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实验引领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_王冬旭

合集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根本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根本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根本转变
高晓勇;王曙光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胡主席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在军事思维上,必须实现由"要素分离"型向"体系融合"型主导转变;在训练理念上,必须实现由"消极安全"型向"实战任务"型转变;在系统建设上,必须实现由"条块分割"型向"综合集成"型转变;在军事实践上,必须实现由"经验归纳"型向"虚拟实践"型转变;在管理控制上,必须实现由"粗放低能"型向"和谐高效"型转变.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高晓勇;王曙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
【相关文献】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需要全面推进军队院校继续教育转型
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4.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证
5.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鸡西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战实验引领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作战实验引领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作战实验引领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王冬旭;吴宏斌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
【年(卷),期】2011(032)004
【摘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战争的“预实践”,作战实验为转变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文章从创新陆军战法、发展武器装备、改变训练模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战实验对转变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王冬旭;吴宏斌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10045;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1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3
【相关文献】
1.把提高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着眼点 [J], 李德才;邹俊波
2.新型陆军部队作战能力综合实验支持系统设计∗ [J], 郑慧娟;周剑波;高志年
3.浅析陆军作战行动仿真实验平台中的分布式中间件技术 [J], 宋昕宇;刘煦嘉;袁峰
4.陆军作战实验现状及发展 [J], 王键;周静
5.陆军合同作战仿真实验系统军事设计 [J], 李策;杨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武器装备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加快武器装备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ts a k,wh c s v r mp r a tf rt e d f n e a d mi t r o s r c i n Th t a e y sg iia c f i h i e y i o t n o h e e s n l a y c n t u to . i e sr t g i nf n eo c t a s o ma i g t e b t l fe tv n s g n r tn o e i x o n e . Th ce c c n o a i n o r n f r tn h a te e f c i e e s e e a i g m d s e p u d d e s i n e o n t to f
SHU n o W ANG eha Be ya , W i i
( .D p rme t f up n c us in h a e f q ime tC mma d& Te h oo y Be ig 1 1 1 , ia 1 e a t n o Eq ime tA q i t 。t eAc d my o up n o io E n c n lg , in 0 4 6 Chn ; j 2 o a y o o t r d a eMa a e n , t n l ee s ie s y B in 0 0 1 Chn ) .C mp n f sg a u t P n g me t Na i a D fn eUnv ri , e ig 1 0 9 , ia o t j
2 O11正
6月
装 备 指 挥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a e fEq ime tCo o r a ft eAc d my o up n mma d & Teh oo y n c n lg

瞄准部队实战需求,提升军校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瞄准部队实战需求,提升军校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挥。
再次 ,在时间安排上 ,应允许各专业设置实验课 的选修学 分,在一个或多个学期 的实验时 间设置 中,集 中进行实验教学
安 排 ,让 学 员 能 有 稍 宽 裕 的 时 间 进 行 更 大 型 的 实 验 ; 应 本 着 整
1部队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 ,随着部 队装备建 设的发展 和训练模 式的转变 ,部 体规划、协作共用 的原则 ,从实 际情况 出发 ,建立起实现三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教育
教 育与社会
2 0 1 5 年6 月 ・ 2 3 7・
瞄准部队实战需求 ,提 升军校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周 立 军 吕海 燕 张 杰
海军航 空工程 学院基础 实验部 , 山东烟 台 6 4 0 0 1
摘 要: 新形势 下,部 队装备 发展和训 练模 式的转 变,对 院校人 才培 养工作提 出了新 的要 求。基础 实验教 学在 学员动手 实 践 能力和 岗位任 职能力的培养上具有 重要 的平 台支撑作用 。针对 院校 人才培养 中出现 的学员 实践 能力差 、创新 意识 弱、知识产 出率低 的 问题 ,提 出了提升 实验教 学创新 能力的途径 ,并结合 院校 改革 经验 进行 了实证 分析 。 关键 词 : 部队 ; 任职 岗位 ;实验教 学 ; 创新 能力
础 。军 队院校基 础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和 岗位 观念 ,构建 以学科为基础 的实验教学总体体系 ,促进学科 内部 任职能力 的重要平 台,其 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 向部 队输 以及学科之 间交流与资源共享 ; 送人才 的质量 。近年来,尽管各院校实验教学 的改革 己初有成
保证 实验 时间和实验 内容的开放 ,为学员提供 率 低 。毕 业 学 员 上 岗后 往 往 无 法 将 所 学 条件 。 知 识 转 化 到 训 练 工 作 中 ,缺 乏 “ 发 现 问题 并 利 用 所 学 知识 解 决 2 . 3 建立网络 化实验教 学管理平台 问题 ” 的 眼光 。

