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O2 碳酸氢铵NH4HCO3 氨气NH3 二氧化硫SO2 氯化氢HC1
初中化学气体分类一览

初中化学气体分类一览
气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特性。
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气体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1. 氧气(O2):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是支持燃烧的关键成分。
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约为21%。
我们呼吸时,也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
2. 氮气(N2):氮气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占据空气的大约78%。
氮气在化学实验室中也常被用作惰性气体,因为它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3.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存在于大气中且对地球的温室效应起到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还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4. 氢气(H2):氢气是化学元素中最轻的气体,它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与空气混合后,氢气可燃烧,释放出大量热能。
氢气也可以用作氢电池的能源。
5. 氯气(Cl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体,具有强烈的臭味。
氯气常被用于消毒和杀菌,也被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6. 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呈刺激性气味。
氨气广泛应用于农业中,用作肥料的成分。
7. 臭氧(O3):臭氧是一种具有强烈气味的气体,且对人体有害。
在大气中臭氧层的存在对吸收和阻挡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非常重要。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分类一览。
了解这些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进行实验都非常有帮助。
碳酸氢铵分解反应浓度限值条件数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化合物,其分解反应在生产和实验室中经常被观察到。
在特定的条件下,碳酸氢铵分解会产生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分解反应会产生有毒氨气,因此对其分解反应的浓度限值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碳酸氢铵分解反应浓度限值条件的一些主要内容:1. 碳酸氢铵的分解反应方程式碳酸氢铵的分解反应方程式为:NH4HCO3 → NH3 + H2O + CO22. 碳酸氢铵分解反应的特点碳酸氢铵在受热或受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有毒氨气,故而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 氨气的毒性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4. 碳酸氢铵分解反应浓度限值条件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需要控制碳酸氢铵的浓度以避免过量的氨气产生。
一般来说,以下条件应被遵守:1) 在实验室中,应该严格控制碳酸氢铵的使用量,避免过量加热或接触酸性物质;2)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采取严格的通风措施、佩戴防护装备以及定期监测空气中氨气浓度,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5. 碳酸氢铵分解反应的应用尽管碳酸氢铵的分解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其在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控制碳酸氢铵的分解反应,获取氨气和二氧化碳。
需要严格控制碳酸氢铵分解反应的浓度限值条件,以避免产生过量的氨气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应该严格依照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碳酸氢铵的分解反应浓度限值条件尤为重要。
实践中,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碳酸氢铵分解反应的浓度限值条件:6. 严格监测和控制操作环境在工业生产中,必须对操作环境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不会产生过量的氨气。
定期检查通风系统和气体排放设施是否正常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包括氧气(O2)、氢气(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氮气(N2)、二氧化硫(SO2)、臭氧(O3)、甲烷(CH4)和乙烯(C2H4)。
一、氧气(O2)1.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1)C+O2 == CO2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2)S+O2 ==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3)4P+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4)3Fe+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3. 用途(1)供呼吸(2)炼钢(3)气焊二、氢气(H2)1.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 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1)可燃性2H2+O2 === 2H2OH2+Cl2 === 2HCl(2)还原性:H2+CuO === Cu+H2O3H2+WO3 === W+3H2O3H2+Fe2O3 === 2Fe+3H2O3. 用途(1)填充气球、飞艇(密度比空气小)(2)合成氨、制盐酸(3)焊接或切割金属(可燃性)(4)冶炼金属(还原性)(5)用作火箭或导弹的高能燃料三、一氧化碳(CO)1.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 化学性质:可燃性((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和毒性。
3. 用途(1)作燃料(2)冶炼金属①可燃性:CO+O2 == 2CO2②还原性:CO+CuO === Cu+CO23CO+WO3 === W+3CO23CO+Fe2O3 == 2Fe+3CO2注意:CO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氯气、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硫化氢水溶液中的可逆反应

氯气、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硫化氢水溶液中的可逆反应杨立民氯气、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溶于水,并能与水发生可逆反应产生一系列影响溶液性质的分子或离子。
1. 氯气:氯气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够溶解2体积的氯气。
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浅黄绿色溶液称为氯水,属于混合物。
(1)氯气能够与水发生如下可逆反应:O H Cl22+HClO ,HClO Cl H ++-+-++ClO H 。
(2)氯水中的分子有:HClO O H Cl 22、、;离子有:---+OH ClO Cl H 、、、。
因为氯水中的HClO 见光容易分解:↑+2O HCl 2HClO 2光照,因此久置的氯水将变成稀盐酸。
(3)氯水的性质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①氯水中的2Cl 分子是强氧化剂,遇到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体现强氧化性,例如氯水与溴化钾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KCl 2Br KBr 2Cl 22+=+。
②氯水中的-Cl 可以与+Ag 发生反应: ↓=+-+AgCl Cl Ag③氯水中的HClO 具有强化性,可以用氯水漂白、消毒、杀菌等。
④氯水中的+H 使得溶液显酸性。
(4)HClO 的性质有以下几点:①弱酸性:HClO 是一种极弱的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但能使指示剂氧化而褪色。
