶 苗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7-29‰,生长最适 范围是21.0-25.5‰。
成贝多数栖居于中、低潮区,尤以中低潮区 交界处数量最多。
有很强的耐干旱能力。
喜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 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软泥滩上,营 浅埋生活(无水管,仅以壳后缘在滩 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抗混 浊力较强,含有较多腐殖质软泥滩涂 更适于泥蚶生长。它可以形成假粪将 污物排出体外。
l毫米以下刚附着的蚶苗,在水中会做 垂直运动,有的能分泌粘液拉成一条 丝将身体悬挂在水中,个别还会漂浮 在水面。
2-5毫米稚贝垂直运动能力很弱,而 水平移动却很活跃,一夜间能爬行数 十厘米。
成蚶极少作水平运动,只在底质中稍 作垂直移动。
摄食和生长
滤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 单细胞藻类主要是硅藻类,其次是单 细胞绿藻类,这两者是泥蚶生长的重 要营养来源。泥蚶属被动滤食,只对 食料的大小形态有选择。
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水温26-28℃)
约6h PF,担轮幼虫;
约13h PF,D形幼虫;
6-7天 PF,壳顶幼虫;
13-16天 PF,下沉附着变态为稚蚶(刚变
态的稚蚶壳表无放射类,壳长180μm左右,
4-6天后放射类才出现);
再经过50天左右,壳长1-2mm,进入蚶苗 期(蚶砂),再经8-9个月,进入蚶种期 (蚶豆),再经1年左右时间,个体达2.5cm 左右(商品蚶)。
呼吸系统:鳃1对(左右各1个),丝鳃型,有丝 间联结。
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背部的围心腔中,由1心室2 心耳组成。血液中具血红素,使血液呈红色。
排泄系统:肾脏一对,为皱褶囊状,深褐色,位 于后闭壳肌前端两侧,围心腔之后。
生殖系统:生殖腺1对,位于背部消化腺两侧, 成熟时遍布于消化腺外面,并延伸至足的基部。
发生特点
性别:雌雄异体,不异形(繁殖季节成熟 性腺颜色雌呈桔红色,雄呈浅黄色)。
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一般需2龄性成 熟,浙江以南1龄即有性成熟。繁殖季节 因各地而异。
产卵及受精:一个繁殖期内可多次成熟 (每次间隔15-20天),一次成熟可多 次产卵。自然条件下,每年排放4-5次。 产卵多在大潮汛末期,可持续1-2天。 产卵量(2-3龄蚶为100-400万粒)。 成熟精子鞭毛型,成熟卵子圆形,卵径 60微米左右。精卵直接排入水中受精。
其英文名为Ark shell,日文名为ハィガィ
主要供鲜食,亦有用作腌渍加工。蚶肉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23%)和维生素B12。氨 基酸组成方面,除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 酸,组氨酸的含量很高(组氨酸对婴幼儿 也是必须氨基酸。注意组氨酸在保鲜过程 中易被分解成组胺,组胺中毒症状:皮肤 起红斑,瘙痒等)。并且牛黄酸、甜菜碱 (有甜鲜味)含量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也很高。具有很好的强身滋补作用,常 作为女性和老弱者的冬季保健食品。并且 对酒后的肝脏解毒非常有效。
在稚贝阶段是用足丝附着在表层泥土中的颗 粒上,因此,蚶苗多发生在半泥半沙的海滩 上,曾观察到壳长5毫米左右的蚶苗仍有用 足丝附着的能力。
随着泥蚶的成长,失去分泌足丝的能力,营 埋栖生活,其栖息深度,以刚埋没全身为限, 在泥滩的表面,形成两个相连接的出入水孔, 以进行海水的交换。稚贝多栖息在表层下l- 2毫米泥中,成贝生活在1-3厘米的滩涂中。 在北方,冬季泥蚶埋栖在泥层深处,双壳紧 闭,处于冬眠状态,直至3-4月间水温上升 泥蚶才爬上滩面进行呼吸和取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