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牵引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深化拓展

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牵引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深化拓展

Deep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c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Combat and Support Capabilities" Construction by Accelerating Transformation of Mode of Battle Effectiveness 作者: 王继新;于振江
作者机构: 装备学院装备指挥系,北京101416
出版物刊名: 装备学院学报
页码: 25-2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战斗力生成模式;两成两力;军队院校
摘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信息化时代提高我军战斗力的根本途径,装备"两成两力
"建设深化拓展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内在要求。

要着眼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把握
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深化拓展的关键,推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发展。

军队院校在装备"两
成两力"建设深化拓展中肩负着重要任务,必须要重视发挥军队院校的功能作用。

浅析军队院校在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军队院校在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军队院校在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发挥的作用
党珊;刘倩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28
【摘要】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战斗力生成的根本源泉.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新军事变革导致人类军事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也要向信息化模式转变,其中,院校对于催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总页数】1页(P418)
【作者】党珊;刘倩
【作者单位】边防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边防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消防装备管理促进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快速转变 [J], 王海军
2.加快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培养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J], 刘伟;李伟;陈明
3.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需要全面推进军队院校继续教育转型 [J], 方正起;张家雄;李同华
4.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推进后备力量战斗力建设 [J], 徐赞军;陈志军;曾宇
5.论政治工作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的助推作用 [J], 杨运学;余远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战术创新和战斗力提升

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战术创新和战斗力提升

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战术创新和战斗力提升在二战期间,中国面临着来自日本侵略者的长期战斗,而中国军队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战术创新和战斗力提升。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军队在抗战时期的战术发展和提升军事实力的关键因素。

一、游击战和持久战的发展中国军队在抗战中采取了游击战和持久战的战略,这种战术变革对于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游击战打破了传统的正面战的模式,使中国军队能够更灵活地应对敌人的进攻,并有效地消耗敌人的资源和人力。

持久战则是通过艰苦的战斗和防御,迫使日军耗尽精力和物质资源,从而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二、地形和气候的利用中国军队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采取地理战术和气候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力量。

中国地势复杂,山脉、河流和丛林等地理环境给予中国军队提供了隐蔽和伏击的机会。

同时,中国的气候条件多变,冬季严寒和夏季酷热都对日军的作战效能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中国军队善于利用这些地理和气候条件,加强防御并有力地还击了日军的进攻。

三、民兵组织的建立和运用为了增强抗战力量,中国军队积极发展和运用民兵组织。

这些来自民众的力量被有机地融入到中国军队中,增加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民兵组织的建立也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

他们负责补充军队的物资和队伍,并协助开展一系列战斗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中国也通过积极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战斗力。

抗战中,中国军队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为中国军队培训了许多军事专家和顾问。

此外,中国还积极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进行了军事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战斗力。

五、抗战胜利的影响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战术创新和战斗力提升使得中国国内战争的胜利成为可能。

抗战的成功为中国军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日后对台湾和朝鲜等地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中国军队的战术创新和战斗力提升也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加快推进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应做到“四个坚持”

加快推进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应做到“四个坚持”

