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初探
关于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分析及采样方法探讨

关于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分析及采样方法探讨摘要: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若干行业有着带动效应,然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开始增加。
尤其是当前土壤污染情况特别恶劣,假如不使用高效的模式预防,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笔者对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目标与情况进行论述,解读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准则与布点模式,探寻场地土壤调查采用模式,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根据。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分析;采样探讨伴随我国工业企业产业化的逐渐改善整合,大部分郊区区域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工业区中。
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让城市建设范围逐步扩大,搬迁后工业企业土地会被再度开发与利用,从而让土壤应用特征改变。
工业企业用地由于经营项目过程中可能对该区域土壤质量造成影响,如直接用于城市开发建设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存在对周围生态与民众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因此,在对原工业企业的土地开发与利用以前,需要对场地土壤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土壤污染情况,为污染场地的管控、修复与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一、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的目标与调查过程分析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查重心是使用系统调查模式,将待开发与利用的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情况与空间布局、主要污染物进行有效地管控与修复,能够让拟开发与利用的场地土壤质量情况修复到达标的状态。
污染场地土壤情况调查分成三大阶段——其一,是搜集材料、勘探场地与人员访谈为核心的污染辨别阶段,不需要进行采样工作;其二,是以采样与分析为核心的污染验证阶段。
通过采样分析,明确土壤是不是有污染情况与污染类别、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等,划定污染区域、达标区域;其三,是以补充采样与检验为核心的阶段,进而获得风险评价与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的数据。
二、案例分析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情况是——此土壤中大部分污染物是六价铬,污染方量约达到5432.6m3,有机物的土壤体积达到1930.8m3。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用系统布点法应按正方形网格划分工作单元,污染区域风格按20m×20m设置,其余区域按40m×40m设置,在每个网格中心布设1个采样点。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探讨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探讨摘要:在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过去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逐步被抛弃,许多工业企业倒闭或迁移,许多工业土地变成了城镇的建设土地,被重新开发了起来。
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使得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查与治理,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为切入点,从土壤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着手,分析了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的原则、程序、方法,并对土壤调查样本方法进行了论述,期望为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采样引言:土壤与大气、水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土壤为人们提供了农业用地和生产建设用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最近几年,随着土壤污染情况的不断恶化,其造成的损害也越来越明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食品卫生和安全造成威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引起该地区土地环境污染的因素有:一是工业和工业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渣对周围土地环境的影响;二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肥料和杀虫剂的不当施用,造成了对土地的严重破坏。
三是生活垃圾和废旧电池等废弃物的乱扔,生活废水的无序排放,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
四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等因素的作用,水体、土地等都存在着重金属含量过高的问题,不适合农业的发展。
在进行土地污染治理工作时,必须要对土地污染的原因进行清晰的认识,要对土地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目前,对于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已经给出了清晰的标准和规范,基于这一点,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污染现场土壤调查技术和方法的力度,提高土壤调查布点、采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专业性,保证土壤调查的结论是正确的,为后续的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一、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布点原则污染场所土壤调查布点时,应综合考虑污染现场的原始数据和具体情况,在对土壤样品进行收集时,确保采样地点具有代表性。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案探讨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案探讨摘要:污染土壤的调查与评估应注重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污染类型、污染因子、污染途径、危害程度的真实性进行全面的调查,土壤污染的客观、准确的评估,土壤的健康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为进一步的生态修复和优化提供参考。
