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排水管道设计总说明

合集下载

排水总说明

排水总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都江堰奎光西下街排水工程,长度约160M,污水管管径D300,雨水通过管径D400雨水支管D200,有东北方面排入已建好葵花西下中街的雨污水井。

2、管线位置: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西北侧2.5M,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东南侧2.5M3,管道设计桩号与道路中线桩号一致。

4,设计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二,设计标准:1、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设计重现期P=1.5年,综合径流系数W=0.65,地面积水时间t1=10分钟。

2、污水管道:按单位面积额法计算。

污水流量单位面积定额指标为:1.2升/秒.公顷。

3、最小管径:无论雨,污水管道,位于街道下的城市排水管道dmin≥400,单位预留污水管道dimin≥300,雨水管dimin≥400.三,管材及基础:1,按本设计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规格应符合GB/T11836-1999标准。

管顶覆土小于1.0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 04S516第11页。

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Ⅱ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Ⅲ级管;管顶覆土7.0m<H≤9.0m时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

180度混凝土基础;管顶覆土H>9.0m,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2,180度混凝土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16第19,29页:360度混凝土基础作法见附图。

采用360度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隔20~25m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16第35~37页。

3,管道基础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柔性接口不小于0.1MPa(刚性接口管道不小于0.12MPa)。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图为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排水工程施工图。

(1)片区前期确定方案简述雨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紫竹西街~紫竹东街、秋岚东街、裴城路及三苏大道为雨水干管,流向自西向东,最终均接入永通河。

2)、岷江大道已建段d6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管径较小,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也无法满足远期片区雨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为雨水边沟为主雨水的系统,无法满足雨水管接入要求。

3)、经实测各相交已建段雨污水系统的实测资料,并提交专项优化方案沟通后,按规划最终意见设置如下:(a)裴城路规划为片区雨水总干管,管径d2200,坡度0。

001,流向自西向东,接入永通河。

(b)岷江大道已建段雨水仅负责已建段雨水汇水面积,不转输上游雨水汇水面积,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途径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岷江大道交叉口上雨水与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顺接.(c)紫竹西街大部及原铁环西路紫竹西街~三苏大道段雨水均经由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紫竹西街交叉口上雨水与紫竹西街雨水顺接,紫竹西街余下部分接入紫竹东街意见河流管.(d)秋岚东街及二环西路雨水均汇入裴城路雨水总干管,近期可与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顺接,以解决雨水近期排放问题。

污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经二环西路经裴城路为污水干管;铁环路为污水干管;紫竹西街~紫竹东街及秋岚东街~秋岚东街对侧规划路为污水干管.2)、岷江大道已建段d300污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300污水管径过小,靠近铁环东路段埋深较浅,原规划污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无成系统污水管道,无法满足污水管接入要求。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毕节市立交及道路排水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碧阳大道排水工程、下拉槽排水工程、开行大道及FDA 匝道排水工程. 二.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合同》;(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98);(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6)相关道路设计图。

三.主要技术指标1、 雨水计算采用毕节市暴雨强度公式:单位: (L/S·Ha)t= t1+m t 2t 1=10(mi n),m:暗管m=2,明渠m=1。

2;2、 雨水设计重现期:一般道路采用P=3年,立交排水系统采用10年一遇;3、 综合径流系数:ψ=0。

7(居住、商务)ψ=0。

15(绿地、公园);4、 污水平均日面积比流量:0.8L /ha.s 。

四.设计概况 (一)平面设计根据规划要求,雨污水排水设计如下:碧阳大道排水系统,在下拉槽处设置雨水泵站,最终接入FDA 匝道,雨水最终接入河流。

碧阳大道起点段雨水接入起点断落涵洞,污水接入下游污水检查井,最终排水平面布置图详见排水平面图。

(二)横断面标准横断面管位依据所提供的规划条件进行布置: 本工程参照已建管道位置图,其排列具体见标准横断面图。

五.管材及附属构筑物 (一)管材及接口本工程雨、污水管道管径DN≤500mm 时采用FR PP 模压管,环刚度S 2 ≥8KN/m 2,橡胶圈承插柔性接口,参见06MS201—2,30页。

