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景区的旅游资源使用与破坏现状调查
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报告

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西藏地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宏伟的建筑风格,布达拉宫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本报告旨在对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以了解其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
二、旅游资源调查1. 地理位置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区城东的玛布日山上,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
周围是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给游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2. 建筑风格布达拉宫由红、白两座宫殿组成,宏伟壮丽。
它采用了藏式建筑特色,融合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3. 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宫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佛像和经卷,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和西藏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西藏文化的机会。
4. 宗教朝拜布达拉宫是西藏藏传佛教的圣地,吸引了大批信徒前来朝拜。
每年的藏历新年,数以千计的信众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场面壮观。
宗教朝拜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旅游资源评估1. 潜力分析布达拉宫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随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布达拉宫的旅游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 问题与挑战尽管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首先,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宫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磨损和保护难题。
其次,游客的涌入也给拉萨市区的交通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旅游业的不规范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开发过度、价格高昂等,需要积极引导和管理。
四、发展建议1. 保护与修复为了保护布达拉宫的宫殿建筑和文化遗产,应加强保护与修复工作。
加强宫殿建筑的维护,提升文物保护的科学化水平,确保其能够承受游客的参观和朝拜。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2023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contents •引言•旅游景点环境状况概述•旅游景点环境问题分析•旅游景点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调查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景点的环境状况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调查,为政府和旅游景区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调查背景与目的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调查对象包括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调查范围与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通过专业人员对景点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得出客观、准确的数据调查方法与过程02旅游景点环境状况概述1自然环境状况23调查旅游景点区域的空气质量指数,如PM2.5、PM10等,了解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旅游景点区域内的水质情况,如色度、异味、细菌含量等指标,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水质情况评估旅游景点区域的噪声污染状况,采用分贝仪等设备检测旅游高峰期的噪声水平。
噪声污染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检查旅游景点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地方特色保护评估旅游景点区域内的当地特色保护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人文环境治理调查旅游景点区域内的人文环境治理情况,包括垃圾分类、厕所卫生等方面。
人文环境状况服务设施状况旅游安全设施检查旅游景点区域内的旅游安全设施,如护栏、警示牌、救援设备等是否齐备、完好。
公共卫生设施检查旅游景点区域内的公共卫生设施,如垃圾桶、卫生间等是否清洁、卫生。
服务人员素质评估旅游景点区域内服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
03旅游景点环境问题分析自然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一些旅游景点的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导致空气中污染物超标。
要点一要点二水污染旅游景点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
土壤污染由于一些旅游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使用了大量化学物质,造成土壤污染。
某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某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调查与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成规模,各地的风景名胜资源在吸引旅游者到来的同时,也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
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某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和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调查我们选取了某著名景区进行了考察,发现该景区的游客量非常大,在高峰期甚至会出现拥挤的情况。
景区内的景点和设施十分齐全,其中不乏酒店、特产店等商业设施。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环境卫生;部分商家恶意宰客,导致游客投诉和不满,影响了景区的信誉。
二、思考1.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因此需要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对游客的监管。
可以在景区内设置垃圾回收和分类箱,并在出入口设置标语,提醒游客保护环境。
此外,还可以在景区散步警示牌、设置监控等方式,对游客进行教育和监管。
2.合理规划商业业态,防止商家恶意宰客商业业态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商业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商家恶意宰客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改变商家的经营模式,鼓励他们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价格,从而吸引游客。
此外,景区也可以倡导商家参加诚信经营活动,并通过考评、奖惩等措施,引导商家健康经营。
3. 科学规划开发景区的规划和开发,是从源头上控制了景区经营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需要精细规划景区的道路,保护景区的原生态环境。
在景区的附令地区也可以发展合理的旅游环境。
这样可以增加景区游客的满意度,提升景区的旅游形象。
4.建立新型管理体制传统的管理模式容易出现局部腐败、缺乏权威的问题,因此需要改变管理体制。
可以建立公众化的管理模式,在景区内设立环保义工队伍,邀请游客和当地居民加入,以达到共同监管、共同保护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在景区设立管理局,并设立监督机构,加强对景区的管理监督。
三、总结某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调查与思考认为,为了保护风景名胜资源,首要的问题是加强环保和科学规划。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旅游景点的环境状况是一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对深圳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深圳欢乐谷、深圳野生动物园、东湖公园等,进行环境状况的评估及改善建议。
调查报告涵盖了环境卫生、噪音污染、绿化覆盖等方面的问题。
一、环境卫生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旅游景点的卫生条件良好,但依然存在少数景点存在缺乏管理和清扫的情况。
其中,在深圳欢乐谷门口和深圳野生动物园部分停车场,发现有少量的垃圾和烟蒂被扔在地上,破坏了环境的美观。
此外,在深圳东湖公园,发现有游客在湖岸边随意向湖中扔垃圾,影响了湖水质量,需要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
改善建议: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增加环境清扫和监管力度,建立举报渠道,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和处罚。
二、噪音污染调查显示,部分旅游景点存在噪音污染的问题。
如深圳欢乐谷和深圳野生动物园的游乐设施产生的高分贝噪音,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
此外,在深圳东湖公园附近的餐饮、街头商贩等经营场所,晚间大量招揽生意的扩音器声响会影响周边居民休息。
改善建议:旅游景点在设立新游乐设施和商业运营场所时应考虑噪音控制措施,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噪音污染。
同时,加强对周边商业和经营场所的扰民行为的监管,维护居民休息的权益。
三、绿化覆盖调查显示,旅游景点的绿化覆盖率相对较高,深圳野生动物园和深圳东湖公园均有大片的绿地和植被覆盖。
但也发现部分景点的绿化存在问题。
如深圳欢乐谷内部部分景点,虽然设置了花园式的区域,但由于人员聚集较多,草坪绿化已经无法得到保护和恢复。
改善建议:加强城市旅游景点绿化管理,如及时更新、维护公园和景区中的草坪、花坛、树木等绿化设施,加强保护工作,提高旅游景区的绿化率。
综上所述,深圳市旅游景点的环境状况总体处于较好状态,但仍需加强管理和监管,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旅游景点的整体质量。
