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浆对纤维的五个作用
棉浆打浆工艺

棉浆打浆工艺一、引言棉浆打浆是纺织行业中常见的工艺之一,通过打浆能够有效地改善棉纤维的柔软度和延长纤维的长度,从而提高纺纱和织造的效果。
本文将针对棉浆打浆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二、棉浆打浆的目的棉浆打浆的目的是将棉纤维与水进行充分混合,使纤维能够均匀分散在水中,增加纤维的柔软度和延长纤维的长度。
通过打浆,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纤维的质量,提高后续纺纱和织造的效果。
三、棉浆打浆的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将所需的棉纤维和适量的水准备好,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
2. 加浆:将棉纤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使纤维能够充分分散在水中。
3. 打浆:使用打浆机或其他设备对混合物进行打浆,打浆时间和速度要根据纤维的品种和要求进行调整,一般为10-20分钟。
4. 过滤:将打浆后的混合物通过过滤设备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
5. 调整浆液浓度: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加水或脱水的方式调整浆液的浓度,使其符合后续工艺的要求。
6. 存放:将调整后的浆液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待用。
四、棉浆打浆工艺的注意事项1. 设备和工作场所要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和污染物的混入。
2. 打浆时间和速度要根据纤维的品种和要求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打浆或打浆不足。
3. 过滤设备要选择合适的规格,确保能够有效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4. 浆液的浓度要根据后续工艺的要求进行调整,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后续工艺的进行。
5. 存放浆液时要注意密封,避免浆液受到外界污染。
五、棉浆打浆工艺的优势1. 改善棉纤维的柔软度,使得纺纱和织造更加顺滑。
2. 延长纤维的长度,提高纱线和织物的强度和延展性。
3. 提高棉纤维的染色性能,使得染色更加均匀。
4. 降低棉纤维的含水率,减少后续工艺中的能耗和成本。
六、结语棉浆打浆是纺织行业中重要的工艺之一,通过打浆能够有效改善棉纤维的质量,提高纺纱和织造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打浆的时间、速度和浆液的浓度,同时注意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以确保打浆效果的稳定和一致性。
制浆造纸过程中对打浆的理解

一、打浆方式如前所述,在打浆过程中,纤维主要发生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纤维的吸水润胀和细纤维化、横向切断、压溃、揉搓等作用,而这些作用在打浆整个过程中是同时发生,而绝不是孤立出现的。
以横向切断纤维为主的打浆方式称为游离状打浆,而以纵向分裂纤维使之细纤维化为主的,则称为粘状打浆。
在实际打浆过程中,切断和分裂纤维两者是同时出现的,问题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所以我们设想打浆只有横切纤维的作用,而没有纵向分裂纤维的现象,是不可能的。
反之,如果希望打浆对于纸料纤维只有纵向分裂,而不允许有横向切短作用,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经过游离状打浆的纸料在抄纸时,在铜网上滤水较快,成纸质量相对来说是比较疏松多孔。
而经过粘状打浆的纸料,由于纤维在打浆时细纤维化作用较好,纤维变得柔软可塑和有滑腻的感觉,纸料在抄纸时,在铜网上滤水较慢,成纸的紧度较大。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按照对纤维切短和分裂程度的要求,将打浆大体分为以下四种方式:(1)长纤维游离状打浆;(2)短纤维游离状打浆;(3)长纤维粘状打浆;(4)短纤维粘状打浆。
