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孟子
荀子
儒 家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墨 家
法 家
道 家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汉书.译文志》上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 家。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 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 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教材第36.37页,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 及时作出标注。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哪个时期,分别是哪个
儒家的发展
儒家档案
创始人 战国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 1.主张实行 “礼治” 2.“民贵君轻”
《孟子》 1. “施仁政,行王道。”
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民贵君轻
道家的发展
道家档案
创始人 老子 战国代表 庄子 主要思想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分别是 什么?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档案
姓名 李耳
主要思想 国籍 楚国 1.自然法则 年代 春秋 2.对立面相互转化,辩证法 学派 道家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经典 著作 《道德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①“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规律,人们要顺其自然。 ②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思考:(1)我们学过的哪一历史事件能体现出人类在生活中是依“道”
而行的呢?
大禹治水
(2)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么?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干预、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
2、思想主张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同桌合作,归纳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核材料心一思:想“是仁“者仁爱人”,,泛提爱出众“,仁而者亲人爱”人。”…;…将子“曰:仁“”出作门为如处见理大宾人,与使人民
关如承系大的祭最。高己行所为不欲准,则勿和施道于德人规,范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夫仁者,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 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
D.“礼治”
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下列各学派的思想中蕴含和平
C 理念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提倡“法治”
随堂练习
4.为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
2、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和生 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根 本
原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 2、政治: 争霸(环境自由)
因 :
社
3、阶春秋级战:国时“期铁士犁”牛阶耕的层出活现 跃和受重用
会 大
4、文化:
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
变 革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春间秋”争霸形势图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_百家争鸣【课件】

何为百家?
国
“百家”为泛指,
家
意为数量多,主要
的
分为儒,墨、道、
治
法、阴阳家、杂家、
理
名家、纵横家、兵
方
家、小说家等十家。
略
何为争鸣?
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 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
主张。
二 百家争鸣
Q1:战国时期为何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一: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
好恶殊方。……(诸子)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原因一:王室衰微、诸—侯—变班法固的《需汉要书和·士艺阶文层志崛》起
材料二: 原因二: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三 :“西周时,“学在官 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知识, 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下层贵族 降为平民者有之,官方学者流落 民间者有之,因而出现了文化知识 下移的现象,文化知识开始传播 到社会上,学在“私家”,私人 讲学之风兴起,打破了“官学”独 占局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和孔子 二 百家争鸣
看课标 培素养
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 理“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学习目标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 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 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 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共31张PPT)

“从孔子那里我学到一颗爱心;在孟子 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 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 双冷眼。” ——易中天 他们道底是什么人呢,会让易中天先生做出如此的评价?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大变革时代,我国涌现出 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易中天先生讲的就是其中的重要的代 表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动荡的时期,融入到这个 “百家争鸣” 的黄金时代。
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
教育成就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 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 导?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二、道家学派
老子名片
姓名: 时代:
姓李名耳 春秋后期 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称《道德经》
国籍:
身份地位: 著作:
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辩证的思想 思想主张: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具有一定的消极性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孟子名片
姓名: 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学派: 儒家 主要思想: 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贵君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有“亚圣”之称
荀子名片
姓名: 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 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 序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大变革时代,我国涌现出 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易中天先生讲的就是其中的重要的代 表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动荡的时期,融入到这个 “百家争鸣” 的黄金时代。
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
教育成就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 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 导?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二、道家学派
老子名片
姓名: 时代:
姓李名耳 春秋后期 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称《道德经》
国籍:
身份地位: 著作:
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辩证的思想 思想主张: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具有一定的消极性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孟子名片
姓名: 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学派: 儒家 主要思想: 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贵君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有“亚圣”之称
荀子名片
姓名: 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 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 序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_百家争鸣【课件】

