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产出过程

合集下载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赋存于煤层中。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主要包括煤层气的形成、赋存、运移和采集。

煤层气的形成是由于煤层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地质作用,如沉积、压实、变质等,导致煤层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甲烷等气体。

这些气体在煤层中被吸附或溶解,形成煤层气。

煤层气的赋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吸附态,即气体分子被煤层孔隙吸附,另一种是游离态,即气体分子在煤层孔隙中自由运动。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与煤层孔隙结构、煤层压力、温度等因素有关。

煤层气的运移主要是通过煤层孔隙和裂隙进行,其中煤层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运移通道。

煤层气的运移速度较慢,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从煤层中运移至井口。

煤层气的采集主要是通过钻井和抽采的方式进行。

钻井是为了建立煤层气的采集通道,抽采则是通过井口抽取煤层气。

煤层气的采集需要考虑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煤层压力、温度等因素,以保证采集效果和安全性。

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物理、化学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煤层气的开采将会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

煤层气开发流程

煤层气开发流程

煤层气开发流程煤层气是一种以煤炭为主要储集层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气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煤层气资源评价煤层气资源评价是煤层气开发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地质勘探数据,对煤层气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煤层气的存在性、储量、产出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确定煤层气的开发潜力。

第二步:井场建设与钻井在确定了煤层气的开发潜力后,需要进行井场建设和钻井作业。

井场建设主要包括选址、平整场地、建设井口等工作,而钻井作业则是通过钻机将钻头钻入地下,获取煤层气的样品和数据。

第三步:煤层气采集与测试煤层气采集与测试是煤层气开发的关键步骤,通过井口设备对煤层气进行采集,并进行实时监测和测试。

这些测试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煤层气的产能、气体成分、渗透性等参数,为后续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步:井筒完善与增产措施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增加煤层气的开采效果,需要进行井筒完善和增产措施。

井筒完善包括井壁固井、井下设备安装等工作,而增产措施则可以采取增压、增产化学品注入等手段,提高煤层气的产量。

第五步:煤层气的收集与处理煤层气的收集与处理是煤层气开发的最后一步,主要是通过管道将采集到的煤层气输送到处理站进行处理。

处理站会对煤层气进行除尘、脱硫、脱水等工艺处理,以提高煤层气的质量,使其符合使用要求。

第六步:煤层气的利用与销售经过处理后的煤层气可以用于供暖、发电、工业燃料等领域。

煤层气的利用与销售是煤层气开发的最终目标,通过建设燃气管网,将煤层气输送到用户,满足能源需求,实现经济效益。

总结:煤层气开发流程主要包括煤层气资源评价、井场建设与钻井、煤层气采集与测试、井筒完善与增产措施、煤层气的收集与处理以及煤层气的利用与销售。

每个步骤都是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环节,需要科学规划和精细操作,以确保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利用。

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气运移排采过程(自己整理)

煤层气运移排采过程(自己整理)

