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合集下载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是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运用各类创新资源、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各层面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安排,按照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落实国家领导人外交承诺等任务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机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

通过支持重大旗舰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撑科技外交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落实协议和承诺任务,确保国家科技领域外交主张、倡议和承诺落地,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共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本专项继续支持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签署的有关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开展的各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任务涉及政府间科技合作层面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有关问题等。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全面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科技支撑。

一、咸阳市科学技术重点研发计划(一)重点支持范围1.农业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围绕“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目标,聚焦3+x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升增效科技创新,针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建立高水平的蔬菜、苹果、桃、杏、葡萄、猕猴桃、石榴、核桃及畜禽养殖等科技示范园或示范基地,就地转化应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美好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培育农村住宅、环保、清洁能源等发展新动能,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农业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示范①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②优质、高产玉米、小杂粮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③高产、高油分、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

④果蔬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⑤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养殖技术研究。

(2)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①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②水果、蔬菜、花卉等优质高效与品质提升新技术引进与示范。

③主要农作物、果树、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研制与生产示范;农业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

2020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

2020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12020 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领域)项目指南1. 种业创新1.1 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及育种技术;1.2 营养功能型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1.3 重金属低富集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关键技术;1.4 蔬菜品质性状基因挖掘和高品质新品种选育技术;1.5 适宜机械化的高产、优质、多抗油菜新品种选育技术;1.6 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的高抗、高产油茶品种选育技术;1.7 湘西黄牛优质种质资源开发与新品种选育技术;1.8 优质、高效、抗逆生猪品种选育及快速扩繁关键技术;1.9 优良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1.10 优质、高产、早熟、抗逆家禽新品种选育技术;1.11 特色淡水鱼类、虾蟹良种选育与高效繁育技术;1.12 特色珍贵用材树种选育与高效繁育技术。

2. 标准化生产技术2.1 高档优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及标准;2.2 红茶、黄茶、茉莉花茶加工关键技术及标准;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快速、便捷检测技术及标准;2.4 特色发酵蔬菜生产技术及标准;2.5 特色预制包装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及调味香精开发;2.6 设施蔬菜精细化栽培技术及标准;2.7 智慧茶园建设关键技术及标准。

3. 农产品精深加工与高效利用3.1 特色苎麻功能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产品;3.2 茶油及皂甙等高附加值衍生物绿色提取关键技术;3.3 黄桃绿色保鲜、包装、加工、贮运关键技术;3.4 秸秆高效循环利用技术;3.5 竹质资源高值开发新技术、新工艺;3.6 芦苇高值、高效利用关键技术;3.7 茶叶功能成分绿色高效提制新技术。

4. 动植物病虫害防控4.1 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模式;4.2 饲用替抗关键技术及产品;4.3 畜禽主要非传染性群发病监测、防控关键技术;4.4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

5. 智慧农业5.1 农业专家智能服务技术及体系;5.2 森林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自动化计量与监测技术。

6. 其他以上指南未提及,但属于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科技攻关任务,以及“卡脖子”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可列入申报范围。

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

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

附件1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性技术为目标,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引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本类项目重点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带动性的产业前瞻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1.定向择优任务专题1011高质量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开展硅基和碳化硅基的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氮化镓材料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开展大尺寸氮化镓单晶材料的生长技术研究;实现氮化镓材料的电学性能调控,针对光电子和微电子应用,分别实现高电子迁移率、半绝缘和低电阻率的氮化镓材料制备,并完成相关器件的性能验证,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考核指标:(1)实现6英寸、8英寸硅衬底上高质量氮化镓基外延材料生产,位错密度达到107cm-2量级,翘曲度<30 um,AlGaN/GaN异质结二维电子气浓度>9E12cm-2,迁移率>2200cm2/V·s。

(2)实现6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制备,衬底TTV<20 um,表面RMS<0.3nm,厚度>600 um,位错密度达到105cm-2量级,电阻率在0.01~109Ω.cm可调控。

1012 T1100及以上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研发研究内容:开展T1100及以上级别的新一代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突破T1100高品质原丝纺制技术、均质化预氧化碳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大通道外热式预氧化炉、宽幅高温碳化炉等关键生产装备。

考核指标:拉伸强度≥7000MPa,拉伸模量≥324GPa,批次内离散系数≤3%,批次间离散系数≤5%,断裂伸长率≥1.9%,含碳量≥95%,纤维直径≥5um,纤维规格≥12K。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

附件2“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域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

2020年拟安排6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2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1—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

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本专项2020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场地土壤污染调查监测与风险监管技术与设备1.1生态环境保护与风险防控国家重大环境标准研制与应用示范研究内容:以重大标准引领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研究我国流域水生态标准制定技术并在长江、黄河流域应用。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一、概述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是国家对重大科技专项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文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期影响。

