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热点集训5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1.(2022河北,4改编,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答案B2.(2022全国甲,4,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3.(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答案C4.(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

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

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A.消耗的ATP不变B.无氧呼吸增强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答案B5.(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答案B6.(2022山东,4,2分)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5 关于植物激素的实验设计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5 关于植物激素的实验设计

或评价正确的是( D )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a
B.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a+b+c)/3 D.处理迎春花插条时间要相等,插条上侧芽数目要相同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解析:从题图中的曲线不能判断出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
的最适浓度,故A、B、C项都错误;按照实验设计的等量原 则,处理迎春花插条时间要相等,插条上侧芽数目要相同,
响,但对照4和5,说明该假说不成立,故D项错误。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7.(2014· 盐城质检)将柳树枝条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 间后枝条生根发芽,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素 (1)柳条生根、发芽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 激素M)相关。 相同条件下悬挂无侧芽柳条,则不能生根发芽,说明 激素M是由侧芽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M的运输与形态学的位置相关,被称为 极性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项正确。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2.为研究萝卜下胚轴向光生长的原因,有学者测得相关数据 如表所示(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下胚轴中的生长素 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C.萝卜宁可抑制萝卜下胚轴的生长 D.生长素抑制了向光侧细胞的生长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解析:10-4 mol/L的NAA溶液处理的胚芽鞘,其长度每天增 长了1.8 mm,小于2.6 mm(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所以浓度为 10-4 mol/L的NAA溶液抑制了胚芽鞘的生长。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高考集训+题型特训5 遗传规律(含解析)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高考集训+题型特训5 遗传规律(含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集训+题型特训5 遗传规律(含解析)[高考集训]1.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

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或aaBB)。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2)AABB aabb 1/5(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2.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问题:(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5)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1)常X (2)AaX B X b AAX B X b或 AaX B X b(3)1/24 (4)1/8 (5)3/10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据图分析,9号的发病概率为( )A.1/2 B.1/3C.2/3 D.1/4【答案】B【解析】由正常的1号与2号生育了患病女孩6号,并联系口诀可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高考生物复习教案: 高考热点集训 人教版

高考生物复习教案: 高考热点集训 人教版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热点集训蛋白质的相关计算1.某蛋白质含n个氨基酸,由m条肽链组成,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氧原子n+m个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氮原子n个C.在该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需要转运RNA的数目为3n个D.在该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至少失去水分子数为(n-m)个解析:选C。

一个肽键中含有一个N和一个O,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和一个游离的氨基,所以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氧原子(n-m+2m)=(n+m)个;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氮原子(n-m+m)=n个;一个转运RNA只能转运一个氨基酸,所以在该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需要转运RNA n个;在该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至少失去水分子(n-m)个。

2.(2013·宿迁模拟)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所需要的水分子总数依次是()解析:选C。

在这9个短肽分子中,最小的为二肽,只含有2个氨基酸分子,每一个短肽的肽键数=氨基酸数-1,故肽键总数为:(2-1)+2×(5-1)+3×(6-1)+3×(7-1)=42。

这些小分子肽共9个,氨基总数的最小值是9,水解成这些小分子肽需破坏8个肽键,需要8分子水,故选C。

3.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条肽链B.共有126个肽键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解析:选A。

蛋白质中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上羧基数,同理,游离的氨基数=肽链条数+R基上氨基数。

结合坐标图可知,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124个肽键,R基中共含15个氨基,形成该蛋白质过程中共脱掉124个水分子。

4.下列依次为丙氨酸、丝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结构式:由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是() A.1,1,3B.3,3,2C.1,1,2 D.1,2,2解析:选D。

高考生物热点难点重点专题突破全套专题五

高考生物热点难点重点专题突破全套专题五

五、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配子的种类1.一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换,则可产生4个两种类型的配子,且两两染色体的组成相同,而不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互补。

需注意的是,对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或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而言,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是4个两两相同的精细胞;而就一个含n 对同源染色体(或n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来说,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是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细胞。

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或n对等位基因)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