煤层气运移排采过程(自己整理)
对于光亮煤分层,煤层气由基质孔隙表面解吸,再由基质块扩散到割理内,然后由割理运移至外生裂隙,最终由外生裂隙运移至井筒。

对于暗淡煤分层,由于分层内割理不发育,当煤层气由基质孔隙表面解吸后,直接由基质块扩散到外生裂隙,最后经外生裂隙运移至井筒。

煤层气由基质表面解吸后向割理或外生裂隙迁移的过程是扩散,服从福克定律;煤层气在割理或外生裂隙中的运移过程是渗流,服从达西线性渗流定律。

煤层气的排采:对于煤层气的排采来讲,首先经由外生裂隙和割理将煤层中的水排出,降低煤储层压力,使外生裂隙和割理表面的煤层气解吸,随着储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煤基质中的煤层气由基质孔隙表面解吸,解吸出的煤层气经割理或外生裂隙运移至井筒并排出。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技术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技术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6 我国煤层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的主要特点
③高阶煤和低阶煤占主导,高阶煤可产气; 中国勘探实践表明,为美国理论所否定的高阶煤区恰恰是目前
最活跃的勘探区,并取得了产气突破。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在中国占 的比例最大,但按现有的理论和技术,其开发难度也大。 ④煤体结构破坏严重,低渗、低压、低饱和现象突出;
1.3 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
1.3.2 煤层气井生产阶段
后期气产量下降阶段:当大 量气体已经采出,煤基质中解 吸的气体开始逐渐减少,尽管 排水作业仍在继续,产气量下 降,产出少量或微量水。该阶 段延长的时间较长,可以在10 年以上。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4 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因素
与煤层气开采有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地质因素:煤层厚度、含气量、煤的种类、煤的沉积方式和分布
当煤储层的出水量和煤层气井井口产水量相平衡时,形成稳定的压力 降落漏斗,降落漏斗不再继续延伸和扩大,煤储层各点压力也就不能 进一步降低,解吸停止,煤层气井采气也就终止。

• 随着排采的进行,围岩中压力梯度逐渐大于煤层中的压力梯 • 度,压力传递轨迹从煤层过渡到围岩中,压力将仅在围岩中 • 传递,开始排采围岩中的水,此时,煤层中压力几乎不再发 • 生变化。
开采过程之中会有煤粉卡泵、会出现煤桥造成气量下降、还会出现 烧泵现象等等,很多。

套管
•oil zone
•一开
•表层套 管
•二开
•中间套 管
•(技术套管 )
•三开
•生产套 管
•(油层套管 )
•煤层气井一般都是排 水降压生产,即油管排 水套管产气。

目录
•第一章 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第二章 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研究 第三章 煤层气井排采设备分析 第四章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方式优化设计

煤层气的成因

煤层气的成因
煤层气的成因
• 煤层气的定义与特性 • 煤层气的成因机理 • 煤层气的形成过程 • 煤层气形成的影响因素 •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
01
煤层气的定义与特性
煤层气的定义
01
煤层气: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有时 也包含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
02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高热值和低污染
生成气体的组成
煤层气主要由甲烷组成,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
煤层气的富集阶段
气体扩散作用
在煤化作用和煤层气的生成阶 段,气体通过扩散作用向煤层
孔隙中聚集。
气体吸附作用
煤层中的孔隙具有吸附作用, 能够将气体吸附在孔隙表面。
压力作用
随着煤层中气体的聚集,压力 逐渐升高,促使气体向邻近的 砂岩层和石灰岩层扩散和运移 。
盖层封闭性能
盖层的封闭性能对煤层气的保存和聚 集具有重要作用。盖层封闭性能越好, 煤层气越容易在煤层中聚集。
05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
煤层气勘探技术
01
02
0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利用地震、电法等物理方 法探测煤层气的分布和储 量。
钻井勘探技术
通过钻井获取煤层气样品, 分析其成分和储层参数。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遥感技 术监测煤层气分布和动态 变化。
化学成因
煤层气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煤中的有机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气体。这 种反应可以在水或干燥条件下进行,生成的气体可以是烃类气体或非烃类气体。
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气体组分和气体运移条件等。
03
煤层气的形成过程
煤化作用阶段
煤化作用
随着地壳运动和沉积环境的变化,煤层经历了从泥炭到无烟煤的演 化过程,这个过程中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煤层气开发——第6章 煤层气开采工程

