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精彩片段欣赏
红楼梦摘抄加赏析

红楼梦摘抄加赏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红楼梦》。
每⼀次看《红楼梦》,对于⾥⾯各种各样的⼈物我都深感悲痛,替他们不公的命运深感痛恨。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红楼梦摘抄加赏析,⼀起来看这篇经典⼩说。
元妃省亲 ——《红楼梦》第⼗⼋回精彩⽚段赏析 【原⽂】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
退⼊侧殿更⾐,⽅备省亲车驾出园。
⾄贾母正室,欲⾏家礼,贾母等俱跪⽌不迭。
贾妃满眼垂泪,⽅彼此上前厮见,⼀⼿搀贾母,⼀⼿搀王夫⼈,三个⼈满⼼⾥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邢夫⼈、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
半⽇,贾妃⽅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道:“当⽇既送我到那不得见⼈的去处,好容易今⽇回家娘⼉们⼀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
⼀会⼦我去了,⼜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哽咽起来。
邢夫⼈等忙上来解劝。
贾母等让贾妃归座,⼜逐次⼀⼀见过,⼜不免哭泣⼀番。
然后东西两府掌家执事⼈丁在厅外⾏礼,及两府掌家执事媳妇领丫鬟等⾏礼毕。
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因何不见?”王夫⼈启⽈:“外眷⽆职,未敢擅⼊。
”贾妃听了,忙命快请。
⼀时,薛姨妈等进来,欲⾏国礼,亦命免过,上前各叙阔别寒温。
⼜有贾政⾄帘外问安,贾妃垂帘⾏参等事。
⼜隔帘含泪谓其⽗⽈:“⽥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各⽅,然终⽆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
今贵⼈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川⽇⽉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幸及政夫妇。
且今上启天地⽣物之⼤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得报于万⼀!惟朝乾⼣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之同幸也。
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怀,更祈⾃加珍爱。
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
【赏析】 如果要了解封建伦理纲常是什么,它有什么作⽤,曹雪芹所描写的贾政与元春之间畸形的⽗⼥关系,便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动形象的教材。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以下是 6 条关于“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1. 那宝玉和黛玉在桃树下读西厢的场景可真是妙极了!宝玉啊,拿着那本书,眼里满是欢喜地给黛玉念着,黛玉呢,时而羞涩,时而嗔怪,哎呀呀,这两人的互动多有意思啊!就好像我们年少时和小伙伴分享秘密那般甜蜜。
你说这是不是很让人陶醉呢?
2. 王熙凤出场那叫一个霸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还没到呢,那声音就已经传过来了。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听听,多有气势!这就好比舞台上的主角闪亮登场一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难道你不想再回味回味这经典一幕?
3. 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次,真是让人笑到肚子疼!她对那些新奇玩意儿的反应,哎呀妈呀,太逗了!就好像一个乡巴佬突然来到了繁华都市,看啥都稀奇。
她和众人的互动,不就是一场欢乐的闹剧吗?你难道不想看看刘姥姥又闹出了哪些笑话?
4. 尤三姐自刎那一段,可真是壮烈啊!她面对那些逼迫,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决绝的样子,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让人震撼又惋惜。
这难道不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一刻吗?
5. 宝玉挨打那段,那场面可真是紧张啊!众人都着急忙慌的,王夫人哭成了泪人儿,贾母气得不行。
这不就像是家里出了大事,所有人都慌了神一样嘛。
你想想那场景,是不是心也跟着揪起来了呢?
6. 香菱学诗那段也很有趣呀!她那么努力地去学,请教这个请教那个的,真有股子倔劲儿。
就好比我们追求梦想时的那股执着,让人感动又佩服。
你不觉得香菱很可爱吗?
我的观点就是,《红楼梦》里的这些精彩片段实在是太经典了,每一个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复回味。
名篇赏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

