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三册教案

数学第三册教案
数学第三册教案

数学第三册教案

郭萍2018年9月

第9章立体几何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画出空间四边形的示意图,理解平面的概念,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

2.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4.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5.理解空间中的角,会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平面与平面所成角。

6.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算,计算,画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平面的基本性质,

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4.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空间概念的建立,空间性质的逻辑关系及其推理

2.异面直线的概念,异面直线所成角,二面角的平面角;

3. 平面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第9章立体几何

9.1平面的基本性质

9.1.1平面

一.教学课时:1

二.导入:

1.观察平静的水面、液晶电视机的面板、黑板面、桌面等都有共同的特征:

平坦、光滑,给我们一种平面的印象.

三.教学内容:

1.平面定义:数学中的平面是指平坦、光滑,可以无限延展的图形.

平静的水面、液晶电视机的面板、黑板面、桌面等都是平面的一部分.

2.平面的画法: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通常画出直线的一部分来表示直线.同样,我们也可以画出平面的一部分来表示平面.

3.平面的表示:用小写的希腊字母来表示不同的平面.

4.平面的画法:当平面水平放置的时候,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用画成,横边水平并画成邻边的2倍长。当平面正对我们竖直放置时,通常把平面画成矩形.

9.1.2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课时:1

二.导入:

建筑工人铺地砖时,会检查地砖表面是否平整的,通常在各个方向上将直尺放在物体表面上,看直尺边缘与物体表面有没有缝隙.如果都不出现缝隙,那么这个表面就是平的.如果出现缝隙,

地砖表面就是不平的.

三.教学内容:

1. 如果一个面上任意两点所在的直线全部在这个面上,那么它是一个平面.图中的面不是一个平面,因为直线AB不全在那个面上.

2. 基本性质1 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这时,我们就说,直线在平面内或平面经过直线。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因此通常借助于集合符号来表示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基本性质1可表示为: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在一个平面内.

注意:画直线在平面内的图形表示时,要将直线画在平行四边形的内部.

3.基本性质2:

观察教室里墙角的一个点,它是相邻两个墙面的公共点。可以发现,除这个点外,两个墙面还有其它公共点,并且这点公共点组成两个墙面的交线.在用裁纸刀时,一开始裁纸刀与纸面的边缘接触,然后裁纸刀沿它所在的面运动下来时,就能把纸切开。

基本性质2 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如图所示:基本性质2可以表示为:

在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其中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3.导入;

在空间中,给定不共线的三点A,B,C作直线AB,BC,CA,再在直线BC,CA,AB上分别取动点P,Q,R,作直线AP,BQ,CR,让P,Q,R分别在直线BC,CA,AB上运动,我们可看到这些直线编织成一个平面。

结论:基本性质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例如,照相机可用三条腿的架子支撑在地面上,就是根据这个性质。

基本性质3也就是,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过不共线三点的A,B,C的平面,通常记作平ABC.

由平面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得到下面的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1)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2)

两条直线a与b相交于点P,通常记作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3)

机场的行李传送带下方是一排平行的滚轴,营业圆用彩带交叉捆扎礼品盒,建筑工人用直棍在不平的沙土上左右抹几下,沙土就会平整,运用的就是上述的性质.

如果空间内的几个点或几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共面.

四.作业

书本第7页

9.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9.2.1空间中的平行直线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把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立体几何中能不能找到一些平行线呢?

在正方体里,AA与BB 平行,AA与CC平行,AA与DD平行,除此还有其它平行线,可见在立体几何中也有平行关系的.

三.教学内容:

1.我们把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我们学过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此公理在立体几何中也适用。

我们还学过平行线的另一条重要性质: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这条性质可推广到空间: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线互相平行.