二、雄蜂精子的产生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n=16),单倍体雄蜂是怎样产生精子的呢?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则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在含有细胞核的那团细胞质中,成对的染色单体相互分开,而细胞质则进行不均等的分裂,含细胞质多的那部分(内含16个染色体)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那部分(也含16个染色体)则逐步退化。

雄蜂的一个精母细胞,通过这种减数分裂,只产生一个精子,精母细胞和精子都是单倍体细胞,这种特殊的减数分裂称为“假减数分裂”。

三、“种子”与高考1.种子的形成种子的形成(以被子植物为例)与花蕊有直接关系。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生有一至数枚胚珠。

胚珠的外层是珠被,里面是胚囊,胚囊由胚囊母细胞(又叫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成。

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其中3个退化,1个连续进行3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细胞核的胚囊。

开始时,这8个核分别位于胚囊两端,各4个。

2015年高考生物热点集训5

2015年高考生物热点集训5

高考热点集训5基因结构、复制与表达中的相关计算1.已知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C)/(T+G)=m,则()A.它的互补链中的这个比例也是mB.以它为模板转录的信使RNA上(A+C)/(U+G)=1/mC.该DNA分子中的(A+C)/(T+G)=mD.当m=1时,这条单链中的A=C=T=G【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这条单链的互补链中的(A+C)/(T+G)=1/m,整个DNA分子中(A+C)/(T+G)=1,以它为模板转录的信使RNA 上(A+C)/(U+G)=1/m;当m=1时,只能说明A+C=T+G,并不能说明这条单链上的4种碱基数量相等。

【答案】B2.一mRNA含有a个碱基,其中C、G之和为b,经过反转录得到一单链DNA分子,利用该单链DNA 得到n个双链DNA分子,合成这些双链DNA分子共需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A.无法计算B.(n-1)(a-b)C.2n(a-b)D.n(a-b)【解析】mRNA含有a个碱基,其中C、G之和为b,则1个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2a,G+C=2b,碱基T=(2a-2b)/2=a-b,合成n个双链DNA分子需要n(a-b)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D3.如图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正在进行的过程是转录,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位是细胞核B.从化学结构上看,图中的2和5相同C.若已知a链上形成e链的功能段中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形成的e链的碱基比例是U∶A∶G∶C=1∶2∶4∶3D.通过该过程,遗传信息由a传递到了e上,再由e传递到蛋白质上【解析】该图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形成一条子链,是转录过程,该过程进行的主要部位是细胞核。

图中的2是RNA中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5是DNA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它们的化学结构不相同。

因为a链与e链上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若a链上相应功能段中A∶T∶G∶C=1∶2∶3∶4,则形成的e链的碱基比例是U∶A∶C∶G=1∶2∶3∶4。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讲义高考热点突破(打包5份)选修1部分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讲义高考热点突破(打包5份)选修1部分

选修一部分考点十三微生物的培养及其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高考预测](1)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试题多与社会、生活热点密切联系,通过一些新的情境或材料进行考查,主要内容涉及:①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和计数。

②培养基的成分、制备及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③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过程。

(2)结合微生物培养的有关知识考查微生物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将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预测体验]1.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流程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可提高①②过程微生物的利用率B.图中需要通氧的是①过程的初期和②过程C.温度是影响①②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D.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D[利用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可提高①②过程微生物的利用率;图中需要通氧的是①过程的初期酵母菌数量增加和②过程醋酸菌发酵;①②过程顺利完成有严格的温度要求;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前者是细胞质基质,后者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膜。

]2.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B.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C.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B[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1∶4;乳酸菌为厌氧菌,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荼基乙二胺盐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还要进行计算。

]3.下列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关于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好棉塞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最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仍要灭菌;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后再塞好棉塞;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后盖上皿盖;最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讲义高考热点突破(打包5份)选修3部分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讲义高考热点突破(打包5份)选修3部分

选修三部分考点十五基因工程[高考预测](1)基因工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命题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①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工具;②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③基因工程与胚胎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内容的综合考查。

(2)以最新的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为背景,结合生物工程的其他技术进行综合考查将是高考的命题趋势。