而在实际打浆操作中,游离状至粘状打浆之间,还有半游离状打浆,半粘状打浆等;同样,长纤维打浆是指以长纤维为主,而并没有排除短纤维打浆的同时存在。
长纤维游离状打浆方式要求分散纸料成为单纤维,纤维只是适当地切短,因此其打浆时间较短。
长纤维游离状打浆生产的纸料在网上容易脱水,成纸组织匀度欠佳,缺乏透明性,表面不甚平滑,但成纸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以前一直认为这种打浆方式适用于包装纸和工业滤纸的制造,但近年来则趋于认为包装纸应采用低打浆度,长纤维粘状打浆。
短纤维游离状打浆方式要求在分散纤维的基础上,同时高度切断纤维。
这种纸料脱水也较容易,但纤维交织能力相当差,而成纸的组织较均匀,吸收能力甚强。
短纤维游离状打浆方式生产的纸料适宜于抄制滤纸、吸墨纸、火柴盒纸以及其他一些要求吸收性能强和组织匀度高的纸类。
长纤维粘状打浆要求将纤维高度分裂和细纤维化,而尽可能避免纤维遭到横向切断。
打浆的作用(课堂参照)

一、打浆的作用和意义在传统的制浆造纸中,经过洗选、漂白和净化后,未经打浆的浆料中含有很多纤维束。
由于纤维太粗太长,表面光滑挺硬而富有弹性,纤维的比表面积小又缺乏结合性能。
如将未打浆的纸浆直接用来抄造,在网上很难获得均匀的分布,成纸疏松多孔,表面粗糙容易起毛,结合强度甚低,纸页性能差,故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打浆主要有两大任务:(1)利用物理方法,对水中悬浮的纸浆进行机械或流体处理,使纤维受到剪切力,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征(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和一些胶体性质),以保证抄成的纸和纸板能取得预期的质量要求。
(2)通过打浆控制纸料在网上滤水性,以适应造纸机生产的需要,使纸页能获得良好的成形,以改善纸页的匀度和强度。
打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打浆的机械作用是次生壁中层的细纤维同心层发生位移和变形,使细纤维之间的间隙增大,水分子更容易渗入,为纤维的润胀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纤维变得柔软,对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由于初生壁和初生壁外层木素含量较多,能透水而不能润胀,并紧紧地束缚在次生壁中层,使次生壁中层的细纤维得不得松散和润胀。
需要通过打浆的机械作用和纤维之间的相互摩擦将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破除,才能使次生壁中层充分的润胀和细纤维化。
(3)切断和变形切断是指纤维横向发生断裂的现象。
主要是纤维受到打浆设备的剪切力和纤维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纤维横向断裂的结果。
纤维的切断与润胀有一定的关系。
纤维吸水润胀后具有良好的柔韧性,纤维就不容易被切断。
反正纤维润胀不良而挺硬时,则容易被切断。
纤维切断后,断口增加,有利于水分的渗入,又能促进纤维的润胀作用。
纤维切断后在断口处留下许多锯齿形的末端,有利于纤维的分丝帚化和细纤维化。
长纤维经适当切断后,可以提高纸张的匀度和平滑度,但多度切短会降低纸张的强度,特别是撕裂度。
所以应根据纸种的要求和原料的特性,严格控制纤维切断的程度。
造纸打浆介绍

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 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造纸机 生产所要求的特性,生产出符合 质量要求的纸和纸板,这一操作 过程,称为打浆。
打浆
1、细纤维化:纤维在打浆过程中受到 打浆设备的机械作用而产生纤维的 纵向分裂,表面分离出细小纤维, 纤维两端帚化起毛的现象,称为细 纤维化。 2、长纤维经适当地切短,可以提高纸 张的组织均匀性和平滑性。但过分 的切短,纸的强度就会降低。
5、透气度:纸张的透气度是随着打浆度增长而降的。 6、吸收性:纸张的吸收性也是随着打浆度的增长而降 低,打浆对吸收性的影响情况基本上与透气度同。 7、 不透明度:影响纸张不透明的因素主要是纤维结合 力。打浆度越高的纸料,纤维在纸机上干燥由于表 面张力的作用极易靠拢在一起,促进氢键的形成和 纤维结合力的提高。 8、 紧度:随着打浆度的上升所抄成纸张的紧度也不断 增加,一般是开始增加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趋 向平稳。
制造磨盘的材料有哪几种? 它们对磨浆质量有何影响?
