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外设计制图与透视 第4章[65页]

合集下载

《室内设计工程制图》第四章PPT演示课件

《室内设计工程制图》第四章PPT演示课件

13
L
4.1 制图的有关标准规定
图4-8 尺寸排列与布置
14
L
4.1 制图的有关标准规定
4.1.6 尺寸标注
4.半径、直径、球的尺寸标注法 半径:应一端从圆心开始,另一端画箭头指向圆弧。半径数字前应加注半径 符号“R”(如图4-9所示)。 直径:直径数字前应加注符号“φ ”,在圆内标注的直径尺寸线应通过圆心 ,较小圆的直径可以标注在圆外(如图4-10所示)。 球:标注球的半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R”。标注球的直径尺寸 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
9
L
4.1 制图的有关标准规定
图4-6 尺寸的组成
10
L
4.1 制图的有关标准规定
4.1.6 尺寸标注
1.尺寸的组成要素 尺寸标注由尺寸线、尺寸界线、尺寸起止符号、尺寸数字构成(如图4-6所 示)。 (1)尺寸线:应用细实线绘制,一般应与被注长度平行。图样本身任何图 线不得用作尺寸线。 (2)尺寸界限:也用细实线绘制,与被注长度垂直,其一端应离开图样轮 廓线不小于2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3mm。必要时图样轮廓线可用作尺寸界 限。 (3)尺寸起止符号:般用中粗斜短线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限成顺 时针45度角,长度宜为2—3 mm。 (4)尺寸数字:图样上的尺寸应以数字为准,不得从图上直接取量。
4.1.6
尺寸标注
3.尺寸排列与布置的基本规定 (1)尺寸宜标注在图样轮廓线以外,不宜与图线、文字及符号等相交,有时 图样轮廓线也可用作尺寸界限。 (2)互相平行的尺寸线的排列,宜从图样轮廓线向外,先小尺寸和分尺寸, 后大尺寸和总尺寸。 (3)第一层尺寸线距图样最外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10mm。平行排列的 尺寸线的间距,宜为7—10mm,并应保持一致。 (4)几层的尺寸线总长度应一致。 (5)尺寸线应与被注长度平行,两端不宜超出尺寸界限(如图4-7所示)。

室内设计手绘透视作图方法和表现技巧

室内设计手绘透视作图方法和表现技巧

室内设计手绘透视作图方法和表现技巧室内设计手绘透视作图方法和表现技巧在室内设计中,手绘效果图可以说是设计思路的一种快速表达方式,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一项本领。

而透视原理在手绘效果图中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透视的准确起到了形体准确的作用,而形体的准确恰恰是手绘艺术表现重要手段。

基于教学的经验,很想把透视原理进行解析,以便于同学们和设计师们共同学习和进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室内设计手绘透视作图方法和表现技巧,欢迎阅读。

1、空气透视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产生形象的远近虚实变化、色彩的纯度和冷暖变化,是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

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近实远虚变化、平面变化、繁简变化,以及色彩的纯度变化(近艳远灰)、冷暖变化(近暖远冷)。

2、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没有固定的消失点。

画面的图形按照一定原则排列,如空间位置关系,主次关系,疏密关系,叙事关系等来确定画面的安排。

散点透视主要是在我们中国的绘画和建筑艺术和大量运用,非常符合“写意”的表达意图。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移步换景的空间艺术效果来兴建,其恰恰就是运用了散点透视的特点。

3、焦点透视也称为“线透视”这是基于科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透视理论。

为西方写实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焦点透视、空气透视在中室内设计中占很大的比重。

焦点透视中主要是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两点透视)运用最广。

透视基本专业术语画面:假想的透明平面,也叫图面。

视平线:就是画面上通过心点的一条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只能有一条。

正中线:画面上通过心点的一条垂直线。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心点:也叫主点。

就是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消失点:当相互平行的'直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平行直线间距离呈现向远处逐渐靠近变小的现象,最终消失在一个共同点上,这个点就是消失点也叫灭点。

(完整版)室内设计透视学

(完整版)室内设计透视学
二、正立方体的画法
1.从A、B点分别向上作垂线, 得正方体高E、F点。
HL M(D)
E
H
D A
FG VP
C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二、正立方体的画法
2.从E、F点分别向VP点作消失 线。
HL M(D)
E
H
D A
FG VP
C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二、正立方体的画法

