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文学编年 国学论坛

合集下载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伟大诗人
和思想家。

其代表作是《离骚》和《天问》。

他出生在楚国,是楚怀王的宰相。

他通过自己的文化和哲学知识,为楚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被誉为楚国的国士。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风格严谨、精炼而有深度。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之巅峰”,它描绘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政治
权力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思考。

《离骚》对中国文学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人创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之源。

另外,屈原的另一部著作《天问》也是一部思辨性的哲学文学作品。

它涉及了自然的本质、宇宙的演化和人生的意义等方面的思考。

其重要性在于,它摆脱了传统的神话观念,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解释世界。

相比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来说,屈原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的融合上更卓越、更为深入。

屈原的思想包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让人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恢弘的哲学思考。

在艺术上,屈原的语言表达、韵律乐感、幻想形式等等,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成为了中国文学形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屈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极为突出,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大浑沌经典。

他的人生遭遇和文学创作让后世的许多现代文化传承者找到了本源力量,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了更多的经验、思想和智慧。

屈原思想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启发中国文艺创作,且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了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

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千百年来,在反抗强暴、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他为榜样,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

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作家。

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诗歌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力。

《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

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

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

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

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屈原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所说:“其农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的诗“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杜甫的涛“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都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先是他那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经历过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屈原精神成了安顿历代文人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陆游报国无门,身老家中,慨然叹日:“《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由此可见,屈原以其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

屈原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他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早已突破了儒家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等处世原则,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刚烈之气,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这是屈原及其辞赋对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屈原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他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还在诗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在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

历史人物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历史人物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历史人物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化名人,他的人生充满辉煌,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影响。

下面就来谈谈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一、屈原的政治思想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重要政治家,他在政治思想上有着很高的造诣。

屈原提倡“明政”,认为君主必须以仁爱为心,贯穿于管理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始能保持国家的稳固。

他主张“充耳以听民声,满目以观民利”,强调君主要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得到民心,为了祖国的前途,一直奋斗不止。

屈原还提出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一思想突出了珍视细节,不断完善的重要性。

二、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他对于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可以用“至死不渝”来形容。

在战国时期,楚国曾遭遇周边强国的侵略,民众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屈原痛心疾首,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君主不行,国君对于君臣关系的忽视,致使天下人民得不到政治保障。

因此,他决定奔赴郢都,劝楚王改邪归正,扶正impeach 参差,建设新楚。

但是,他的忠告不被楚王接受,屈原很快被楚国废黜出逐,并最终赴汨罗江而死。

三、屈原的文化贡献屈原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多贡献。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著作《离骚》是一部充满叙事性和抒情性的长篇叙事诗,以其高度的审美价值和广阔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界。

《离骚》基本上以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记述屈原的人生经历,涵盖了他的爱国情操以及对于世态炎凉和人性悲欢的深思熟虑。

在屈原的文化著作中,人性、人伦、思想、情感,作为文化价值的主要元素,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屈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四、屈原的影响屈原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其影响深远。

他在中国文化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是“爱国志士、政治家、杰出文学家”。

他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乃至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今天,屈原依然充满着神秘感,成为能够改变人们命运和契机的传奇人物。

历代名人名家对屈原的评价,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颇高!

历代名人名家对屈原的评价,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颇高!

历代名人名家对屈原的评价,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颇高!汉代屈原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汉代初年至西汉宣帝时期第二阶段为西汉元帝年间至东汉和帝时期第三阶段为东汉安帝时期至东汉末。

汉代士人对屈原的论争体现出汉代学术观念的变迁:第一阶段以黄老之术治国,此阶段士人对屈原持肯定态度;第二阶段为儒学独尊时期,此阶段扬雄、班固、贾逵等人对屈原持批判态度;第三阶段为经学的中衰时代,王逸、应劭、荀悦等人又极力提高屈原地位。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三个段落对屈原进行了评价: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写屈原的才能之高。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对屈原的人格及其《离骚》等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3、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表现了作者对屈原作品的理解及最后悲剧结局的愤慨。

古代名人名家对屈原的评价:班固:"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杨雄:过于浮、蹈云天。

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屈原的简介资料30

屈原的简介资料30

屈原的简介资料30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字“原聃”,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古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和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充满激情、豪迈、悲凉和深刻的思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屈原的家世、成长经历、思想观念和代表作品等多个角度介绍这位伟大的诗人。

一、屈原的家世屈原出生在楚国,他的家族在楚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据《史记》记载,他的祖先屈瑕,曾担任楚国的相国,被誉为“楚国之宝”。