即如果直线a∥b,c∥b, 则a∥c。上述性质通常又叫做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

2.顺次连接不共面的四点所构成的图形,叫做空间四边形,每个点叫做空间四边形的顶点。相邻顶点间的线段叫做空间四边形边,连接不相邻的顶点的线段叫做这个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空间四边形用表示顶点的四个字母表示

例如,图1中的四边形叫做空间四边形ABCD,而图2中AC,BD是它的对角线

例1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接BD,在△ABD中,因为E,H分别是AB,AD的中点

所以EH∥BD, 且EH= BD.

同理FG∥BD,且FG= BD

所以EH∥FG,EH=FG

因此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3.在平面向何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通过观察,在空间此定理也成立.此定理可称为“等角定理”

练习:11页2,3

四.作业:

书本11页2,5

9.2.2异面直线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路上,会经常看到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桥上公路和桥下公路所在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在学校的足球场上,我们能看到足球框,图中所在的红线是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

显然两条直线存在除了平行和相交以外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内容:

观察图中正方体中的各条棱所在直线,可以看到空间两条直线除相交和平行的情形外,还有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形.

例如,棱AA和BC所在的两条直线.如果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那么它们一定不会共面.

1.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如图中AA和BC是异面直线,AA

与DC是异面直线。

2.以下是一个判定异面直线的方法(如图):连接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平面

内不经过该点的任意直线是异面直线.

对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a,b, 经过空间中任意一点O,作直线a′∥a,b′∥b,如图,根据角平移的性质,a′与b′所成角大小和点O的选择无关。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直线a , b所成的角或夹角.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度或夹角为0°

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如图中,直线AA′与BC互相垂直. 两条异面直线a , b 互相垂直,仍记作a⊥b.

例2 如图所示,一个六角的螺帽,上、下底都是正六边形,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

解因为EC∥CD,所以ECD的补角为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所以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

练习:书本13页1,2

四.作业书本14页第三题

9.2.3直线与平面平行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把铅笔看作一条直线,将桌面看作平面。如果铅笔平放在桌面上,此时铅笔与桌面有无数多个公共点;抬起铅笔的一端,此时铅笔与桌面只有一个公共点;将铅笔平放在书本上,再把书本平放在桌面上,此时铅笔与桌面没有公共点。

根据上述观察,我们可以把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分成三类,第一类,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第二类,直线与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第三类,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三.教学内容:

1.我们知道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

⑴直线在平面内,即直线和平面有两个公共点;

⑵直线与平面相交,即直线和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直线l与平面α交与点A,记作l∩α=A.

⑶直线与平面平行,即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记作l∥α.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即若

∥则l∥α

根据上述定理,画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通常把表示直线的线段画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并且使它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平行或平行四边形内的一条线段平行.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交线平行。

如图,若l∥α,l ?β,α∩β= m,则l ∥m.

例1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终点.

证明连接BD,在△ABD中,

因为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所以EF∥BD.

其中BD是平面ABD与平面BCD的交线.

又因为EF 平面BCD

所以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EF∥平面BCD.

练习:16页2

作业:16页1,3

9.2.4平面与平面的关系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顾我们所在的教室,天花板与地板面,它们所在的平面无论怎样延展,都不会有公共点;而地面和墙面则交于一条直线,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也交于一条直线.

根据上述观察,我们可以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分成两类:

第一类,平面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第二类,平面与平面有公共点而且所有公共点构成一条公共直线.

三.教学内容:

1.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两种:

1)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记作α∥β

2)两个平面相交:两个平面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直线l ,记作

3.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如图)

4.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例1 已知空间四边形PABC,连接PB,AC,且D,E,F分别是棱PA,PB,PC的中点.

求证平面DEF∥平面ABC.

证明:在△PAB中,因为D,E分别是PA,PB的中点

所以DE∥AB.

又由DE 平面ABC

所以DE∥平面ABC

同理EF∥平面ABC

又因为DE EF = E

所以平面DEF∥ABC

练习:19页第1题

作业:19页2,5

9.3空间的垂直关系和角

9.3.1直线与平面垂直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例子.例如:学校周一晨会升旗时,旗杆与地面的

位置关系.教室外圆型立柱与地板面的位置关系.打开的书直立在桌面上,书脊和桌面的位置关系,它都给了我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印象.