3、从C、D点分别向上作垂线,
该线与E、F点向VP点的消失线相
A
M(D)
C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5.由C点画一条与HL线、AB线平
行的线,该线与A点向VP点消失 线相汇得D点,CD线段就是正方
HL VP
形的远处边,这样AD、BC就是这
个正方形ABCD的透视深。
D
A
M(D)
C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天点AP:
在地平线以上的灭 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地点BP:
在地平线以下的灭 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画幅PA:
在60度视角的视圈 线范围以内选取的 一块作画面积(图 2—2)。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M(D)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3.从A点连接HL线上VP点, B点连接HL线上VP点。

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第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四章形体投影表达方法

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第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四章形体投影表达方法
3. 剖面图中的剖切平面可以转折,断面图中的剖切平面不可转折。
第三节 断面图
(一)移出断面图 画在物体投影轮廓线之外的断面图 称为移出断面图,如图4-18 所示。图 中的1—1、2—2、3—3断面图均为移 出断面图。移出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粗 实线画出,可以画在剖切平面的延长 线上或其他适当的位置,并画出材料 图例。
同一构件如绘制的位置不够时,也可将该构件分成两部分绘制,再用连接符号表示 相连,如图4-26 所示。
思考与练习
1. 问答题
(1)基本视图包括哪六个视图?
(2)绘制半剖面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局部剖面图适合哪些情况使用?
(4)剖面图的标注有哪几方面的规定?
(5)断面图与剖面图有哪几方面的区别?
2. 填空题
第一节 视图
第一节 视图
局部视图一般按投影方向配置, 必要时也可配置在其他适当位置,如 图4-4 的局部视图B 所示。局部视图 的范围应以视图的轮廓线和波浪线组 合表示,如图4-4 的局部视图A 所示。 但当表示的局部结构和形状完整,且 轮廓线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如图 4-4 的局部视图B 所示。
第一节 视图
第一节 视图
(三)镜像视图 当从上向下的正投影法所绘图样的虚线过多,尺寸标注不清楚,无法读图时,可以 采用镜像投影的方法投射,如图4-6a 所示,但应在原图名后注写“镜像”两字。绘图 时,把镜面放在形体下方,代替水平投影面,形体在镜面中反射得到的图像称为“平面 图(镜像)”,如图4-6c 所示;或在平面图的旁边画一个如图4-6d 所示的识别符号以 示区别。
第一节 视图
(二)展开视图 为了表达倾斜于基本投影面那部分的真实形状,设置一个与该部分表面平行的辅助 投影面,然后将该部分向辅助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展开视图,又称旋转 视图。 如图4-5 所示的建筑,左侧部分墙面平行于正立投影面,在正面上反映实形,而右 侧墙面与正立投影面倾斜,其投影图不反映实形。

室内设计透视学概述PPT课件

室内设计透视学概述PPT课件

画面(P)—透视图所在平面,与 主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
基面垂直。
影。
基线 — 基面与画面的交线。 在 视高 (Ss)—视点至基面的距离。
画面上以 P-P表示基线,在平面 视距 (Ss')—视点至画面的距离。
图中以 PH-PH表示画面的位置。 视点(S)—人眼所在的位置,即
P
画面
投影中心。
H 基面
➢ 17.距点DP(I)istallce Poiilt):以视心为圆心,视距长 为半径作圆称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称为距 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视平线的两个交点,是所有平 行于地面、与画面成45。角的平行直线的灭点、视轴 。
➢ 18.余点RP(f{est Point):余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除 了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P
画面 h
灭点 V
视平线
A点透视
B
b H 基面
视 高
h A Ao
N a n ap P
Bo
bp 视距
P 视点
v
S
视 高 s
站点
B点透视
透视图的分类
JK系列
透视和高度两组棱线的方向平行,
此时,宽度方向的棱线有一个灭点。
2. 两点透视 画面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的棱线平行,而与另外两
视 高
P
s'
视 距
P 视点 S
视 高 s
站点
透视术 语
透视术语(二)
视平线(h-h)—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JK系列
透视术 语
视线—过视点所引出的直线。
点的透视—由视点向空间点引出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直线的透视—直线两端点的透视的连线。

室内设计透视 ppt课件

室内设计透视 ppt课件

28
4
为什么会有透视效果?
因为人的双眼对一件东西而言,其 实双眼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 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觉。那 么必然会交会在无限远处的点,透 视的要(秘)决在于找出消失点。
2020/12/2
5
平行透视:
一个立方
体只要有一个面与来自画面平行,透视线消
失于心点
的作图方
法,也称
为一点透
视。
2020/12/2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2
2020/12/2
23
2020/12/2
24
2020/12/2
25
2020/12/2
26
3 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 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 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2020/12/2
27
2020/12/2
16
2020/12/2
17
2 成角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
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 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2020/12/2
18
2020/12/2
19
2020/12/2
20
2020/12/2