煤层气开发——第6章 煤层气开采工程

(3)产水量
煤层水的产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煤层水的产出,给气体的解吸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保证了气体持续解吸;
②煤层水的产水降低了煤储层的孔隙压力,使之低于解吸压力,为气体解吸提供了先 天环境。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3.煤层气井排采类型划分
1)单井排采 单井开采的产气机理是:开井排水形成压降漏斗,在井底压力大于临界解吸 压力而小于原始地层压力时,只有水的单向流动。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2)煤层气的排水降压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 于煤基质的微孔隙中,其生 产过程就是先排水,后采气。 煤层气的生产一般可分为 三个阶段:从煤基质孔隙的 表面解吸、通过基质和微孔 隙扩散到裂隙中、以达西流
方式通过裂隙流向井筒运移。 煤层气井周围气水分布及流动状 态径向剖面示意图
• 煤层的出水量和井口产水相平衡时,形成稳定的压力降落漏斗,降落漏 斗不再继续延伸和扩大,煤层各点储层压力也就不能得以进一步降低, 解吸停止,产气也就终止。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1、煤层气排采基本理论
(1)煤层气的储层特性
煤层气是一种介于常规天然气与煤层之间的非常规性天然气 资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在地层压力作用下,煤层中的 甲烷分子大部分以单分子形式吸附于煤基质表面,只有很少 部分以游离气的形式存储于孔隙或裂隙中,或以溶解气的方 式存在于煤层水中。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 Ш饱和水单相流 压力在煤层和围岩共同传递阶段。排采继续进行,围岩中 压力影响半径增加,煤层中压力梯度逐渐等于甚至大于围岩中的压力梯度, 压力将在煤层和围岩中共同传递,直到煤层中排采影响半径范围内压力达到 临界解吸压力以下时,气体开始解吸,即进入非饱和两相流阶段。 • Ⅳ非饱和流阶段 排采继续进行,当煤层排采影响范围内压力达到临界解吸 压力以下时,一定数量的煤层气开始解吸,并形成气泡,阻碍水的流动,水 的相对惨透率开始下降,但此时气体的量较小,无论在基质孔隙中还是在裂 隙系统中,气水都是孤立的,没有互相连接,不能流动,此阶段称为非饱和 单相流阶段。

煤层气的成因分析课件

煤层气的成因分析课件

煤层气储存与运输技术
研发和应用新型的煤层气开采技术, 提高开采效率和产量。
研究和发展煤层气的储存和运输技术, 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煤层气增产技术
研究煤层气的增产技术,如水力压裂、 注气等,提高单井产量。
煤层气开发的市场前景
国际市场需求
国内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学反应类型
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热解、水解和氧 化等。
化学成因证据
化学成因的证据包括在煤层中发现的 矿物变化和化学成分变化等。
煤的物质组成
煤的元素组成 煤的显微组分
煤的物理化学性 质
吸附性
热解反应
煤在高温下会发生热解反应,释放出 气体,这些气体在煤层中滞留,形成 煤层气。
煤层的地质环境
温度和压力
煤层气的成因分析课件
• 煤层气的成因机理 • 煤层气的形成条件 • 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 • 煤层气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应对措
煤层气的定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煤层气的组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煤层气的形成过程
总结词
煤层气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生物成因和 热成因。生物成因阶段是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由 细菌作用形成的;热成因阶段是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下,由煤的变质作用形成的。
煤层气中的甲烷可用于 合成氨、甲醛等化工产品。
替代传统燃气,减少对 化石燃料的依赖。
可用于汽车燃料、热力 发电等。
煤层气开采与利用的注意事项
安全措施
资源保护
环境影响 技术创新
煤层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影响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 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煤层气是一种储存在煤层内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煤层气的排采阶段划分和排采制度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保障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1. 煤层气开发阶段煤层气开发阶段是指从确定煤层气资源、确定可采储量,到建设开采工程,实际开始生产煤层气的整个过程。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前期勘探、中期评价和开发建设三个环节,在勘探过程中需要对煤层气的地质储层特征、地表地质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煤层气资源的丰度和可采储量。

在中期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勘探中得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确定煤层气资源的商业可采性和地质储量,以为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在开发建设阶段,需要对煤层气的地下开采条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并建设相应的采气设施和输气管道,最终实现煤层气的商业开发。

煤层气排采阶段是指煤层气勘探开发阶段之后,进行煤层气的采收和排放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煤层气的排采设备和工艺的建设、煤层气的产量逐步增加和排放逐渐增多。

在排采阶段,需要对已开发的煤层气井进行稳产作业,保证煤层气的稳产和排放。

此时煤层气产量开始增加,对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逐步提高排采效率,加强煤层气的排放管控,确保煤层气的有效排采和利用。

二、煤层气排采制度制定煤层气资源的排采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煤层气的排采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这一制度可以明确煤层气的排采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加强对煤层气排放和利用的管控,确保煤层气排采的安全和环保。

还可以建立煤层气排采的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公开煤层气排采的监管数据和结果,增加排采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 煤层气排采技术标准制定煤层气的排采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标准制定,完善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的技术标准,确保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的安全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煤层气产出过程
煤层气井的排采过程与常规天然气井显然不同,通常具有一个产气高峰期。

