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的历史回顾
汽车发展历史

三、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 趋势一:环保、节能 汽车排放标准: 1. 2014年7月1日,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 2. 在借鉴方面,考虑引入美国排放标准。
33
三、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 趋势一:环保、节能
汽车消费税: 汽车消费税是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中新设置的一个 税种,是针对厂家征收。 2008年9月1日,我国实施汽车消费税新政策,主要 方向是倡导小排量,抑制大排量。
• 进口商追求暴利、豪车售价动辄比海外市场售价高 出数十万 ;
• 豪车大幅增长、买主不惧天价,说明分配不合理、 财富过于集中;
• 政府引入经济杠杆调节社会财富 。
37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汽车超过 50万辆,假设每辆车在总经销环节的平均利润为10 万元,国外车企仅在2013年前六个月就从中国赚取 了500多亿元,有媒体戏称此为“中国式暴利”。
49
17
鱼型汽车
• 最初的鱼型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
18
楔型汽车
19
二、汽车发展完善过程及我国汽车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汽车的发展历史
• 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奔驰第二代汽车
• 匈牙利人李恩思 • 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
20
(二)我国汽车的发展历史
• 旧中国的造车梦:
• 张学良——辽宁民生工厂 ,1931年试制成功了一辆 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它开辟了中国人试制 汽车的先河。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电子制动力分配控制系统 (EBD) 汽车驱动防滑转系统(ASR)(牵引力控制TCS) 电控稳定程序(ESP) 自适应定速巡航控制系统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 VSA)
通用汽车百年历史回顾

通用汽车百年历史回顾一百年来,通用汽车及其产品已触及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
它经历了一百年的创新和发展,从1908年9月16日最不被看好的开始到斯隆( AlfredSloan)著名的“不同的钱包、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车型”战略;从收购雪佛兰、欧宝、沃克斯豪这些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到如今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动力推进技术,其发展的市场已远远超出公司诞生地。
通用汽车公司(GM)成立于1908年9月16日,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奥兹莫比尔、庞帝亚克、克尔维特等公司,拥有铃木(Suzuki)、五十铃(Isuzu)和斯巴鲁(Subaru)的股份。
使原来的小公司成为它的分部。
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其标志GM取自其英文名称(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的前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通用汽车公司各车型商标都采用了公司下属分部的标志公司下属的分部达二十多个,拥有员工266,000名。
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汽车之城底特律,迄今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汽车制造业务。
2007 年,通用汽车在全球售出近937万辆轿车和卡车。
截至2007年,在财富全球500公司营业额排名中,通用汽车排第五,前四名分别是沃尔玛(Wal-Mart)、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皇家荷兰壳牌(Royal Dutch Shell)和英国石油公司(BP)。
该公司在2008年《财富》500强排名榜单排名中文常用名称总部所在地主要业务营业收入百万美元9 通用汽车美国汽车 182,347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之一。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是美国汽车豪华、宽大、内部舒适、速度快、储备功率大等特点的经典代表。
而且通用汽车公司尤其重视质量和新技术的采用。
因而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始终在用户心中享有盛誉。
电子技术发展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电子技术这一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领域。
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与大家共同感受电子技术发展的辉煌历程和美好未来。
一、电子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1. 电子技术的起源电子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电子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1904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电子管,为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电子技术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电子管在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标志着电子技术的崛起。
随后,晶体管、集成电路等新型电子元件相继问世,为电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
3. 电子技术的繁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如今,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电子技术发展的现状1. 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国在微电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处理器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标志着我国在微电子领域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2.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5G、卫星通信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5G网络的商用化,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 智能电子技术智能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在智能电子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助手、智能机器人等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4. 新能源电子技术新能源电子技术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电子技术发展的未来展望1. 人工智能与电子技术的深度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将实现深度融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创新成果。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早期的简单电子元件到如今高度集成的智能系统,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与突破。