当DN 〉500m m采用承插钢筋砼管道,钢筋砼管道管材应符合GB/T11836—2009标准;且当管道覆土高度0。

7m <H ≤4。

5m 时采用Ⅱ级钢筋砼管道,管道覆土高度4。

5m <H ≤9.0m 时采用Ⅲ级钢筋砼管道,采用T 型橡胶圈柔性接口,参见06MS201—1/23。

成都市道路排水方案设计说明书

成都市道路排水方案设计说明书

5管网工程5.1 设计原则(1)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情况下顺坡排水,取短捷路线,同时能满足街道两旁地块排水需要。

(2)管道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

(3)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该片区与上、下游地区的有机结合。

(4)设计排水管道沿设计道路敷设,便于地块支管的接入和维护管理方便。

(5)尽可能利用原有管道,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

5.2 排水工程设计参数及标准5.2.1污水管道设计参数及标准(1)面积比流量:雨水量计算按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

污水采用单位面积比流量(最高日最高时)法确定流量,根据成都市排水总体规划,本区域属于周边组团,污水比流量值为1.1 L/s·ha。

成都市污水排放面积定额(2)污水量计算公式:Q=A ×q(L/s)式中A:面积(ha)。

(3)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 • Av=n1• R2/3 • i1/2当h<D/2时,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 (m2)R=(θ-sinθcosθ)/2θ• r (m)当h>D/2时,过水断面:A=(π-θ+sinθcosθ)r2 (m2)R=(π-θ+sinθcosθ)/2(π-θ)• r (m)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4,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09。

5.2.2雨水管道设计参数及标准(1)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768.0231.0)8.12()8031.01(2806qPtgP++=式中 q——暴雨强度(L/s • ha)p——设计降雨重现期,取P=3~5a,取5年t——设计降雨历时 t=t1+t2t1——地面汇流时间 t1=10mint2——管道内流行时间(min)(2)雨水量计算公式:Q=q • F •Ψ式中 Q——雨水量(L/s)Ψ——径流系数,市政道路取Ψ综合=0..7(绿地取0.15)F——汇水面积(ha)(3)水力计算公式(满流):Q=v • A式中 Q——雨水量(m3/s)A——水流断面(m2)v——流速(m/s)v=n1• R2/3 • i1/2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满流)取n=0.013,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1 5.2.3流速范围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建筑水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和运营效果。

本文将从排水管道选材、管道走向、管径确定等方面,对排水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排水管道选材是排水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常用的排水管道材料有铸铁管、钢管、PVC管和PE管等。

铸铁管具有耐腐蚀性能好、强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钢管则适用于大型厂房和特殊场所,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PVC管和PE管则适用于一般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具有安装方便、不易生锈等特点。

在选材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综合考虑,确保选用的管材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其次,排水管道的走向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宜将排水管道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的重要使用场所布设,以减少管道的长度和施工难度。

同时,需要避免排水管道与水源水管、电缆、通风管道等交叉和重叠,以防止相互干扰。

此外,排水管道的走向需要保证坡度适当,以便排水迅速,防止管道内产生污物积存。

再次,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排水管道的管径也是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说,排水管道的管径需根据设计排水量、流速、污水性质和管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一般采用较大的管径,以满足排水量大的要求;对于一般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一般采用较小的管径,以满足排水量小的要求。

在确定管径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管道安装和维护的方便性,以确保管道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最后,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口的布置和防止反流。

排水口应合理布置在建筑物内外,以满足排水要求;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污水的回流,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设计排水口时,还需要考虑污水疏通设施,以便日常维护和清洁排水系统。

综上所述,排水设计是建筑水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排水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选材、管道走向、管径确定和排水口布置等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

简述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简述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设计是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设计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本文以青岛市为背景,就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的普通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内容注意事项市政排水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

在城市的日常运行和发展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 由于降雨造成的突发事件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比如2022 年7 月的北京暴雨,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引起了全国对排水设施的思量, 固然此次北京暴雨是远超过建设标准的, 其中房山地区更是接近500 年一遇。