名篇赏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等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沉沦与悲凉。
本文将为大家赏析《红楼梦》中的几个经典片段,一同感受这部名篇的魅力。
片段一:贾宝玉梦幻遭遇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见自己穿越到桃花诺的梦境中。
作者以梦幻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缤纷多彩、风景如画的仙境。
贾宝玉在梦中遇见了林黛玉,两人相互倾诉情意,交流内心的真挚感受。
这个片段通过贾宝玉的梦境,展示了他对黛玉的痴迷和深情厚意,也预示着后来他们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纠葛。
片段二:秋菊才人在《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府的生辰所在秋菊才人不慎落水。
这一描写以水的意象来凸显秋菊才人的身份特殊,以及她命运的曲折和不可预测性。
同时,通过这一情节,也展现了贾府的豪华和奢靡,以及贾府中的婢女们的命运堪忧。
这个片段以富有想象力的笔触,展示了贾府内部微妙的阶级关系和群体命运。
片段三:薛宝钗与宝玉相见在《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宝玉首次与薛宝钗相见。
这个片段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薛宝钗的美丽和温婉,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默契和情感纠葛。
作者通过对两人对话的描写,巧妙地展现了他们心灵的契合以及未来可能的情感走向。
这个片段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婚姻的现实选择与情感逃避的矛盾,给人以深思。
片段四:黛玉写情诗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林黛玉写下了《葬花吟》一诗。
这首诗字字珠玑,揭示了黛玉卓尔不群、凄婉无比的爱情和痴情之苦。
通过诗中的意象和叙事,表现了黛玉对爱情的深思熟虑和复杂情感的张力。
这个片段以精妙的诗意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悲苦,引起了读者对黛玉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生苦难的共鸣。
片段五:贾宝玉入梦黛玉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中,宝玉入梦黛玉,黛玉在梦中表达对宝玉的思念之情。
这个片段以梦幻的手法,描绘了黛玉在梦中对宝玉深情的表白和内心的无限思念。
作者通过描绘梦幻场景和人物精神世界的碰撞,展示了黛玉对宝玉情感的强烈和无尽的思念,同时也点明了他们的爱情之路会有多么坎坷。
红楼梦好段摘抄原文

红楼梦好段摘抄原文《红楼梦》好段摘抄1. 宝黛初见不想刚走入房中,只见黛玉坐在炕上作针线,量尺寸。
宝玉走近黛玉身边,陪笑说道:“姑娘坐著别动,我来帮你。
”黛玉随口说道:“好,你来,给我穿上线。
”宝玉遵命。
当宝玉穿针的时候,黛玉早托着腮,瞪着眼,只等宝玉穿好那个线,便拿过来缝。
却不想宝玉穿了三四个小时还未穿好,黛玉见宝玉针线笨拙,尽显憨态可掬。
2. 黛玉葬花黛玉夜访怡红院,半醉半醒间瞥见落花满地,便抽身葬花。
她怀抱花囊,垂下眼帘,将手中的落花撒向池塘。
口中吟唱着《葬花吟》,那悲切的歌声令人心碎。
宝玉听了不由得痴了,这也太古怪了,好好的哭什么?可是那哀婉的歌声却怎么也止不住。
3. 宝钗扑蝶一日风和日丽,宝钗在园中散步,恰巧见到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宝钗顿时童心大发,扔下手中的扇子,轻手轻脚地向蝴蝶走去。
就在她离蝴蝶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那两只蝴蝶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展翅欲飞。
宝钗赶紧去追,蝴蝶在她眼前翩翩起舞,她跟着蝴蝶奔跑了好一段路,蝴蝶才停在一朵花上。
宝钗心中喜悦无比,拿起扇子轻轻扑打蝴蝶,蝴蝶又飞起,宝钗便跟着飞舞的蝴蝶,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4. 晴雯撕扇晴雯拿起一把扇子,随手撕成几片。
宝玉吃惊地问,“为何撕了它?”晴雯便无理取闹起来,“我想撕就撕,不高兴就砸。
”宝玉不由得笑了,“可别摔坏了我的东西。
”说完又想起前些天两人吵架的事,登时抚掌大笑。
晴雯见状,又怒又喜,“你真会哄人。
”虽然口中这样说着,却忍不住飞红了脸。
两人正说笑间,袭人进来圆场,“好啦好啦,你们两个别闹了。
”5. 湘云醉卧夏夜的晚风徐徐吹来,湘云醉卧在青石上。
月光如水洒在她的脸庞上,一袭红衣如翩翩起舞的蝴蝶。
她口中吟着诗句,手上的酒杯却早已空了。
她放下酒杯,双手垫着脑袋,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月光下她的倩影宛如一幅画,令人陶醉。
6. 宝黛读书宝黛二人坐在书房里读书。
宝玉看着看着就困了,歪在桌上打起了瞌睡。
黛玉见状轻轻地笑了,“你就不能好好念书吗?”宝玉模模糊糊地嘟囔着:“我哪里不好好念书了?”黛玉轻笑着摇头,“你就是心不在焉。
红楼梦片段赏析.docx

楼梦片段析(一)《黛玉入府》析此回借黛玉入府,通她一路目中所,耳中所,不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境,而且第一次生刻画了母、氏三姐妹、姐、邢王夫人,宝玉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 方是正文起,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构来看,此回情的同体了作者的匠心。
如果第二回“演荣府” 只是通冷子的口叙述,使者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是通具体生的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者的面前。
也就是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染,次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者心中眼中了。
在描写上,此回情也有着多成功之笔。
如写黛玉初母一段:“⋯⋯黛玉方入房,只两个人着一位如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
方欲拜,早被她外祖母一把入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 可是如如,活于上之笔,也是所“ 上三毫” ,神得力。
其他如写姐出、宝玉出,也都是人所称道的文字。
(二)《凤姐出场》赏析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 ,它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
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优美句子段落摘抄加赏析