在 19 世纪末期,电子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被认为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虽然灯泡本身主要是用于照明,但它为后来的电子器件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这个时期,科学家们对电的性质和电流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进入 20 世纪,电子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
1904 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发明了真空二极管,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管。
电子管的出现使得电信号的放大成为可能,从而为无线电通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电子管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广播、电视和早期的计算机等领域。
然而,电子管存在着体积大、功耗高、发热量大等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技术。
20 世纪中叶,晶体管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电子技术的面貌。
1947 年,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成功研制出了点接触型晶体管。
晶体管的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很快取代了电子管,成为电子设备的核心元件。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958 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
这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性能和集成度,降低了成本。
此后,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从最初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英特尔公司推出的一系列微处理器,如 8086 和8088,为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汽车概论课件完整版

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充电设施的覆盖率和便利 性,为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创造条件。
未来绿色出行愿景展望
实现零排放出行
通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最终实现汽车尾 气的零排放,保护大气环境。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提高道路 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为绿色出行提供有力支持。
04
汽车市场与产业链分析
全球及国内汽车市场概况
全球汽车市场规模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球汽车年 产量和销售量已达到数千万辆,
市场规模巨大。
国内汽车市场现状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各大汽车厂商在技术创新、品牌 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激烈竞 争。
汽车的分类
根据用途不同,汽车可分为乘用 车、商用车两大类。乘用车主要 指轿车、SUV等,商用车则包括 货车、客车等。
汽车发展历史及里程碑
汽车的诞生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 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奠定了汽 车设计的基础。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开创
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汽车逐渐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 如ABS、ESP等主动安全技术的广泛 应用。
提高燃油品质,减少燃油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 的危害。
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分析
财政补贴政策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购置税减免等财政政策,降低消费 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公共领域推广
在公共交通、出租车、共享汽车等公共领域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 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回顾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回顾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回顾科技创新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展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18世纪末,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通过机械化生产及煤炭能源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蒸汽机的发明使运输和制造业领域有了巨大的突破,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飞跃性增长,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科技创新在20世纪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变革。
电力是这个时期的标志性科技创新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效率大幅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同时,发电技术的进步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电力成为各种图书馆、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重要动力源,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交流和传播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等新业态迅速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更加便捷,同时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科技革命性的发展给传统产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冲击,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智能科技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智能科技能够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效率,解决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则为城市管理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城市发展。
