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经典习题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同步练习】《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同步练习】《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1. “三人行,必有我师鄢”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

它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金刚经》2.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B.儒家C.法家 D.墨家3.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

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B.道家C.墨家 D.法家4.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春秋》B.《尚书》C.《论语》 D.《诗经》5.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6. 春秋战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出现空前绝后的思想大爆炸局面,影响中国文化五千年的思想.这种学术繁荣局面称为: ( )A.思想大一统B.七雄并立C.争霸战争D.百家争鸣7.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用“仁政”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8. 兵家鼻祖孙子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世界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学员们的追捧。

( )◆9. 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孔子—()A“兼爱”“非攻”老子—()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庄子—()C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到互转化。

韩非—()D提出“仁”的学说。

墨子—()E“无为而治”孙武—()F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10. 组员小华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4分)入围人员:A.孔子 B.庄子 C.孙武 D.韩非人与自然——()法制在线——()军事天地——()教育论坛——()答案和解析1.【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思想知识点。

初一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试题

初一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试题

初一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试题1.《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讽刺的是( )A.因循守旧的思想B.宽厚仁慈的思想C.消极避战的思想D.贪图享乐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二子目百家争鸣中的内容:“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可知,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实行‘法治’的思想,因此《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要讽刺因循守旧的思想,故选A。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百家争鸣的概况、思想主张和影响。

2.“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观点符合今天( )A.发展的观点B.保护环境的观点C.休渔政策D.“仁政”的观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二子目百家争鸣中的内容:“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可知,孟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观点符合今天保护环境政策,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的发展观,故选B。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百家争鸣的概况、思想主张和影响。

3.材料一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材料一人物是谁?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教育上有何贡献?(2) 材料二这段话是谁的?他的主张是什么?【答案】(1)孔子儒家学派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4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4 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三维历史同步训练维度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2.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哪一部著作里?()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3.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休养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4.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派别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5.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6.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7.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治”二、填空题8.春秋时期的孔子既是伟大的家,又是伟大的家。

9.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10.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是,他写的一部军事著作是《》,在世界古代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三、对对碰11.将下列名人、学派及名言连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孙武道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儒家“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孟子兵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老子法家维度B 能力提高四、动脑筋:1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级、国际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之一。

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于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即公历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地、孔子故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曲阜市举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1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1北师大版

第0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教学分析〗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由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特区的思想较为解放,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如下处理:1.将课题“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改为“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在意义上有重复之感,将题目改为“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意图在于强调时代变革与思想活跃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因为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是以变革的时代为背景的,反过来百家争鸣也促进和加剧了时代的变革。

另外,这样改动还能与“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相互照应,使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3)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3)北师大版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维度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2.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哪一部著作里?()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3.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休养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4.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派别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5.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6.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7.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治”二、填空题8.春秋时期的孔子既是伟大的家,又是伟大的家。

9.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10.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是,他写的一部军事著作是《》,在世界古代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三、对对碰11.将下列名人、学派及名言连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孙武道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儒家“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孟子兵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老子法家维度B 能力提高四、动脑筋:1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级、国际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之一。

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于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即公历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地、孔子故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曲阜市举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经典习题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经典习题北师大版

思想的活泼及百家争鸣经典习题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图2一l0一l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这句话的人是〔〕A.老子B.孔子C.韩非D.庄子3.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尚书B.诗经C.春秋D.论语4.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5.记录老子的学说的著作是〔〕A.道德经B.尚书C.论语D.春秋6.以下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7.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是〔〕A.孙武B.孙膑C.孟子D.韩非8.图2—10—2所示书籍的作者是〔〕图2—10—2A.孙膑B.孙武C.伍子胥D.庞涓9.墨家的创始人是。

他主张“〞、“〞,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的。

10.观察图2一l0一3:请答复:图2一l0一3(1)图2—10—3所示的人物是谁(2)说一说他的主要思想。

(3)他的教育成就有哪些11.阅读以下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请答复:(1)材料出自哪一本古书此书中记录的是哪个时期、谁的学说(2)解释材料的意思。

(3)引文中包含着什么哲学思想梯级能力提升易错题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承受并传承的道德标准是〔〕A.“以人治国〞的思想B.“礼〞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为政以德〞的思想1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创新题14.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15.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以下各派中提出“无为而治〞主张的是〔〕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16.商场如战场,现在许多商家都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战胜对手的法宝。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导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导学案 北师大版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孔子1.生平:春秋末年鲁国人。

2.思想(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2)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教育: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孔子的言论被整理成《论语》一书。

二、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因素各国竞相改革士的活跃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2.诸子百家(1)诸子百家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2)百家争鸣: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

如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提出“无为而治”。

3.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问题1】为什么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探究:(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他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他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他的言论被整理成《论语》一书。

【问题2】诸子百家中有哪些观点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探究:诸子百家中有许多观点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

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1.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2.动画片《孔子》于2011年在央视继续上映。

