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
春节舞龙的资料

春节舞龙的资料春节舞龙是中国传统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春节舞龙的资料。
1. 起源和历史:春节舞龙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祭祀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据传舞龙活动能够祈求丰收和祈福,古代人们认为龙是一种祥瑞的动物,有着强大的力量和神奇的能力。
2. 舞龙形式:春节舞龙通常由一条长龙组成,由多个人拿着龙头和龙身部分的布料来表演。
舞龙者手持竹竿,灵活地扭动和晃动龙身,使整条龙儿栩栩如生。
有时,还会在龙头附近放置一只“球”或“珠”,象征着宝藏和财富。
3. 舞龙技巧:舞龙者们需要紧密配合,他们会以一定的节奏和动作进行表演。
其中包括挥动龙身、腾跃、滚动等动作,使得龙具有生动的动态特征。
舞龙时节奏明快,动作矫健,给观众带来喜庆的氛围。
4. 舞龙传承:春节舞龙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承和演绎,各地舞龙表演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南方地区的舞龙更加灵活多样,舞者会踩高跷或爬桅杆;而北方地区的舞龙则更加注重舞者的力量和协调性。
不同的舞龙风格体现了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表演风格。
5. 舞龙意义:舞龙是春节期间的一种吉祥活动,象征着吉祥、祥瑞和丰饶。
人们相信,舞动的龙可以驱除邪气、迎来好运,并保佑新年蒸蒸日上。
此外,舞龙还能够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促进社区和睦与发展。
春节舞龙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中国人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在中国境内还是海外华人社区,舞龙都是春节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世界各地人民带来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舞龙文化小知识

舞龙文化小知识舞龙,又称“龙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还凝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舞龙逐渐与各地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龙文化。
一、舞龙的起源与传说1. 起源:舞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被视为祥瑞和力量的象征。
人们通过模拟龙的形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自然灾害的抗争。
2. 传说:关于舞龙的起源,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名为“年”的怪兽每到年末就会出来作乱,威胁村民的安全。
后来,村民发现“年”害怕红色和巨大的声响。
于是,在每年的年末,村民就会用红色的绸缎做成龙的形象,敲击锣鼓,舞动巨龙,从而吓走了“年”。
这便是舞龙的雏形。
二、舞龙的基本形式与特点1. 基本形式:舞龙通常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是舞龙的核心,龙身由数节组成,龙尾则起到收尾的作用。
舞者手持龙具,通过协同配合,使龙呈现出各种动态。
2. 特点:舞龙的动作多样,既有威武的盘旋、翻滚,也有柔和的游走、起伏。
同时,舞龙还注重音乐的配合,鼓点、锣声与舞龙的节奏紧密相连,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气氛。
三、舞龙与各地民俗文化1. 广东舞龙:广东的舞龙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以潮汕地区的舞龙最具特色。
潮汕舞龙以龙的形态变化多端、节奏明快著称。
舞者身着彩衣,头戴龙头,手持龙具,随着锣鼓声起舞。
在潮汕地区,舞龙还是元宵节等重大节日的必备节目,寓意着祥瑞和丰收。
2. 湖南舞龙:湖南的舞龙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舞龙为代表。
这里的舞龙注重龙的形象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舞者通过细腻的动作和表情,展现出龙的威严与亲和力。
在湘西地区,舞龙还是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四川舞龙:四川的舞龙文化以川剧变脸和火舞龙为特色。
川剧变脸艺术家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舞龙元素,使得舞龙与川剧艺术相得益彰。
火舞龙则是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舞者在舞动巨龙的同时,点燃手中的火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非遗文化舞龙介绍

非遗文化舞龙介绍
嘿,今天咱来聊聊非遗文化舞龙呀!