加快推进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应做到“四个坚持”
管黎峰
【期刊名称】《国防》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坚持以更新思想观念为前提.思想拓展思路,观念引领发展.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应运用创新的思维探寻新办法、寻求新对策.一是要树立信息主导的理念.信息是连接人流、物流的核心要素,在战斗力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推进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应牢固树立信息制胜的意识,充分发挥信息的融合集成、聚能增效作用,注重把信息人才培养招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捕捉获取使用贯穿到战斗力建设的方方面面,打牢战斗力生成的基础.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管黎峰
【作者单位】宁夏军区、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推进模拟训练创新发展中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J], 马胜;侯俊
2.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推进后备力量战斗力建设 [J], 徐赞军;陈志军;曾宇
3.按照“四个坚持”的思路推动后备力量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J], 宋中贵
4.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加快推进军事物流体系建设 [J], 李玉勇
5.关于加快转变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思考 [J], 董建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打造“逼真战场”,提供战法检验的平台 战法检验是指运用演习、实战验证等方法 和手段,对已经初步形成的战法进行检查、验证 和评估的过程。战法检验是发现战法缺陷和不 足的必要工作,是修改和完善战法的前提,是正 确指导部队作战、训练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 要保证。传统的战法检验手段主要是采用沙盘、 兵棋等工具进行模拟对抗和有真实兵力参加的 实兵演习。由于缺乏信息资源以及手段,传统的
(一)作战实验能加快武器装备研发过程 利用作战实验技术,研制者可以在武器装 备研制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先期演示,让自己和 用户同时进入酷似实战的虚拟作战环境中对武 器系统进行反复“操作演练”,评估现有武器装 备、检验新研制或改进的武器装备系统的综合 作战效能,依据检验结果提出对策,从而不断提 高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和适用性。同时,研制者 和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分布式交互仿真方法检验 武器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性能,避免那种在 实际研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方案反复多变的不 合理现象,从而达到从武器装备体系的总体质 量和效能上去发展武器装备,提高整个系统的 技术优势,实现武器装备顶层设计思想和投资 的最佳战略选择。
三、作战实验是创新陆军军事训练模 式的科学保证
信息化战争呼唤信息化军队,而信息化军 队要求实施信息化的训练。积极推进军事训练 转变,是我军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如 何尽快实现军事训练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 转变,关键之一是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战实 验体系,充分发挥作战实验对军事训练转变的 催化作用。
收稿日期:2011- 06- 20
·64·
一、作战实验是促进陆军战法理论创新的试验平台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 息化转变,战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作战手段、作战方法也相 应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战法理论创新研究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作 为战争“预实践”的作战实验,则以其特有的优势解决了许多战 法理论创新难以突破的实际问题。
多种传统训练方法无法或难以展示的训练内容 和训练过程,可广泛设置虚拟战场环境,使各级 指挥员能够身临其境的在咫尺空间摆兵布阵。 这种近似实战的试验性训练过程,为受训者最 大限度的提高战术技能、战场反应能力提供了 一个理想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官兵实战条件下 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和生存概率。因此,将作战 实验与军事训练紧密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军事 训练方法的创新,显著提高军事训练效益。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战法理论创 新的科学性
实验的科学性体现为在可控条件下操纵实 验对象,并进行精确的测量。作战实验本质上是 一种把现代数学方法、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科学 实验手段相结合对军事问题进行研究的科学方 法,是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有效结合起来研 究军事问题的科学工具和手段。作战实验可以 通过对作战对手的模拟,使之更加接近于实战, 为战法理论创新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从而支 撑战法理论的创新,它的产生是对战法“纯理 论”研究的一次扬弃,也是对战法“纯定量”研究 的一次超越。作战实验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仿真 分析等信息化工具的特长,并将它与人的经验 知 识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实 现 数 据 、模 型 、系 统 、设 备、军事规则、专家智慧等各种要素的融合。它 摆脱了传统战法理论研究中基本依靠理论推断 的研究模式,弥补了战法理论研究中缺少数据 支撑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理论创 新成果的可验证性,是战法理论创新研究的一 个划时代的革命。
胡主席强调指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关系国防和 军队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解决我军建设两个“不相适应” 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由 之路。如何才能加快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陆军部队 的作战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我理解,应该从创新陆 军战法、发展武器装备、改变训练模式三个方面着手。作为战争 的“预实践”,作战实验为转变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了科学 有效的手段。
摘 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重大 战略任务。作为战争的“预实践”,作战实验为转变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提 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文章从创新陆军战法、发展武器装备、改变训练模式 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战实验对转变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作战实验 战斗力 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E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4547(2011)04- 0062- 03
国 防 科 技 2011 年第 4 期 第 32 卷第 4 期
作 战 实 验 引 领 陆 军 战 斗 力 生 成 模