打开的书直立在桌面上,书脊与书的每页纸跟桌面的交线是垂直的,也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如果书脊与桌面上任何线垂直,书脊才跟桌面垂直.

三.教学内容

1.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任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

画直线和平面垂直时,通常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所示。直线和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

2.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垂直.

推论:如果在一组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则另外的直线也都垂直于这个平面.

例1 已知正方体ABCD-ABCD, 求证:.

证明:,

例2 有一根旗杆AB高8m,它的顶端A挂有一条10m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C,D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B的距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

解在△ABC和△ABD中,因为AB=8m,BC=BD=6m,AC=AD=10m

所以

因此∠ABC=∠ABD=90°,即AB⊥BC,AB⊥BD,

所以AB⊥平面BCD,即旗杆和地面垂直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若直线L ⊥平面α,若直线m ⊥平面α,则l ∥m

练习:23页第1题

作业:23页2,3

9.3.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军事演习中,炮兵在发射炮弹时,为击中目标,需要调整炮筒与地面的角度。导弹部队根据

导弹的性能和目标的远近,也要调整导弹的发射角度.如果把炮筒和导弹看作一条线,就给我

们直线与平面成不同角的印象.

角是由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中,除了直线自身外,还有一条线在哪?过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在平面内作不同的直线,我们发现所成的角是不一样,

如图,θ

,θ2,θ3都不相同,哪一个角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呢?

1

1.斜线: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斜线段。

如图所示,AB是平面的斜线,B是斜足,AB是斜线段.

从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作垂线,过垂足与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夹角).如图所示,若AC⊥α,则BC为AB在平面α内的射影,∠ABC即为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其大小为θ。

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则规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为90°,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则规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0°.

2.一条线段与平面所成的角,指的是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所示,设线段AB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A`B`,且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易证

|A`B`|=|AB|cosθ

例1 在长方体 ABCD-ABCD中,若,求对角线A`C 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因为 A`A ⊥底面ABCD于A

所以AC是A`C 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

所以是直线A`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

在Rt A`AC中,,

例2.如图所示,PA是平面α的斜线,PO⊥α, ,求证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练习:26页1,2

作业:26页3,4

9.3.3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两个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实例。如建筑房屋时,有时为了美观和排水的方便,需要考虑屋顶面与地面形成适当的角度,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为了方便操作,两个面板要成一定角度.

如何刻画这些角呢?两条边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角有无穷多个,符合什么条件的角可以刻画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呢?

三.教学内容;

1.二面角: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分别叫做一个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如图所示,以AB为棱,α和β为半平面的二面角,通常记作二面角α-AB-β.如果C和D分别是半平面α和β内的点,那么这个二面角也可以记作C-AB-D

2.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一点O,以O为垂足,分别在半平面α和β内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的大小是多少度,特别地,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BCD中,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连接D′A和C′B

由已知有AB⊥平面ADD′A′

所以 AD′⊥AB,AD⊥AB

因此∠D′AD即为二面角D′-AB-D的平面角

由于△D′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D′AD=45°

所以二面角D′-AB-D的大小是45°

例2 已知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30度,平面α内有点P,它到另一平面的距离为20c m,求点P到棱l 的距离

解在平面α内,过点P作平面β的垂线PO,垂足为O,作OC⊥l于C,连PC.

则l⊥平面POC

PCO 为二面角平面角为30度

PC即为所求的距离

所以点P到棱l 的距离是40cm.

练习:29页第1题

作业:29页第2,3题

9.3.4平面与平面垂直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我们的教室,黑板所在墙面与地板面相交但给我们垂直的印象.窗户所在墙面与地板面也给我们垂直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原理: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端系有铅锤的线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和水平面垂直.实际上就是依据这个定理.

2.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由图可知,如果α⊥β,α∩β=L,又α内的直线OA⊥L,则OA垂直于平面β.