我记得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我去逛庙会,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啊!走着走着,就听到一阵特别响亮的锣鼓声,我心里想着:这是啥呀?这么热闹!然后就顺着声音跑过去了。
哇塞,只见一条超级长的龙出现在我眼前,那龙头做得可威风了,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胡须,还张着嘴呢,好像随时要吞下什么东西似的。
舞龙的人那叫一个厉害,他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动作整齐划一,把这条龙舞得活灵活现的。
龙一会儿高高地飞起来,一会儿又在地上打滚,一会儿还左右摇摆,就像真的在天空中遨游一样。
我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完全被吸引住了。
我看着看着,突然发现龙的身体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光,仔细一瞧,原来是里面放了好多小灯,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
舞龙的人一边舞着,一边还喊着口号,那气势,真的太震撼了。
周围的人也都在欢呼喝彩,大家都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
这就是舞龙啊,真的太有意思了!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咱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呀,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呢!希望以后能经常看到这么精彩的舞龙表演,让这非遗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元宵节的舞龙舞狮技巧

元宵节的舞龙舞狮技巧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社区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舞龙舞狮是最具特色和受欢迎的一种表演形式。
舞龙舞狮的技巧对于表演的效果和观赏价值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舞龙舞狮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了解这一传统表演形式。
一、舞龙的技巧舞龙是一种模拟巨龙游动的表演,通常由多名舞者合作完成。
以下是一些关于舞龙技巧的介绍:1. 龙的身体控制:舞龙时,每个舞者都需要掌握龙身的灵活控制。
他们通过手中的操纵棍或者绳子来控制龙的移动和形态。
舞者需要熟悉龙身的起伏和曲线变化,并与其他舞者密切配合,展现出流畅的动作。
2. 身体协调:舞者在舞龙过程中,需要身体协调。
他们要保持一致的节奏和步伐,以确保整个龙身的流畅移动。
此外,舞者还需要密切配合并相互协调,以展现出整体的和谐感。
3. 龙头的表演:龙头是整个舞龙表演的亮点,舞者需要通过他们的表演技巧来展现出龙头的生动形象。
他们可以运用身体的动作、面部表情和声音来模拟龙头的活灵活现。
二、舞狮的技巧舞狮是模拟狮子的动作和形态进行的表演。
以下是一些关于舞狮技巧的介绍:1. 狮头的表演:舞者在表演舞狮时,要通过狮头的表演来展现狮子的神态和威武形象。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狮头的移动和表情变化,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增添狮子的灵活性。
2. 身体的协调:舞者需要通过身体的协调来模拟狮子的活动。
他们需要确保前后腿的配合,以及整体身体的伸展和收缩。
舞者的动作要精准有力,表达出狮子的力量感。
3. 音乐的配合:舞狮表演通常伴随着鼓乐和锣声的伴奏,舞者需要对音乐的节奏进行准确的掌握,并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
他们可以通过舞蹈、跳跃和转身等动作来与音乐相呼应,增强表演的节奏感和视听效果。
三、舞龙舞狮的注意事项在表演舞龙舞狮时,舞者和观众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表演的安全和效果:1. 安全措施:舞龙舞狮是一项高难度的表演艺术,舞者需要在表演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舞龙介绍100字

《舞龙介绍》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舞龙!舞龙可有意思啦!你们看,那长长的龙身,五颜六色的,多漂亮呀!龙头大大的,眼睛还会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
舞龙的时候,好多叔叔伯伯一起用力,让龙在空中飞舞。
他们的动作特别整齐,一会儿把龙举得高高的,一会儿又让龙左右摆动。
我记得有一次过年,我和爸爸妈妈去看舞龙表演。
街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来看热闹。
那条龙在叔叔伯伯们的手里,就像活了一样,一会儿飞起来,一会儿钻下去,可威风啦!小朋友们围在旁边,一边拍手一边喊:“龙来啦,龙来啦!”声音特别响亮。
龙身上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看极了!舞龙不仅好看,还代表着吉祥和幸福呢。
每次看到舞龙,大家心里都特别高兴,觉得新的一年一定会顺顺利利的。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舞龙吗?《舞龙介绍》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舞龙。
