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中的数学公开课学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日历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日历一、教学目标1.认识日历的作用和基本结构;2.掌握阅读和书写日期的方法;3.了解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数。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2.学生准备: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可简单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点。
2. 引入新知(10分钟)引入日历的概念:用日历记录时间,可以知道今天是几号、几月、星期几,可以帮助我们规划生活和安排活动。
展示一个真实的日历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个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通过询问,激发学生对日历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发现日历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3. 认识月份(2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月份的顺序和名称。
老师用黑板或白板写下一年的12个月份名称,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每个月的称呼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请学生根据中文月份名称拼写英文月份名称。
2)了解每个月的天数。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每个月有多少天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确认每个月的天数,并在黑板上标出。
4. 阅读和书写日期(30分钟)1)认识日期的结构。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不同日期的例子,如:2022年3月15日、2023年5月1日。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日期的结构,即年、月、日的排列顺序。
2)阅读日期。
教师指向某个日期,问学生:“这是几年几月几日?”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向其他日期让学生进行阅读。
3)书写日期。
教师提供一些日期组合的练习,让学生写出相应的日期。
例如,教师可以说:“请写下2024年8月3日。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逐一核对答案。
5.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内容可以包括:阅读日期、书写日期、计算日期间隔等。
6. 总结和延伸(10分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日历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日历中的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日历中的数学一、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在小学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其应用,是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方程、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基础。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则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思考,培养如何把题意转化成数学语言,从而寻找相应的等量关系,以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字模型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有利于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三、教学目标1、分清题目中的未知量、已知量;会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体中等量关系,设立恰当未知量,列方程;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数学源于实践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让学生体验和交流成功的喜悦,融洽师生关系。
四、任务分析学生具备的能力:(1)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2)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力;(3)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审题,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合理设置未知数,列出方程。
难点: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实际价值,如何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是2011年某月的日历,日历中相邻三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何关系?(2)观察月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之间有何关系?(3)左上右下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大小关系?(4)左下右上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大小关系?二、典例解析例1.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60,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解:设中间一个数为x,则其余两个分别为x-7 和x+7 依题意得:-xx+x7+607=+解方程得: x= 20∴ x-7= 13 , x+7= 27答:这三天分别为13号,20号,27号。
2024年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1

2024年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1一、引入课题日历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聪明的祖先,在上千年前就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制定了这个记载时间流逝的工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规律吧!二、观察月历,规律分类通过观察月历,我们发现月历中所呈现的规律特别多,但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横向型2.纵向型3.左上到右下型4.左下到右上型5.综合型,比如“工”字型,“ 3×3”方框型等。
三、观察月历,探索规律1.横向型如图所示,如果我们横向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因为横向是一列连续的正整数,所以后边的数总比前边的数大1。
若前面的数是16的话,则中间的数为17,最后面的数是18,若换成字母,中间数为X,则前一个数为X-1,后面一个数为X+1。
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2.纵向型如果我们纵向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因为纵向是不同周次的同一天,所以下边的数总比上边的数大7。
若中间的数是8的话,则上面的数为1,下面的数是15,若换成字母,中间数为X,则上面的数为X-7,下面的数为X+7。
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3.左上到右下型如果我们从左上到右下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显然,左边的数字总比右边的数字小1,上边的数字又总比下边的数字小1,所以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上面的数总比下面的数小7,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1,所以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
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若中间的数是9的话,则左上的数为1,右下的数是17,若换成字母,中间字母为X,则左上的数为X-8,右下数为X+8。
4.左下到右上型如果我们从左下到右上圏定三个数字,它又有什么规律呢?显然,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1,下面的数又总比上面的数大7,所以,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
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左边的数又总比右边的数小1,所以,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
数学日历教案

数学日历教案教案标题:数学日历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日历中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解决与日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日期间隔、确定星期几等。
3. 学生能够培养对时间和日期的敏感性和意识。
教学资源:1. 数学日历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3. 学生练习册4. 计算器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个数学日历,并提问学生对日历的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讨论日历中的数学元素,如月份、星期几、日期等。
探究活动:3. 将数学日历投影或绘制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a. 一个月有多少天?为什么有些月份有31天,有些月份只有30天?b. 如何确定某一年是否为闰年?为什么要有闰年?c. 如何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差?d. 如何确定某一天是星期几?e. 如何在日历上标记重要的日期,如生日、节假日等?知识讲解:4. 结合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如:a. 闰年的判断方法: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
b. 日期间隔的计算方法:利用加减法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差。
c. 星期几的计算方法:利用公式或规律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练习活动:5.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日期间隔、判断闰年等。
6.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数学日历,包括重要的日期和相关的数学计算。
8.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日历,进行日期计算和星期推算的挑战。
总结反思:9.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10. 鼓励学生思考数学日历的实际应用,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教学延伸:1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计算日期间隔、确定星期几等。
12. 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更多的数学日历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数学日历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日历中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日历是一个用于记录时间和计划活动的工具,数学教学设计可以通过日历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个关于日历的数学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日期和时间相关的概念和技能。
第一周:在第一周的课程中,我们将介绍日历的基本概念和用途,以及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方法。
首先,学生将学习如何查看日历,并了解月份、周数和星期几的意义。
然后,我们将介绍日期的表示方法,包括年、月和日。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日期用数字表示,并理解不同数字的含义。
最后,学生将了解时间的表示方法,包括时钟和分钟。
他们将练习读取时钟和计算时间差。
第二周:在第二周的课程中,我们将继续学习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方法,并引入一些计算日期和时间的技巧。
首先,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日期之间的天数差异,他们将练习使用日历和计算器来进行日期计算。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日期和时间问题,如生日和节日的计算。
学生将使用他们的数学技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周:在第三周的课程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与日历和时间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首先,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一年中的天数和周数,他们将练习计算闰年和平年的天数差异,并计算一个给定日期的周数。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单位,如小时、分钟和秒。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时间单位的转换,并计算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最后,学生将尝试解决一些时间和速度相关的问题,如计算行程时间和平均速度。
第四周:在第四周的课程中,我们将继续学习与日历和时间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并进行一些综合练习和应用。
首先,学生将学习如何在日历上标记重要的日期和事件,他们将理解如何使用不同颜色来标记不同类型的事件。
然后,我们将综合运用前几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和应用。
学生将解决一些复杂的日期和时间问题,并利用日历和计算器来验证他们的答案。
最后,学生将展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日历的经验和技巧。
初中数学日历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日历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正确使用日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月份天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1. 月份天数的计算。
2. 闰年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日历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发放日历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日历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日历上有哪些信息?(3)如何查找某个日期?二、讲解日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讲解日历的基本结构:年、月、日、星期等。
2. 讲解日历的功能:查看日期、计算时间、规划日程等。
三、讲解月份天数的规律(10分钟)1. 讲解大月和小月的概念及规律。
2. 讲解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月份天数的规律。
2. 每组派代表回答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日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日历,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日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月份天数的规律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初中数学日历规律教案