于是我们得到如下的平面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例1 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在L上取线段AB=4,AC,BD分别在平面α和平面β内,并且垂直于它们的交线AB,另外AC=3,BD=12,求CD长.

解:连BC,CD,因为AC⊥AB,所以AC⊥β,AC⊥BD

又BD⊥AB,所以BD⊥α,BD⊥BC

所以△BAC和△CBD都是直角三角形

例2 已知Rt△ABC中,AB=AC=a,AD是斜边上的高,以AD为折痕使 BDC成直角.求证:(1)平面ABD⊥平面BDC,平面ACD⊥平面BDC;

(2) BAC=60°

证明:

因为平面ABD和平面ACD都过AD,所以平面ABD⊥平面BDC,平面ACD⊥平面BDC.

(2)如图(1),在Rt△BAC中,因为AB=AC=a.所以

BC=a,BD=DC= a

因为△BD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BC= BD= a=a

所以AB=AC=BC.因此BAC=60°

练习:32页1,2

作业:32页3,5

第十章直线与圆的方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

2.了解曲线和方程的关系,会求曲线的交点坐标;

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截距等概念;

4.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和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5.理解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6.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7.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8.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及应用为主;

4.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三.教学难点:

1.曲线和方程关系的理解

2.根据已知条件,选择直线方程的适当形式,求直线方程

3. 利用直线与圆相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解析法”的理解与掌握

10.1.1两个常用公式

一.教学课时:

二.导入:

问题1 如何求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2 如何求直角坐标系上点到原点的距离

问题3 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P

1(x

1

,y

1

),P

2

(x

2

,y

2

),如何求点P

1

P

2

间的距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 划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米、千克的认识,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精品文档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根据学校安排,由教导处组织,学校领导、各教研组长参加,对2013年春季 开学至3月22号期间的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语文组: 本次教案编写课时量充足,设计合理,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作业次数充足, 批注认真,有评语。特别是杨焕荣、尹秋菊等老师的教案内容充实,书写认真,反 思深刻。 数学组: 各教师教案编写认真,规范,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有教学反思。且能从实际 出发,由感而发,作业批改及时,有详细的批注,评语。简亚丽、何修建、王新爱 等老师,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很认真 英语组: 通过检查英语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且设计合理,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写 有反思的有楚玉莉、董玉玲、余为勇、陈海云老师。作业形式多样,批改认真,董 玉玲、孙俊老师全批全改且有鼓励性语言的有余为勇,存在问题是个别教师备课量 虽足但过于简单,没写课后反思。 政史地组: 本次检查中,教案编写都较认真,及时,足额,且内容较为充实,完备,结构 完整,书写认真,反思深刻,设计 1 / 12 精品文档

操作性强,方法多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作业批改较及时认真,个别同志有 针对性评语,对学生进行详细评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个别同志教案过 于简单,不能完全体现新课改要求,设计不十分合理,需要大力改进。 理化生组: 大多数教师多为详案,书写认真,结构完整,节节有反思。作业有批有改,极 个别教师部分教案书写有点简单,内容空洞。 通过各组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好的方面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班级实际备课、编 写教案,课时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 现了学习方法、课后练习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3(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科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进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大部分老师课后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能及 时写的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 2 / 12 精品文档 好,使下次备课更加完美,较有效地达到了反思的目的。 5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这一环节;批改及时、认真,对于作业完成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能够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模块测试,单词测试,课文背诵检查到位及时. 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_1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略。。。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米、千克的认识,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四、教学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2页:谁的得分高。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 3 0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下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再算十位。结果是95 5 4 + 4 1 9 5 生2: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 4 3 0 + 4 1 9 5 (2)计算笑笑的总分:23+44+29=96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笑笑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结论: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 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 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 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 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 —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 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 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 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 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 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 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 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 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 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 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 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 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 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 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 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 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 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 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 “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 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第三单元 (共三课时) 主备人:志芳(单元分析、第一课时)主备人:王章顺(第二、三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黄县马上乡第七小学志芳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辨认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通过折纸和剪纸,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数学思考: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培养空间观念。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培养独立自主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问题解决:通过对平移和旋转的初步认识,能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轴对称图形…………………1课时 2 平移和旋转…………………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3) 1.1.1 集合的概念 (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23) 1.2.1 充要条件 (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第二章不等式 (33) 2.1.1 实数的大小 (33) 2.1.2 不等式的性质 (37) 2.2.1 区间的概念 (41)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5)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9)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52) 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6) 2.3 不等式的应用 (59) 第三章函数 (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 (92)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95) 4.1.1 有理指数(二)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 (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20) 4.2.4 对数函数 (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27) 第五章三角函数 (130)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30) 5.1.2 弧度制 (134)

