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表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四篇)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由于实验室工作中要接触各种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而这些标本中可能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等危险因子。
病原微生物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摄入、吸入、针刺、割破或擦伤等途径感染工作人员。
因此在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按照二级生物防护水平要求来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好自身健康。
为了了解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科室规定如下:1.检验科全体员工每年例行一次健康查体,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体检内容包括:体重、血压、胸透、b超和肝功能、肾功能、血液分析。
2.对检验科全体员工每年进行一次甲、丙肝炎抗体和乙肝两对半检测;3.对从事hiv筛查的工作人员增加hiv抗体检测;4.对意外事件被刺伤的员工要及时注射抗血清,并定期检测追踪,确保员工健康、安全;5.对高危人员必要时予以预防接种。
6.实验室工作人员一旦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时,要立即向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并及时安排就诊和治疗;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二)一、检验科工作制度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二级管理制。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
申报科研课题,开展方法学研究,不断增加检验新项目,积极开展检验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
密切与临床科的联系,听取意见,改正工作。
2、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每天工作前后进行卫生大扫和整理。
3、建立《标本采集操作程序》,并向患者或有关人员宣传,强调相关的注意事项。
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不得接收,并说明原因和采集要求,建义重新采集。
4、建立报告审核制度,新毕业的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考核后,才能具有签发报告权,对未能独立工作的初级检验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所写的报告,应由带教老师共同签发。
5、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优选检验方法,制定操作手册,并由科主任批准执行。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5篇)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由于实验室工作中要接触各种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 而这些标本中可能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等危险因子。
病原微生物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 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摄入、吸入、针刺、割破或擦伤等途径感染工作人员。
因此在工作中, 工作人员要按照二级生物防护水平要求来采取防护措施, 保护好自身健康。
为了了解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 科室规定如下:1.检验科全体员工每年例行一次健康查体, 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体检内容包括:体重、血压、胸透、b超和肝功能、肾功能、血液分析。
2.对检验科全体员工每年进行一次甲、丙肝炎抗体和乙肝两对半检测;3.对从事hiv筛查的工作人员增加hiv抗体检测;4.对意外事件被刺伤的员工要及时注射抗血清, 并定期检测追踪, 确保员工健康、安全;5.对高危人员必要时予以预防接种。
6.实验室工作人员一旦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时, 要立即向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 并及时安排就诊和治疗;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 要及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二)1.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
2.实验室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健康监测工作, 及时了解实验室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3.凡进入实验室的员工都要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包括实验室人员岗位情况表、体检情况和免疫接种登记表。
4.实验室应制定实验室人员年度体检计划并按时实施, 及时将体检结果记入人员健康档案, 根据需要也可进行临时性体检。
5.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 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6.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 新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 不符合岗位健康人员要求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7.所有实验人员在开始工作前要留取血清样品, 应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因子接受免疫以预防感染。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文健康管理制度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健康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和健康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从体检、职业危害防护、营养健康等方面阐述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制度。
一、体检管理1.定期体检为了监控和评估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检验科应建立健全的体检管理制度。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保健指导。
2.全面体检项目体检项目应覆盖全面,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对于接触辐射、有机溶剂等职业危害的工作人员,还应加强相关项目的检查。
3.健康档案管理建立每位员工的健康档案,记录体检结果、用药情况、健康问题等相关信息。
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参考依据。
二、职业危害防护1.职业危害评估检验科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职业危害评估,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
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2.职业防护设备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检验科应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并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3.防护培训对于新员工,应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的相关培训,包括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职业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此外,还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讲座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营养健康管理1.饮食健康检验科应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员工的营养需求。
增加膳食纤维、优化脂肪酸比例、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等,有助于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体育锻炼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设备。
通过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心理健康管理检验科应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员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检验科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档案表