只有在保护环境并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旅游,推动深圳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生态旅游资源情况的调查告报告 1 一、我县生态旅游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a 添星”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打造快速推进。
2015 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 16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8.4 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 30.1%和 37.7%。
2015 年1―6 月,全县接待游客 102.76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8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4%和 24.09%。
(一)景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是龙缸景区通过精心策划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成功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目前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县城至龙缸景观廊道――“百里画廊”,目前已分片区在沿线道路旁栽种部分景观和经济植物;二是张飞庙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完成了南滨路油化工程、桃园步行街等建设;启动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广场、停车场、征地拆迁及景区绿化工作;三是三峡梯城景区完成了磐石城、龙脊岭公园、登云梯、三峡文物园、下岩寺等景点的硬件建设,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完善,2015 年申报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现已通过验收并授牌。
(二)乡村旅游前景向好近年来,各乡镇(街道)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打造,各显特色。
一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靓点纷呈。
栖霞油菜花节、水口荷花节、巴阳枇杷节、宝坪红高粱节、E 草采茶节、平安钓鱼节、盘龙美食节、清水土家女儿会等 10 余个乡村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
二是以“农家乐”、“果农乐”、“牧家乐”、“休闲茶园”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
目前,全县有农家乐100 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0 家,日接待能力10000 余人次。
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优秀9篇)

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优秀9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篇一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要求: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⑴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园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花溪公园独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⑴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XX)标准。
⑴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⑴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1、花溪公园概况花溪公园坐落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花溪区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
花溪是一个的风景旅游胜地,海拔11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一qi公里花溪区内,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亩,是贵州的旅游胜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
公园内形成了主要以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特色城市休闲旅游地带。
不但是附近的居民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花溪区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背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和评估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状况,包括景区的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生态保护等方面。
通过该报告的编写,旨在向景区管理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某省某市的一个知名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设计包含了资源利用情况、环境处理措施、公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对象包括景区游客、景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管理部门。
三、调查结果1.资源保护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景区在资源保护方面表现较为一致,景区管理部门致力于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然而,个别旅游景区仍存在资源过度开发、违规建设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2.垃圾处理方面大部分景区在垃圾处理方面表现得较好,设立了垃圾分类桶,并加强了垃圾处理的日常管理。
然而,仍有一些游客存在对垃圾分类意识不足的情况,导致垃圾回收与处理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生态保护方面大部分景区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生态保护区、限制游客流量等。
但是,仍有少数景区在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能忽视,例如乱堆垃圾、砍伐树木等。
4.公众教育方面调查显示,景区管理部门在公众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关活动和教育推广。
这导致游客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不够深入,并未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1.资源保护方面为了解决资源过度开发和违规建设问题,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设施和项目的审批,建立完善的规划和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垃圾处理方面加强游客教育,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设置更多的垃圾桶并做好分类标识,加大对垃圾处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3.生态保护方面加强对游客的管理,控制游客流量,制定更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
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4.公众教育方面开展针对游客的环保教育活动,增加公众环保知识普及力度,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旅游景点纷纷涌现,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繁荣,一些旅游景点的环境状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各地旅游景点的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范围涵盖了国内多个省市的著名旅游景点,包括山水风光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保护区等。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收集,全面了解了这些景点的环境状况。
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某省的一座山水风光名胜区。
这里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然而,我们在考察中发现,由于游客数量的激增,景区内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垃圾乱扔、乱涂乱画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美观和环境质量。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一些商家在景区周边非法开展经营活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建议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引导,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加强对商家的监管,确保景区的环境质量。
接着,我们前往了某市的一个历史文化遗址。
这个遗址是该市的重要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发现遗址周边的环境状况较为糟糕。
由于游客的涌入,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也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游客在遗址内乱丢垃圾、乱涂乱刻,严重破坏了遗址的完整性和环境质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建议加强对周边交通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多的停车场和交通工具,减缓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应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好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最后,我们来到了位于某省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这个保护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
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保护区内的环境状况并不理想。
一些游客在保护区内乱丢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保护力度,一些非法捕捞和盗猎行为在保护区内频繁发生,对生物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张家界天梯是否该建, 思考题:张家界天梯是否该建,它 会对景区造成什么影响? 会对景区造成什么影响?