室内透视及表现技法ppt课件

室内透视及表现技法ppt课件

精选课件
6
三、透视图的分类
当物体与画面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将有一不同 特点的透视图。 物体的透视图按其与画面的相对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1.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2.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3. 斜透视 (三点透视)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平行透视图例
奉化精银选凤课度件假村大堂
9
成角透视图例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52
第四节 室内设计表现技法
一、物体的材质表现 二、不同种类的表现技法
一、物体的材质表现
1.木材 2.石材与面砖 3.金属 4.玻璃与镜面 5.织物
二、不同种类的表现技法
1.素描表现技法 2.马克笔表现技法 3.水彩、透明水色表现技法 4.水粉表现技法 5.色粉笔表现技法 6.喷笔表现技法
精选课件
53
精选课件
钢笔马克笔
54
天津某企业会议室 陈杰设计
精选课件
55
精选课件
56
精选课件
57
精选课件
58
精选课件
59
精选课件
60
作业内容:
1.绘制室内楼梯平行透视; 2.用马克笔上色画小色稿五幅; 3.绘制室内楼梯成角透视图;
规格:A3。
精选课件
61
精选课件
62
精选课件
63
10
斜透视图例
厦门酒店鸟瞰
精选课件
11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元素
一、物体 二、画面 三、视点
画精选面课与件物体的偏角大小对透视的影响
12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
适宜的视高图例
大连棒棰岛宾馆7号餐厅 银座标设计

