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运动对慢性疾病的关系讲解
肥胖与慢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与机制

肥胖与慢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与机制肥胖和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是患上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某些癌症等。
本文将探讨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的相关因素和发生机制。
首先,饮食是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热量的饮食、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摄入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从而引起肥胖。
同时,这些营养元素的过量摄入可能还会导致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以及血脂异常等,进而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生活方式也是影响肥胖和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运动时间减少等因素导致人们缺乏锻炼,过度依赖机动交通工具和高技术设备增加了体力消耗不足的风险。
缺乏身体活动不仅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还容易引发其他生活方式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另外,遗传因素也在肥胖和慢性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和多态性与肥胖的发生有关。
这些基因与能量代谢、食欲调控等相关。
遗传因素的作用使得有些人更容易发展成肥胖,并增加了慢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肥胖和慢性疾病的因素之一。
环境污染、工作场所压力、社会经济水平等都与肥胖和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密切。
例如,某些地区的高空气污染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可能会导致人们选择一些不健康的饮食,加剧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肥胖和慢性疾病之间存在复杂的生物学机制。
一些研究表明,肥胖和慢性炎症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肥胖会导致脂肪细胞的过度扩大,产生一系列炎症因子。
这些炎症因子会引发低度慢性炎症反应,损害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炎症反应还可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参与肥胖和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一些激素的不平衡,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旁腺激素等的异常水平与肥胖和慢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肥胖与慢性病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

肥胖与慢性病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
过度体重和肥胖与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减重对于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探讨肥胖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一、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肥胖与慢性病之间的联系已被广泛研究和证实。
肥胖可以导致许多慢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心血管疾病:肥胖会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2型糖尿病: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3. 高血脂症:肥胖会导致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增加患高血脂症的概率。
4. 关节炎:肥胖对关节的压力增加,易导致关节炎。
以上只是肥胖与慢性病之间关系的一小部分例子,还有其他慢性病,如某些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等,都与肥胖有关。
二、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减重对于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您控制体重和预防并发症。
1. 饮食管理:- 均衡饮食:合理安排三餐,并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 控制热量摄入:限制高热量食品,如油炸食物、糖果等。
- 遵循膳食指南: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
- 限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热量摄入增加,有助于肥胖的发生。
2. 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燃烧卡路里,并改善心血管功能。
-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
3. 行为改变:- 坚持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不仅要有初衷,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 控制饮食和情绪之间的关联,防止因情绪波动而过食。
- 合理规划就餐时间和场所,避免在多余的时间和地点吃零食。
4.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维持新陈代谢正常,促进体重控制。
- 减压: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避免因压力而过食。
三、结论肥胖与慢性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但通过控制体重可以预防并发症。
饮食管理、运动和行为改变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方法。
体育与健康:运动与慢性病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运动与慢性病的关系体育运动和健康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已被证实运动对人体的益处多多。
尤其在当今社会,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运动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运动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并阐述运动在预防和管理慢性病方面的作用。
运动对慢性病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
首先,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的健康。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能有效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此外,运动还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经研究证明,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而慢性病本质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引起的,因此通过运动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能减少慢性病的风险。
此外,体育锻炼对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运动是减肥的最佳途径之一。
运动可以促进脂肪的燃烧,增加基础代谢率,从而帮助控制体重。
此外,运动还能增加肌肉的含量,提高基础代谢率,长期坚持运动有助于预防肥胖的发生。
除了预防作用外,运动还在慢性病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人群,运动可以改善病状,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来说,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调节。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
运动通过增加能量消耗,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等多种机制来调节慢性病的症状。
此外,运动还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慢性病常常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困扰,而体育锻炼则可以促进内啡肽等快乐激素的分泌,缓解与慢性病相关的抑郁和焦虑。
通过运动,人们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痛苦,增加生活的乐趣。
然而,运动与慢性病并非简单的一对一关系。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研究

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研究肥胖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严重健康问题。
许多人都意识到肥胖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包括慢性疾病。
因此,对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并讨论相关研究的结果。
1.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过多的体重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导致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的人群要高出数倍。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肥胖还可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得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较正常体重人群高出数倍。
3. 肥胖与某些癌症一些研究还发现肥胖与某些癌症之间存在关联。
肥胖人群患乳腺癌、肾脏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风险较正常体重人群要高。
肥胖可能通过激素水平的变化、慢性炎症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改变等机制,对癌症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4. 肥胖与关节疾病肥胖人群由于过多的体重对关节的负担增加,易患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大量的脂肪组织也会产生炎症因子,进一步引发关节的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肥胖与关节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5.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肥胖人群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和哮喘。
肥胖会导致上呼吸道阻塞或压迫,引发呼吸暂停。
此外,肥胖还通过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体脂浸润等机制,导致哮喘的发生和加重。
虽然以上只是肥胖与慢性疾病关联研究的一小部分,但都表明了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的紧密关系。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重要策略。
当前,很多机构和个人都开始关注肥胖问题,提倡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肥胖问题的宣传,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此外,学校和工作场所也应该促进身体锻炼,提供健康的餐饮选择,共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关联及预防措施