你们知道吗?舞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习俗,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啦。
舞龙的队伍可壮大啦!前面有人敲锣打鼓,后面的人就举着龙舞动。
那鼓声“咚咚咚”,可响亮了,好像在给舞龙的人加油鼓劲。
我给你们讲讲我看到的一次舞龙吧。
那次,龙一出现,大家都兴奋得不得了。
龙的身子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真正的巨龙在天上飞。
舞龙的叔叔们跑得满头大汗,但是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小朋友们跟着龙跑,笑声传遍了整个街道。
还有啊,龙嘴里会吐出彩色的纸条,就像在给大家送祝福。
大家都争着去捡,觉得捡到了就会有好运气。
舞龙真的太有趣啦,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呀?《舞龙介绍》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好玩的舞龙。
舞龙的时候,那条龙可神气啦!它的身子长长的,有的是金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上面还有好多漂亮的图案。
我看过一次特别精彩的舞龙。
那天下着小雨,但是大家都没有离开,都在等着看舞龙。
舞龙开始啦,叔叔们举着龙,一会儿跑,一会儿跳。
龙在空中飞来飞去,就像在和雨点儿玩耍。
小朋友们都看得入了迷,眼睛一眨不眨的。
有个小朋友还说:“这条龙真厉害,下雨都不怕。
”大家都笑了起来。
舞龙的表演技法

舞龙的表演技法舞龙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技法。
舞龙的表演技法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注重对气氛的营造以及与观众的互动。
本文将从起舞技巧、舞姿描摹和舞龙道具运用三个方面,向您介绍舞龙表演的技法。
一、起舞技巧在舞龙表演中,起舞是一个扣人心弦的部分,掌握好起舞的技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表演效果。
首先,起舞动作要稳定流畅,可以以轻快的步伐来表现龙翻身、龙腾飞的感觉,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其次,要注意起舞的节奏感和舞龙与音乐的配合,可以通过变化的舞步和身体的动作来呼应音乐的节拍,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舞龙的灵动之美。
二、舞姿描摹舞龙的舞姿描摹是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舞龙者的身体动作,展现出龙的形态和特质。
首先,舞龙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能够通过身体的扭动和伸展展现出龙身的曲线和变化。
其次,舞龙者的面部表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面部的变化来展现龙的喜怒哀乐,增加观众的亲近感。
同时,舞龙者的眼神要灵动有神,与观众进行眼神对视,增强表演的沟通效果。
三、舞龙道具运用舞龙的道具运用是舞龙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能够丰富表演,还能够突出龙的形象和特征。
首先,舞龙的龙头要造型逼真,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风格选择不同的龙头,如传统的古风龙头或现代的创新龙头。
其次,舞龙的龙身要柔韧有力,可以通过选用特殊的绸缎材质和灵活的悬挂装置来达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龙尾的设计也要注意,可以加入色彩鲜艳的彩带或者灯光效果,使得舞龙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起来,舞龙表演技法的要点包括起舞技巧、舞姿描摹和舞龙道具运用。
通过掌握这些技法,舞龙表演能够更好地展示出龙的神韵和灵动之美,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同时,良好的舞龙技法还能够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效果,进一步提升表演的魅力。
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对舞龙表演技法的了解提供帮助。
元宵舞龙喜庆的动作

元宵舞龙喜庆的动作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一项重要表演,舞龙以其精彩的动作和喜庆的氛围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舞龙动作独特、多样,充满灵动和力量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舞龙中常见的几个喜庆的动作。
一、盘龙起舞盘龙起舞是元宵舞龙中最典型的动作之一,也是最具表现力和观赏性的动作。
舞者们手持舞龙,以巧妙的动作将龙身在空中盘旋腾跃,仿佛一条活龙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这个动作要求舞者捶打龙身和扭动身体,让龙形成优美的曲线,给人以奔腾、飘逸的视觉效果。
二、舞动灵巧的龙头龙头是舞龙表演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标志着舞龙的领头和方向。
在元宵舞龙表演中,舞者们通常通过灵活的手腕和身体扭动来为龙头赋予生命。