本文还就污染场地土壤采样的布置与方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采样方法探讨引言:中国工业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大量的城市和郊区地区的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迁移。
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建筑面积的扩大,工业企业的闲置用地将被重新开发,从而改变了土地的用途。
原工业用地因受生产、经营等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污染场地。
所以,在对工业用地进行利用之前,必须对其土地的土壤环境状况进行初步的调查[1]。
了解场地的土壤污染情况,为场地的治理、修复、利用等决策提供参考。
污染土壤调查与评估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污染类型、污染因子、污染途径、危害程度等进行全面调查,以客观、准确的方式评估土壤污染,并对土壤的健康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为进一步优化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最后,对污染场地土壤样本的定位要点及方法进行了讨论。
1、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目标在对污染土壤进行调查时,应先确定污染场地土壤的研究对象,然后运用精确、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于对污染区域和污染程度进行精确的分析。
根据现场环境调查规范,将现场土壤调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污染辨识,二是污染调查和分析,三是取样和分析。
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条件,采取了不同的取样方法,以确保对土壤的污染识别结果有较大的帮助。
其次,在对土壤参数的研究中,要综合考虑土壤的复杂因素,搜集有关的资料,制订详细的土壤测试方案,确定污染区域的主要调查对象,同时进行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分析,以此来判断污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无污染、轻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2、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布点原则全面性原则: 调查的目标是了解整个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所以在布点时,除了要根据地块本身的性质、潜在的污染物性质,还要进行污染浓度、空间分布等方面的调查,还要对原来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的地区进行数据采集和调查。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策略探究

反观国内,目前对场地环境监测尚未形成完善的相关标准。 目 前 的 土 壤 监 测 工 作 以 其 他 相 关 环 境 与 环 保 标 准 为 参 照 ,如 《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关于若干重金属元素等指标的标准以及关于 项 目 相 应 分析测定法的规定,但对布点方法尚未提出规定。在 2 0 0 4 年 国 家 环 保 总 局 颁 布 的面向全国土壤普查的《土壤环境监测
美 国 关 于 场 地 的 监 测 采 样 的 规 定 中 ,主 要 采 取 根 据 土 壤 特 征 采 集 同 层 土 壤 的 混 合 样 品 的 方 法 ,首 先 在 场 地 内 划 分 出 若 干 地
块 ,继而又在地块中划出网格并对网格内开展同层采样,最终监 测各样品的混合产物。日本和英国也分别在1970年 和 1988年颁
目前国内各大中小城市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企业搬迁后遗留 场 地 再 开 发 问 题 ,这 时 开 展 场 地 环 境 调 查 ,了 解 污 染 场 地 的 现 状 ,才能更好地进行场地的修复工作,进而推进场地的再利用工 作 。其 中 ,最为重要的就是场地内的土壤监测工作。而土壤监测 工作的开展、污 染信息的获取,必须要通过对污染场地土壤的取 样分析。
2 国内外关于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技术要求
许 多 发 达 国 家 已 经 建 立 了 相 关 的 土 壤 监 测 体 系 ,这 对 于我国 土壤监测工作提供了许多参考。在 美 国 ,土壤监测主要以行业或 协 会 的 标 准 方 法 或 规 范 为 主 ,有 关 土 壤 质 量 的 标 准 和 规 范 主 要 有 E P A 方法和美国测试与材料学会( A S T M) 标准, A S T M 建立的有关土壤采样的标准方法已被许多国家采用(如日本与加 拿大等)。位布设策略探究
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法

94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法武恩泽(吕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山西吕梁033000)摘要: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油库、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自城市中心搬迁或关停,这些企业搬 迁或关停之后会变成生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污染场地,对生 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土壤监测是避免场地污染事故的 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对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 原则、程序及方法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监测;监测点位布设;布设方法污染场地指的是因过量有毒有害物质在场地中存在,对场地 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场地内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的区 域%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油库、加油站、垃圾 填埋场等自城市中心搬迁或关停,而这些企业搬迁或关停之后会 变成生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污染场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避免场地污染事故,保护人体健康,需要对外迁下业区做好土 壤环境状况监测。
1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原则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时候需坚持如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监测点位要对不同类型及利用方式土壤全面覆盖,这样才能对污染场地土壤质量有全面掌握。
(2)可行性原则: 监测点位布设时需兼顾现场安全、交通等实际情况。
(3)经济性原 则:监测点位布设应确保样品最具代表性,能够最大限度节约人 力、物力、财力。
(4)连续性原则:监测点位布设不仅需要满足本次 监测,同时还要兼顾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需求。
(5)分级控 制原则:监测点位布设需按国家、省、市不同层次需求进行尺寸设 定,对监测点进行分级控制管理。
(6)相对一致性原则:监测点位 布设需确保同一采样区域中土壤差异性尽可能小,土壤性质需具 备相对一致性。