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关联及预防措施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组织过多而导致体重超过标准范围,成为当今社会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肥胖也与多种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肥胖与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一、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一项广泛研究发现,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肥胖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
这是由于肥胖导致体内脂肪堆积,造成血液循环系统负担加重,引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等问题。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体重,提倡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二、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血糖调节障碍的疾病,而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性已被广泛确认。
肥胖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使得人体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此外,肥胖还会导致脂肪细胞释放更多炎症因子,直接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机制。
因此,减肥和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三、肥胖与癌症的关联肥胖也被证实与多种癌症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
根据统计数据,肥胖是导致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形成的重要风险因素。
肥胖引发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改变细胞的正常生命周期,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概率。
所以,通过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饮食和进行定期的体检是预防肥胖相关癌症的有效手段。
四、肥胖与骨质疏松的关联骨质疏松是指骨密度降低,易于骨折的一种疾病。
与肥胖的关系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肥胖与骨质疏松之间同样存在紧密的关联。
肥胖人群往往缺乏足够的运动,长期以来的缺乏负荷训练使得他们的骨骼质量下降。
同时,肥胖会导致脂肪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进一步破坏骨骼健康。
因此,运动是预防肥胖相关骨质疏松的关键,帮助增加肌肉和骨骼负荷。
综上所述,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骨质疏松都是肥胖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我们应该积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适量的运动,并定期进行体检。
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及防治方法

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及防治方法慢性病是在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食物结构改变和生活环境的变迁等多方面原因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而其中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并提供一些防治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与控制肥胖和相关疾病。
一、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肥胖与慢性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肥胖者患慢性病的风险更高。
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肥胖会增加身体负荷,导致心血管系统受损,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肥胖还会增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引发糖尿病,并使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此外,肥胖还会对骨关节造成额外的负担,引发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
另一方面,慢性病也可导致肥胖。
例如,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体重增加,如抗抑郁药物和类固醇激素等。
此外,慢性病还可能导致人们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减少能量消耗,进而导致体重增加。
二、肥胖的防治方法针对肥胖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以下是一些防治方法供参考:1. 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的饮食是减肥的关键。
应尽量选择低热量、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和鱼类等。
此外,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过度进食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适当的运动:增加体力活动是减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适量的力量训练也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率,帮助控制体重。
3. 心理调节:肥胖往往与压力和情绪有关。
人们应寻求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咨询,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的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4. 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内部的平衡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作息规律,有助于减少肥胖风险。
5. 多样化的饮食:饮食多样化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不容易出现单一营养缺乏的问题。
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避免过量摄入纯糖或纯脂肪食物。
体育锻炼在预防慢性疾病中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在预防慢性疾病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之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了慢性疾病的高发。
慢性疾病是指长期积累的、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预防慢性疾病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方式,对预防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人们控制体重。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体重过重的问题,而肥胖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增加身体的代谢率,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使人们更加健康。
其次,体育锻炼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肌的弹性,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减少心脏负担,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再次,体育锻炼对预防糖尿病也具有重要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减少脂肪的堆积,改善血脂代谢,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最后,体育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重要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变薄,易发生骨折。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骼的负荷,刺激骨细胞的生长和再生,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总之,体育锻炼在预防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控制体重、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密度等,从而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预防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理论知识:运动对肥胖病人的作用

体育理论知识:运动对肥胖病人的作用运动对肥胖病人的作用肥胖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异常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运动对于减轻肥胖病人的体重和改善其身体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运动与肥胖病的关系、运动减轻肥胖病人体重、运动改善肥胖病人身体状况两方面探讨运动对肥胖病人的作用。
一、运动与肥胖病的关系肥胖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肥胖病人的肥胖原因较多,如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高盐和高糖的食物,生活习惯不良等。
同时,沉痾生活方式也是肥胖病的原因之一。
运动在减轻肥胖病人的体重和改善身体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运动减轻肥胖病人体重肥胖病人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降低体重可以减轻许多与肥胖有关的症状和疾病。
运动通过消耗能量,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进而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
运动对于减轻肥胖病人的体重的作用因运动类型、运动量、运动时间等因素而异,但是经过多项研究发现,对减少腰围和体脂率的减肥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其中有氧运动确切地减少皮下脂肪,而抗阻训练更可能减少背部肌肉中的内脏脂肪。
三、运动改善肥胖病人身体状况除了减轻体重,运动对于改善肥胖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肥胖病人由于其代谢紊乱,患上的各种疾病也较多,在运动后总胆固醇、血压、血糖等状况得到了改善。
此外,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肥胖病人精神状况,增加运动带给人们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可以增强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消除肌肉疲劳,减少肥胖病人的疲劳感。
综上所述,运动对肥胖病人的作用显而易见。
从减轻体重和改善身体状况两方面来说,运动对肥胖病人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坚持锻炼,通过运动控制体重,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并维护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類演化的角度看造成肥胖的原因
脂肪能源對生存的重要性 人類百萬年來大多依賴勞力求生存 近二十年產業轉型勞力性產業大幅減少 交通建設與運輸便捷使身體活動減少
缺乏運動的因素(電視與網路)
Kopelman et al., Nature 404(6778) p635-643, 2000
肥胖是遺傳造成的嗎?