仁(爱人):处理人与人关系 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7
探究二: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 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 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 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
被老虎吃了这,个我故的事丈体夫现以了前被孔老子虎什吃么了思,想现?在我的儿子 也妇被人老回虎答吃说了 :以。“德”(治孔这子里国问)、:没为“有政那苛以为刻德什的么暴不政离。开”这孔里子呢说?:”
➢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而且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D )
法家。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 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
古代先贤的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有没有体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孔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老子
12.如果是在现代,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最有可能得到“诺
贝尔和平奖”?( B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13.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 ( D) A.儒家与道家 B.墨家与道家 C.儒家与兵家 D.儒家与法家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 )
7
探究二: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 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 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 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
被老虎吃了这,个我故的事丈体夫现以了前被孔老子虎什吃么了思,想现?在我的儿子 也妇被人老回虎答吃说了 :以。“德”(治孔这子里国问)、:没为“有政那苛以为刻德什的么暴不政离。开”这孔里子呢说?:”
➢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而且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D )
法家。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 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
古代先贤的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有没有体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孔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老子
12.如果是在现代,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最有可能得到“诺
贝尔和平奖”?( B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13.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 ( D) A.儒家与道家 B.墨家与道家 C.儒家与兵家 D.儒家与法家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

3. 地位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
孔
林
、
孔
府
入
选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
孔
林
、
孔
府
入
选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1张PPT)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
《庄子》书影
庄周梦蝶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 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 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 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
《庄子》书影
庄周梦蝶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 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 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 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礼记·檀弓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 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大教育家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1)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 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 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主张“因材施教”,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 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 启发式教学;
➢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 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结果处处碰壁。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2)强调个人的修养。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 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大教育家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1)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 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 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主张“因材施教”,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 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 启发式教学;
➢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 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结果处处碰壁。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2)强调个人的修养。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提示: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即做人要顶天立地,刚正不阿。
百家争鸣的含义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 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 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 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 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 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本课小结
派别 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孔子
春秋
以德治国,“仁”的学说,实行德政;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论语》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 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 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 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 当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 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 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墨子名片
墨 家
墨家 学派创始人 主张:
➢“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 家
孟 荀子名片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主张: 主张: 实行“仁政”; 提➢ 出实“行民“为礼贵治,”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 思明想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百家争鸣的影响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 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提示: (1)百家争鸣基本上形成了中国 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 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2)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 (3)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 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8课
老子
道家学派 第一任掌
门
老子档案
年代 1
春秋后期 楚国人
主要思想 2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 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学说记录 3
《道德经》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 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他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 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 “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 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 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 点。”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 学方法?
提示: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教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是指一百家?
百家 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史称“诸子百家”。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3.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 体现出孔子倡导并践行了他的哪一思想(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示: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朽的价值;对稳定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当今社会实施以德 治国方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 的人格
“兼爱”“非攻”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孟子》 《荀子》 《道德经》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道 家
庄子名片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
主张: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 立的人格。
法 家
韩非名片
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张: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 势,以使臣民慑服; 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儒家学派 第一任掌
门
孔子的思想
思想 家
教育 家
(1)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 (2)推行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3)反对苛政。
(1)“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 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 方法。 (3)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他 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随堂练习
1.中国古代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 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位于福建泉州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老君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 久的道教石雕造像,素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美誉。与老子相关的书籍是( ) A.《春秋》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百家争鸣的含义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 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 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 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 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 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本课小结
派别 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孔子
春秋
以德治国,“仁”的学说,实行德政;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论语》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 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 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 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 当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 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 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墨子名片
墨 家
墨家 学派创始人 主张:
➢“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 家
孟 荀子名片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主张: 主张: 实行“仁政”; 提➢ 出实“行民“为礼贵治,”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 思明想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百家争鸣的影响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 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提示: (1)百家争鸣基本上形成了中国 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 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2)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 (3)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 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8课
老子
道家学派 第一任掌
门
老子档案
年代 1
春秋后期 楚国人
主要思想 2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 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学说记录 3
《道德经》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 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他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 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 “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 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 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 点。”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 学方法?
提示: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教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是指一百家?
百家 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史称“诸子百家”。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3.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 体现出孔子倡导并践行了他的哪一思想(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示: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朽的价值;对稳定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当今社会实施以德 治国方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 的人格
“兼爱”“非攻”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孟子》 《荀子》 《道德经》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道 家
庄子名片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
主张: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 立的人格。
法 家
韩非名片
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张: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 势,以使臣民慑服; 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儒家学派 第一任掌
门
孔子的思想
思想 家
教育 家
(1)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 (2)推行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3)反对苛政。
(1)“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 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 方法。 (3)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他 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 课件完美版
随堂练习
1.中国古代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 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位于福建泉州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老君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 久的道教石雕造像,素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美誉。与老子相关的书籍是( ) A.《春秋》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