汽车的发展史

汽车的发展史摘要: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
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
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
本文回望这段历史,回顾了汽车的起源,论述了汽车的功用、分类及性能要求,对国内外汽车的发展历史及各时期主要车型作了系统介绍,对军用汽车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叙述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军用汽车车辆分类车辆性能引言汽车同其它现代高级复杂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等一样,并非是哪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明了的。
发明之初的汽车也不是现在之个式样,如果你能见到当时的汽车,你也可能认为这不是汽车呢。
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历程,总的说来,汽车发展史可能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的问世、大量流水生产汽车开始等三个阶段。
人类最初的工作劳动完全是由本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是人体的股份这台发动机。
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
1.汽车的起源马车和蒸汽机车以及19世纪的三轮汽车都可算作现代汽车的始祖。
在铁路诞生以前,陆上道路通常是未铺路面的,因此,中世纪欧洲的骡马商队很普遍。
后来,随着道路的改善,出现了宽轮子的四轮货车和公共马车。
那时候的陆上运输成本高,而且客货运输安全系数低,陆上交通除受气候条件限制之外,还受水陆交叉、盗劫和战争等问题的影响。
到17世纪,这种格局随着公路的改进而开始被打破。
自古以来,人类就梦想一种自己运动的车辆。
利用风力作动力的车是人类向车辆自动行驶方面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整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计算机的世界。
然而,计算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进行整理和回顾。
一、早期计算设备的雏形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借助各种工具进行计算。
最早的计算工具之一是“计数棒”,它是一种使用刻度作为记数标记的简单工具。
这些古代计算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于计算需求的认识和满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采用更复杂的计算设备。
二、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ENIAC。
这个巨大的机器占据了一个整个房间,并且需要大量的电力来运行。
ENIAC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的电子化时代的来临,它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和处理任务,但是操作起来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调整和维护。
三、存储器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早期的计算机主要采用的是电子管作为存储器件。
然而,电子管存在体积大、功耗高等问题,限制了计算机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晶体管的发明引领了计算机存储器技术的革新。
晶体管小巧而可靠,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紧凑和高效。
四、集成电路的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应用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集成电路将数百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20世纪60年代后期,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和大规模应用。
五、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在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PC)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格局。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共同创立的微软公司于1975年发布了第一款商用个人计算机。
这种小型而便携的计算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催生了计算机的普及和大众化。
六、互联网的崛起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走入了全球化的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学习和娱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技术会议组织机构图( 2002 年度)
表 1 电子技术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内容( 1972 年)
p 正在应用的电子装置 p 半导体高温工作条件 p 新功能装置 p 综合交通信息系统 p 连续装置的可靠性 p 微弱电流下的连接装置存在的问题 p 汽车与交通系统
图 4 各种交通工具 CO2 排放量
表 1 记录了 1972 年/ 电 子技 术研 究 委员 会0 的 活 动情 况。其中 的/ 半导 体 高温 工 作 条件0 、/ 正在 使 用 的 电子 装 置0 、/ 连接装置的可 靠性0 、/ 微弱 电流条 件下的连 接装 置存 在的问题0 等几项, 反映了图 1 所示的当时历史背景。但/ 综 合交通信息 系统0 , / 汽 车与交 通系统0 等 则表明 虽然当 时已 经实施综合交 通控 制系 统 CACS( Comprehensive Automobile Control System) 控制, 这在现在 看来也 很先进。以 往的 电子 技术分委会 所从事的工 作大致有 以下几 种: 通信技 术、控制 技术( 发动机、传感器、伺服装置、处理器) 、人- 机界面技 术、 汽车控制技术、ITS 技 术、移动计 算技 术、数据 库技 术等, 从 中可以看出, 涉及到 环保的话 题不 多。当然, 动力 电子 学等 能够应用到电动汽车的技术对环保有贡献, 这一部分 从那时 起就有探讨 。产品寿 命循环 工程规 划分会 一直进 行的 资源 再生利用等有关环保问题研究, 也许给电子技术分委 会加大 了积极参与环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难度。
图 6 环保新产品的指标
近年来, 在 汽车界经常 提及的 ITS 也 以环 保为己 任, 如
果能够从上述那样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观察, 汽车电子技术 必
将在环境方面做出更为巨大的贡献。
5 安全方面
图 7 为交通事 故死 亡 件数 的变 化, 图 8 为每 行驶 1 亿