2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2.1分区布点法对于占地面积大、各区块使用功能清晰,土壤原始状况保存 较好的污染场地需优先应用分区布点法对监测点位进行布设:(1)不同污染场地在监测中需按照污染物种类、途径及方式对监 测点位进行布设;(2)监测点位布设中需尽量将地块原有分界当 作是监测区的边界,确保区块形状;(3)监测布点时同一深度地块 需按照同一类别进行划分;(4)如地块划定区域过大,可按照具体 要求将其划分成若干小块。
浅谈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和采样方法

332023年9月下 第18期 总第414期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污染防控与治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要点。
以土壤污染为例,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两大类,评估污染程度、确定污染原因、制定治理方案,都离不开污染场地土壤调查数据[1]。
现有法律法规中,对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提高调查布点与土壤采样的科学性、规范性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污染治理修复的关键一环。
现有文献报道中,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污染原因和处理方法上,关于土壤调查布点与采样的内容较少。
1污染场地土壤调查流程和目标1.1 调查流程(1)污染识别。
有外源污染物进入土壤,土壤质量明显下降,且污染物浓度超过限值,说明土壤发生污染;(2)调查分析。
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全面分析,收集地质、水文、气候等资料,制定现场采样计划方案,明确调查工作目标;(3)采样评估。
按照规范要求对污染土壤采样,经实验室检测确定污染物类型、浓度,评估污染带来的风险。
1.2 调查目标(1)在调查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资料,确定污染范围,分析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之间的关系;(2)根据相关资料和参数,划定土壤污染等级,确定污染严重程度;(3)将污染场地划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轻度、中度、重度),为后续治理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2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方法2.1 布点原则(1)点面结合。
由点及线再到面,保证点位布设的全面性,确保采样的代表性;(2)分区布点。
在不同污染区域内进行布点,调整不同区域的布点密度,污染程度越高,点位布设越密集;(3)经济适用。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快速检测、经验判断等方法调整点位,在保证调查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尽量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2.2 准备工作(1)获得污染场地的使用资料,包括历史、规划、生产状况、污染排放、治理措施等,安排专业人员现场勘察,与现场人员交流,走访知情人,如政府官员、生态环境部门人员、附近居民等,对场地污染情况进行总体了解;(2)以污染场地为核心,对周边敏感区域进行考察,重点了解地下管网、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分析土壤污染与水污染的关系,提高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准确性[2];(3)根据以上掌握的资料,制定布点实施方案,合理配置人员、设备和资金。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发布时间:2022-03-24T07:47:00.831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25期9月作者:邹旭[导读] 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能够对调查结果精准性产生直接影响邹旭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能够对调查结果精准性产生直接影响。
若未对土壤监测点位进行合理布设,必将导致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及修复等多项工作无法有效落实,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改善。
因此为提高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科学性,保障调查结果精准性,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实施,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资料,围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及重点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业内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调查;污染场地;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引言: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因此为有效处理土壤环境问题,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必须严格依照规范标准做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并及时修复与治理土壤问题。
考虑到土壤监测点位布设与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质量具有密切联系,故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对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与应用,以提高调查结果可靠性,该点对提高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内容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内容可根据不同性质划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①背景点布设。
该点内容主要指明确受到人类各项活动较小影响的土壤,并在此类土壤进行点位布设。
在完成点位布设工作后,环境监测人员将获取丰富的土壤原始面貌信息内容,进而为后续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②基础点布设。
该点内容主要指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并在已掌握的土壤基础上对监测点位进行布设,结合实际状况采用相应的环境监测模式,实现充分掌握土壤环境状况及其变化状况,科学判断土壤环境污染程度,进而确保后续土壤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③监控点位布设。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年第7期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研究张启佘雁翎付丽洋冯旭(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江苏南京210093)摘要:采取合理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是获得理想调查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分析了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原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随机布点法、分区布点法和系统布点法的具体操作、适用条件和特点,同时佐以实例,为合理布设土壤监测点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监测点位布设方法1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会直 接影响生态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以及人体健康。
