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三历史复习课.ppt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12讲:晚清政治史(一):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共29张PPT)-经典通用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12讲:晚清政治史(一):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共29张PPT)-经典通用

作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 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 织。
知识梳理
一、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续上表)
影响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政治上:一系列不同等条约的签订,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受到严重破坏,政策被打 破,朝贡体制受到冲击。 经济上: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走 向解体。 文化上: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 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破坏,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 交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设立专门的机构——总理衙门负责外交事 务。 经济上: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 的洋务运动。 文化上: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2021/10/10
9
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4.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 日本当时已经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使政府和人民团结一体。而中国,政体依旧是封建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② 中国方面权责不明确,指挥不统一,没有动员起全国的力量; ③ 清廷和北洋水师领导层的腐败; ④ 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误,固守“以夷制夷”的旧策略。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人教版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版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变 1815

巩固:1815
程 崩
动摇:19C初
瓦解:11884488年
调整:1924、1925 瓦解:31、33、35、 36
崩溃法:西19斯39势力的
1946 冲击:20世纪
60、70年代
瓦解东:1欧9剧91变

欧洲革命
崛起和扩张
苏联解体


内 ①阶级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 ①资本主义
部 ②民族矛盾:
③国民经济已明显好转 ④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
A.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
B.为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7、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据此回答:
1、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B.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增长
C.是国家直接参与了再生产过程,干预经济生活
A.是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
C.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D.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4、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工业生产
C.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条件的是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一、经济之变:多元繁荣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
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中外历史纲要》上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占城稻
一、经济之变:多元繁荣
梯田
圩田(围田)
太湖围田


秧 马
转 筒 车
宋人与山争田, 与水争田, 与海 争田, 出现了梯田、圩[wéi] 田、淤田(也叫沙田)、架田等。 ——郭学信:《“绍述创造,靡 所不备”》
一、经济之变:多元繁荣
【思考】根据下列材料,思考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呈现什么特点?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1:宋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
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Hale Waihona Puke 鼓以来,不得禁止。西



材料2: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 铺席买卖……入店小铺林立,货郎
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
琅满目。
北宋东京城市功能示意图
影响 使农业生产得到极大提高; ②失地农民转入手工业和商业领域,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③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直接推动了土地垦殖数量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 ④促进了经济立法的完善; ⑤导致贫富悬殊加大,并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拓展深化】宋朝的租佃经济
含义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 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916——1368)
总体 中华文明走向成熟与繁荣
政治

经济

夏 具体 思想 金 表现 文化

民族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复习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复习对策

律 体 系》、 《 异 的 相 似 :全 球 背 景 中 的 东 南 亚 》、 奇 《 间 地 图 :大历 史导 论》、 《 时 探路 者 :地 理 大发 现 的
全 球 史 》、 以 及 《 制 太 平 洋 :从 澳 大 利 亚 到 阿 拉 斯 加 控
旗 帜鲜 明地 体 现 了新 课 程 目标 、理 念 ,命 题思 路 也 愈
史 观 强 涮 人 类 的 发 展 史 就 是 人 类 的 文 明 进 步 史 , 主 要 涵盖 了全 球 I观和 现代 化 史观 。 史

世 界 史 和 全 球 史 不 仅 是 近 年 来 欧 美 史 学 的 主 流 趋
势 ,也 对 中 国 的世 界 史研 究 产 生 了相 当影 响 ,成 为 目
加 清 晰 ? 因 此 , 必 须 全 面 将 新 课 程 目 标 、 理 念 实 施 到 高 = 的复 备 考 T 作 中去 ,从 根 本 上 注 重 学 生 能 力 培 养 。 _ 二 笔 者 认 为 , 仍 在 使 用 旧 教 材 的 高 , 必 须 做 好 两 方 面 的 工 作 。 第 一 , 加 强 学 生 解 题 能 力 的 培 养 。 作 为 教 师 要 从 教 材 观 向 课 程 观 转 变 ,在 夯 实 基 础 知 识 的 前
如 同 全 球 化 一 样 , 全 球 史 观 本 身 也 带 有 深 刻 的 西 方 或 美 国 特 性 , 当 它 们 跨 越 不 同 的 语 境 进 人 中 国 的 学 术 界 时 , 中 国 学 者 也 对 其 进 行 了 反 思 。 全 球 史 兴 起 的 初 衷 一 方 面 是 为 了 超 越 相 对 分 离 的 民 族 史 , 强 调 人 类
・政 史 地 教 学 研 究 ・

高三历史备考:如何构建思维导图课件(共44张PPT)