km 的交通事故死亡件数的变化。从 图 7、图 8 中可 知, 经 过
泡沫繁荣
日元升值
社会动态
万国博览会 实施轿车排放标准
实施柴油车排放标准
第一届 ITS 世界年会
DRAM 硬件 CPU
256K
1M
16M 64M 1G
4 位 8 位 16 位 32 位
64 位
技
语言
术
软件
FOR TRAN COBOL
PL/ 1
PASCAL ADA, C
发 展
OS
CP/ M MS- DOS
cle I 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车载终端机普及 量 估计在 500 万台以上。
图 2 发动机控制系统框图 3 日本汽车工程学会下属电子技术相关部门发展史
日本汽车工程学会设有技术会议, 对应于汽车相关各 技 术领域而设有规划分会及其旗下的分委会。 图 3 是 2002 年 度技术会议组织机构 图。其中 的电子 技术分 委会处 理汽 车
于其他交通工具。但令人遗憾的是, 不利于环境的交通工 具 的发展却远 优 于其 他 交 通工 具, 从 图 5 中 可 知, 1970 年 与 1997 年相比, CO2 排放量 多的家 用汽车发 展较 快, 反 而 CO2 排放量较少的电车和客车的利用量却在 减少。因 此, 出于 对 环境的考虑, 当务之急是减少轿车的 CO2 排放量。CO2 排放 量有两种情况, 一种 是产 品运 行时排 放出 的 CO2, 即 运作 时 的 CO2; 另一种是产品在生产、运作、报废等寿 命全过程中 排 放出的 CO2。 此种 信息 一般 以 ECOLEAF 信 息发 出。目 前 对于环境问题的评价 趋于全 球化, 正如图 6 所 示, 以 往将 性 价比作为衡量产品的 指标, 现在则 不同, 有人 主张应 当将 产 品寿命期内排出的所有排放物及能源投入量之和 作为分母, 即取代了成本参数。例如, 模拟式相机、装有镜头的 胶卷( 一 次成像相机) 及数码相机 等, 如 果按照 每拍摄 一张照 片计 算 CO2 排放量的话 , 那 么高 级相机 拍摄 的越多 , CO2 排 放量 越 少, 原因是高级相机在制造过程中排出的 CO2 较多。
在安全方面, 电子 技术 分委 会对 在先 进安 全汽 车 ASV ( Advanced Safety Vehicles) 上应用电子 技术方 面做出了 相当 大的贡献。 4 环保方面
自京都 会议以 后, 人们 对汽 车 带来 的环 境 问题 日 渐关 注。先来 看 一 下现 状。 图 4 说 明 目 前 不同 交 通 工 具运 送 1km/ l 人次所排放的 CO2 量, 家用汽车的 CO2 排放量大大高
Windows31 1 Windows95 Windows2000
趋
势
通信
列车公用电话
数字通信 数据通信
车载电话, FAX 数据包通信
移动电话
PHS
卫星通信 MMAC
广播
FM 广播
BS 广播
CS 模拟 CS 数字
地面波 数字
信息 汽车收音机
VICS
HELP
在 系统
汽 底盘
车 上
系
的
安
发动
装
机系
部
位 车身
图 5 交通工具发展概况
原来的指标:
Pe r for mance Cost
Peorormance: 产品的性能
Cost : 制造产品所需的成本
环保新指标:
performan ce Input + Out put
Performance: 产品的性能
Input : 在产品全寿命中投入的全部能源
Out put : 在产品全寿命中的全部排放物
题, 一个是在汽车工程 学会会 刊 2001 年第 2 期上 发表 的责 任问题, 另一个是/ 万一( 百个 ppm)0 的死亡事件。
每一万名驾驶 员中 发生 1 起 死亡 事故, 即 上 述的/ 万 一 ( 百 ppm)0 事故。总之, 安全行驶辅助系 统必须 是所有 的驾驶 员 都情愿使用时, 才 能 达到 最佳 效 果。另一 方 面, 每 1 亿 km 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件数趋于减少, 这可以归功于在道路 基 础建设方面为减少事故所做出的努力。
图 10 表示每 100 辆安装自 动变速器 的汽车( AT 车) 与 安装手动变速器 的汽车(MT 车) 中, 第一当事人死亡事 故发 生率。AT 车的事故发 生率 大约是 MT 车的 1/ 3, 这 一点 与 AT 车的 普及 率 无关, 只 能 认为 乘 坐 MT 车的 人 为事 故 较 多, 详细情况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图 11 表明, 随着 AT 车 普 及率的提高, 每 行驶 1 亿 km 的死 亡事 故量 会进 一步 减少。 从以上 数据中 很容易 形成一 个观点, 即 AT 车安全, 如果 追 根溯源的话, 其理由如下: 交通事故责任永远在使 用者一方, 从而影响到安全。
图 11 每 1 亿 km 交通事故 死亡 件数和 AT 车普及率
在汽车上加装 AT 的目的是提高驾 驶舒适性, 但其结 果 是对汽车安全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此看来 , 将安全 和 驾驶舒适性融于一体 的安全 驾驶辅 助系统在 不久的 将来 也 会面世。而汽车电子技 术也将 会在新 的领域 发挥更 大的 潜 力。
1970 年 左右的第一次交通 事故 死亡 高峰、1990 年 左右 的第 二次高峰之后,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渐下降。在第一 次交通 事故死亡高峰中多数事故属于轿车钻入载货车低下, 为了解 决此 问 题, 载 货 车 上 增 加 了 防 钻 撞的 防 护 栏, 收 效 甚 好。 1990 年左右的交 通事 故死 亡高峰 原因 不 详, 后来 通过 采用 电子技术, 以及警察厅 的不懈 努力, 对减少 交通事 故起 到了 很好作用, 死亡事故 逐渐减 少。ABS 的 制动 控制系 统、转向 时的操纵稳定系统、车距控制系统等所 谓 ASV 中, 汽 车电子 技术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汽 车安全 方面要 考虑两 方面 的问
# 374 #
汽车工程
2004 年 ( 第 26 卷) 第 3 期
电子技术相关业务。技术会 议是受 理汽车 技术及 其调 查研 究工作的组织。规划分会 是各分 委会的 归口 单位。汽 车电 子技术分委会归属在/ 信息、控制规划分会0下。下面 介绍一 下汽车电子技术分委会 在历史 进程中 的工作 情况。电 子技 术分委会是 1972 年由已 故蓑妻 二三雄氏 主持 的/ 汽车 电波 噪声防止研究委员会0更名为/ 电子技术研究委员会0 后开始 起步, 1979 年又改名为/ 电子技术分委会0, 坎坷发展至今。
学会下属的电子技术相关部门发展史。然后, 就汽车电子 技 术所起到的创新作用, 谈谈笔者个人的想法。 2 系统化的汽车电子技术
图 1 显示了日本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其作为一个系统 安 装在汽车上的部位以及与当时社会变动 的关系。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稳定繁荣 不稳定繁荣
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机Fra bibliotekIC 点火装置
悬架
ABS
动力转向装置
电控 AT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汽车空调
汽车导航 4W D 4WS 车距控制装置
燃料控制 气门开闭正时控制 分气缸爆燃控制
系
间歇式雨刮器
驱动用计算机
无键进入
图 1 技术、社会的发展动态及汽车电子装置的安装部位
从中可以看出, 1960 年以后, 汽车 发动机 开始采用 半导 体式点火装置, 从此拉开了汽车电子技术应用 的序幕。但是 当时汽车电子技术仍仅限于置换单个机械零部件, 比 如用半 导体点火方 式替代 机械 式触 发点 火 等。1970 年以 后, 随着 1978 年轿车排放 标准 的实 施, 微处 理器 开始 引用 到发 动机 系统中, 系统化控制技 术得到 很大发 展, 从 此汽车 发动 机开 始使用 控制 系 统。例 如, 化 油 器 向 电子 控 制 系 统发 展 ( 图 2) 。对改善 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 汽车电子 技术还 成为控制系 统中传感器、控制 器所必 不可少 的一部 分, 逐渐 应用于自动变速及制动、转 向等系 统中。1990 年 以后, 开始 普及汽车导 航装置, 成 为日本 公路交 通管理 系统的 先驱, 推 动了车辆信息的系统化。 目前日 本已普 及了 900 万台 汽车 导航装置, 尤其是导航 装置与 移动通 信形成 一体, 使道 路基 础建设也形成系统化。例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 VICS ( Veh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