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细节

绘画中的细节

什么是细节?细:颗粒小的;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精致的;周密详尽;微小的;俭省。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得失之节;两者之间;节度;节拍,节奏;减省;用于分段的事物;节制,管束;速度单位等等。细节有两个意思:琐碎而不重要的小节 ;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决定成败,事实正是如此,但问题也并不只止于此。

孙过庭所有云“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将细节具体的对应于绘画中,明确的说明了细节可小如初月也可宏如河汉。重如崩云和轻如蝉翼都具有细节的最基本品质。细节并非仅是细腻的刻画,有时甚至貌似也不精致。这就是冷军的头发丝和许江的大手印有同等价值的细节特质。一味的把艺术创造中的细节理解或阐释成细腻的写实,会使艺术创造套上进步论调从而陷入泥沼。无论如何,细节是个可大可小,可轻可重的的事物。很难具体的指出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形态来。但是可以说一下它的特质来:

1,细节就是不能重复的东西。既然是细节,正如中庸所说:“尽精微”——大无外,小无内,精微之处难以重复。所以说,一些模仿秀虽然啥都好,但由于没有这样的特质而被定位下品。这也是世人对原创作品尊重的原因之一。2,细节改变观感。作品的细节实际上就是画家或艺术家创造的最小度量单位,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作品的一切来自于这种最小度量单位的“有机”结合。弗洛伊德的细节应该是以笔触本身的质感为最小单位的,这种笔触所以凝聚起来的作品产生出一种新东西。比较模仿秀刘晓东的作品来看,显然是在其最小单位的笔触上与佛洛依德有本质差异,这不是人们包括刘自己认为的造型或者意境的差异,这一点并不难理解,鉴赏家从来都是鉴赏具体的细节而不是画面的情调或者造型的。细节的自然流动是无法复制的。中国的大写意张大千和齐白石的差异究其本要,不是外在的形象而是最小度量衡的不同——细节改变观感。3,细节是在技巧层次(非技法、技艺层面)上发挥作用的。所以很具体,不能上升到形而上学的虚无论中。技能合一的东西都是具身化的,所以最好的细节与身体是合一的,也是最不易察觉的“隐形者”。尽管我们不停地谈论其他外在的东西,其实最主要的差异还是来自与对细节的把握。实际上这一点也是看出才华和庸手的测量器。没有细节的画家比比皆是。

对于画家来说,个体间的差异不在宏观现象上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你认为什么是细节,你如何处理它们,则间接的揭示了你在艺术上能走多远。精致和纤细当然

是对细节的的偏见。这种偏见所产生的结果直接影响作品创造的品性:1,对细节理解的含混不清导致作品创造的平庸。不知细节为何物的艺术家实际上是个被动者。2,把别人的细节当成自己的细节导致创造的一般化。我们知道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差异性,差异性主要来自于处理细节的不同。要么比他人更会处理细节要么被别人的细节所吞没。作品的一般化均是来自于重叠性的对待细节问题。3,细节的创造。实际上,石涛有石涛的细节,八大有八大的细节。梵高有凡高的细节、高更有高更多细节。细节并不是一个普遍同一的现象,它是一个需要开垦的可以发明创造的原创地带。给所有画家以一种新的可能。4,很多人还在宏观的意境上找绘画的道理,一味依赖一些似是而非理论或靠师承关系的惯性进行创作,这些人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理解艺术为何物。

最后,艺术大师都是细节发现者和细节处理者的高手,其细节达到无色无味、出神入化的境界,看起来随性而为的东西其实蕴涵着极为合理的细节诉求。而画家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细节的殉道者、体道者和悟道者。

画家画画就是一个统一体。一笔下去即是形式也是内容。没有哪个画家在行动中把这两者分的那么清晰。这跟音乐一样,一个和旋,即是旋律也是节奏点还是主题。音乐家要创作,一个音符下去,便有相配的和旋,几个和旋凑起来,旋律的问题就会出现,后面的配器和节奏引导便源源不断的出现。它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在识别系统选中出现的。这里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分离作品的内容、形式,而是把涌入的杂七杂八的信息处理成一个统一的东西进行理解,这种统一也不可能在宏观层次上检测到。