红楼梦优美句⼦段落摘抄加赏析1. 《红楼梦》好段摘抄加赏析例⼦1两弯似蹙⾮蹙罥烟眉,⼀双似泣⾮泣含露⽬。
态⽣两靥之愁,娇袭⼀⾝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动处似弱柳扶风。
⼼较⽐⼲多⼀窍,病如西⼦胜三分。
(这是林黛⽟外貌描写,不属于诗句范畴)赏析1、先写眉眼,再由⾯部写到全⾝,转⽽⼜回写⽬光、⽓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回到细部,符合宝⽟对黛⽟的观察顺序;2、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从神态、⾏动和⼼理⽅⾯进⾏总体描写答1、不完全顺着宝⽟的观感写,如“⼼较⽐⼲多⼀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然⽽⼜应该⾼于⾃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的审美观照,这⾥略带⼀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多愁善感的形象进⾏全⾯刻画,为下⽂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的观察来写,⽬光在宝⽟周⾝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的眼睛上,显⽰了黛⽟的多情⽽害羞;对黛⽟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的观察来写,⽬光⼀开始就直指黛⽟的眼睛,显⽰了宝⽟的多情⽽率真。
少男少⼥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称得上是⼀位⼼理学的⼤师。
例⼦2.“你放⼼” 出处:红楼三⼗⼆回:(黛⽟)⼀⾯说,⼀⾯禁不住近前伸⼿替他拭⾯上的汗。
宝⽟瞅了半天,⽅说道“你放⼼”三个字。
林黛⽟听了,怔了半天,⽅说道:“我有什么不放⼼的?我不明⽩这话。
你倒说说怎么放⼼不放⼼?”宝⽟叹了⼀⼝⽓,问道:“你果不明⽩这话?难道我素⽇在你⾝上的⼼都有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了。
”林黛⽟道:“果然我不明⽩放⼼不放⼼的话。
”宝⽟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这话,不但我素⽇之意⽩⽤了,且连你素⽇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的原故,才弄了⼀⾝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重似⼀⽇。
红楼梦精彩原文摘抄及点评

红楼梦精彩原文摘抄及点评1.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 小片段例子:你说这世间的缘分是不是很奇妙?就像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那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就这么一句话,感觉像是前世就有了羁绊。
宝玉那眼神里满是新奇和亲切,周围的人都愣了一下。
有人就问:“这怎么可能见过呢?”宝玉却不管不顾,仿佛他心里认定了似的。
这哪里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呀,这分明就是两人之间一种特殊的牵连的开始。
就好像两个灵魂在不同的世界游荡了许久,突然就撞到了一起。
可见这两人之间的缘分,从一开始就不一般呢。
我的观点就是,这就是那种一眼万年的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2.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 小片段例子:哎,你知道那种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吗?就像《红楼梦》里写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这思念就像那止不住的血和泪,化成红豆不断地滴啊滴。
画楼里的春花春柳再美,也没心思看。
黄昏时候,风雨吹打着纱窗,想睡也睡不安稳。
旧的愁还没散去,新的愁又涌上心头。
就好比心里有个小怪兽,不停地在啃咬。
我要是有这样的思念,估计整个人都要被折磨瘦了。
所以说啊,这写的哪里只是字,简直就是把思念写到了极致,让人感同身受。
3.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小片段例子:你看啊,林黛玉就像一朵高洁的花。
她说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就像是一只洁白的天鹅,周围全是泥潭。
她不愿意被那些污浊的东西沾染。
周围的丫鬟婆子们或许不理解,觉得她有点矫情。
可是她心里清楚得很。
这就好比是一颗明珠,不能让它掉进泥坑啊。
她宁愿保持自己的纯洁,哪怕最后消逝,也不想同流合污。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骨子里的高傲和对纯净的坚守,特别让人钦佩。
4.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