他们可以通过上下摇动龙头、左右晃动龙头等动作,展现出龙头栩栩如生的形象,增添戏剧性和表现力。
三、迎春展翅元宵舞龙中的“迎春展翅”动作寓意新春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舞者们举起龙身高高扬起,同时用力摇动龙身,仿佛龙在舞动翅膀。
这个动作要求舞者的力量和协调性,通过展翅的动作展示出龙焕发的活力和神气。
四、龙戏珠“龙戏珠”是舞龙表演中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动作。
舞者们手持一颗红彤彤的“珠子”,挥舞着舞龙让龙追逐珠子,仿佛龙在嬉戏玩乐。
这个动作通过舞龙追逐珠子的形象,表达出生机勃勃的气息,也象征着人们对幸福和好运的向往。
五、环绕花球元宵舞龙的环绕花球动作极具表现力,也是舞龙表演的高潮部分之一。
舞者们手持花球,围绕着舞龙旋转,与舞龙形成优美的舞姿。
通过花球的环绕和龙身的旋转,传递出快乐和祝福的氛围,给人们带来温馨而喜庆的感觉。
以上就是元宵舞龙喜庆的动作的介绍。
舞龙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祝福。
通过这些喜庆的动作,舞龙在元宵节这个特殊时刻焕发出无限的魅力,为人们带来了难忘的视听盛宴。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元宵舞龙表演,感受其中的喜庆与欢乐吧!。
有关舞龙的资料

有关舞龙的资料舞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通常在喜庆节日或特殊场合进行表演。
1. 历史与起源:舞龙习俗最早是用于求雨的。
传说,当时还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等规矩。
经历代相传,舞龙成为现代的一种民间喜庆活动。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被视为华夏的始祖和标志。
历代帝王不仅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宫廷建筑、宫廷器物都刻满了龙。
在民间,龙的形象图案、年画、装饰也随处可见。
2. 道具与制作: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通常由草、竹、布等材料扎制而成。
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常见的有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十五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用来观赏。
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3. 表演形式与技巧: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龙侧重于花样技巧,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十一节、十三节的龙则侧重于动作表演,如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入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这些动作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4. 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龙的技巧在不断创新。
龙的制作工艺越来越高超,龙的形体也越来越大,舞动起来,上下翻滚,左右盘旋。
舞龙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不仅在中国广泛传播,还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总结来说,舞龙是一项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活动,它不仅展示了人们对龙的敬畏和崇拜,还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演形式,传递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作者:韩以轩2012年5月24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广袤土地,被称为“龙的故乡”。
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精神、一种企求、一种寄托、一种祝福,是华夏民族勤劳、勇敢、奋进、坚毅、拼搏精神的象征。
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
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千百年来,象征着吉祥喜庆、欢乐幸福的舞龙运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一、舞龙运动基本技术:1.8字舞龙动作。
运动员将龙体在人体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运用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
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快舞龙要突出速度、力量,每个动作左右舞龙各不少于4次,单侧舞龙每个动作上下各不少于6次。
2.游龙动作。
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运行,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