初一上册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初一上册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初一上册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北师
大版
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初一上册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这篇文章,巩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学过知识的印象,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1.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采纳战国时期各大思想家中哪家的治国之道(以法治国)()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2.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其表现不包括( )
 A.生活视野扩大,新题材和新主题的开拓
 B.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C.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D.集中反映了文革”中藐视法律尊严和破坏民主等不合理现象
 3.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4.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墨家B.儒家、道家C.儒家、法家D.墨家、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经典习题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图2一l0一l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这句话的人是()A.老子B.孔子C.韩非D.庄子3.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尚书》B.《诗经》C.《春秋》D.《论语》4.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5.记录老子的学说的著作是()A.《道德经》B.《尚书》C.《论语》D.《春秋》6.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7.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是()A.孙武B.孙膑C.孟子D.韩非8.图2—10—2所示书籍的作者是()图2—10—2A.孙膑B.孙武C.伍子胥D.庞涓9.墨家的创始人是。

他主张“”、“”,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的。

10.观察图2一l0一3:请回答:图2一l0一3(1)图2—10—3所示的人物是谁?(2)说一说他的主要思想。

(3)他的教育成就有哪些?11.阅读下列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请回答:(1)材料出自哪一本古书?此书中记录的是哪个时期、谁的学说?(2)解释材料的意思。

(3)引文中包含着什么哲学思想?梯级能力提升易错题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A.“以人治国”的思想B.“礼”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为政以德”的思想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创新题14.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15.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下列各派中提出“无为而治”主张的是()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16.商场如战场,现在许多商家都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战胜对手的法宝。

这是出自的名言()A.孟子B.孙膑C.韩非子D.孙武17.仔细阅读下列每一句话,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惘然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

”(dài,精神疲殆)(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不愤(忧虑着急的样子)不启(开导);不悱(想说又不知怎么说)不发(启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子曰:“不耻下问。

”(9)子曰:“人而无信(讲信用),不知其可也。

”(1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1)子曰:“君子周(团结)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上述言论中,有关学习态度的有:有关学习规律的有:有关学习方法的有:有关做人道理的有:18.将下列成语与对应的出处进行连线。

同舟共济《韩非子》拔苗助长《孙子》相濡以沫《孟子》望洋兴叹《庄子》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探究题19.(调查研究题)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精华的著名命题,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请你引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证明“民贵君轻”观点的正确性。

综合应用拔高综合题20.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①因材施教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温故而知新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1.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2.填写完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材料二: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多人。

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

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菜,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请回答:(1)材料一是什么意思?(2)材料一、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和行动?结合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对孔子作一简要评价。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24.阅读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并走访了解古代、现代有关史实,讨论回答如下问题。

(1)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体现这种浩然正气的事例?(3)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正气?25.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说一说“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影响。

开放题26.在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

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孔子一生培养了3000多弟子,比较著名的就有72人。

一种观点是“有教无类”不符合快出人才的要求;另一种观点认为“因材施教”不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

请回答:(1)你认为他们的批评有道理吗?(2)孔子的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借鉴的意义吗?同步考点聚焦27.(2005年,湖北宜昌)“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3000多弟子和72贤人。

”这里描述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28.(2005年,江苏扬州)下列属于孟子言论的是()A.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9.(2005年,山东青岛)青岛市某校七年级(5)班举行了一次“如何管理班级”的主题班会,张聪同学力主“法治”。

请你判断一下,他的这一主张符合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30.(2005年,江苏泰州)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兼爱”、“非攻”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答案1.B2.B3.D4.A5.A6.A7.D8.B9.墨子兼爱非攻战争10.(1)孔子,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3)四方面内容: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三,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第四,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11.(1)《道德经》,春秋时期,记录的是老子的学说。

(2)从灾祸中吸取教训,可以得到幸福;在幸福中丧失警惕,就潜伏着灾祸。

(3)事物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12.D13.C点拨:“仁”的学说是孔子提出的,而孟子提出的一种治国方式叫“仁政”。

14.Bl5.Al6.D17.有关学习态度的有:(4)、(7)、(8)有关学习规律的有:(1)、(6)有关学习方法的有:(2)、(3)、(5)有关做人道理的有:(9)、(10)、(11)、(12)18.同舟共济(《孙子》)拔苗助长(《孟子》)相濡以沫(《庄子》)望洋兴叹(《庄子》)守株待兔(《韩非子》)自相矛盾(《韩非子》)19.点拨:只要引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各一个,加以简要说明,点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即可。

20.B21.D22.23.(1)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

(2)因材施教。

(3)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

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因其认为学习耕田种菜没有出息,反映了其鄙视农业生产,歧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这是不正确的。

点拨:全面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批判地继承其思想,进而发扬其光辉伟大的思想。

这是一种积极、正确的态度。

24.(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

(2)“三不能”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反映了做人的浩然正气,在我国历史上有举不胜举的例证。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于谦的一生清白就是“富贵不能淫”的表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贫贱不能移的例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刘胡兰“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是“威武不能屈”的表现。

(3)当今社会,许多意志薄弱者,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成了腐败分子。

现在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从舆论上大力宣传一些立党为公的典型,鞭挞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正气之风发扬光大;作为公民,人人都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使浩然正气蔚然成风。

25.原因: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起;传统的礼法秩序被猛烈冲击,旧制度走向崩溃;士人在社会改革大潮中通过游说、讲学,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诸侯国国君为了富国强兵,重用贤才。

社会影响:有力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26.(1)没有道理。

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符合教育平等思想,而因材施教显然比不顾学生心智和个性差异盲目追求形式的划一和平等更具有合理性。

(2)有意义,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点拨:从反面思考讨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7.A28.B29.D30.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