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三节大气环境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播放两幅图片,或者是微视频。
内容是火锅上空的水汽往上走;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放在桌面上,水汽往桌下沉。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空气受热,气体膨胀上升;空气遇冷,气体收缩下沉。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热力环流。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运用各种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状况。
理解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一、热力环流(最基本的运动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①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气温与气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气压②,气温低→气压③。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3.空气的垂直运动:温度高的地方气流④,温度低的地方气流⑤。
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⑥上的气压差。
4.空气的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⑦的地方流向⑧的地方。
5.常见的热力环流(1)小尺度: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2)大尺度:季风环流,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⑨→空气的垂直运动→⑩→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空气的→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原因,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方向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高空可忽略不计。
4.风向(1)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有摩擦力)作用→风向等压线。
(2)其他纬度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①冷热不均②低③高④上升⑤下沉⑥同一水平面⑦气压高⑧气压低⑨冷热不均⑩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水平运动直接正比垂直于垂直相反反比垂直于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请简述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提示】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第三节:大气环境(5)

对气候 的影响 干热 温湿
西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实际情况:地表不均匀、地球在自转、地球在公转
极 地 高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赤 副
道 热
低 带
压 高
带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极 地 高 压 带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实际情况:地表不均匀、地球在自转、地球在公转
(2)南亚季风:
高压
低压
季节
风向
性质
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北风 寒冷 1月 冬季 陆地吹向海洋 干燥
(2)南亚季风:
东南信风带
季节
风向
性质
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北风 寒冷 1月 冬季 陆地吹向海洋 干燥 7月 夏季
(2)南亚季风:
东南信风带
季节
风向
性质
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北风 寒冷 1月 冬季 陆地吹向海洋 干燥 7月 夏季
极 地 高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副 热
带 夏威夷高压 高 压 带
赤 副
道 热
低 带
压 高
带 压 带
7月: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慢,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所以副热带高气压 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极 地 高 压 带
成因
气流
特征
对气候 的影响
湿热 干热
热力原因 上升
热低压
第三节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60N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太
亚欧大陆
副 亚洲(印度)低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压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明显改变的 现象。
2.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典型:东亚季风
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原前缘的偏北风;
7月份,北半球大陆增温比海洋增温快,形成的一 个热低压把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最为突出的为亚洲低压,相对应的太平洋上出 现太平洋高压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 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一月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压
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夏季: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湿润、多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冬季, 东亚盛行来 自内蒙古- 西伯利亚高 压前缘的偏 北风; (2)冬季风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1)夏季, 东亚盛行来 自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西 北部的偏南 风。(2) 夏季风高温、 湿润和多雨。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 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 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 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 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 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 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 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 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 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 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使 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大气环境非常详细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 气、水汽、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 干洁空气:
氮、氧:占大气总体积的99%。 微量气体:二氧化碳、臭氧、氖、氨、甲烷、氢、一氧化碳、氙 、
♦ 水 汽 ♦ 固体杂质:大气中悬浮着的尘埃、孢子、花粉等固态微粒。
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的主要成分中,氮和 氮和 氧合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99%。氧是人类和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 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 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是对地球上的生 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 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穿透大气射 到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又起到杀菌治病作用。
活动
• 1、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 随高度的上升, 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说, 2、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 密切? 密切? 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3、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因为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天气现 象复杂多变,容易成云致雨,与人类生 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天气现象云雨 雾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该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 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什么?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什么? 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什么
2.读上图回答: 2.读上图回答: 读上图回答 图中A 分别表示什么? 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各波段能量分别 占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 占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各类光的波长范围大 约是多少? 约是多少?
第三节 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 东北信风带风向的是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相关示意图
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 (阴影部分为气压带)。 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图示日期有可能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量和水汽得到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 和水平衡;同时对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 风 带 分 布
北半球 南半球
风 向
属 性 (影响气 候)
冷干 温湿 干燥
极地东风带(2个) 中纬西风带(2个) 低纬信风带(2个)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 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 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如 何 快 速 画 气 压 带 风 带 图
90°
60°
30°
高空
地面
0°
高纬环流
10 7
6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第二章 第三节
宽甸一中
栾骏
复 习 1 : 热 力 环 流
低气压
湘教版必修一 2.3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共22张PPT)

东亚季风
风向
类型 气候 气候 特点
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温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冬寒冷干燥 夏炎热多雨
冬温和少雨 夏炎热多雨
南亚季风
冬季:东北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一 亚洲高压(又称 阿留申 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 低压
压)
高压
冰岛低 压
七 亚洲低压(又称 夏威夷
月 印度低压)
高压
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季风环流
①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 著改变的现象
②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课堂小结
1.气压带、风带形成: (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 (3).七带六风 2.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大气活动中心 4.季风环流 最典型的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课后作业
• 1.复习本届2.3-3所学内容。 • 2.一线精练P23第三节 大气环境。
均状态
长期平
(2)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3)意义:促进地球的水热平衡
2、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 ----单圈环流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因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热力因素)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因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热力因素) 地转偏向力(动力因素)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2.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教案一、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开始阶段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所以对该节知识理解有难度。
教材分析:《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旨在借用或绘制原理示意图,如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养成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2、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
提高对实际生活中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四、教学难点高低压的判断,等压面的绘制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P=ρgh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那什么因素会影响密度呢?海拔-海拔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比如我们现在在的四楼就比一楼气压低一些。
那还有什么会影响密度呢?温度-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PPT 展示书本A B 问:哪里的重量大些——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所以在喜马拉雅山上煮饭得用高压锅来增加压力。
)那高低压如何比较呢?不同海拔高度的无需比较,海拔高的气压低。
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注意: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空气只受重力的作用,则形成的等压面是水平的。
并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所示a=b>A=B,那假设A地热B地冷,A与B地还会不会相同呢?四、(探究活动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原理)师:大家都非常的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到底有没有学明白了。
第三节:大气环境(2)