盘磨机低浓磨浆主要是通过磨齿对纤维的直接作用来实现的。 磨齿的材质直接影响到磨盘的使用寿命、磨浆效率、成浆质量、 动力消耗和噪音等。 磨齿的材质有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主要是白口铁、冷激铸铁及 各种合金钢,一般在3~8毫米之间,使用寿命30~60天。 玄武岩石磨是对各种长纤维粘状浆连续打浆生产各种强度好的薄 型纸的一种非金属磨盘。 使用玄武岩石磨打浆的特点是纤维分丝帚化好,切断少,成纸强 度好,同时打浆度上升快,磨浆电耗低,台时产量高,噪音低, 是制造打粘状浆磨盘的好材料。
打浆度、湿重与纤维平均长度、保水值
2、湿重与纤维平均长度:湿重是指在用肖氏打浆 度仪检查打浆质量时,积存在湿重框架上的湿浆 重量。它是间接表示纤维平均长度的快速测定值。 纤维愈长,则挂在湿重框架上的纤维越重,也就 是湿重越大。即纤维长度的本身重量与水化度, 打浆时纤维初切短了,因此减少了积存在框架上 纤维数量;同时又因打浆增大了纤维的水化度, 提高纤维的含水量。
打浆工艺

打浆工艺--概述理工大学造纸教材经过净制筛选以后的纸浆,还不宜直接用于造纸。
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适应造纸机生产上要求的特性,并使所生产纸张能达到预期的质量,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打浆。
由于纸浆纤维挺而有弹性,不加任何处理就用来抄纸,则在网上沉积时,难以取得均匀分布,而抄得纸张的强度势必很低。
另外,未经打浆的纸浆,尚含有未离解的纤维束,这些纤维束光滑挺硬,有的太长,有的太粗,缺乏必要的切短和分丝,如用其抄纸,则所得产品显得疏松、多孔、表面粗糙、强度很低,不能满足一般的要求。
经过打浆处理的纸料生产的纸,则组织紧密均匀、强度较大。
打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机械作用给予纸料一些特定的性质,借以保证抄成纸或纸板后能取得预期的质量。
在抄纸过程中,往往需要在纸浆中加用某些添加剂(例如胶料、硫酸铝、填料、色料等),借以改进成纸质量;这些添加剂经常是在打浆过程中加入,使与纸浆取得均匀混合。
打浆本身是一个复杂细致的生产过程,它随着打浆设备的类型及打浆操作规程的不同,而有差异;同一纸料生产不同品种纸张,其操作规程也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造纸厂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生产实践的经验,制订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打浆工艺操作规程,作为打浆工人控制打浆操作的依据。
打浆的简要术语:(1)打浆度:即一些工厂仍习惯采用的叩解度(。
SR)。
打浆度只表示纸浆的滤水性能。
以2克绝干浆,稀释至1000毫升,在20℃条件下,通过80目网,从肖氏打浆度仪侧管排出的水量,即为测定的结果。
打浆度是表示纸料性质的一项指标,根据纸料打浆度就可能掌握纸料将来在纸机铜网上的滤水速度,同时也可能概括预知将来生产纸张的机械强度、紧度和可整理性等,所以掌握纸料的打浆度是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控制办法。
单纯打浆度一项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纸料的性质,例如,我们可以用高度切断纤维(游离状打浆)的方式来达到45。
SR;另外,也可采用高度细纤维化(粘状打浆)、但不怎样切短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45。
打浆对纤维的五个作用

在打浆过程中纤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不论应用何种型式的打浆设备,主要都是使纤维产生切断、压溃、润胀和细纤维化作用,而这些都是纤维细胞壁的变化。
在植物纤维化学中已经讲过,植物纤维的构造可分为胞间层(L)、初生壁(P)、次生壁外层(S1)、次生壁中层(S2)、次生壁内层或称三生壁(S3)。
根据观察分析,纤维各层细胞壁无论在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上都是不同的,因而就具有不同的特性。
可以认为,初生壁是一层类似塑料的多孔层薄膜,它的厚度为0.1~1微米,其细纤维成网状的排列。
从结构观点来看,它是各向同性的,且木素含量较高,因而它只能透水,而不能润胀,反而还会在打浆时限制次生壁中层的润胀。
至于次生壁外层,它是介于初生壁与次生壁中间的一个过渡层,在物理结构或化学成分上都比较接近初生壁的性质。
次生壁中层是纤维的主要部分,比其它各层都显得厚得多,它的厚度为1.0~5.0微米,其细纤维的排列是高度各向异性的,且与纤维的轴向呈一定的角度,因而造成纤维的纵向结合强度大,而横向的结合强度弱,所以沿着纤维的横向润胀就较为容易。
