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快乐》教案
雪花的快乐

《雪花的快乐》教案设计设计人:冉微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雪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讨论法、自由发言法、引导讲解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舒,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动的感觉。
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
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
(二)带着问题朗诵诗歌(提问朗读再提问再深化模式)看到这个题目《雪花的快乐》,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呢?徐志摩为什么要给我们讲这一朵雪花的快乐呢?它有怎样的快乐呢?一朵雪花她真的有快乐有悲伤吗?这个“快乐”实质上是指谁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先集体朗诵这首诗,注意提顿和感情。
(学生朗读完对其进行评价纠正,教师再范读。
)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对老师以上的问题有的自己的答案吗?初读感受是什么体会?用自己简短的话语说说。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想到雪花是作者自喻。
)再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雪花自喻?他想通过雪花抒发怎样的感情?(顺其自然的到介绍作者这一环节)(三)作者简介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代表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康桥即使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讲到徐志摩的诗歌就一定的讲讲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因为这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雪花的快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雪花的快乐》是现代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以雪花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2 诗歌主题通过描绘雪花纯洁、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2.3 诗歌结构诗歌采用自由诗的形式,结构紧凑,意蕴丰富,通过反复咏叹、排比、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2)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雪花的印象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4 课堂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并简要阐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对诗歌的主题、意境、手法等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美。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诗歌鉴赏、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篇一」活动设计背景在课余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音乐节奏快慢反应特别灵敏,正好外面雪花飘飘,我就设计了此项活动《快乐的小雪花》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按指示正确行动的能力,以及在快慢跑过程中灵活控制身体和躲闪的能力。
2、激发幼儿对雪花的喜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指示正确行动难点:在快慢跑过程中灵活控制身体活动准备:小雪花头饰,音乐磁带(A段舒缓,B段欢快,C段舒缓),录音机,塑料圈,易拉罐,粉笔,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1、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雪花飞舞的景象。
教师请幼儿带头饰都扮成冬天里的小雪花。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雪花空中飘动、飞舞的景象,教师鼓励和肯定幼儿积极、大胆的表现与想象力。
2、游戏《小雪花飞呀飞》。
教师将幼儿带到事先准备好的活动场地上,告诉幼儿场地上各种材料所代表的含义:用粉笔画的曲线表示“小河”,放塑料圈的地方表示“小山丘”,竖立起来的易拉罐表示“小树林”。
然后教师教幼儿念一首简短的儿歌,并讲解游戏活动的过程与要求。
(“小雪花”听教师口令随音乐自由飞舞落在树林,山丘,小河上)3、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减少身体动作,改用语言引导幼儿4、幼儿听故事(幼儿在地毯上休息听故事),故事结尾,留下任务,请小朋友帮忙给小动物送一件红棉衣。
5、幼儿回到教室,给棉衣涂色6、活动结束教学反思1、在活动中,把音乐与美术相融合在健康活动中,使活动内容丰富起来,使得幼儿在玩中体验“小雪花”的快乐,锻炼了幼儿积极躲闪和控制身体的能力。
2、活动动静结合,在游戏中,我让幼儿休息听故事,劳逸结合,幼儿不感到疲劳。
3、如果重新来上,我会改变两点,首先是头饰,我会用五颜六色,而不是单纯的白色,其次是在听故事后,留下任务。
局限性是让幼儿涂各种颜色,而不限制在红色。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第一段;2、学习用连贯、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雪花的快乐教案教学

雪花的快乐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雪花的基本知识,包括雪花的形成、种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雪花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雪花的快乐。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雪花的基本知识。
2. 观察和描述雪花的能力。
难点:1. 雪花形成的原理。
2. 雪花种类的识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雪花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实验材料(如水、冰箱等)。
2. 学生准备:(1)观察雪花的经历。
(2)记录雪花的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对雪花的印象和经历。
(2)展示雪花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探究雪花的基本知识:(1)介绍雪花的形成原理。
(2)讲解雪花的特点和种类。
3. 观察和描述雪花:(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雪花的成果。
(2)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子描述雪花。
4. 雪花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雪花的形成过程。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雪花的形成条件。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如观察并描述不同种类的雪花。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雪花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观察和描述雪花的能力提高情况。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
4.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雪花形成原理和种类知识的掌握。
2.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雪花观察的细致程度和描述能力。
3. 实验参与: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开展“雪花画”活动,让学生用雪花形状制作创意画。
2. 组织户外活动,观察不同环境下的雪花形态。
雪花的快乐-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