我国污染场地数 量多、分布广,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是掌握土壤 污染现状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 等。
采样点位布设的密度与土壤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成 正比例关系,但过密布设点位又会增加调查、监测成本。
因此,为 获得理想的调查效果,采取合理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在调 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点位布设原则2.1可行性土壤监测点位是后期监测的基础,因此,点位的布设要兼顾 现场安全、交通、场地内构筑物分布等因素,不能因点位布设不 当而造成土壤采样、监测无法开展。
2.2连续性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既要满足本次监测的现实需要,也要 满足土壤环境治理风险管控、长期监测的客观需要,点位布设要 具有连续性。
2.3全面性根据土壤类型、土壤区位特点以及利用方式等不同,监测点 位的布设要兼顾土壤的各种类型,为土壤污染场地调查,全面掌 握土壤现状提供支持。
2.4经济性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密度与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成正 比例关系,但也要兼顾经济性,否则会增加监测调查分析的时间 成本和经济成本,布设能够最具代表性的点位,达到污染场地环 境调查目的。
3点位布设方法3.1随机布点法针对污染场地调查的面积过大,土壤特征相近、土壤使用功 能相同的区域在初步布设相应的监测点位时,可采取随机布点 法进行土壤取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与分析・收稿日期:2009-09-22作者简介:陈辉(1955-),男,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环境科研及项目管理。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初探Preliminary Study on Spot Setting Methods for Soil Monitor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Inve stig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 s陈 辉 张广鑫 惠怀胜(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沈阳 110016) 摘要 结合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土壤监测面临的现状,通过分析国外土壤监测采样的点位布设方法及国内相关技术标准的相应要求,对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的点位布设方法进行了探讨。
提出土壤样品采集的平面点位、纵向分层布设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基本原则和布点要求,分别对具体的平面、纵向采样点位布设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为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采样提供借鉴。
关键词 污染场地 调查 土壤 监测 点位布设Abs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s oil m onitor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and by analysis on spot setting methods and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l technical criteria for s oil m onitoring and sam pling at home and abroad ,a preliminary study is conducted on the spot setting methods for s oil m onitor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In fluencing factors ,basic principles and spot setting requirements to be considered for planar spot setting and vertical layer 2ing setting of the s oil sam ples collection are proposed and specific spot setting methods for planar and vertical sam pling are als o analyzed re 2spectively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to s oil m onitoring sam ple coll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K ey words Contaminated site s Inve stigation Soil Monitoring Spot setting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各地逐步转换城市功能并进行市区布局的调整,而使许多大中型企业陆续搬迁出城市中心区,将原有企业用地再次开发利用而原土地的使用性质发生了转变。
但由于许多原有企业用地受到生产经营过程影响形成了污染场地,未经治理、修复时,污染场地对周边环境影响和地面活动人群健康风险的威胁依然存在,且多数场地的污染源仍继续向周边环境扩散,有的甚至造成继发的环境污染事故,成为城市潜在的环境污染隐患。
为加强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防止场地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国家颁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对于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外迁工业区域,要尽快制定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勘探、监测方案,对施工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清理工作计划和土壤功能恢复实施方案,尽快消除土壤环境污染。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要求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原址进行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在面临城区内搬迁企业遗留场地转变土地使用功能、再次开发时,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场地环境调查,以期提供污染场地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状况信息,进而为场地修复、利用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场地环境调查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而在前期基础信息调查的前提下,取得土壤污染状况基本信息的必要渠道是污染场地土壤的采样、检测分析。