(Lund et al., 1998)
長期活化AMPK可增加代謝相關酵 素之基因表現
動物持續注射AICAR或將離體肌肉長時間置於 含AICAR的培養液中持續活化AMPK後,肌肉 組織會出現類似長期運動訓練的適應效應 AMPK活化
增加第四型葡萄糖轉運體蛋白表 現量、肌肉肝醣儲存量、 Hexokinase II活性及粒腺體數目
胰島素敏感度之差異明顯受個人運動習 慣所影響
抗胰島素現象為老年代謝疾病的獨 立預測指標
Facchini et al., Insulin resistance as a predictor of agerelated disease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86(8): 35743578, 2001 追蹤研究208位成年健康受試者,平均約50歲 依胰島素敏感程度均等分三組 四年後開始進行觀察在十一年內此三組受試者罹患老年慢 性疾病之罹患數目 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 癌症 6.3± 0.2年後208人不分組別共40人開始罹患上述疾 病
– 發展晚期形成葡萄糖耐受度受損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抗胰島素現象為慢性疾病共同源 頭
抗胰島素現象為慢性疾病共同源頭
– 嚴重抗胰島素現象直接導致「第二型糖尿 病」 、「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癌症」
(Revean, 1988; Facchini et al., 2001)
未來糖尿病治療的研究趨勢
運動刺激肌肉葡萄糖吸收與胰島素相異
肌肉收縮使骨骼肌AMPKα2 Thr172位置的磷 酸化程度明顯提升後,會動員肌肉細胞內 GLUT4蛋白轉位至細胞膜表面並明顯提高肌 肉葡萄糖吸收。 (Hayashi et al., 2000;Lemieux et al., 2003) 肌肉組織以wortmannin處理後,胰島素刺激 GLUT4蛋白轉位與葡萄糖吸收被明顯抑制, 因此,兩者造成葡萄糖吸收的路徑相異。
Q ¤ @ ¤ ¦~ º ¤ C º © Ê ¯ f © ¿ w ± H ¤ ¼ Æ
25
20
15
10
5
0
C« § × § ܯ Ø® q ¯ À² Õ
¤ « × § ܯ Ø® q ¯ À² Õ
Y Ä « § ܯ Ø® q ¯ À² Õ
肥胖
改善抗胰島素現象
運動防止肥胖之原因
運動增加肌肉組織血液供應藉以減少脂肪組織能 源供應 運動降低脂肪細胞三酸甘油酯的儲存能力, 藉 由改變LPL活性 運動增加肌肉量, 基礎代謝率與肌肉量成正比 運動訓練者在休息時脂肪使用比例較高 運動訓練者脂肪組織對兒茶酚氨敏感度高, 脂 肪易被分解 「重量訓練」較「有氧訓練」效果快
GLUT4
肥胖引發抗胰島素現象造成二型糖尿 病的原因
肥胖的脂肪細胞分泌信息分子干擾肌肉胰島素 敏感度使血糖吸收減少
– resistin、TNF-、FFA
FFA濃度提昇使肝臟血糖輸出增加 上述兩因素相加使血糖上昇,促使胰臟胰島素 輸出增加,形成高胰島素症 人體代償性高胰島素分泌能力有其限度與效力 第二型糖尿病可轉型為第一型糖尿病
肥胖誘發各類慢性疾病發展
肥胖是誘發慢性疾病的主因
肥胖造成身體產生抗胰島素現象為主因 抗胰島素現象
– 指身體對胰島素敏感度與反應度下降的現象
(Revean, 1988)
抗胰島素現象之徵狀
– 空腹血糖值未必與正常人不同 – 發展早期胰臟代償作用仍可使葡萄糖耐受度正常
(hyperinsulinemia)
Not yet in clinical stage Strong trend towards type 2 diabetes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hypertens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ncers Low stress and good coping strategy Excellent sense of wellbeing emotionally but not physically
運動能改善抗胰島素現象
飯後狀態身體醣類約85%被骨骼肌吸收
(Defronzo et al., 1981)
改善骨骼肌胰島素敏感度直接影響全身葡 萄糖吸收能力 提昇肌肉組織GLUT4基因表現可使全身胰 島素敏感度明顯提昇 運動可提昇肌肉組織GLUT4基因表現