热源
地面
宇 宙 空 间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和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有什 么差异?从大气环境的角度看各是什么原因?
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的削弱作 用,温度升得很高,晚上没有大气的保温作 用,温度会降得很低,故而温差比地球大很 多。
月球白天在阳光直射 的地方温度可达127℃
夜晚则降至-183℃
课堂演练—2
1.下列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D )
(
)
2.霜冻出现在冬季晴朗的夜晚还是阴雨的夜晚,我国 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方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 害,其原理是什么?
昼夜皆晴,温差最大;昼夜皆阴,温差最小;晴朗的 夜晚空气稀薄,云量很少,大气的逆辐射很弱,保温 效果很差,故而出现霜冻。
人造烟幕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这 些物质能加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的效果。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释放的能量以波长最长的红外 线为主,相对于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而言,地面 辐射和大气辐射被称为长波辐射。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效应
大气上界
反射、散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辐 射
被 地 面 吸 收 47%
吸收 地 面 辐 射
被大气吸收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太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地
大地暖大气
洞口九中
1 2 3 4 5
谭东
大气的物质组成和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的天气系统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 辐射定为百分之百,而实 可见光(50%) 际上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 辐射却只有47%,这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 紫外线(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4
等压面
3
2 1
B
地
A
面
C
若地面受热均匀时,即A、B、C三地气温相等, 则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低
高
低
(高) 冷 B 却
受热 (低)
地
A
面
(高) 冷 C却
当A地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 低 气压,其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高 气压。同 时B、C两地受热较小,空气冷却下降,在高空 形成 低 气压,在近地面形成 高 气压。等压面 出现 弯曲 。
1000
2 地转偏向力
背风而立,左低压, 右高压。
背风而立,左前低 压,右后高压。
活学活用 一、等压面及其判读
3.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没有月球大?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年均正午太阳度角 越 ,太阳辐射越强, 则地面辐射 越强 ;反之亦然。大 2.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反射率越强,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越弱 , 地面辐射就 越弱 ;反之亦然。 3.气象因素 晴天太阳辐射强,则地面辐射 强 ;反之亦然。 4.海拔因素 海拔越高,太阳辐射 越强 ,则地面辐射 越强 ;反 之亦然。
何为气压?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 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单位Pa.
影响气压 的因素 1.海拔高度(气压垂直递减) 2.大气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大) 3.大气温度(热低压、冷高压)
等压线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数值相 等压线与 等的点连成的 线 ;等压面是在垂直 等压面 方向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成的 面 。 等压线反映的是气压的水平 变化, 等压面反映的是气压的 垂直 变化。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一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 合作探究: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 几层?高度是多少?每层里 有哪些事物?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 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 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 的关系最为密切? 4.为什么平流层适合飞机飞 行?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冷高压
热低压
热低压
冷高压
(2)山谷风
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3)城市热岛环流
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响城市
热低压
冷高压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概念: 大气的水平运动 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风
3.风的类型 近地风
风
高空风
低压
近地风
低压
图示
(北半球)
高压
高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受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 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 摩擦力 的 共同影响,风向始 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终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定夹角 。
(北半球)风压定律 1 气压梯度力
低
1 气压梯度力
低
高 空 风
高
近 地 风
850
900
3 摩擦力
高
950
2 地转偏向力
低
高
低
高
B
地
低
A
面
高
C
水平气压的差异产生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使空 气在水平方向上从 高压 流向 低压 ,造成空 气的水平运动。在高空,空气从A地向 B、C 两地扩散;在近地面,空气则由B、C两地流 向 A 地。这种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空 热力环流 气环流称为 。
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白天海风,夜晚陆风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大气的热 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温度不会 过高)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晚温度不会过低)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直接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直接 热源
宇 宙 空 间
地面辐射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二课时 热力环流原理、大气水平运动(风)
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反 射 散 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大气逆辐射
地面增温
地
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规律总结
• 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释 放辐射能量,形成 地面 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 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形成 大气 辐射;大气辐射一部 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 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 相反 ,故称为 大气逆 辐射。 •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因此太阳辐射为 短波 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区,因 此将他们称为 长波 辐射。 •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 太阳辐射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是 地面辐射 ,所以对流层大气热量的最终来源是 太阳辐射 。 • 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 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 能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 保温作用 (大气还大地)。
削弱 作用 吸收 反射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段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 波长较短的 氧、高层大气
二氧化碳、水汽 较大颗粒的尘埃、云 层
选择性 无选择性
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较大颗粒的尘埃、雾 粒
选择性 无选择性
学以致用,知识抢答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 什么仍是明亮的? 散射 2、为什么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大气分子对蓝光的散射 4、为什么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学以致用,知识抢答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 在月球上,白天温度高达127°C;夜晚温度 可低到-183 °C,昼夜温差达310°C. • 地球上昼夜温差最大的地方是在美国的布 朗宁,在1916年1月23日至24日,白天气 温为7°C,而夜晚气温为-49°C,昼夜温 差为56度。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思考: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100%,而实际 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只有47%,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