初中数学日历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日历上数字的排列规律;2. 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日历上数字的排列规律;2.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日历问题。
教学难点:1. 发现并总结日历上数字的排列规律;2.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日历问题。
教学准备:1. 日历表格;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历表格,注意日历上数字的排列顺序;2. 提问:你们发现日历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究(15分钟)1. 学生独立观察日历表格,总结数字的排列规律;2.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3. 教师给出日历规律的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给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日历规律解决问题;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2. 学生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给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日历规律创新思考;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历规律;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表格,发现并总结日历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日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注重练习和拓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会日历上的数字排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会日历上的数字排列引言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数学教学不仅是幼儿时期认识世界的基础,而且是培养智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中,日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它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时间和日期,而且能让孩子们学会日历上的数字排列。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简要介绍如何利用日历教学,让孩子们学会日历上的数字排列。
一、认识日历认识日历是学习日历上的数字排列的前提。
我们要向幼儿们介绍日历,让他们对日历的功能做出初步了解。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幼儿认识日历:1.通过展示日历让幼儿观察日历的整体结构和特征;2.让幼儿轮流指出每个月份的名称和日期的排列方式;3.通过数数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一年有几个月份,每个月份有多少天等基本概念。
二、学习日历上的数字排列学习日历上的数字排列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幼儿们培养数字意识和数字排列能力。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如何通过日历教学,让幼儿们学会日历上的数字排列。
1.认识每个月份的天数让幼儿们先认识每个月份的天数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数数或者让幼儿们记忆每个月份的天数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可以让幼儿们在日历上标出每个月份的天数,这样有助于幼们记忆。
2.让幼儿们识别每个月份的缩写每个月份都有一个缩写,让幼儿们能够识别这些缩写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展示日历或者让幼儿们猜测月份来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贴上日历,并让幼儿们逐个指出每个月份及其缩写。
3.让幼儿们学会日期的排列日期的排列是日历上数字排列的重点部分,因为日期的排列方式决定了下一个日期出现的位置。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让幼儿们学习日期的排列:(1)教授如何辨认大小。
让幼儿们学会辨认数字的大小,这样才能根据大小来排列日期。
(2)教授图形排列。
可以通过教幼儿们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图形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进行数字排列的训练。
(3)教授日期的排列从简单到复杂,通过排列几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份等逐步加深幼儿们的学习力度,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日期的排列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日历中的数学知识
学习目标
1、分清题目中的未知量、已知量;会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体中等量关系,设立恰当未知量,列方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源于实践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让学生体验和交流成功的喜悦,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审题,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合理设置未知数,列出方程。
难点: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实际价值,如何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是2011年某月的日历,日历中相邻三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之间有何关系?
(2)观察月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
之间有何关系?
(3)左上右下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大小关
系?
(4)左下右上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大小关系?
二、典例解析
例1.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60,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解:设中间一个数为x,则其余两个分别为x-7 和x+7 依题意得:
解方程得: x=
所以 x-7= , x+7=
答:这三天分别是。
例2、如果小明说出日历坚列上相邻的3个数的和是75,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例 3举一反三
有一些分别标有6,12,18,24,30 …的卡片 ,小明拿到了相邻的3张卡片,且这些卡片上的数的和为342. 问:
(1)小明拿到了哪三张片?
(2)你能拿到相邻的3张卡片,使得这3张卡片上的数的和为86吗?
提示:先思考后一张卡片的数字比前一张卡片的数字大几,找出共同的规律。
再设未知数
三、课堂练习
1、三个连续整数的和为72,则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2、如果我说,竖列三个数的和是21,你们认为可能嘛?为什么?
3、在这个日历中,如果正方形所圈出的4
四、课堂小结
1、总结解应用题方法
(1)审清题意(框数的方式:竖框、横框……)
(2) 巧设未知数(使计算简便)
(3) 检验、根据实际作答
2、多个未知量出现时,尝试用合理的方法设未知数.
五、达标检测
(1)如果小明说出日历坚列上相邻的3个数的和是40,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2)小红、小华、小芳各买一支笔,三支笔的价格依次相差0.60元,她们三人买笔共付了7.2元,这三支笔的价格分别是:
(3)能力提高
全体奇数排成下图形式,十字框框出的5个数,要使这5个数的和等于2003,可能吗?如果可能请求出这5个数.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