次生壁中层的木素含量较低,这一情况极其有利于纤维在打浆时的润胀。
次生壁内层较薄,其木素含量也较低。
一般认为,打浆对纤维的作用和纤维的变化除压溃、揉搓、分裂以外,大体可主要分为以下五方面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润胀、细纤维化和切断等。
当然这几方面的作用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错进行的。
现分述如下:(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一些研究者认为,在次生壁中层的细纤维能发生位移。
用偏光显微镜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纤维上的亮点,这就是细纤维的位移.根据观察,未打浆的纤维有位移,而开始打浆后又出现了新的位移点,随着打浆过程的进行,位移点逐步扩大,并变得更为清晰。
根据用偏光显微镜拍照所得的照相图,位移可分为三种型式。
打浆的机械作用使得次生壁中层一定位置的细纤维弯曲,这样细纤维之间空隙有所增加,以致能够进入较多的水分。
造纸原理与工程(1)

背诵资料打浆的任务:(1)用物理方法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征(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以保证抄造出的产品取得预期的质量要求。
(2)控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能,以适应纸机生产需要。
打浆对纤维的作用:1.1.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2.2.初生壁初生壁p 层和次生壁外层s1的破除3.3.吸水润吸水润胀)胀)4.4.4.细纤维化细纤维化5.5.切断切断6.6.产生纤维碎片产生纤维碎片7.7.打浆易使纤维扭曲、卷曲、压缩和伸长;纤维表打浆易使纤维扭曲、卷曲、压缩和伸长;纤维表面部分半纤维素的溶解四种打浆方式:1、长纤维游离打浆以疏解为主,尽可能将纤维分散成单纤维,只需适当的加以切断,尽量保持纤维长,不要求过多的细纤维化。
浆料特性:浆料脱水性好,成纸吸收性好,透气度大,因纤维长,匀度、平滑度差,不透明度高,耐破和撕裂强度较好,尺寸稳定性好,变形性小。
这种浆料多用于生产有较高强度的纸张。
2、长纤维黏状打浆要求纤维高度细纤维化,良好的润胀水化,使纤维柔软可塑,有滑腻性,并尽可能地避免纤维切断,使纤维保持一定的长度。
浆料特性:因打浆度高,脱水困难;纤维长上网时容易絮聚,影响成纸的匀度,需采用低浓上网;成纸强度大,吸收性小,可用来生产高级薄型纸。
3、短纤维游离打浆要求纤维有较多的切断,要求纤维有较多的切断,避免纸浆纤维润胀和细纤维化浆料特性:避免纸浆纤维润胀和细纤维化浆料特性:避免纸浆纤维润胀和细纤维化浆料特性:脱水脱水容易,纸的组织均匀纸页较松软,强度不大,吸收性强4、短纤维黏状打浆要求纤维高度细纤维化润胀水化并适当切断,使纤维柔软可塑有滑腻感浆料特性:脱水困难,成纸均匀好有较大的强度松香胶施胶机理:松香胶是阴离子性的,因此必须借助沉淀剂将松香胶沉淀定着在纤维表面。
AKD 的施胶机理:AKD 分子中含有疏水基团和反应活性基团。
施教时,反应活性基团与纤维羰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共价结合,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薄膜,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薄膜,此时疏此时疏水基团转向纤维表面之外,使纸获得憎液性能。
造纸打浆对纤维的作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造纸打浆对纤维的作用
打浆对纤维的作用,主要是使其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不论使用何种类型的打浆设备,都使纤维产生切断、压溃、吸水润胀和纤维细化。
当纤维受到上述作用后,其主要变化都发生在纤维的细胞壁上,纤维细胞壁的变化有如下几种形式:
(1)打浆使纤维细胞壁产生位移和变形
细胞壁产生位移和变形的原因是由于纤维在打浆过程中受到机械作
用力以后,使次生壁中层一定位置上的微纤维产生弯曲变形,使微纤维之间空隙有所增加,这就为纤维吸收更多的水分创造了条件,纤维吸水变形后变得柔软,对除去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具有重要作用。
(2)打浆使纤维初生壁和次生壁发生破除
未去掉初生壁的纤维显得光滑、挺硬、不易吸水润胀,因此必须利