雪花的快乐-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下册)教材中的《雪》(作者:舒婷)这首诗进行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讲解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新诗的文学魅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雪》这首诗的主旨和意象;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以及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二、教学材料1.教材原文:《中国新诗选读》(下册)第22页。
2.课堂PPT:用于展示诗歌原文和课堂讲解。
3.教学笔记:用于记录学生的听课笔记和课堂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先介绍一下本课时将要学习的诗歌:《雪》。
2.向学生展示PPT中的诗歌原文,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阅读和理解。
(二)课堂讲解1.请学生集中注意,给他们展示PPT中的诗歌原文。
2.分析诗歌的主旨和意象。
这首诗的主题是雪花,通过诗人的想象和感受,让读者感受到雪花的美丽和纯净。
诗人运用了“纷飞”、“纯洁”等词语来形容雪花,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冬季景象。
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如“纷飞如雾”中的“如雾”就是比喻,将雪花和雾相比,表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而“宛若兮人间仙子”则是拟人,将雪花比作人间的仙女,美丽而神秘。
4.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
这首诗歌共十六行,分为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可以独立理解,但也能形成整首诗的结构和意义。
这首诗使用了很多平仄相间的押韵方式和有节奏的韵律,表达出一种优美、流畅的音乐感。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通过作图、写诗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雪花的感受和想象。
2.请学生在教学笔记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和同伴分享。
(四)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雪》这首诗的背诵和理解。
2.自选一首中国新诗,写一篇关于它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堂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新诗的魅力。
雪花的快乐-苏教版现代诗歌选读教案

雪花的快乐-苏教版现代诗歌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能够理解并鉴赏现代诗歌;3.通过诗歌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5.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现代诗歌;2.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三、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现代诗歌的深层含义;2.如何用诗歌来表现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A.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选择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现代诗歌选读部分,包括以下诗歌:1.《雪中》作者:白朴2.《雪花》作者:孟冬3.《雪》作者:舒婷4.《雪夜》作者:林徽因B.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2.教师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3.学生分组朗读、理解和解读雪花诗歌,并进行分享;4.利用课堂小练习进行知识点巩固和检验。
五、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1.看诗歌《雪中》,学生谈谈自己对雪的感受。
2.引入课题,导入本次学习内容。
B. 学习诗歌1.学生分组,朗读、产生感受、理解和解读雪花诗歌;2.教师提问,从意象、语言、韵律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3.学生分享归纳,教师加以点评和指导。
C. 认识和理解现代诗歌1.结合本课内容,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采用课堂小练习相互检验;3.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和互相答疑。
D. 总结和拓展1.总结本次学习中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感悟诗歌;2.给予学生拓展思考,可以自己写一篇与雪有关的诗歌,并进行互评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发言和阅读质量;2.课堂小练习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3.学生自己的诗歌创作质量;七、教学资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通过现代诗歌选择和解读,引导学生体验雪的美妙和神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语感和鉴赏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是个别学生还存在对诗歌理解不充分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中,将主动帮助他们加强诗歌素养,提高学习效果。
雪花的快乐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②,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②亦作凝凝的。
6.“飞扬,飞扬,飞扬”在课文诗歌各节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判断下列各句对课文诗歌内容或感情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中的“她”是指所追求的恋人。( )
(2) 诗中“雪花”比喻自己,是明喻,“她”比喻所追求的理想,是暗喻。( )
(3)诗中反复地歌唱自己的“方向”,暗示了自己精神追求的目标。( )
2.字词积累——指出下列每组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1)潇洒 惆怅 朱沙 柔波 ________
(2)冷寞 飞舞 衣襟 消融 ________
3.词语积累——在横线处填上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使之成为一个通顺的句子。
(1)从前的夏天很热,但不会热成这样,从前的秋天萧条________,现在却是春意盎然。(冷漠 冷寞)
《雪花的快乐》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 )的在半空里xiāo sǎ( )。
(2)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lù( ),也不上荒街去chóu chàng( )——
(3)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
(2)药物到底 能否________骨刺?答案是否定的。(消溶 消融)
(3)在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人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天鹅在水中________起舞。(篇篇 翩翩)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雪花的快乐》。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领会作者对雪花的赞美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雪花的快乐》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主题,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与理解。
(2)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合作,分析诗歌内容,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分析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4. 创意写作(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互相交流分享。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雪花的快乐》。
2. 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雪花充满了快乐呢?(再次品味诗歌,在诗歌中划出表现雪花充满快乐的词句。
)(一位回答,一位补充)翩翩的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飞扬的精神兴奋、娟娟的姿态柔美飘动、盈盈的仪态美好、身轻的灵活----轻松的;3个“我的方向”2个不去以及“认清”、“认明”----自由的、坚定的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雪花是快乐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雪花快乐根源呢?(是“她”,)为了这个“她”,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甚至在最后“消溶,消溶,消溶”连“溶化自己也在所不惜”,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很美,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不是)那么“她”这个意象代表着什么呢?齐读3、4小节找找修饰这个“她”的意象的词
释放;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诗人也就成了美的追寻者;)徐志摩《<猛虎集>序文》中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滴出来的心血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
”(以上也可以看出诗歌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关键是找到意象,联想想像)“她”就是雪花快乐的根源,诗歌的中心就在哪个小节?(4)有人说诗歌的语言要简练,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从第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直接连接到最后一小节?(请这位同学读一下看)(少了“不去……不去……不上”
和9
就不象诗歌了,雪花的那种快乐、那种追求和坚定都无法表现出来;诗人那执著的寻找雪花和不惜为“她”溶化的感情也更无法表现了。
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铺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心))那么我们把“假如”这两个字去掉行不行?(“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
“假如” 就是说诗人也知道这只是假设,“雪花的快乐”“雪花的追求”“雪花的生活”是诗人现在的生活还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希望和理想?……写诗的时候诗人刚刚回国希望实现他那“自由”“美”和“爱”的康桥式理想。
)让我们再一起齐读一遍诗歌感受做一朵自由的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再别康桥①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