加深对这一指南的理解,有利于深化对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认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从不同维度对这一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二、背景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是国家对重大科技专项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文件。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成部分,重点专项指南的发布对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指南凝聚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为引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内容综述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的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指南在每个领域都明确了关键技术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还对项目申报、评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影响分析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的发布对我国科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指南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出了要求,有利于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成果转化的效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再次,指南的出台也将有助于引导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五、个人观点对于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我个人认为这一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对这一指南充满信心,并期待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见证更多的创新成果和科技力量的崛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书
6、主要经济、社会效益(300字以内)
7、其他附件(选填,其他证明材料或支撑文件)附件2Fra bibliotek申报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
推荐单位:
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2020年3月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所属领域
□能源 □交通 □信息技术 □制造 □材料
□空间技术 □农业 □资源环境与海洋
□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 □社会事业与公共安全
经费预算
项目总预算:
国拨经费:□50万元□100万元
自筹经费
万元
牵头单位
其他承担单位
实施周期
个月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出生日期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所在单位
项目联系人
姓名
联系方式
2、项目目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00字以内)
3、项目主要内容(300字以内)
4、主要用户和应用场景(300字以内)
5、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300字以内)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固废资源化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固废资源化

附件1“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及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2020年拟部署7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不超过2亿元,项目执行期3~4年。

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1—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突破一批系统解决方案。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项目承担单位需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持专项数据共享。

同一指南方向下,除特殊说明外,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高新技术领域(一)先进装备制造。

1.仪器仪表(1)苛刻复杂工况条件下的高性能控制阀新产品研制;(2)能源化工领域的精密计量与信息采集仪器的新产品研制;(3)非侵入式新型电能表的研制;(4)基于嵌入式的新型电能、热能计量仪表及其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制。

2.铸件(1)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的研制;(2)无模铸造与绿色铸造的设计、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3.轴承轨道交通、重载汽车用高性能轴承的研制。

4.模具高精度、大尺寸、复杂、高寿命模具的研制。

5.工业机器人- 6 -(1)工业机器人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工业机器人专用减速器研制;(3)机器人柔性关节技术的研发与应用;(4)多场景下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6.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1)基于现场物联化、信息实时采集与分析,以加工工序智能化、物流运转智能化、数据流通可视化为特点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高性能智能焊接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3)柔性自动化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4)增材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5)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

7.电工电气(1)高铁用特种变压器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基于1、2次融合的智能配电设备的研制;(3)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与工厂化运维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8.矿用先进装备(1)采煤、运输等综采工作面先进开采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2)煤巷大断面掘锚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3)难选煤高效分选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4)用于特殊地层矿井建设的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 7 -(5)煤矿开采无人化工作面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6)新型矿用电机的研制;(7)矿井防灭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8)矿区巷道弱软顶板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9.节能环保设备(1)大容量低温空气源变频热泵、高温工业热泵及多能互补耦合热泵供热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融合应用信息化与可视化技术、余热利用、新型材料、新型设备等的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10.煤化工装备现代煤化工高端技术装备的研制。

11.先进机床(1)“专、精、特、新”行业型先进数控机床的研制;(2)高精高效高端复合型先进数控机床的研制;(3)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与整机技术研发及应用;(4)高档数控机床可靠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12.高性能储能装置(1)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与硅晶电池制备技术与组装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优化;(2)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及其组成的混合电源研制与组装技术的研发及应用;(3)高精度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均衡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 8 -13.能源运行与设备(1)新能源领域智能化控制系统与智能化检测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新能源管理及消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3)高效单晶硅PERC电池制备工艺优化与抑制热光衰减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4)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及智能调度技术的研发及应用;(5)新能源场站智能化管理系统及并网友好型新能源场站配套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14.印刷包装与化纤纺丝设备(1)柔印等绿色环保印刷技术配套装备的研制;(2)微型与异型纸制品包装配套技术与开槽机等核心装备的研制;(3)高性能卷绕机等化纤纺丝核心设备的研制。

(二)电子信息。

1.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冶金等重点领域应用的工业大数据、云服务和云计算平台的研发及应用;2.金融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和云服务平台的研发及应用;3.有限元设计、拓扑分析、计划排程等工业仿真计算和优化设计技术的研发及应用;4.在能源化工、区域物流、纺织服装等领域的以大数据分析- 9 -为基础的特定功能性应用软件的研发及应用;5.传统产业信息化技术的设计与集成应用;6.无人机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7.窄带物联网及5G技术的研发及应用;8.云网融合、云端融合的服务系统研发及应用。

(三)新材料。

1.高性能有机材料:(1)高性能芳纶、氨纶新产品的研制;(2)高性能特种轮胎制品的研制;(3)高品质的有机合成原料、聚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4)原料药产业链延伸、药物中间体及合成药的制备关键技术及清洁生产工艺研发与应用;(5)新型功能性纺织纤维与产业用特种布料的研制。

2.高性能金属材料:(1)用于能源化工、交通运输等特殊领域的高性能特种钢材的研制;(2)高性能型材、棒线材等钢铁新产品的研制;(3)特殊微合金钢炉料及复合脱氧剂、孕育剂、球化剂、蠕化剂等高附加值铁合金新产品的研制;(4)高性能镁、铝、钛等先进轻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10 -(5)新型稀土永磁、软磁功能材料及器件的研制;(6)稀有金属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功能性新产品研制;(7)四氧化三锰、锰盐等电解锰下游产品的研制。