这种差异,起源于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

第一节主要内容:
在煤层气开采初期一般要进行“脱水”处理,即所谓的“排水降压”过程,目的是诱导煤层气的解吸、扩散、渗流作用由高势能方向往低势能方向连续进行。

一、煤层气流动机理
煤层气产出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即解吸、扩散与渗流。

地下水的采出使煤层气压力降低。

当煤层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煤中被吸附的气体开始从微孔隙表面分离,即解吸。

解析气浓度在解吸面附近较高,在裂隙空间中较低。

因此,煤层气会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通过孔隙—微裂隙系统向裂隙空间扩散。

在煤层中,可能有三种扩散机理:以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为主的体积扩散,以分子—表面相互作用为主的Knudsen扩散,基质表面的吸附气层表面扩散。

按照煤层中发生的物理过程,煤层气产出相继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的单相流。

在此阶段,煤层裂隙空间被水所充满,为地下水单相流动阶段。

第二阶段,非饱和单相流。

这一阶段,裂隙中为地下水的非饱和单相流阶段,虽然出现气—水两项阶段,单只有水相才能够连续流动。

第三阶段,气—水两相流。

随着储层压力下降和水饱和度降低,水的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气的相对渗透率逐渐升高。

最终,在煤层裂隙系统中形成了气—水两相达西流,煤层气连续产出。

上述三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随着排采时间的延长,第三阶段从井筒沿径向逐渐向周围的煤层中推进,形成一个足以使煤层气连续产出的降压漏斗。

二、煤层气开采过程
原始地层条件下,煤层及其围岩中地下水一般较多,储层压力大致等同于水
头压力,气体在压力作用下吸附于煤层中。

当排水使储层压力降至临界解吸压力之后,煤层气开始解吸,并通过扩散进入裂隙系统产生流动。

1、煤层气井排水阶段
煤层气井的排水阶段主要取决于临解比(临界解吸压力与储层压力之比)和煤层渗透率。

临解比大,所需的压降幅度就大,排水量多,排水时间相对较长。

临解比大,储层压力与临界解吸压力接近,排水量就少,时间相对较短。

渗透率大,排水速度相对较快,压降漏斗扩展较快,煤层气井的控制面积也相对较大。

排水时间对煤层气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煤层气井产气阶段
煤层气井的生产动态受到煤层吸附性和扩散作用的影响,其动态规律比常规天然气井更为复杂。

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因素有煤层厚度、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水文地质条件、吸附等温特性、扩散特性、渗透率等。

特征吸附时间表示了煤层气的解吸速率,其值越小,气体解吸扩散的时间就越短,煤层气井的早期气产量就可能越高。

煤层渗透率越高,排水速度就越快,在相同排采时间内的降压漏斗就越大,气产量就越高,生产时间也越长。

第二节主要内容:
相对渗透率是多相介质渗流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煤层气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关系曲线,影响到煤层气井的排采速度和产能。

一、相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相对渗透率与多孔介质的结构有关,如与介质的有效孔隙体积、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等,同时还与该流体的饱和度及与该流体相伴随的另一相流体的特性有关,也明显受到试样饱和过程的影响。

二、测试方法
1、稳态法
一般采用恒速法,即气和水按一定流量同时流过样品,只到样品两端的压差得到平衡(稳定值)。

此时,采用X射线扫描法测定样品的含水饱和度,根据稳定压力和注入流量,按照达西定律分别求出气和水的有效渗透率,进而得到
相对渗透率。

煤的渗透率一般很低,达到压差平衡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天时间。

2、非稳态法
非稳态法过程中从未达到气—水饱和度平衡,原因是先将煤样用水饱和,然后采用气体对水进行置换。

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压差和流量数据,采用数学模型求得煤样的相对渗透率。

三、我们部分煤样的相对渗透率
我国高级煤气、水两相介质条件下的渗透性不如中煤级煤,束缚水饱和度大,大部分煤层气难于解吸,残余气多,气井服务年限短。

但是,平衡点处饱和度低,能较快达到产气高峰。

第三节主要内容:
一、煤储层压力传播特性
煤储层压力传播是压力差所引起的,其传播速率、影响范围等主要受抽排水量大小、含水层段供水能力以及透水、导水性能的影响和控制。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被疏排含水层段的富水性、补给条件、分布、厚度、孔隙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非均质程度等。