第四章透视图画法

第四章透视图画法
两点透视画面效果比较自然、活泼生动, 反映的空间比较接近人的直接感觉。缺点是 如果角度选择不好容易产生变形。
第二节 常用透视图的种类和特 点
三、三点透视 1、三点透视的定义
一个立方体不平行于画面,也不平行于地面, 且有三组边线分别消失于左灭点、右灭点和垂直 灭点的透视画法称为三点透视。 2、三点透视的特点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一、一点平行透视法 (一)平行图投影法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二)从内向外透视法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三)从外向内透视法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二、两点成角透视法 (一)简略两点成角透视法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二)室内一角两点成角透视 图法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三)简略两点成角透视图法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三、轴测图绘制法 (一)水平斜轴侧图法
第三节 常用透视图的画法和运 用
(二)坐标法轴侧图
一点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 适合表现庄重、稳定、宁静的室内空间, 绘制相对容易。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 实效果有一定距离。
第二节 常用透视图的种类和特 点
二、两点成角透视 1.两点透视的定义
一个立方体不平行于画面,但平行于地面, 且有两组边线分别消失于左灭点和右灭点的 透视画法称为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 2.两点透视的特点
三点透视常用于高层建筑和特殊视点位置,失 真较大,绘制也叫繁琐,一般较少采用。
第二节 常用透视图的种类和特 点
四、轴测图 1、轴测图的定义
用平行投影法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S),一起 投射到选定的单一投影面(P面)上所得投影, 叫做轴测图。 2、轴测图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4.1 阴影制使设计对象的形体结构更加明确,深入表
现形体构造的凸凹、转角等结构变化,区分构造的材质、明暗等外观特征,从而使图面 效果生动形象,富有立体感。阴影还能帮助设计者检查设计对象中构造的逻辑关系,对 于研究形体是否具有美感很有帮助。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4.1.3 点的阴影 点在承影面上的阴影实际上是过该点的光线延长后,与承影面的交点。当承影面
为投射面时,绘制点的阴影也就是绘制过该点的光线与承影面的交点,这称为线面交 点法。
如果点位于承影面H上,则其阴影与该点自身重合。点B与其阴影点B′、B″相重 合,点B′在H面上,点B″在P面上。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承影面,则过该点的光 线与其中某一承影面先交得的点才是真正的阴影,又称为真影,再与其他承影面交得 的点称为虚影。真影一般标为A1、a3等,虚影一般应加括弧来区分,如(AH)、(ah) 等。
此外,可以采用线面交点法来求得点在投影面上的阴影。点在投影面上的落影可 以先过点A′作L,过点a作l与ph相交于点a′,即为点A在P面上的落影的H投影,再过 a′向上作垂线,交L于点A′,即为点A在P面上的落影的V投影,点A′与点a′即为点A 的落影。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总之,如果自由直线的阴影同时分布在H面与V 面上,就需要通过求得中转点来完 成阴影绘制。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2.垂线的阴影 垂线在阴影制图中一般可以分为铅垂线、
正垂线和侧垂线三种。 (1)铅垂线的阴影 铅垂线在H面上的阴影与 光线L的H投影平行,即与XO轴成45°直线,而 在V面上的阴影与铅垂线的V阴影平行,即与XO 轴垂直。如果点B在H面上,点B的阴影在H面上, 为点B′,阴影就以点B′开始倾斜45°交XO与 点XO,过点XO向上作垂线交过点A向V面作45° 斜线于点A′,则阴影A′XOB′就是铅垂线AB 的阴影。如果点B不在H面上,并与H面相距为Z, 则铅垂线的阴影端点B′就离开了AB的垂直投 影点a,点B′与点a不重合,且这两点之间的 垂直距离也为Z。当然,铅垂线AB与其阴影 A′XO的水平距离同点a至XO轴的垂直距离相等, 均为L。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2)正垂线的阴影 正垂线在V面上的阴影与 光线L的V投影平行,即与XO轴成45°直线,而 在H面上的阴影与正垂线的H阴影平行,即与XO 轴垂直。正垂线在H面上的阴影与正垂线的H投 影的距离等于直线与H面的距离。如果点B在V 面上时,点B′即为直线AB在V面上的垂直阴影, 阴影从点B′开始向XO轴倾斜45°交XO于点XO, 点XO即为阴影的中转点,过点XO向下作垂线与 过点A向XO轴作45°斜相交于点A′,求得垂线 AB的阴影A′XOB′。如果点B不在V面上,并与 V面相距为L,则正垂线的阴影端点B′就离开 了AB的垂直投影点a,点B′与点a不重合,且 这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也为L。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3)侧垂线的阴影 侧垂线AB在V面上的阴影,与直线AB的V投影平行且长度相 等,直线AB与阴影A′B′的间距等于AB与V面的间距。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4.1.2 投射光线 形成阴影的光源主要有点光源与线光源两种,点光源由发光点向四周散发光线,
如灯光等,线光源的光线散发成平行状态,如太阳光对地面的照射,在设计制图中绘 制阴影通常采用线光源对设计对象进行照射。
现在,以V、H、W三个面围合成一个空间,分别与这三个面平行作一个立方体,其 对角线AO作为光线L的方向,即从右、前、上方向左、后、下方照射,光线L对V、H、W 面的倾斜角即约为35°,光线L在V、H、W上的投影l1、l2、l3与相应的面域夹角为45°, 这类光线就是常用的投射光线。在绘制阴影时,常用投射光线能方便制图,能较清晰 地反映出设计对象的阴影轮廓。在阴影绘制过程中,如果要得到投射光线对投影面的 真实倾斜角,可以参照图4-4所示的旋转法来求得,也可以利用光线L的一个投影得出 常用投射光线的倾斜角,倾斜角约为35°。
现在给某一立方体照射光线L,光线L的入射角度定为45°,被光线直接照亮的表面 称为明面,如BB′C′C、ABCD、AA′B′B,没有被光线照亮的表面称为暗面,如 AA′D′D、DD′C′C、A′B′C′D′。明面与暗面的交线CDAA′B′C′C称为明暗交界 线,明暗交界线的阴影称为影线,即aa′d′c′cda,影线上的点为影点。因此,表现 阴影需要具备光线、物体和承影面三个要素。
室内外设计制图与透视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学习难度:★★★☆☆ 重点概念:光线、投影、承影面、转折
章节导读
阴影制图是续基础设计制图之后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给 完成的平面图、立面图与透视图增添阴影,能使设计对象的 构造、层次更加醒目,让读图者一目了然,同时也提升了室 内外设计制图的品质。阴影有严谨且科学的绘制方法,阴影 的面积与投射方向由设计对象所处的位置、环境状况及光线 投射角度等因素决定。
4.1.4 直线的阴影 1.自由直线的阴影
在投影面上作直线的阴影时,可以分别绘制直线两端点的阴影,然后连接两端点 在同一承影面上的阴影即可。
如果自由直线的阴影分布在两个承影面上,如同时分布在H面与V面上,则需要将 该直线的阴影在H面与V面的交线XO上中转,并要求得中转点XO。
第4章 阴影制图原理
首先,在直线AC上任意取一点定为点B,这里将点B定为AC的中点,根据点的阴影 绘制方法将直线AC上的点A、B、C的阴影绘制出来,其中点A的阴影点A′在H面上,点B 与点C的阴影点B′、C′在V面上,连接点C′与点B′并延长交XO于点XO,则得出直线AC 的阴影中转点。然后,连接点A′与点XO,就得到直线AC在H面与V面上的阴影A′XOC′。 当直线AC与V面平行时,则V面上的阴影与直线AC平行,也可以过点C′作直线AC的平行 线交XO于点XO,同样能得出中转点X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