3.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1)活性炭纤维的制备与加工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2)用于催化、提纯、脱水、脱盐等高端用途的活性炭新产品的研制;(3)绿色石墨纯化技术、高纯石墨质阴极炭块等炭素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4)石墨烯与纳米碳材料等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关键装备研制;(5)碳化硅晶块、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6)碳化硅、碳化硼、氮化硅等高性能陶瓷材料及高端制品的研制;(7)单晶硅高效制备、加工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4.电极材料高性能锂电池、晶硅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制。

(四)能源化工。

1.现代煤化工(1)煤液化和焦化产物后续利用的预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11 -(2)利用煤制氢气与一氧化碳等产物合成费托蜡等产物的技术研发及应用;(3)利用煤气化产生的有效气生产芳烃的技术与工艺研发及应用;(3)煤热解产生的焦油加氢技术与工艺研发及应用;(4)煤制甲醇制备高端烯烃类和芳烃类化工产品的技术研发及应用;(5)煤制乙二醇新型制备与提纯工艺研发及应用;(6)羰基化合物合成新技术与工艺研发及应用。

(7)先进工业制氢技术及工艺应用。

2.电石化工高价值氰胺系列产品的清洁低耗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与下游胍类、醛类、醚类等新产品的研制。

3.氯碱化工(1)环氧化物、甲烷氯化物、含氯中间体等有机氯产品制备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无机氯产品制备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4.精细化工(1)高性能聚合催化剂与油品加氢处理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研制及国产化替代技术研发及应用;(2)精细有机材料化学品连续化生产技术研发及应用;(3)煤制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烃类、醇类下游高端产品的- 12 -研制;(4)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技术研发及应用。

5.生物化工(1)高端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的研制;(2)生物燃料及生物基化学品制取技术研发及应用;(3)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4)酶催化等生物催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五)资源循环利用。

1.冶金固废矿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

2.灰渣、煤矸石、粉煤灰、工业污泥等煤化工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3.煤化工气液废弃物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4.电石炉尾气与电石化工废渣、废酸、废碱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5.石油化工废催化剂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6.生物发酵技术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技术研发及应用;7.二氧化碳低成本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8.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及成套装备研制;9.工业废气中氢气回收与储存技术、工艺的研发应用及相关装备的研制;10.用于制备高品质煤基炭材料的太西煤的低成本、高性能替- 13 -代产品的研制;11.活性炭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及关键设备的研制;12.其它新材料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六)其它。

其它工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及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制。

二、农业农村领域1.智慧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宁夏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等农业领域动态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创建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全链条智能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机耕种收作业精准智能、水肥一体化、养分自动管理、病虫害智能防控、农情自动监测、产量监测预估和产销对接、高值化加工、农产品质量溯源,开发基于手机APP的“进村入户”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信息管理云平台,示范带动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商业化运营模式,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业态。

2.特色农业种质创新和特色资源挖掘利用。

以宁夏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农业动物、林木花草等动植物种业为重点,聚焦种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种子质量安全评价、育种技术创新、品种(系)创制、高效繁制(育)和质量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推进规模化育种技术集成应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品种,- 14 -发展绿色种业,构建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的产学研一体化种业创新体制。

聚焦宁夏具有生态经济功能的特色资源,开展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保护和产业化开发技术研究,培育具有市场竞争的新兴特色产业。

3.宁夏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甘草、银柴胡、黄芪等药材种质遴选、保育和定向培育,开展生态种植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集成创新道地药材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突破主要道地药材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构建宁夏主要道底药材全程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开展宁夏道地药材产地采收、加工升级、综合利用与健康产品开发,建立大宗道地药材质量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全链条信息智能管理体系等,引领带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4.宁夏特色种植业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我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业链升级关键环节,开展资源高效利用生理生态机制、抗逆栽培和丰产技术、配套设施与智能机械设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设施农业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突破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菜田和压砂瓜连作障碍、复种高效栽培、富硒栽培、生态位立体栽培、高质育苗等关键技术,创制一批安全高效绿色农药和农药替代品种,创建生产全程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优质高效生产管理模式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5.畜禽安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安全、环保、高效- 15 -为目标,围绕牛、羊、猪、鸡等畜禽疫病检测与防控,主要开展畜禽安全健康养殖工艺与环境控制,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等方面技术开发和集成创新,突破精准饲养、饲料精细化调制、疫病综合净化等关键技术,加强畜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为我区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6.现代饲料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开展饲料和非粮型饲料资源挖掘高效利用、营养需求与精准饲养、加工工艺以及绿色饲料添加剂等开发,构建区域化现代饲料加工技术体系;开展人工草地建植、规模化牧草丰产、多元化草产品加工、天然草地资源修复等草畜一体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加快构建现代草牧业创新链,引领支撑绿洲农业区与雨养农业区草牧业一体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