屈原的爷爷屈完,也曾担任楚国的相国,被尊称为“屈相国”。

屈原的父亲屈贾,则任楚国的司徒,是一位地位显赫、受人尊敬的政治家。

二、屈原的成长经历屈原从小聪明过人,有很高的文学天赋。

他曾经受过师从宋玉和佚名老师的教育,受影响很大,并结交了许多才子佳人,为今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楚国政治舞台上,屈原曾经历过许多变故和挫折。

他曾担任过楚国的官职,但因为与秦国的交恶而被贬黜,甚至数次遭到流放和囚禁。

这些艰辛的经历进一步磨炼了屈原的心灵,使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痛恨外来的侵略者。

三、屈原的思想观念屈原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观念与战国时期的其他著名思想家如孔子、荀子、墨子等有许多异同。

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想,如天地大旱、人民生活困顿的时候,政治家应该以身作则,反省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方法;只有通过音乐、舞蹈和诗歌等文化手段,才能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他还主张实行“贵贱同价”的政治制度和“和而不同”的思想。

四、屈原的代表作品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离骚》、《天问》、《九歌》、《招魂》等。

其中,《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描写了屈原在流亡途中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刻感受,堪称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传世之作。

总之,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卓越诗人和思想家,其诗歌作品充满了激情、豪迈和深刻的思维。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库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习题一、填空题试题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包括《左传》、《》、《谷梁传》。

14、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16、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寓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22、《诗》到了_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

25、有位伊人,。

26、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

29、《乐府诗集》是由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年。

34、成语“舍生取义”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

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

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

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

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

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

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

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

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

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

他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

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

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

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文学编年- 国学论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

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全新时代——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时代。

屈原还创造了全新的诗歌样式——楚辞.这种以楚国民歌为基础、长于抒情与铺陈的诗歌形式,因其代表作品《离骚》的影响而被后世又称为骚体,进而又把诗人称为骚人. 楚辞或骚体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

这一新诗体比起以四言为主的《诗经》来,无论在篇幅上、句法上、表现方法上,都有了许多发展,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屈原正是运用这种新诗体成就其诗人伟业的。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思想方面。

他的爱国思想和峻洁人格一直受到后世的敬仰。

汉初政治家贾谊被谪迁长沙后,凭吊屈原,写出《吊屈原赋》,引屈原为知己。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可马迁很敬佩屈原的人格,他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他遭冤受刑之后,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的事迹为榜样,坚持写完了不朽的巨著《史
记》。

《史记》虽是散文著作,但那种勇于正视现实、批判现实的精神和洋溢着爱憎鲜明感情激越的风格,却正是屈原精神的继承,所以鲁迅称它为无韵之《离骚》.西汉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敬慕屈原的为人。

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他那种蔑视权贵、反抗黑暗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正是屈原人格与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杜甫的爱国忧民精神,也与屈原有继承关系。

他在《戏为六绝句》中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即以屈原的创作精神为榜样。

总之,中华民族坚持理想,坚持斗争,崇尚节操的精神,固然是由无数仁人志士树立起来的民族之魂,但其开端,却可追溯到屈原身上。

屈原的爱国爱民精神,还深深影响到民间。

屈原投江而死是为理想殉身,所以,传说在他死后不久,人们就因怀念而用包粽子、划龙舟的形式来纪念他。

这种风俗至今仍流行于中国和亚洲的东部。

古书上这样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五日赴汩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

湖大船小,莫得济者。

乃歌曰:何由渡湖!因而鼓櫂争归,竞会亭上,习以
相传,为竞渡之戏。

其迅楫急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

——《隋书?地理志》屈原作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首先,屈原继《诗经》之后,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国文学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两颗灿烂的明星,一直照耀着后世。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楚辞》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段都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榜样。

自从屈原的楚辞作品出现以后,风、骚就成为我国古人对诗歌所作出的两个最高标准。

屈原作品作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二,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屈原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对中国诗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在屈原的作品中,已经不是简单的触物以起情和索物以言情,而是把物与我、情与景交融为一体,产生出生动的形象与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屈原作品中,以鲜花香草表示高洁;用高冠奇服表示超俗;用高丘求女表示追求;这种表现手法就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起兴,而是一种象征或寄寓。

从形象本身看,是虚构,是想象;从内容思想看,又明确,又现实。

这就开辟了后世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

例如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美女篇》、杜甫
的《佳人》等,以及许多咏史、咏物、咏怀、感遇诗作,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屈原作品的启发。

第三,《楚辞》的产生对后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诗句发展看,楚辞的成就促进了五、七言诗的产生;从创作方法看,楚辞的铺陈排比又为汉赋的形成开了源头。

总之,屈原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说: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快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

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故才高者苑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这是说,楚辞的善于沉吟咏怀,善于摹写山水时令,以及它的宏伟构思,华章美辞,无论是对后来的文学高才,还是初学的童蒙,都有所启示,都提供了可以学习的榜样。

可见屈原作品的影响之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