二年级数学:第三册认识图形(教学方案)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数学:第三册认识图形 (教学方案)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二年级数学:第三册认识图形(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教导处对作业、教案检查的总结报告

教导处对作业、教案检查的总结报告 在教导处组织下,以教研组为单位,我们本学期在学初、期中、期末对全体任课教师的作业教案进行了检查与评价。本次检查与评价我们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注重检查作业、教案的质量,依据我校制定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对老师们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记载,同时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此,我在总结过程中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听,这样有利于完善自己。下来,我就从三方面对本次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优点: 1、全体教师作业、教案数量达标;能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合理安排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备课方法。 2、教案书写工整、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 3、教材基点把握准确,能显示教研教改思路,注意学法渗透,具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及设计意图。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案备写中能看到课件、碟片、大屏幕等字眼。 5、教案有的教师开始注重教后修补。 6、新、老教师听课记录达标,记录认真,评析到位。 7、教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对难点、重点的反复推敲。 8、作业批改详细、认真,鼓励语新颖准确,作文批改认真、批注到位。 9、作业布置分量适中,注重双基,分层次作业,形式多样(活动作业)。 10、各教研组通报会通报到位,注重实效,为作业批改、教案备写指明方向。 二、不足: 1、个别教师备课过程简单,教学设计粗略,字迹潦草,龙飞凤舞,重数量忽质量,更重要的是个别教师有错字、病句现象。

2、个别教师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与课时案及不吻合。 3、个别新教师教案只是教材内容的罗列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填充,未能体现教学组织和设计,就象是教材的翻版。 4、个别新教师的教案记流水帐,如师说什么,生答什么。 5、个别教师教学反思没有落到实处。 6、个别教师作业批改不规范,细节、步骤中的问题来纠正,一道大题只打一个对号,没有要求补错,鼓励性评语较少。 7、备课新授课多,极少见备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 8、个别教师欠认真、细心,如作业本学校名称写错等现象说明这一点。 9、教师对什么是教案知之甚少,不能学习常规制度。 10、听课记录参与活动的评析认真,不参与的记录评析粗略。 11、照抄教案书籍现象严重。 12、作文批改不认真,批注模棱两可。 三、努力的方向: 1、教研组长应加强对个别教师作业、教案进行个别指导,力争将作业批改、教案备写纳入正规化。 2、教导处加强教案的质量管理,要求教师写实实在在的教案,要注重备教法和学法。 3、提倡广大教师备表格教案,要求教师对教案实行再回笼。 4、要求写实实在在的教学心得,不要写空洞的理论。 总之,本次作业教案检查与展评比以前好得多,好的做法我们要认真学习,发扬广大,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断完善。作业、教案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我们决不能走形式,走过程来应付检查,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全体教师的展评,我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第三册小兔安家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第三册小兔安家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小兔安家的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有什么? 生1:图中有大树、房子、许多小兔。 生2:图中有12只小兔,他们正在快乐地做游戏。 生3:一共有四间房子。 通过创设小白兔安家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 问题探究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白兔现在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整理(重点解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下面请同学们接着想办法,你喜欢解决哪些问题就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体验感悟 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列式的? 隨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小学数学第三册统计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第三册统计教 学设计教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统计 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考 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3.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实践能力。 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计的观念日趋重要。《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学段要求的是“有所体验”。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的体验中,就要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动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活动过程的体验,来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体会统计的好处。 2.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统计数据的增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这是重点;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3.学情认识 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内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中职数学教案