高三历史备考:如何构建思维导图课件(共44张PPT)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1、记笔记
1)导图笔记的特点与优势 笔记的基本属性
信息的整理与使用
特点与优势:
1、信息整理
主题鲜明 分类与归纳 概念明析 逻辑清晰
2、强化记忆
关键词 色彩图形 省时高效
3、团队协作
2)笔记对比: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 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 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4分5高三收获1名词概念知识体系逻辑清晰2构建通史版的思维导图高三通史版思维导图及相关复习材料时代特征三如何画思维导图1课堂思维导图的制作1课堂思维导图的制作流程2思维导图作品展示学生作品
打开学习的那扇门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沈阳二中 李景芳
高三复习最大的苦恼
逻辑 历史解释
一、思维导图是个什么
鬼?
1、简介
这个假期 不补课!!
Tony Buzan
1、放射状思考,发散思维; 2、可视化、激发想像力,创造力; 3、开发大脑潜能;
运用思维导图的公司: IBM、 波音公司、 微软公司、 惠普公司、 通用公司、 汇丰银行……
理想
创造力! 想像力! 创新力!
素怪质教我育喽!!!
现实
高考中,这三力 有多大,考生就 能死多惨!!
四、反思
只是工具,不能神化! 但其好处显而易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敲黑板,划重点,一张导图代表我的心!!
参考答案: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 挽救民族危亡。(4分)
5、高三收获
1)名词概念、知识体系、逻辑清晰 2)构建通史版的思维导图
高三通史 版思维导 图及相关 复习材料

专题07 辛亥革命(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07 辛亥革命(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2024届 高三新教材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专题7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
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01-1919年),
是中国人民逐步觉醒、抗争与探索进一步发展时期。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也是晚清统治结束与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深化的沉沦,也有中 华民族逐步觉醒,掀起抗争与救亡的奋起。该阶段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激进派分别掀起了辛亥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高考真题】
(2022·广东卷·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
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
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
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36镇。1905年成立巡警部。 (2)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校;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为
中、小学堂;颁布各类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成立学部。
(3)奖励实业:振兴商务,成立商部,聘张謇等充头等顾问;颁布商务 和奖励实业章程,如《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宣布自由发展实 业为合法,承担了保护投者利益的责任。
【考情分析】
时间
1(2) 清末地方自治的背景
浙江卷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体;浙江卷27·辛亥革命的 背景;江苏卷8·辛亥革命的背景;浙江卷15·近代中国交通 工具的进步;浙江卷1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8-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4张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8-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4张

必修一 专题8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基础梳理
必修一 专题8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1 革命前夜的“火星”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主观条件。 2.有利形势 (1)国内:________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 风起云涌。 (2)国际: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 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必修一 专题8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典题示例
必修一 专题8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1】
(2009· 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
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 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 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 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B.俄国共产党 C.布尔什维克党 D.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沙皇政府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
课堂巩固
3
互动探究
6
课后强化作业
必修一 专题8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目标定位
必修一 专题8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课标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 展示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考纲 要求 俄国十月革命。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 聚焦 较;十月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参考答案: 2.(1)一战
必修一 专题8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2 帝国大厦坍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 (1)对象:________(罗曼诺夫王朝)。 (2)性质:______________。 (3)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了两个政权并 存的局面。 2.《________》的发表: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 点、前途等问题。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 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用新的复习观念贯穿复习过程:课 程改革向我们传递了许多新的理念。如 “新课程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研究性学习”。从新高考命题原 则来看,倡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全面 牢固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掌握基础,提高素质,全面而又个 性地发展。
而在“你认为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有何积极意
义?”、“欧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你认为 该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等问题分组讨论时,有意识 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便生生之间的互 相帮助与学习。对每位学生的发言,教师都进行点评, 充分肯定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肯定其思维的创 造性,对于不科学、不合理的部分采用适当的方式予 以指出,绝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尽己所能地为 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 有变化、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 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且让不 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均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 正是我们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有 效性最本质的体现吗?
在本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主要形式。 在互动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共同探讨来落实知识, 在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欧洲共同体是由哪些机构合并成立的?”、“欧 洲共同体成立的目标是什么?”、“欧盟成立的标 志、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哪些国家组成、亚太经合组 织成立的背景”等问题交给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回 答;“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是什么?”、“北美 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同点?”、“你认 为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有何积极意义?”、“经 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会带来怎样有益和不 利的影响?”等问题则交给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回 答。
新形势下高三历史复习课 有效性探微
苏州市教科院 沈春华
提纲
更新观念 精心备课 构建网络 讲练结合 针对差异 感悟历史
一、更新观念,迎接课程高考
以课程理念为指针,更新观念:一 是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二是 用新的复习观念贯穿复习过程。
一是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 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 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学观念—— 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这 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 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新课程高考 的基础”
教学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 团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教学策略:以高考题导入,以材料的 解析串联整课、落实基础知识,通过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解题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 重要性,课文小结形成知识框架。
三、构建网络,理清知识线索
四、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2002年广东卷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建立煤钢共 同体。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 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7年, 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 共同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1975年,欧共体首脑 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 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 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 的组织。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 和服务的自由流动。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回答: (1)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 演进趋势。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说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 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1.从“教师为本”到“学生为本” 2.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 3.从“注重强度”到“注重效率” 4.从“浮于表面”到“落实细节” 5.从“闭目塞听”到“关注热点”
二、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欧洲联盟成立的原因、形 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对世界的重大影 响。
六、感悟历史,实现情感升华
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不仅是使学生知道和记住 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 的活动,使学生感悟历史,进而逐步学会认识 历史、评价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 鉴,学以致用,对当前社会进行观察、思考和 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改中明 确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或许是我们历史 课堂教学中更应追求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有效 教学决不是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教学,也不 能因为是高三历史复习课就片面地只追求分数 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应该是长远与眼前 相结合。
五、针对差异,提高教学实效
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 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 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 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 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 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学术上的底气(知识水平) 指导上的灵气(教学方法) 对待学生上的雅气(师德品味) 生活上的大气(个人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