再如,2022 年8 月,哈尔滨接连两次浮现路面塌陷,其中一次明显与排水管道有关。

青岛地区也曾经浮现过因排水管道质量问题引起路面塌陷事件.青岛市建委非常重视排水管道的建设问题,并于今年 4 月新出台了地方标准,用于指导设计、监理和施工。

设计是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设计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下面,本人以青岛市为背景,就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的普通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论述。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工作内容较多,主要包括排水体制的选择、管道布置、现场踏勘、管材的选择、水力计算、检查井类设计、管道基础设计、设计说明、设计服务等。

1、排水体制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考虑后确定。

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

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应按照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

"根据青岛市总体规划,青岛市辖区新建项目均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目前新建道路、居住小区都是按分流制进行规划设计的。

惟独部份老城区、一些污水管道建设不完善的地段还存在雨污混流管道.2、管道布置2.1 排水管渠系统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布置,分期建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排水工程设计总说明1.设计规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2.设计原则(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道路雨水采用市政排水管道形式,按重力流排入规划出水口。

(2)排水管水力计算结合道路设计坡度,合理划分设计管段和汇水(服务)面积,合理设计管道坡度及管径,以降低工程造价。

(3)考虑到发展的不可预见性,雨水系统布置在管径和高程上适当留有余地。

(4)管渠基础、雨水检查井等构造物设计荷载按汽车-超20级计算。

(5)管材及管道基础的设计考虑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局部为软土地基等不利因素。

3.流域面积雨水管道设计,本工程的雨水管道主要负责收集和排除路面积水,结合当地现状自然沟渠及现状市政排水管渠的分布情况、水体水位高的特点以及本工程道路、桥涵等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设计情况,按照雨水就近排放的原则,就近接入沿线排洪渠或自然沟渠。

4.平面定线根据《国道321线K32+600~K33+960市政配套工程》中的“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对本工程道路排水的情况分路段进行布置(如下列图所示)。

5.竖向标高的确定竖向标高确定原则:流域范围内最远点或最不利点的雨水能接入本工程管线内。

雨水管道的埋深主要根据接入水体的水位和道路路面(地面)高程进行控制。

并结合本道路沿线构筑物的位置和高程等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管道和涵底的安全净距满足规范要求和排水顺畅。

6.设计规模本工程雨水管道总长3510m(不包含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达D600,最大管径D1800。

7.工程材料、管道基础及接口形式、施工方法(1)管材选型及基础形式目前市政排水管的主要管材由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

钢筋混凝土管的强度和刚度高,抗渗性较好,价格较为便宜,施工安装工艺成熟等优点,但是钢筋混凝土管易断裂。

排水设计说明

排水设计说明

4.3.1管线综合市政管线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的功能,按照城市建设要求应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管线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城市用地,综合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

4.3.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宜宾市珙县新规划片区,位于巡场镇北段,北面临山,沿清溪河及宜珙铁路线两侧分布。

主体在铁路北侧,规划区用地总面积为203ha。

该片区主要规划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绿地公园等城市用地。

该片区初步设计阶段共设计金河大道、环山路等14条主、次干道。

除金河大道为老路拓宽改造外其余均为本次新建道路。

本工程城市道路段需同步敷设的工程管线包括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燃气管道(输气及配气)、电力管及电信管。

工程管线种类较多,布置难度大。

因此,必须做好工程管线综合工作,各种管线严格按照统一的布置原则,明确各种工程管线的平面和竖向位置,避免管线不合理的空间占用,增加使用和管理维护的难度。

4.3.3管线设计原则在珙县总体综合管线规划指导下,结合该片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适用、可行的设计方案。

本次方案设计遵循如下原则:1)符合珙县总体规划,统筹考虑、近远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2)符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结合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时序,并考虑在施工期间尽量不影响现有管线的使用功能;3)设计方案合理、便于施工、管理;4)与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空间、现状管线不发生冲突、协调配合;5)各管线间的水平及垂直间距尽量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相关要求,实在不能满足的应采取保护措施,且应取得相关专业单位同意;6)管道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