用打浆设备的机械作用力和纤维之间的相互摩擦力,将初生壁和次生壁的外层破除,使次生壁中层的细纤维分离出来,才能达到纤维的充分润胀和细纤维化的目的。
在通常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纤维原料的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除去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在打浆时细纤维化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如草浆比木浆去除要困难,硫酸盐木浆比亚硫酸盐木浆的去除要困难。
(3)打浆后纸浆纤维吸水发生润胀
纤维初生壁未被打破之前,纤维的吸水润胀程度较慢,经过打浆处
理后,纤维初生壁及次生壁外层不断被打破,增大了纤维的吸水润胀,使纤维变得柔软可塑,外表面积增大,内部组织结构松弛,分子间内聚力下降,有利于细纤维化的进行。
由于纤维素和非纤维素分子结构中存在着有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浆对纤维的五个作用
在打浆过程中纤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不论应用何种型式的打浆设备,主要都是使纤维产生切断、压溃、润胀和细纤维化作用,而这些都是纤维细胞壁的变化。
在植物纤维化学中已经讲过,植物纤维的构造可分为胞间层(L)、初生壁(P)、次生壁外层(S1)、次生壁中层(S2)、次生壁内层或称三生壁(S3)。
根据观察分析,纤维各层细胞壁无论在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上都是不同的,因而就具有不同的特性。
可以认为,初生壁是一层类似塑料的多孔层薄膜,它的厚度为0.1~1微米,其细纤维成网状的排列。
从结构观点来看,它是各向同性的,且木素含量较高,因而它只能透水,而不能润胀,反而还会在打浆时限制次生壁中层的润胀。
至于次生壁外层,它是介于初生壁与次生壁中间的一个过渡层,在物理结构或化学成分上都比较接近初生壁的性质。
次生壁中层是纤维的主要部分,比其它各层都显得厚得多,它的厚度为1.0~5.0微米,其细纤维的排列是高度各向异性的,且与纤维的轴向呈一定的角度,因而造成纤维的纵向结合强度大,而横向的结合强度弱,所以沿着纤维的横向润胀就较为容易。
次生壁中层的木素含量较低,这一情况极其有利于纤维在打浆时的润胀。
次生壁内层较薄,其木素含量也较低。
一般认为,打浆对纤维的作用和纤维的变化除压溃、揉搓、分裂以外,大体可主要分为以下五方面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润胀、细纤维化和切断等。
当然这几方面的作用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错进行的。
现分述如下:
(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
一些研究者认为,在次生壁中层的细纤维能发生位移。
用偏光显微镜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纤维上的亮点,这就是细纤维的位移.根据观察,未打浆的纤维有位移,而开始打浆后又出现了新的位移点,随着打浆过程的进行,位移点逐步扩大,并变得更为清晰。
根据用偏光显微镜拍照所得的照相图,位移可分为三种型式。
打浆的机械作用使得次生壁中层一定位置的细纤维弯曲,这样细纤维之间空隙有所增加,以致能够进入较多的水分。
当初生壁还没有被破除之前,次生壁中层发生位移和润胀又会使纤维更加柔软,从而促进初生壁的破坏。
有些研究结果认为,对针叶树管胞来说,在制浆和打浆之后,位移和变形发生在髓射线的部位。
(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
蒸煮和漂白后的纤维仍存有一定数量的初生壁,影响着纤维润胀。
同时,它和次生壁外层都会妨碍次生壁中层细纤维的细纤维化,影响着纤维的结合力。
因此需要在打浆过程中借助于机械作用把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破坏,以利于纤维的润胀和细纤维化作用。
对于不同种类的纸浆,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破除的难易程度和破除的情况亦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亚硫酸盐纸浆的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破除,就比硫酸盐纸浆容易一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蒸煮过程中,亚硫酸盐的蒸煮药液和硫酸盐法的蒸煮药液,无论在其化学性质特别是PH值,或进入纤维的途径都是不相同的。