要求龙体循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运动员协调地随龙体的起伏行进。
3.穿腾动作。
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
要求在穿越和腾越时,龙形保持饱满,速度均匀,运动轨迹流畅,穿腾动作轻松利索,不碰踩龙体、不拖地、不停顿。
4.翻滚动作。
龙体呈立圆或斜圆状运动,展现龙的腾跃、缠绞的动势。
龙体作立圆或斜圆状连续运动,当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龙体同时或依次作360度翻转,运动员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称“翻滚动作”。
要求滚翻动作必须在不影响龙体运动速度、幅度、美感的前提下完成,难度较大,技术要求也高,龙体运动轨迹要流畅,龙形要圆顺,运用翻滚技巧动作要准确规范。
5.组图造型动作。
龙体在运动中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
要求活动图案构图清晰,静止造型形象逼真,以形传神,以形传意,龙珠配合协调,组图造型连接、解脱要紧凑、利索。
二、舞龙运动技术教学:(一)舞龙教学阶段的划分1.第一阶段。
基础阶段:进行舞龙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的教学。
要求学会动作,明确动作规格,掌握练习方法,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2.第二阶段。
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基础套路,掌握其套路动作方法、路线及方位确定。
3.第三阶段。
在全面掌握基础套路的基础上,学习难度较高的自选套路,同时,鼓乐配合集体练习。
掌握人、龙、鼓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理论传授与实际操作同步进行,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指导技术。
划分阶段是为了确定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阶段紧密相连,不可截然分开。
(二)舞龙技术学练的五个周期舞龙套路是由数十个各级别难度动作组成的,每个动作都包含有路线、架势结构、运动方法、节奏、意识以及神韵等要素。
在教学中应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规律,使学生有层次地掌握动作的完整性。
从初学到熟练掌握动作,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周期:1.动作初型期。
即粗略地掌握动作。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和讲解,给学生建立动作的初步概念。
在教师缓慢示范、讲解的指导下,使学生弄清动作的运动路线、方向。
这个阶段的特点:学生未具专项素质,缺乏控制能力,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在练习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动作紧张、僵硬不协调、动作同时进行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动作不必苛求,不要过多强调动作的细节、姿态的工整。
否则,会引起学生的疲劳,分散学生注意力,转移中枢的控制系统,从而降低兴奋性,影响教学效果。
2.基本成型期。
学生在弄清了动作运行路线、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动作的姿态架势的准确和工整。
这一阶段通过教师反复的常速讲解、示范,使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体会动作变化的细节,反复练习,克服紧张、僵硬、不协调的反应。
但这个阶段的技能是不巩固的,很容易在遇到新的刺激时就会出现错误,甚至已经建立起来的动作概念也会消失。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给予语言信息提示、强化,严格要求,使正确动作逐步成型巩固。
3.鼓乐配合定型期。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能将已掌握的动作在鼓乐的配合中连贯完成。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动作的节奏配之相应的鼓乐曲目,通过与鼓乐的配合,讲解示范动作要连贯、协调、完整,并强调动作快慢转换的细节,提高自控能力。
4.神形兼备期。
要求学生领会舞龙运动的特点和套路的演练风格。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灌输“龙”文化理念,进一步阐明“龙”的精神、气韵与形体动作如何结合,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体会“神形兼备”、“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突出舞龙的特点。
5.巩固提高期。
经过反复的练习,将前四个步骤所掌握的动作逐步巩固提高。
这个阶段对练习要有明确的要求,抓住主要环节,及时纠正错误,使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但在练习中不必面面俱到、要求过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素质水平来侧重要求。