②不稳定性:HClO 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
③强氧化性:HClO 中的Cl 为+1价,有强氧化性;因此氯水可以作为漂白剂和消毒剂;例如自来水厂就是使用氯气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一般1L 水中通入g 002.0氯气)。
2. 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够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称为氨水,属于混合物。
(1)氨气溶于水后能够与水发生如下可逆反应:O H NH23+O H NH 23⋅-++OH NH 4。
(2)因此氨水中存在的分子有:O H NH NH O H 2332⋅和、(一水合氨),其中大量存在的是O H 2和O H NH 23⋅;离子有:+-+H OH NH 4、、。
气体溶解度 排序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溶解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最大量。
一般来说,气体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不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排序(在常温、常压条件下):1.氨气(NH3):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大约是1 体积的水
可以溶解700 体积的氨气。
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也比较大,大约是1
体积的水可以溶解40 体积的二氧化硫。
3.氯化氢(HCl):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大约是1 体积的
水可以溶解500 体积的氯化氢。
4.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适中,大约是1 体
积的水可以溶解1 体积的二氧化碳。
5.氧气(O2):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大约是1 体积的水可
以溶解0.03 体积的氧气。
6.氮气(N2):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大约是1 体积的水可
以溶解0.02 体积的氮气。
需要注意的是,气体的溶解度会受到温度、压力、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条件下,气体的溶解度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气体类: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氢气H2 氮气N2
一氧化碳CO 甲烷CH4 二氧化硫SO2
液体类:水H2O过氧化氢H2O2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汞Hg氢氧化钾KOH 固体类:
金属:铁Fe 铜Cu 铝Al 镁Mg 锌Zn
非金属:碳C 硫S 磷P
不溶性碱:氢氧化镁Mg(OH)2 氢氧化锌Zn(OH)2
氢氧化铝Al(OH)3 氢氧化铜Cu(OH)2
氢氧化亚铁Fe(OH)2 氢氧化铁Fe(OH)3可溶性盐:氯化钠NaCl 氯化钙CaCl2硝酸铵NH4NO3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硝酸钾KNO3 碳酸钠Na2CO3 硫酸铜CuSO4
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氢铵NH4HCO3不溶性盐:碳酸钙CaCO3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氧化物:二氧化锰MnO2 氧化钙CaO 氧化铁Fe2O3
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镁MgO氧化铜CuO五氧化二磷P2O5。
高考化学必背化合物

高考化学必背化合物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化学的内容繁多,但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却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作为考生必备的知识,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五种高考必背的化合物。
首先是氨气(NH3)。
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也是常见的一种无机化合物。
氨气可溶于水生成氨水,具有碱性,并可与酸反应生成盐。
在高考中,氨气的性质与应用是常考的内容。
例如,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等。
其次是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常见于燃煤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
二氧化硫可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具有还原性。
在高考中,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和工业应用等是需要掌握的重点。
例如,可以通过石灰石和焦炭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第三是氯气(Cl2)。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有强烈的漂白性和杀菌作用。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具有强酸性。
高考中,氯气的制备、性质和应用是需要掌握的内容。
例如,氯气可与钾反应生成氯化钾等。
第四是铵盐(NH4+)。
铵盐是一类以氨为基团的盐类,常见的有氯化铵、硝酸铵等。
铵盐可溶于水,溶液呈酸性。
高考中,铵盐的制备、性质和应用是重要的考点。
例如,硝酸铵可用作肥料,氯化铵可用作制冷剂。
最后是氧化铜(CuO)。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的固体,常用作催化剂和染料。
氧化铜可发生与氧化铁类似的还原和氧化反应。
在高考中,氧化铜的制备和性质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除了上述五种化合物以外,考生还需要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命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甲醇(CH3OH)、乙醇(C2H5OH)等。
这些化合物在高考中也是常考的重点。
总之,高考化学必背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氨气、二氧化硫、氯气、铵盐和氧化铜等。
掌握了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对于高考化学考试的顺利通过非常重要。
因此,考生需要在备考中加强对这些化合物的理解和记忆,多做一些相关的思考题和习题,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中常用气体的制法
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各种气体来进行实验研究。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 氧气(O2)制法
氧气可以通过加热氢氧化物(如KClO3)制得。
首先,将粉末的KClO3放入试管中,并加热至其熔化和分解。
氧气在这种反应中被释放出来,可以通过将反应管插入水中捕集。
KClO3 → KCl + 3/2 O2
2. 氢气(H2)制法
氢气可以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制得。
将锌粉加入稀盐酸中,产生的氢气可以通过在反应瓶中收集。
Zn + 2HCl → ZnCl2 + H2
3. 氨气(NH3)制法
氨气可以由铵盐的碱化反应制得。
将氨水和氢氧化铵混合,在通入稀盐酸时产生氨气。
反应液中剩余的氢氧化铵可以排入排水管中。
NH4OH + NH4Cl + HCl → NH3 + H2O + NH4Cl
4. 氯气(Cl2)制法
氯气可以通过加热混合物(如氯化铁和硫酸)而制得。
将磨碎的氯化铁混合稀硫酸,然后加热。
氯气随热量被释放出来,并可以通过在反应瓶中收集来进行捕获。
2FeCl3 + 6H2SO4 → 2FeSO4 + 6HCl + 3H2SO4 + 3O2
以上是几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当注意实验室安全并正确地进行操作。
同时,制得的气体也应该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O2 碳酸氢铵NH4HCO3 氨气NH3 二氧化硫SO2 氯化氢HC1、
氧O 氢H 氮N 氯Cl 碳C 磷P 硫S
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
Ag银Mn锰Ba钡
一、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
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P2O5五氧化二磷Fe2O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Na2O氧化钠
(2)酸:
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