因而造成了亚硫酸盐纸浆纤维的初生壁,甚至是次生壁外层在制浆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程度,均比硫酸盐法纸浆的为高,因而在打浆过程中较易于破除。
对初生壁破除情况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用PFI磨对漂白亚硫酸盐木浆和未漂白硫酸盐木浆进行打浆,经过不同打浆时间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100根纤维的情况,并将观察结果分为四组。
对于漂白亚硫酸盐浆,仅在500转,即稍为打浆至16。
SR时,半数以上的纤维失掉了部分的初生壁;在2000转时,即约22。
SR,纤维初生壁几乎全部受到破坏。
而对于未漂硫酸盐浆,初生壁的破除速度大大减慢。
随着打浆时间的增长,纤维的润胀和细纤
维化程度都有所提高,因而,纸页的抗张强度亦随之增加。
(三)润胀
所谓润胀是指高分子化合物在吸收液体的过程中,伴随体积膨胀的一种物理现象。
纸浆纤维之所以有润胀能力,主要是由于其带有羟基的关系,因而能在极性性液体中发生润胀。
打浆时,纤维首先吸水而发生润胀,比容有时增加,纤维细胞壁结构变得更为松弛,内聚力则有所下降,从而提高了纤维的柔软性和可塑性。
与此同时,由于润胀引起内聚力的降低,就更有利于打浆机械作用对细纤维纸的进一步细纤维化,其结果大大增加了纤维的表面积和游离的羟基数目,这无疑将会在纸页干燥时增加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
润胀程度同纸料的组成有关。
半纤维素含量高的亚硫酸盐浆较容易润胀,而硫酸盐浆就比亚硫酸盐浆润胀程度小些。
木素含量高的纸料不易润胀,因此漂白能改进这种纸料的润胀能力。
测定纸料润胀程度是比较困难的,若干种润胀测定方法均尚未被公认。
现举亚米(Jayme)所介绍的离心机法,作为示例。
亚米是采用未漂亚硫酸盐浆作为原料,在离心磨(Jokromill)中进行不同时间的打浆,取出后测定打浆度,再用离心机甩掉水分,测其保水值,并以此作为润胀程度的比较。
(四)细纤维化
细纤维化作用是指在打浆过程中,打浆设备的机械物理作用使纤维获得纵向分裂,并分离出细纤维,而且使纤维产生起毛现象。
一般认为,细纤维化可分为外部细纤维化和内部细纤维化,上述情况必属于前者,而后者用一般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
有的资料认为,在打浆过程中,纤维的细纤维化是在纤维吸水润胀以后,才开始的。
由于吸水润胀,致使内聚力减少,细胞壁相邻的同心层之间的侧链有所破坏,从而给水分的进入,创造了条件,使层与层之间彼此滑动而使纤维变得柔软可塑。
许多研究者把打浆过程细胞壁的变化称为内部细纤维化。
爱曼顿(Emerton)形象地提出打浆过程中纤维变形的两种型式,一种是细胞壁的弹性变形(1),一种是塑性变形(2)。
爱曼顿指出,纤维细胞壁的变形可以是弹性或塑性的。
纤维的塑性变形达到某一平衡状态;而弹性变形是,当其变形应力消失以后,纤维将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显然,通过打浆处理,希望能使纤维获得塑性变形。
纤维细胞塑性变形的能力,是随着内部细纤维化过程的进展而提高的。
内部细纤维化实质上是指破坏纤维细胞壁同心层间的连接的过程,从而使次生壁中层中发生层间的滑动。
为此,当纤维处于高度润胀和细纤维化状态时,纤维将会保持良好的柔韧和可塑性,而纤维与纤维之间即可能保持优异的接触,有利于纤维的结合,和在随后纸张干燥时,得到较高的强度和紧度。
有人曾用超声波处理纤维浆料,结果的浆度上长很少,而润胀值却剧烈增加,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都充分保留着。
用这种纸料抄出的纸页强度也很高,这足以说明超声波处理使纤维产生了强烈的内部细纤维化。
可以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纤维的纵向分裂,以及由此而分丝出细纤维,这是外部细纤维化。
前已述及,次生壁中层是细胞壁的主要部分,由于细纤维在其上是平行排列的,因而易于向两侧润胀,这样,如果次生壁外层未被破除,次生壁中层势必只能朝细胞腔方向作有限的向内润胀,而难于实现外部细纤维化。
导致发生外部细纤维化的过程,首先有赖于细纤维之间的主要物质(半纤维素)的润胀。
当有足够的润胀压力,就能使细纤维之间的氢键破裂,从而使纤维进一步朝两侧膨胀。
如果没有次生壁外层的限制,次生壁中导就易于发生纵向分裂产生细纤维。
但事实上,除非在一般高度粘状打浆的情况下,次生壁外层并没有全部除去。
可是也有的资料指出,次生壁外层中半纤维素含量高,例如,在针叶木亚硫酸盐纸浆中,其次生壁外层有相当数量的木糖,它对氢键联结是特别有效的。
因此,是否需要在打浆过程中除去全部次生壁外层,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