(Kuo et al., 1996 ; Kuo et al., 1999;Ivy & Kuo,1998)
謝謝大家
有氧運動訓練原則
以個人最大攝氧量的百分比(%VO2max)為運 動強度之刻度,或以個人最大心跳率的百分 比為運動強度之刻度 針對輕微第二型糖尿病患
– 前三個月恢復期以75-80%VO2max 、持續30-45 分鐘 – 後九個月訓練期以80-90%VO2max 、持續45-60 分鐘 – 運動前必須進行15分鐘充分伸展運動與熱身運動
微血管增生效應、骨骼肌型態改變
規律運動對於心臟病患提昇胰島素 敏感度之成功實例
高運動強度 (訓練強度約85-90%最大攝氧量) 每週進行持續性運動5-7天,每星期跑步25公里 的相對負荷量,運動訓練為期一年 結果1: 五位NIDDM病患五位完全脫離NIDDM 認定標準、其中兩位仍處於IGT範圍內 結果2:八位IGT程度準病患八位完全脫離IGT認 定標準、部份人仍然具hyperinsulinemia
三群不同胰島素敏感度組在11年內老年慢性病發生之個案 數 Facchini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86(8): 3574-3578, 2001
30
Ĥ ² G« ¬ ¿ } § ¿ ¯ f £ ¦å º ¸ Þ ¯ e ¯ f ß ¦å º ¤ Þ ¯ e ¯ f ù ¯ À g ª ¦å À ° £
Plasma 200 Glucose 150 (mg/100 ml)
100 50
250
* * * *
Before Training
*
After Training Before Training
200
Plasma 150 Insulin (µ U/ml) 100
50 0
*
*
*
After Training 30 60 90 120 150 180
肥胖與運動對慢性疾病 的關係
北體運動生化學實驗室 侯建文
成人肥胖定義
身體質量指數(BMI) (kg/m2) 體重過輕 腰圍 (cm)
BMI < 18.5
正常範圍
異常範圍
18.5≦BMI<24
過重:24≦BMI<27 男性:≧90公分 輕度肥胖:27≦BMI<30 女性:≧80公分 中度肥胖:30≦BMI<35 重度肥胖:BMI≧35糖尿病的 Nhomakorabea類
第一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臟無法分泌胰 島素,約佔糖尿病人口的5-9%。 第二類型糖尿病(大部分因肥胖所造成), 指的是身體面對胰島素刺激時無法發揮正 常的作用,約佔所有糖尿病人口90-95%。
(Ivy等人,1999;Helmreich等人,2001)
GLUT4蛋白為吸收葡萄糖的主要蛋 白
重量訓練原則
以個人最大肌力的百分比(%MVC)為運動強度 之刻度, 或以可承受執行一次收縮負荷量的 100%為刻度,即1RM 每天可選擇針對三至四個不同肌群分別進行訓 練,同肌群每星期進行三天即可 訓練前三週建議採用反覆次數多、重量負荷低 的訓練為主 正式訓練期逐步增加肌力負荷的百分比,組數 相對增加,組間休息時間逐漸增加到最長3分鐘
Recommendations
Reduce daily dietary intake to 60% of current status, and avoid fluctuation Exercise regularly Arrange exercise right before major meal of the day Focus on 洩 not 補
TIME (minutes)
Holloszy, J.O. et al., Acta Med. Scand., Suppl. 711: 55-65, 1986.
運動處方基本原則
及早實施預防 強調強度與持續時間 漸近原則-
先以逐漸恢復其足夠運動能力 為初期目標,避免肌肉過度損傷 個人化且具娛樂性的運動選擇 安全顧慮 混合兩類運動
– 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
運動訓練也需搭配正確飲食
日常飲食總熱量 日常飲食脂肪攝取比重 平時果糖或蔗糖攝取量 飲食須搭配運動訓練藉以提昇治療效果 升糖指數(GI)
結論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能達到減肥的
效果與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強調運動強度、持續時間與頻率
正確飲食習慣的養成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