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火、退火区别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退火又称焖火,代号Th,是将钢件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缓慢的冷却(一般用炉冷)。
正火又称明火,代号Z,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是:正火是完全退火的一种变态或特例,二者仅是冷却速度不同,通常退火是随炉冷而正火是在空气中冷却,正火既适用于亚共析钢也适用于过共板钢,对于共析钢,正火一般用于消除网状碳化物;对于亚共析钢,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主要是细化晶粒,消除组织中的缺陷,但正火组织中珠光体片较退火者细,且亚共析钢中珠光数量多铁素体数量少,因此,经正火后钢的硬度、强度均较退火的高,由此可知,在生产实践中,钢中有网状渗碳体的材料需先经正火消除后方可使用其他工艺,而对热处理后有性能要求的材料,则据要求的不同及钢种不同选择退火工艺,如:要求热处理后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可选择正火工艺;要求有一定的塑性,尽量降低强度、硬度的则应选择退火工艺。
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种类?(1)完全退火(俗称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桥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的也用二焊接结构件,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消除残余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完全退火是一种时间很长的退火工艺,为了缩短其退火时间,目前常采用等温火的工艺来取代完全退火工艺,同完全退火比较,等温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它大大缩短了退火时间。
(2)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刀具、量具、模具以及轴承等所有钢种)。
其目的主要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及焊接件、热轧件等内应力。
(4)再结晶退火用来消除冷加工(冷拉、冷冲、冷轧等)产生的加工硬化。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区别

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
退火.目的
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0;提高弹性,强度. 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淬火+
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简述: 退火 是把工件放在炉中缓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慢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炉冷) 正火是将加热后的工件从炉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空冷)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至淬火温度(临界点以上30-50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投入淬火剂中冷却 回火是零件淬火后进行较低温度的加热与冷却
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
消除或
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
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综合笔试
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
钢筋退火淬火正火

钢筋退火淬火正火
钢筋的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将钢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的目的在于降低钢筋的硬度,消除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
2. 正火:将钢筋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筋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3. 淬火:将钢筋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段时间,迅速冷却至室温或让在稍高于Ms点温度等温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者下贝氏体,提高钢件硬度。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筋在加热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再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室温。
回火的目的是降低脆性,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
一般情况下是最后一道工序。
这一过程随着保温温度的不同,马氏体会发生不同的转变。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良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产生变更,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良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 0-860℃,碳素东西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坚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服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克不及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干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产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按照回火温度的不合,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种.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坚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 低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低温回火.淬火钢件经低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取淬火后的低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淬火+低温。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对于高碳钢的工件,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故宜采用退火工艺。
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所以在满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退火和正火可在电阻炉或煤、油、煤气炉中进行,最常用的是电阻炉。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同时用热电偶等电热仪表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温度准确。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工件与外界介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控制不当或装炉不合适时,会造成工件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变形等缺陷。
因此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等。
图2-2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硬度知识

退火、正火、淬火zhan huo(cuihuo)金属处理用第一个读音、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正火退火调质淬火之间的区别及各自功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其目的:(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
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
(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区别和作用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回火,退火,正火的区别

1.钢的退火退火是生产中常用的预备热处理工艺。
大部分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毛坯经退火后,可消除铸、锻及焊件的内应力与成分的组织不均匀性;能改善和调整钢的力学性能,为下道工序作好组织准备。
对性能要求不高、不太重要的零件及一些普通铸件、焊件,退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的退火是把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钢的退火工艺种类颇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的退火,也称为相变重结晶退火。
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扩散退火等;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以下的退火,也称低温退火。
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和去氢退火等。
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连续冷却退火及等温退火等。
2.钢的淬火与回火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很重要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序。
淬火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如果再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即可消除(或减轻)淬火内应力,又能得到强度、硬度和韧性的配合,满足不同的要求。
所以,淬火和回火是密不可分的两道热处理工艺。
2.1 钢的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冷却,以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2 钢的回火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至A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它是紧接淬火的下道热处理工序,同时决定了钢在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关系着工件的使用寿命,故是关键工序。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保证相应的组织转变,使工件尺寸和性能稳定;提高钢的热性和塑性,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获得硬度、强度、塑性或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1.钢的退火退火是生产中常用的预备热处理工艺。
大部分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毛坯经退火后,可消除铸、锻及焊件的内应力与成分的组织不均匀性;能改善和调整钢的力学性能,为下道工序作好组织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退火
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
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艺叫做退火。
根据处理的目的和火、球化退火、扩散退(1)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完全退火的目的工性能;消除内应力
(2)等温退火
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钢的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等。
称重结晶退火,是把钢加热至A c3以上20慢冷却, 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目的:使组织均匀化和细化;降低硬度,
应力。
一定时间,然后组织的热处理工全退火、等温退
20~30℃, 保
理工艺。
,改善切削加
等温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高于A c3(或A c1)的温度, 保温适当时间后, 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 并等温保持, 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组织, 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球化退火
图7-42 球化退火组织
(4) 扩散退火
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
(5) 去应力退火
为消除铸造、锻造、焊接和机加工、冷变形等冷热加工在工件中造成的残留内应力而进行的低温退火,称为去应力退火。
退火工艺是将钢件加热至低于A c1的某一温度(一般为500~650℃), 保温, 然后随炉冷却, 这种处理可以消除约50%~80%的内应力, 不引起组织变化。
2.正火
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 c3(对于亚共析钢)和A c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 保温适当时间后, 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冷却的热处理称为正火。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P, 共析钢为P, 过其析钢为P+Fe3C II。
正火与完全退火的主要差别在于冷却速度快些,目的是使钢的组织正常化,所以亦称常化处理,一般应用于以下方面:
(1)作为最终热处理: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减少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含量,使珠光体含量增多并细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对于普通结构钢零件,正火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
(2)作为预先热处理:截面较大的合金结构钢件,在淬火或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前常进行正火,以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
对于过共析钢可减少二次渗碳体量,并使其不形成连续网状,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退火后硬度太低,不便于切削加工。
正火可提高其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