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 氯化钾Na2SO4硫酸钠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
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氯化铵NH4NO3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
NaHCO3碳酸钠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
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尿素
二、熟记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
+1 +1 +1 +1 +2 +2 +2 +2 +2 +3 +2 +3
H K Na Ag Ca Mg Zn Ba Cu Al Fe(FeO) Fe(Fe2O3) (2)
-2 -1 -2
O Cl S
(3)
+1 -1 -1 -1 -1 -2 -2 NH4 OH NO3 ClO3 MnO4(KMnO4) MnO4(K2MnO4) CO3 -2 -2 -3 -1
SO4 SO3 PO4 HCO3
三、熟记下列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1'、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11''、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11'''、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二)分解反应:
1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
13、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H2O+CO2↑
1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18、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CuSO4•5H2O=△=CuSO4+5H2O
18'、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CuO+H2O
(三)置换反应
19、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20、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21、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2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5、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6、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27、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NO3)2=Hg+Cu(NO3)2
28、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
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0、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
(四)复分解反应
31、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3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33、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34、碳酸钾(草木灰)和盐酸:K2CO3+2HCl=2KCl+H2O+CO2↑
35、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
36、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H2SO4+2NaOH=Na2SO4+2H2O
37、硫酸与氯化钡溶液:H2SO4+BaCl2=BaSO4↓+2HCl
38、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 NO3=AgCl↓(白)+HNO3
39、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3NaOH+FeCl3=Fe(OH)3↓(红褐色)+3NaCl
40、碳酸钡和稀硝酸:BaCO3+2HNO3=Ba(NO3)2+CO2↑+H2O
4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42、氯化钠和硝酸银:NaCl+AgNO3=AgCl↓+NaNO3
43、碳酸钠和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
44、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AlCl3+3H2O
45、硝酸铵和氢氧化钠:NH4NO3+NaOH=△=NaNO3+H2O+NH3↑
46、氢氧化铁和硫酸:2Fe(OH)3+3H2SO4=Fe2(SO4)3
47、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48、氧化铜和硫酸:CuO+H2SO4=CuSO4+H2O
(五)其他:
4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5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51、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SO2+2NaOH=Na2SO3+H2O
5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5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5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55、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56、甲醇在空气中燃烧:2CH3OH+3O2=点燃=2CO2+4H2O
1. 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中泥浆的作用是什么?对泥浆有什么要求?
答:(1).相当于支持,可以稳固土壁,防止坍塌,防止塌孔
(2).携渣,排土的作用
(3).对钻头有冷却和润滑作用,减轻钻头的磨损
2. 为什么要确定打桩顺序?如何选择打桩顺序?
答:为了使桩能顺利的达到设计标高,保证质量和进度,减少因桩打入先后在邻桩造成的挤压和变位,防止周围建筑物的破坏,打桩前应根据桩的规格,入土深度,桩的密集程度和桩架在场地内的移动方便来拟定打桩顺序.打桩顺序一般分为:逐排打、分段打、自中央向边缘打、自边缘向中间打。
3. 简述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答:(1).第一斗得混凝土的量一定要控制好,要使得第一斗混凝土浇注下去能浸没浇注管的下端
(2).其后的浇注是边浇注边将管上移
4. 简述模板拆除的要求及拆模的顺序。
答:要求:侧模其混凝土强度应在其表面及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底模及其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时,方可拆除
顺序: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是先非承重模板,厚承重模板;先侧板,后底板。
5. 简述钢筋代换的原则。
答:当构件受承载力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代换(等强度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截面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等面积代换);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6. 什么是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抗冻临界强度”。
答:冬期施工气温低,水泥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土强度增长慢;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新浇混凝土内部游离水开始结冰,水化作用完全停止,混凝土强度停止增长。
混凝土结冰后体积膨胀,在其内部产生冰胀应力,破坏了强度较低的水泥石结构,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损害了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即使混凝土解冻后强度也不能恢复。
并且试验表明,若新浇混凝土在受冻前具备了抵抗冰胀应力的某一强度值,然后遭受冻结,当恢复正温度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还能增长,再经28d标准养护后,混凝土强度可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95%以上,其受冻前的初期强度就是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