• 提示: 提示: • 电梯位于武陵源区的中心地带,这里最重要的 景观是石英砂岩峰林,既然景观是山本身,将观 光电梯修在山腹上,肯定会给自然景观带来严重 影响,这违背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是经联合国批准的世界自然 遗产之一,但由于前些年的过度开发,这里的 “城市化”倾向已非常严重,可以说已损害到这 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原始风貌。
三、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 2.客源条件 3.环境条件 4.投资条件 5。施工条件
四、定性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体系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 2.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六个评价标准:美、古、名、特、奇、用。 3.一般体验性评价
第四节
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
三、调查的方法
1.资料统计分析法 2.现代科技分析法 3.田野勘测法
第二节
旅游资源调查系统
一、调查的程序 1.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调查
(1)调查准备阶段 (2)野外实地调查阶段 (3)室内整理分析阶段 (4)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1.自身特色 2.美学观赏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 4.科学考察价值 5.经济社会价值 6.旅游功能 7.规模与组合状况
一、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一)自然破坏 (二)人为破坏 1、建设性破坏 2、游客破坏 3、战争等其他因素造成的破坏
案例一
• 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成“百龙天梯”后,在黄金周期间运行良好,大 部分旅游者都选择乘坐电梯。这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世界第一户外观光 电梯”已被正式停运,目前还不知何时恢复营运。 • 这部吃掉1.2亿人民币才建起来的庞然大物垂直高度达326米,游人乘坐 “天梯”只需两分钟便可从山谷直达山顶,免去了攀登的辛苦。然而就是这 部看上去既方便了游人、又增加了一个新景观的“天梯”,自立项到建成一 直备受各界的质疑和指责。在自然景区投巨资建这部直插云霄的电梯,究竟 是对还是错呢,各方说法不一。 •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一位姓曾的管理人员非常肯定地认为,修电梯是 一件好事,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游客,游客能以最快的速度十分省力地到 达山顶目的地,此举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并能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 至于不少专家认为建造电梯破坏了张家界的自然景观,曾小姐认为,公园内 很早就建设了两条观光索道,它们都为游客提供了很大方便,电梯是方便游 人的第三个措施,没有理由认为在自然景观内就不能存在人文的东西,既然 是旅游区,就应该考虑建设一些方便游客的设施。 • 据电梯的投资方、张家界某电梯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先生说,观光电梯是经有 关部门批准才建造的。据电梯运营方某旅游公司的吴先生介绍,“天梯”是 世界最高的观光电梯和最快的观光电梯,其底部的157米是埋在山体中的,只 有上部的170多米裸露在山外,非但对自然景观没有破坏,而且看上去宏伟壮 观,为景区增色不少。
3.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条件的调查
1)旅游要素调查。 行、住、食、游、购、娱 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 对其进行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2)客源市场的调查
周围客源地居民消费水平和出游率, 进行必要的客源分析, 产生客源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等。
3)邻近资源及区域内资源的相互关系。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结合与互补情况, 景观的集聚程度等。
一、调查的原则
1.内外结合原则 2.综合调查原则 3.创新原则 4.选择性原则
二、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1)自然环境的调查。 2)人文环境的调查。 3)环境质量调查。
类型、特征、成因、级别、规模、 组合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资源分布图、照片、录像及其他有关资料, 以及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活动、 文艺作品等。
任务3-1: 某景区的旅游资源使用与 Nhomakorabea坏现状调查
第一节
游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旅游资源调查即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 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 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 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旅游资源调查是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开发、规划 及合理利用保护的最基本的工作。为了促进和规 范旅游资源调查工作,推动旅游业发展,2003年 颁布并实施了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 评价》(GB/I’18972-2003)。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1、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 2、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 3、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修复或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