动物科技学院数学课程技术理论教学教案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2x+1《=0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 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2)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 用描述法。 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元素与集合是从属关系,即对一个元素x 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若一个对象x 不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 2. 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法. 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大小关系,那么,两个集合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先看下面两个集合:A ={1,2,3},B ={1,2,3,4,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A B ,反过来,集合B 的每 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即B 》A ,那么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 =B . 3. 子集、真子集的有关性质 由子集、真子集的定义可推知: (1)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3)A A .

培智学校实用数学二年级第三册第四册全册教案集

培智学校实用数学二年级上下册全册教案 上下 一、教学目标: 1.轻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中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基本上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重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内容。 4.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养成摆放物体有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玩具若干、小架子(上、下两层)、苹果树挂图一幅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听故事,然后多媒体出示相应图片并提问。 故事:小狗和小熊玩了一天后回屋休息,小狗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狗还是不听,最后小熊只好艰难地爬上了上铺。 看图片提问:A、小狗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最后睡在了哪里?(上铺) 三、新授: 1.认读上下。 教师领读上下,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2.认识上下。 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上下,如;宿舍的上下床、家里的鞋柜和冰箱、

教室里的黑板和红旗、自己的头和脚、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小花小草等。 3.区别上下。 多媒体课件出示房间、冰箱、小动物的新家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各个物品的上下分别有什么。 4.动手摆一摆上下。 (1)学生按要求将物品摆放到小架子的上下层。 (2)学生按要求将苹果、小花、太阳等分别贴到苹果树对应的位置上。 5.做上下的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拍拍手,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教案与作业检查记录

教案与作业检查记录 二、检查通报 1.教案抽查情况通报(检查人:黄思思) 三年级2016 年11月9 日 说明:1.目标与环节、过程与方法、板书设计及后记与旁批四项检查要求参见教案的使用说明,酌情打分。2.已备教案数与实际授课内容、作业相关联,根据学科特点,略超过一定的课时数即为合格。超一周课时数即为优秀。3.卷面书写酌情打分。4.标注☆表示“优秀”,√表示“合格”,△表示“待加强”。5.单项评价累计有4个“待加强”,综合评价为良,并将根据相关问责制度实施问责。

一:上交情况 全体老师都能按照规定的时间上交教案。 二:优点 1、三年级老师们在教学后记的部分书写的尤为认真,几乎每一课的后面都有老师们细致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方面的帮助可见一斑。 2、英语老师的教案非常的美观,极富学科特色。 本周检查是由检查人下到教研组组进行,以上情况已和备课组长进行现场交流,组长将在集体备课时再进行反馈。 2.作业抽查情况通报(检查人:黄思思) 三年级2016 年11月9日

说明:1.周批改次数时间为最近一周的批改次数。2.作业评价为教师给学生的等级评定及评语等。3.更正为学生更正错误及回批情况。4.批改日期为教师批改是否及时,时间是否明确等。5.收交情况为本次检查是否数量齐备,及时。5.标注☆表示“优秀”,√表示“合格”,△表示“待加强”。6. 单项评价累计有4个“待加强”,综合评价为良,并将根据相关问责制度实施问责。 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批改几点说明: 一、本次作业抽查对象为学号尾数为7号的学生。年级组的老师非常认真,及时、 统一收交作业,基本上能按照备课组的要求进行全批全改,并且有等第评价; 二、作业类型及备课组基本统一要求批改次数:其中语文: 《写字》13次;《练 习册》21次《作文》3次;数学: 《练习册》25次;英语:《单词本》4次,《练习册》8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