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精选8篇)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篇1“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线索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
“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
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一句。
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
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
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
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
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
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
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
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
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
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
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
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
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人物作用:串联整个故事,衔接前后情节。
对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及来往引出来的。
贾雨村因为做过林黛玉的老师,又与贾家同宗,故为后文林黛玉进京做铺垫,不仅引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还引出黛玉和宝玉相识的经过,从相识到相爱,摆脱不了封建势力家族的束缚,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种解读:说是“真石隐”“假玉存”,用来折射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贾宝玉,说他不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真宝玉,而是一块假宝玉,暗示小说最终的悲剧结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精彩片段欣赏
在《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宝玉在午后到梨香院去看望薛姨妈,便与薛宝钗互看他们佩戴的通灵宝玉和长命金锁,还闹着要吃薛宝钗的“冷香丸”,就在这时——
一语未了,忽听外
面人说:“林姑娘来了。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座,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
”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
不来一个也不来。
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这分明是黛玉看到宝玉偷偷来见姐姐,而且和宝钗在一起很亲热,妒火中烧,但又不
好发作,却说什么:“我来的不巧了!”并且还进而解释说:“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
”好像她不愿和宝玉在一起似的。
各位看官,不可不察。
平时没有礼数的宝玉忙起身让座,正可见其心中有愧。
平时礼数周全的宝钗却忘记了
礼数,足可见其心中有鬼。
所以,宝钗听出了黛玉的话外之音,于是追问黛玉,没想到黛玉却说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黛玉一口气说出了八个
“来”字,巧妙自然,左右逢源,滴水不漏,让宝钗听了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特别又说“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这句反问,不仅是嘲弄,简直夹枪带棒。
和上文丢扇子打宝玉呆头雁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是在这一回里,薛宝钗因见贾宝玉要
吃冷酒,便笑着对他说:“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贾宝玉一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把酒暖了再
饮。
而在一旁的林黛玉则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
恰在这时——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专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
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
薛姨妈回道:“你素
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
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
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馀,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薛姨妈
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
看官,宝玉和宝钗独处一室,已让黛玉心头光火,又对宝钗言听计从,简直岂有此理!此段特意写黛玉的笑,一会是抿嘴笑,一会是轻笑,所有的笑都是嫉妒之火,都是酸楚之
泪。
可巧雪雁送手炉来了。
正好铺垫出黛玉“哪里就冷死了我”的反责;雪雁老实说是紫鹃的意思,正好又铺垫出黛玉“怎么她说了你就依”的清算。
如此一语双关,指桑骂槐,简直天衣无缝。
若非宝玉要吃冷
酒,黛玉不能有此言;若非宝钗劝诫宝玉戒冷酒,黛玉不能有此言;若非宝玉听信了宝钗的劝告,黛玉不能有此言;若非天冷下雪,黛玉不能有此言;若非雪雁送手炉,黛玉不能有此言;若非雪雁说出紫鹃所使,黛玉不能有此言。
所有这一切,纠
缠在一起,才造成了这一段绝妙好辞。
雪雁自然不明所以,薛姨妈也是糊里糊涂,反认为林黛玉不该怪罪雪雁,于是黛玉又对薛姨妈说,怕是因送手炉而小看了姨妈家,或让人以为她为人轻狂。
这既让薛姨妈解除了疑惑,又用“轻狂”给
那个呆子盖棺定性。
《筵席笑声》赏析
刘姥姥事先受了嘱咐,为了“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在宴会上故意出洋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最难得的是曹雪芹写大家
都在笑,但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笑得很合乎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心理,及至年龄和体质状况。
当贾母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同时自己“鼓着腮帮
子不语。
”众人听她这几句话,看她这副可笑的模样,“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
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小说写这两人最先作出这样的反映是很合理也是很真实的。
这两位都是聪明过
人的姑娘,但她们又不同,湘云颇有男孩儿豪爽不羁之风,所以她忍不住笑时就把口里不及咽下的“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则素来体质纤弱,所以气都笑岔了,肚子也笑疼了,于是“伏着桌子只叫‘嗳唷’!”但同样也是笑得肚子发疼的惜
春,则是“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因为年幼的惜春是有奶母在旁随时照顾的。
作者写“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也很形象生动,薛姨妈在座上是属于
上一辈的人,连她也不能自持,竟象湘云姑娘那样,把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而被薛姨妈口里的茶喷湿了裙子的探春,又不由自主地笑得把手里的茶碗合在她姐姐迎春的身上,可见把迎春的衣服也弄湿了。
这连续性的动作反映出人们
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
写“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也极其简约而又准确地写了同这一老一小的神情动作,贾母的欢乐心情和宝玉的撒娇神态,跃然纸上。
至于写“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
说不出话来”,更是传神之笔。
王夫人想到这笑的一幕必定是出于凤丫头的促狭,但这既能博得婆婆和大家的欢乐,而又无伤大雅,也就不必深责,何况这时她自己也被笑的力量压倒了,所以她便只能“用手指着凤姐儿”而“说不出话
来”。
这种描写使人仿佛听到她的笑声,看到她的手势,还联想到她当时那种愉快的微妙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形象突现了出来了。
恩格斯是很重视小说“细节描写的真实”(《致玛·哈克奈斯》)的。
他又说:“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
不仅反映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致斐·拉萨尔》)正因为曹雪芹绝不是一般地写他笔下的人物都在“笑”,而是具体地富有个性地写出人物各自在“怎样笑”,这就使得一段短短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真实感、鲜明的
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对《红楼梦》里那次宴会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