(三)舞龙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1.“8”字舞龙类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
(1)教学顺序。
“8”字舞龙动作种类很多,并且在舞龙动作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贯穿于舞龙动作的教学全过程。
顺序为:原地的A级难度动作、变换动作的A级难度动作、变换动作的B级难度动作、变换动作的C级难度动作。
(2)讲解与示范。
讲解内容:“8”字舞龙动作的重要性、动作方法、技术要领、配合方法等。
示范方法:采用正面、侧面、分解和完整相结合的示范方法。
正面示范主要内容是上肢动作,侧面示范的内容是身体动作及下肢动作。
分解动作示范的内容主要是两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3)组织练习的顺序。
“8”字类动作一般由原地徒手模仿练习开始,再进行持空把的练习,最后过渡到整队拿龙器材的动作练习。
2.游龙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
(1)教学顺序。
由A级难度动作到B级难度动作到C级难度动作,由直线动作到曲线动作,由慢到快,由简单条件下的动作到复杂动作(如越障碍、上肩等动作)。
(2)讲解与示范。
讲解游龙动作的概念、在舞龙动作中的作用及动作内容和动作方法、配合等。
采用教师单个示范与队伍集体示范相结合。
教师示范个体动作,首先示范腿步动作,再配合示范手上动作;队伍集体示范全队队员的配合练习动作。
(3)组织练习的顺序。
游龙动作一般先徒手练习脚步动作,再练习徒手的手部动作,再练习徒手的手脚相结合的动作,然后拿器械单独练习,再整条龙队慢速练习配合,最后过渡到快速练习。
3.穿腾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
(1)教学顺序。
由A级动作到B级、C级难度动作的顺序教学。
先教穿越动作再教腾越动作,先教慢速动作再教快速动作,由简单到复奈。
(2)讲解与示范。
讲解穿腾动作的概念、动作规律、动作要领、动作在全套路中的作用,包括动作方法及队员的相互配合等。
采用教师单个动作示范和队伍集体示范相结合,教师示范单个动作,包括脚步动作和徒手动作。
集体示范即完整动作示范。
(3)组织练习的顺序。
依次做徒手练习、持器械的配合练习、拿龙器材做动作分解练习、完整动作和快速完整动作。
4.翻滚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
(1)教学顺序。
先教A级难度动作,再教B级、C级难度动作。
先教单纯的跳龙动作,再教左右及磨转等复杂条件下的跳龙动作、加身体变换等动作的翻滚跳龙动作。
(2)讲解与示范。
讲解翻滚动作的概念、在套路中的运用及作用、动作方法及基本要点、技术难点、队员之间的配合等。
采用教师单个示范与队员集体示范相结合,教师示范持器械的单个动作练习,由队伍做集体配合示范练习。
(3)组织练习顺序。
先练习脚步的跳跃动作及持单个器械的模仿性练习,包括不拿龙器材的滚翻等徒手身体练习,再做排好队形的徒手练习、慢速的持龙跳龙动作练习,再做加上身体动作的跳龙翻滚动作。
5.组图造型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
(1)教学顺序。
先做A级难度动作,再过渡到B级、C级难度动作。
先教简单的组图造型.再过渡到复杂的人体动作站位变换配合造型。
(2)讲解与示范。
讲解组图造型动作的概念、作甩及动作要领、要求等。
示范采用图形图片示范和集体组图示范。
(3)组织练习顺序。
首先拿龙器材摆好造型,记住每位队员的造型的把位及人的位置,再教如何组成图形的路径和解脱的动作跑位,最后做串联练习。
在复杂条件下的组图造型练习中,先练习技巧动作及队员的配合,再做持龙器材的练习。
三、舞龙竞赛规则简介:1.竞赛场地。
竞赛场地为边长20米正方形平整场地(特殊情况下,最小面积不得少于边长18米正方形),要求地面平整、清洁,场地边线宽0.05米,边线内沿为比赛场地。
边线周围至少有l米宽的无障碍区。
2.比赛器材。
龙珠要求球体直径0.33米至0.35米,杆高(含珠)不低于1.7米;龙头重量不得少于3kg,龙头外形尺寸宽不少于0.36米,高不少于0.6米,长不少于0.9米,杆高不低于1.25米;龙头(含杆高)不低于1.85米;龙身以九节布龙参赛,龙身为封闭式圆筒形,直径0.33米至0.35米,全长不少于18米,龙身杆高(含龙身直径)不低于1.6米,两杆之间距离大致相等;龙体、龙尾、龙珠的重量不限制。
3.比赛时间。
第一位运动员踏入赛场,开表计时;如在赛场内静止造型候场.以一位运动员开始动作开表计时。
运动员完成套路动作后,最后一位队员离开赛场停止动作停表。
计时以临场裁判组计时表为准。
用两块表计时,按接近规定时间的表计算时间。
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参加检录(查验参赛证件、检验器材、服饰等),三次检录不到作弃权处理。
超过规定时间10分钟,运动队不参加比赛即视为弃权。
舞龙比赛套路的时间为8至9分钟。
4.参赛人数。
参赛人员包括运动队的领队、教练、运动员。
每支运动队人数不超过16人,其中领队1人,教练1人,运动员14人(包括替换队员兼鼓乐手4人)。
参赛运动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医院体检合格。
各运动队必须按规程规定办理报名手续,填写报名表、“自选套路登记表”、“舞龙创新动作难度等级申报表”等。
5.比赛分类。
舞龙比赛竞赛类型为单项赛、全能赛。
舞龙比赛按性别可分为男子组、女子组。
舞龙比赛按年龄可分为成年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含12周岁)、儿童组(不满12周岁)。
舞龙比赛按竞赛成绩可分为等级赛。
舞龙比赛竞赛项目可分为:规定套路(单龙,9个l珠,10人上场)、自选套路(单龙,9把l 珠)、传统套路(形式不限)、技能舞龙(单龙,9把1珠);6.名次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