7)根据城市道路竖向设计,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保证汇水面积内的雨污水能顺畅排除,并在高程上留有余地。

4.3.4采用规范标准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3)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4.3.5雨、污水管道现状及方案该片区为规划新建区,场地内沿伍家沟已建一段截污干管,管径d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千秋街道路改造工程,雨污水合流,排入下游管道,若下游管道未形成采取临时排放措施,雨污合流主管管径d800,长度为379m。

2.设计依据:
(1)***排水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
(2)设计合同及其他有关资料;
(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
3.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4)《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图中尺寸单位:
高程及距离以米计,管径、井径以毫米计;管道大小均指管道内径。

高程、坐标系统和里程桩号均与道路设计图相一致。

设计地面标高为道路中心标高,交叉口道路标高如与道路设计标高有出入,以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图为准。

5.平面位置:本设计道路红线宽度为9m,全部管线均为单边布置,详见管线排列图。

6.根据当地实际运行经验和业主要求,市政道路下雨、污水管径D≥d500。

7.管材:
(1)雨、污水管道管径D≤d1200mm且管道覆土0.7m≤H≤7.0m时: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

(2)雨、污水管道管径D>d1200mm或管道覆土7.0m<H≤9.0m时:采用平口式钢筋混凝土管。

(3)当管道覆土H>9.0m时,由结构专业专项设计。

(4)管材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技术要求。

8.基础:
(1)d30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混凝土(C25)满包,包封厚度不低于2倍管壁厚,且不得小于10cm。

预留过街雨水管处:雨水口连接管与预留过街雨水管分别独立设置。

(2)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D≤d1200mm且管道覆土0.7m≤H≤7.0m 时):
管道覆土0.7m≤H≤4.5m时,采用承插式Ⅱ级管,180°砂石基础,详04S516-11;
管道覆土4.5m<H≤7.0m时,采用承插式Ⅲ级管,180°砂石基础,详04S516-11;
(3)平口式钢筋混凝土管(D>d1200mm或管道覆土H>7.0m时):管道覆土0.7m≤H≤5.0m时,采用平口式Ⅱ级管,120°混凝土基础,详见04S516-17;
管道覆土5.0m<H≤7.5m时,采用平口式Ⅱ级管,180°混凝土基础,详见04S516-19;
管道覆土7.5m<H≤9.0m时,采用平口式Ⅲ级管,180°混凝土基础,详见04S516-19;
混凝土基础每20m设置一道3cm变形缝,沥青麻丝嵌缝,此处管道接口为柔性接口。

(4)当管道覆土H>9.0m时,由结构专业专项设计,详结构施工图。

(5)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P≥0.15M Pa。

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换填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监理、施工、勘察以及设计等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商定。

9.接口:
(1)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采用弹性密封橡胶圈接口,详04S516-23,弹性密封件其性能详04S516-40。

(2)平、企口式钢筋混凝土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每20m 设一处柔性接口。

(3)120°混凝土带基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详04S516-28;
180°混凝土带基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详见04S516-29;
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详见04S516-35~37。

10.排水管径的确定:
合流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Qd +Qm +Qs =Qdr +Qs (3.3.1) 式中Q——设计流量(L/s);
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Qm——设计工业废水量(L/s);
Qs——雨水设计流量(L/s); Qdr——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

根据各计算管段汇水面积和泸州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流量,再根据设计坡度确定管径。

暴雨强度公式为:q=10020(1+0.56LgP)/(t+36),设计重现期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结合泸州山地城市地貌综合考虑确定,本工程设计重现期P=2年。

降雨历时t=t1+mt2,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延缓系数m=2,综合径流系数取0.7。

采用污水面积比流量及转输流量进行设计计算。

污水面积比流量取值为q=1.0L/s·ha。

12.雨、污水支管:
一般按60m~80m间距设置雨、污水支管。

雨水支管管径为D≥d500,坡度为1.0%,污水支管管径为d500,坡度为1.0%。

支管检查井均位于道路红线外1.0m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