在实际排采过程中,抽排水量大小的影响最为敏感。

此外,还与煤层与顶底板含水之间的连通性及顶底板含水层的富水程度有一定关系。

二、煤储层渗透率排采诱导变化效应
1、有效应力负效应
随着煤层水和地下气的排出,一方面煤储层内流体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大,裂隙相对闭合,造成渗透率降低,称为有效应力负效应。

2、煤基质收缩正效应
另一方面煤基质收缩,裂隙相对拉张,导致渗透率增大,称为煤基质收缩正效应。

3、正、负效应的耦合分析
低收缩率或不收缩的煤层,有效应力的影响相对较强,渗透率随排采过程的进行而降低。

对于高收缩率煤层,基质收缩占主导地位,渗透率随排采的进行不断提高。

此外,才煤层气排采过程中,还存在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

三种效应尽
管同时存在,但在不同排采阶段对渗透率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在排采初期,有效应力效应作用强;在排采中期,煤基质收缩效应较为明显;在排采后期,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较大。

第四节主要内容:
一、数值模拟技术的进展与用途
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的主要用途包括:
①预测煤层气井的产量
②提供煤层气开发设计所需的重要参数
③通过历史拟合重新描述煤层
④确定最终经济采收率
⑤发现和诊断煤层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数值模拟步骤与方法
1、参数准备
参数准备是数值模拟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足够的可靠数据,就不会有理想的模拟结果。

在这些参数中,对储层模拟最敏感、也是最重要的数据包括:
①决定气体采收率的煤储层裂隙绝对渗透率
②用以确定排采过程中某一时间原位含气量和采收情况的初始含气量
③决定产气率变化特征及最终采收率的吸附等温线
④决定水产率的裂隙孔隙率
2、建立地质模型
建立煤层气地质模型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收集各种地质和工程资料,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从中总结出煤层气藏的各种特征,构成初步的地质模型,最后再根据实际生产数据,通过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完善。

3、产量预测
对于地质评价选区来说,产量预测的主要目的是要在获得实际产量以前,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在现有资料情况下,对一个矿区的煤层气生产潜力进行预测,达到指导地质评价选区的目的。

三、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某些参数对煤层气产能预测结果影响较大,其中:吸附气体含量、等温吸附曲线和初始水饱和度的影响最大,渗透率、净储层厚度和孔隙率有较重要的影响,灰分含量、解吸时间和初始储层压力的影响较小。

1、煤层含气性对产能的影响
吸附时间通常取决于煤的物质组成和裂隙间距,直接影响煤层气井不同生产时期的产气量。

一般来说,吸附时间越短,早期产量越高。

煤层含气饱和度的高低,决定了其临界解吸压力的大小。

临界解吸压力越高,意味着煤层气井需要排水降压的幅度越小,开始产气的时间越早,煤层能解吸的甲烷气量越大。

2、煤层物性对产能的影响
渗透率高的煤层,井筒的排水降压能有效地传播到更大的范围,从而控制更大面积煤层,使更多的煤层气解吸,获得更高的产量。

渗透率高,不但早期产量高,而且累积产量也高。

但应注意的是,生产后期由于气源供给不足、渗透率大的情况下产气量衰减较快。

在初始状态下裂隙被水饱和充填,则煤层单位体积内的水含量增高,气含量则相应地减小。

因此,孔隙度增大,煤层气井的水产率增大,而产气高峰和累积气产量均有所降低。

3、流体动力条件对产能的影响
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煤层的含气饱和度、渗透率和供给半径;煤层的孔隙度和原始储层压力对产气情况也有一定影响。

影响煤层气井水产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煤层的渗透率、原始储层压力、供给半径和煤的孔隙度。

因此,在进行煤层气选区时,首先要选择含气饱和度高、渗透率高的区块;而在进行煤层气开发时,要合理布置井网密度,确定适当的供给半径。

只有这样,才能使煤层气井达到较高的产气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