检验科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档案表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码:
联系
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
配偶姓名:
子女人数: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就业经历
目前工作单位:
入职日期:
是否有过体检记录:
如果有,请提供相关体检记录:
健康状况
是否有以下健康问题(请填写“√”表示有,空白表示没有):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肺结核:
肺癌:
白血病:
肝炎:
肾病:
艾滋病:
其他:
家族病史
是否有以下家族病史(请填写“√”表示有,空白表示没有):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白血病:
肺癌:
其他:
近期体检情况
最近一次体检日期:
体检机构:
是否有体检异常情况:
如果有,请提供相关体检报告:
其他注意事项
是否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
是否正在服用药物:
是否存在任何健康限制或注意事项:
以上填写内容将作为您的身体健康档案,请如实填写。
如有变动,请及时更新。
医学检验科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医学检验科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制度医学检验科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结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危害因素的威胁。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健康监护制度至关重要。
一、健康监护制度的目的1. 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权益。
2. 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意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
3. 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健康监护制度的内容1. 健康检查制度(1)新入职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特殊情况下,如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应立即进行健康检查。
(3)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专科项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健康检查结果异常者,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工作岗位或休息治疗。
2. 职业培训制度(1)对新入职人员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确保其了解实验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3)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化学安全、物理安全、个人防护措施等。
3. 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制度(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化学防护柜、通风设备等。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内容,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防护眼镜、口罩、手套、护耳器等。
(3)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知识。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制度(1)实验室应定期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如生物毒素、化学试剂、放射性物质等。
(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更换防护设备等。
(3)建立健全实验室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及职业病伤害。
5.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健康检查结果、职业暴露史等。
检验科SOP文件(新).

检验科SOP文件目录1. 检验工作管理程序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3. 检验科人力资源管理程序4. 个人防护程序5. 实验室使用和操作技术规程6. 实验室分析前工作流程的规范7.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程序8.仪器标识控制程序9.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管理程序10.检验科标准物质控制程序11.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12.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13.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程序14.检验科内审管理程序15.检验科室间质评标准操作程序16.检验报告的管理程序17.标本管理程序18.实验室消毒隔离规程19.废弃物处理程序20.干湿球温度计操作规程21.分光光度计标准操作规程2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规程23.电热恒温箱的操作规程24.电子天平操作规程25.冰箱、冰柜标准操作规程26.台式离心机标准操作程序27.实验室常用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28.移液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29.连续可调式移液器的使用、维护操作程序30.可调式移液器的标准操作规程31.高压锅使用的标准操作规范检验工作管理程序1 目的对检验科工作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检验工作符合规定要求,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和有效的检验报告。
2 范围适用于本科开展的各类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
3 职责3.1负责部分样品的采集。
3.2 各实验组收样人员负责各组检验样品的收发。
3.3 实验组负责人组织协调完成检验任务,并负责对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
3.4 检验人员执行检验任务,做好检验记录,填报检验数据。
3.5 报告授权审核人负责检验报告的签发。
3.6 各实验组负责本组检验报告的发放。
3.7 综合管理组负责检验资料的归档保管(计算机)工作。
4 工作程序4.1 检验工作分类4.1.1 本科的检验工作,根据标本的来源不同分为采样检验和送样检验,根据工作性质分为常规标本检验和检验质量抽检委托复检。
4.1.2 委托复检工作需按下列程序执行:(1) 当面核对标本姓名、性别、年龄及标本质量等资料;(2) 按要求进行各项检验;(3) 必要时委托方可全程参与检验过程;(4) 其余程序与常规检验标本相同。
检验科技术人员档案

初始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
毕业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后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
毕业时间
外出进修培训经历
检验科技术人员档案
目录:
注:每位技术人员首页为基础档案表,后面内容依次为:身份证复印件;职称证书复印件;健康档案及体检结果;外出进修与培训证书复印件;科内培训档案;授权档案。
填表日期: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任职时间
职称
取得时间
证书编号
职称
取得时间
证书编号
职称
取得时间
证书编号
职称
取得时间
证书编号
参加工作时间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7篇)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由于实验室工作中要接触各种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而这些标本中可能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等危险因子。
病原微生物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摄入、吸入、针刺、割破或擦伤等途径感染工作人员。
因此在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按照二级生物防护水平要求来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好自身健康。
为了了解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科室规定如下:1.检验科全体员工每年例行一次健康查体,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体检内容包括:体重、血压、胸透、b超和肝功能、肾功能、血液分析。
2.对检验科全体员工每年进行一次甲、丙肝炎抗体和乙肝两对半检测;3.对从事hiv筛查的工作人员增加hiv抗体检测;4.对意外事件被刺伤的员工要及时注射抗血清,并定期检测追踪,确保员工健康、安全;5.对高危人员必要时予以预防接种。
6.实验室工作人员一旦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时,要立即向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并及时安排就诊和治疗;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二)1.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
2.实验室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健康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实验室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3.凡进入实验室的员工都要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实验室人员岗位情况表、体检情况和免疫接种登记表。
4.实验室应制定实验室人员年度体检计划并按时实施,及时将体检结果记入人员健康档案,根据需要也可进行临时性体检。
5.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6.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新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人员要求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7.所有实验人员在开始工作前要留取血清样品,应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因子接受免疫以预防感染。
7.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可体征时,应当向本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派专人陪同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