式王 冬
转旭 吴 宏
变斌
·62·
The Mod e Tra ns forma tion of Ge ne ra ting the Army Comb a t Ca p a b ilitie s Enlig hte ne d b y Ba ttle La b s
(一) 作战实验可以有效拓展军事训练方 法、提高军事训练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 事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发达 国家军队已经认识到作战实验在军事训练中的 重要作用,正逐步引入作战实验的方法改进训 练手段。作战实验通常以基地化、网络化、模拟 化和对抗训练为重要形式,为部队提供逼真的 作战环境,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通 过作战实验室的仿真训练,可突破机械化条件 下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形象逼真地显示和推演
(二)作战实验可以为军事训练提供可靠的 评估标准
如何评估部队战斗力、如何检验部队训练 质量,一直是军事训练中的一个难题。随着信 息 技 术 的 不 断 发 展 ,作 战 进 程 越 来 越 快 ,作 战 要 素 越 来 越 多 ,指 挥 控 制 难 度 越 来 越 大 ,从 而 要求军事训练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军事 训练的评估变的更加困难。通过作战实验可以 有效解决这个难题。作战实验的核心和实质是 能够对军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可以预测策略 的执行结果,并为军事训练提供优化的决策方 案。将作战实验运用于军事训练中,可以从相 同的起点,用不同的规则和各种不同的参数 值 ,反 复 模 拟 实 战 过 程 ,从 而 使 军 事 人 员 把 握 各种不同策略的运用效果。在推动军事训练模 式 转 变 的 过 程 中 ,广 泛 运 用 作 战 实 验 ,就 可 以 对 各 种 训 练 方 案 、训 练 过 程 、训 练 成 本 进 行 科 学的计算和评估,从而科学把握训练进程,不 断提升训练的质量。
(一)运用前瞻性思维方式,把握战法理论创新的发展方向 作战实验注重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方式创新战法理论,其主 要思路是:先根据战法理论创新的需求提出预设的目标,然后从 假定实现目标的时间往回推算,一直回溯到现在,再与现实的战 法进行对比,根据出现的差距进行相应的修正,力求满足现实和 目标的双向要求。在虚拟的作战空间中,不仅可以研究当前的战 法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的战法规律进行实
参考文献: [1] 吕跃广,方胜良.作战实验[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 2007:34- 42. [2] 战玉.军队战斗力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1996:59- 71. [3] 黄建伟.论作战实验与军事训练转变[J].炮兵学 院院报,2007(6):8- 11. [4] 何仰顺.作战实验—超前实践“未来战争”[J].国 防,2004:11.
战法检验手段无法克服实物模拟、物理等效、经 验参照的时空局限性。而作战实验由于虚拟兵 力与实际兵力、虚拟空间与三维空间的一体化, 与传统的研究环境相比,可以更细致地描述战 法运用的过程及效果。特别是在数字化的作战 仿真环境中,可以直观展现风云变幻的全维逼 真战场、由成千上万种武器系统组成的作战体 系和各种规模样式的军事对抗行动,由此观察 复杂的战争现象及其可能的变化,获取和验证 规律性的军事认识,以至进行逼近客观实际的 作战预演,为定量客观地评价战法提供了科学 依据。
二、作战实验是牵引陆军武器装备发 展的重要抓手
没有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 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先进战斗力的关键要素。 我军目前正处在一个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 化跨越式发展的转型时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 代,需要不断地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再通过实践 或实验检验来完善理论。通过技术创新、观念创 新和管理方法创新,建立起完善的作战实验体 系,为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和运用提供一条新 的有效途径。
·63·
国 防作科战技应 用201作1 战年第实 验4 期引 领第陆3军2 卷战第斗4力期生 成 模 式 转 变
(二)作战实验能够缩短武器装备战斗力形 成周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军将装备越来越多的 信息化武器系统。要掌握这些系统的原理、结 构、操作程序及对付各种先进武器的方法和应 变能力,使之尽快形成战斗力,完全依靠战争实 践和实装实弹训练是不现实的。必须充分运用 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技术等高新技术,建 立各类作战实验室,制造环境逼真、情况逼真、 心理逼真等酷似实战的境况,量化与作战能力 有关的各种因素 (如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质 量、编制体制的科学化程度、组织指挥和管理水 平、各种勤务保障能力等),在反复的作战实验 中,检验新研制或改进的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效 能,检验武器装备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提高受 训者对武器装备的运用和操作水平,从而缩短 武器装备的战斗力形成周期。
作者简介: 王冬旭,男,中尉,硕士,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10045 吴宏斌,男,中尉,硕士,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10045
作战实验引领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作战应用
验和探索,实现“从实验室中学习战争”、“从未 来中学习战争”。未来的战法理论将有很大的一 部分从作战实验室中产生,这些理论所依据的 除历史数据和作战经验外,更多的可能是通过 作战模拟创造出来的虚拟战争和虚拟战例。作 战实验以前瞻性研究方式为基点,立足于虚实 结合的战场环境、目标、指挥方法,引入相关的 预测模型完成动态的评定,提高对未来战争战 法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因而成为和平时期产 生和验证战法理论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