上回书说道细节问题,它是识别画家作品的最小单位,事实上也是审美的最小单位。没有最小单位的作品是没有画完的半成品。具体点说,作品是在最小单位的层面上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实际上对视知觉生理造成一种类似拓扑原理的现象——你看到的必然是一种动态的不稳定的形象——黑、白部分的互渗给视觉带来了无法确定的动态的形象,而它们又是统一的。实际上,高明的作品实际上是个动态不稳定的状态,就像我们看阴阳鱼一样,这就是一幅画越看越有滋味的道理所在。人们或者经过训练的专业画家看同行的作品主要是看这里。这就是说,美或者说审美其实是在欣赏一个不固定的东西,我们听音乐,往往是时间的变化,心情也时过境迁,打动了我们的美不会是固定的东西。不同的人处理同一首音乐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美。无他,审美本身的特点就是不

稳定和动态的,我们欣赏一刹那间的舒展、一瞥的柔情,如果把这些固定下来,你会什么都得不到。

这就引出了我要说第二点,审美是教会我们学会寻找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完美得东西是控制之外的。”外行连写实画都见到的很少,当然谈不上审美。内行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常常报以惊讶的和恐惧的念头,那绝对是叶公好龙之辈。因为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草芥而已,敝帚自珍的自恃识见,甚至固化自己的一些粗浅功夫,孰愈面壁哉!所以说,真正的画家是在与自己能体验到的相反的道路上行走的人——这就是可贵者胆的来源。要寻找不确定,就要知道自己的边界,只有在边界之外你或可如愿以偿。

这就是第三点。什么是边界?画家自己够不着的地方。年轻的画家或者水平低的画家并非不能画一个“针头线脑”的细节,这个细节也未必就比大师差多少。大师在画细节的地方也未必比我们更强悍,就像练习书法一样,绝大部分平庸者的童子功不见得输与大名家,但通篇一看,格调很低。这种现象一般认为都是章法失败,即通篇气韵不够所至。这是有道理的,但说的不够清楚。——这还是细节的处理问题,实际上细节是会打架的,到处都是细节的画面想想都很恐怖。这就需要增删。增删是靠经验的,而不是体验。所以我要说第四个问题,边界不在体验中是在经验中。

体验是需要具体的工具技术支撑的,拿惯毛笔的人看见梅花,能体验到什么?使惯油彩的人看见逆光的大海又是什么体验?如果两者倒过来呢?我们能体验世界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某种工具技术,没有画家不通过自己掌握的工具技术来体查事物。从这一方面看,边界其实就是你所熟悉的工具技术的边界。这些人通常都是衍于一两种所谓的熟练功夫就开始吃艺术这碗饭了。而经验却是另一回事情。林彪知道打不过就逃跑,我们称呼他为富有战斗经验的指挥官,卡扎菲战败后,还以一己之力逆天而行,终于身死为天下笑,就是一个没有经验靠体验的活生生例子。处理事务一旦明确你已经使用了某种方法,也说明了你能应付某件事情,但当你不能确定的时候,经验便开始起作用,经验就是你以往的智慧合成出来的东西。当你动用经验到时候,说明眼前的事物你没有体验到过。你需要一些抽象和合成的东西来解决问题。——这就是经验。经验的特质就是改造,帮助你改造对方和自己以便适应某种现实情况。

世界上的道理千千万万条,但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增删“周易”适应自己。故而,经验实际上也是处理系统——或者说改造系统的合成。萧娴功力

远过康老,一生不知改变。散之功力未见在萧娴之上,一手草书,终使两人不可等日耳语。毕加索把塞尚变成了立体派靠的是经验,马蒂斯把梵高变野兽派也是经验。齐白石的月份牌、黄宾虹的篆书,吴昌硕的花鸟都是依靠经验迈过了体验的边界。方力钧、岳敏君把自己的漫画像改造成艳俗艺术;周春芽把色彩练习的速写改变成表现主义、、、、、、虽然稚嫩,但这实实在在是经验的特性。直白的说:艺术中经验就是改造前辈能手的重要手段。这一切当然不是靠童子功或者技术手段的惯性就能解决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