由于土壤类固体物极不均质性的特点,在确定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可能的污染物种类)后,采样布点方法将对监测结果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布点密度与监测—16—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初探 陈 辉结果的可靠性、代表性成正比。
但过密的布点将造成土壤环境监测中人力、经费和监测周期的过度耗费,在目前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环境监测的起步阶段尤其难于施行。
本文从目前国外一般污染场地土壤监测与采样的布点方法及国内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地监测案例出发,对几种典型场地不同使用及污染情景下的土壤监测采样布点方法作以初步探讨。
1 国外场地土壤监测与点位布设技术要求美国土壤监测主要以行业或协会的标准方法或规范为主,有关土壤质量的标准和规范主要有EPA 方法和美国测试与材料学会(AST M )标准,AST M 建立的有关土壤采样的标准方法已被许多国家采用(如日本与加拿大等)。
美国EPA 在S oilScreening G uidance (1996)中关于场地的监测采样做出相关了规定,除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外可以根据土壤特征采集同层土壤的混合样品,即通过将场地划分为不同地块,地块面积为0.5英亩(约2024m 2)或更小,一般情况下在从每个地块内划分4个、6个或9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再进行同层采样,采样后制成混合样品待测。
在采样深度上,从地表下2cm 土壤开始采样,每隔2英尺(约0.6m )采集一个土壤样品。
日本早在1970年就颁布了《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并作了数次修订。
在颁布的《土壤污染对策法实施规则》中将监测物质分成三种,分别为特定有害物质(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特定有害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和特定有害物质(主要是农药等)。
针对土壤污染调查监测规定了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及样品分析检测等方法。
采样布点是在场地东西和南北方向划定网格,原则上每100m 2(10m ×10m )设1个采样地块;污染可能性小时为每900m 2(30m ×30m )设1个采样地块;VOC 不采混合样,金属和农药等可采5点混合样。
其中样品采集分土壤气样品采集、土壤浸出浓度样品的采集和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样品的采集,样品分析测试也针对三种样品进行具体分析方法的规定。
土壤的采集从地表到地下水依次为地表至地表下5cm 土壤样、5cm 到50cm 土壤样及深层土壤样(从0.5m 以下到地下水位每间隔1m 采1个样品)。
英国标准局(BSI )于1988年颁布了《潜在污染土壤的调查规范》(草案)(DD175:1988),该规范规定了一般土壤污染调查的程序和方法指导,包括准备、布点方法、样品采集数量、样品采集方法、质量控制及报告编写等内容。
此外,还积极采纳了IS O 的有关土壤采样与制样标准,包括调查方法、取样设计、取样方法及安全防护方法等。
2 国内场地土壤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的相关标准要求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场地环境监测的相关标准。
在实施场地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实际参照有关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如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 B/156182-1995),其中规定了土壤中Cd 、Hg 、As 、Cu 、Pb 、Cr 、Zn及Ni 总量和六六六、滴滴涕的三级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规定了各检测项目相应的分析测定方法,并未规定采样及布点方法。
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 J/T 166-2004),其中规定了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在采样准备中对监测项目与频次进行了规定,同时阐述了普查监测中简单随机、分块随机、系统随机三种布点方法。
对于农田土壤采样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包括监测单元的划分、布点的基本要求及剖面样、混合样的采集方法等。
对于建设项目用地、城市土壤、事故污染土壤等监测,仅简要说明了基本方法和布点采样原则性的要求。
此标准主要是针对全国土壤普查的监测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技术需求而制订颁布的,主要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评价等的监测。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联合颁布了《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 J350-2007),该标准主要是根据土地开发为展览会用地针对土壤中污染物规定标准限值及相关分析方法,规定了92项污染物。
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 B/156182)未修订之前,因无其它对应的土壤质量标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测基本上依据该标准施行。
该标准是针对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确保用地的环境安全而制订颁布的,该标准也未规定土壤采样及布点方法。
—26—环境保护科学 第36卷 第2期 2010年4月为规范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针对目前大量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的调查、风险评估、检测及治理修复无章可循的实际状况,国家正在开展场地环境管理技术标准的制订,其中就包括了场地环境调查和监测的专项标准。
3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基本方法由于土壤监测结果对于场地环境调查结论的影响最直接、最根本,因而要求土壤采样所布设的点位能够应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代表并反映出场地内土壤污染程度及其实际污染分布。
同时,土壤监测的采样及分析检测工作量和费用均较大,布设点位的总数量将受到限制。
首先,应充分利用场地环境调查前期的成果,对场地的使用历史沿革、功能分区、可能的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对于占地面积较大、各区块使用功能清晰且土壤污染原始状况保存完好的场地,应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
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
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