[预测体验]1.基因工程利用某目的基因(图甲)和Pl噬菌体载体(图乙)构建重组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Ⅱ、EcoRⅠ和Sau3AⅠ。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构建重组DNA时,可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l噬菌体载体B.构建重组DNA时,可用Eco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l噬菌体载体C.图乙中的P1噬菌体载体只用EcoRⅠ切割后,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用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只能产生一种重组DNAD[从图甲看出,用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后两端各有一切口,与图乙中EcoRⅠ切口对接时,可有两种可能,即可产生两种重组DNA。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限制酶既可以切割目的基因又可以切割质粒,因此不具备专一性B.运载体的化学本质与载体蛋白相同C.限制酶不能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D.DNA连接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间形成氢键C[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因此具有专一性;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成分不单一,载体蛋白本质是蛋白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为RNA,限制酶不能切割;DNA连接酶可催化黏性末端黏合后的磷酸二酯键形成。

]3.下列有关培育转基因动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培育过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B.培育转基因动物所需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中直接分离得到的C.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成功,表明科学家可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性状D.转基因动物与原动物相比,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使其基因型发生了改变C[转基因动物培育的转基因过程是在分子水平进行操作;目的基因获取可以从cDNA文库、化学合成法等;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成功,表明科学家可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学案】2017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热点集训51.(2016·北京海淀模拟)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填“S1”或“S2”)。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__演替。

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__逐渐增加。

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__%,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_____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______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_______________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解析:(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随机取样。

结合图中文字信息可知应按照植被类型分类。

恢复群落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相对简单,植被的有机物总量少,所以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2。

(2)从存在植物种子、根等的土壤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的规律一般是物种趋向多样化,所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

良好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3)恢复群落总生物量为19,原始林群落总生物量为95,前者约占后者的20%。

山体滑坡后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是由于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

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利于物质循环,可加快群落植被恢复。

答案:(1)随机植被类型S2(2)次生丰富度(或“多样性”)光能(3)20 恢复力(4)土壤土壤微生物2.(2016·湖北黄冈模拟)下图为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

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

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

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_关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

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

解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图中曲线表明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由于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

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说明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分析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培养入侵物种幼苗,因变量为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说明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该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

(4)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由图2可知,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44×107-1.9×106)/(1.05×109-3×108)×100%=3%。

答案:(1)丰富度减小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 次生速度和方向(2)竞争种间关系(3)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该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4)标志重捕法3%3.(原创题)人为将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建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注: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为J/(cm2·a)。

(1)半自然果林树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________(填“生产者”或“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若调查一个人工鱼塘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当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解析: (1)半自然果林树种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人为将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建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即2.30×107 J/(cm2·a)。

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3.27×105-1.31×105=1.96×105J/(cm2·a),所以二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96×105)÷(2.30×107)×100%≈0.85%。

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人工投放饲料中的能量。

(3)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这三大功能实现的基础。

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1)竞争次生演替(2)2.30×107 J/(cm2·a)生产者0.85 人工投放饲料中的能量(3)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负反馈4.(2016·四川成都检测)下图是某洞穴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洞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使用_________法,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蟾蜍与蜘蛛种群之间是______________关系,蟾蜍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该洞穴中蟾蜍每增加100 g,其中有20%来自蜘蛛和马陆,则至少需要摄取钻螺________g。

(3)某年,一群猴子造访洞穴并将大部分马陆捉出洞外,短期内钻螺的种群数量会________。

数年后,各种群数量恢复至原有水平,表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

(4)观察发现猴子喜欢将马陆在自己皮肤上搓揉,之后周身无蚊子叮咬。

据此推侧,马陆可能含某种属于______信息的物质。

解析:(1)调查洞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使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分析图示,蟾蜍与蜘蛛种群之间是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蟾蜍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蟾蜍增加100g,其中有20%来自蜘蛛和马陆,则80%来自钻螺,所以至少需要钻螺为80÷20%=400 g。

(3)洞穴内马陆减少,则蟾蜍减少,所以钻螺增加。

数年后,各种群数量恢复至原有水平,表明该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猴子将马陆在自己皮肤上搓揉,之后周身无蚊子叮咬,说明马陆可能含某种化学物质引起蚊子远离。

答案:(1)取样器取样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竞争和捕食三、四400(3)增加自我调节能力(4)化学5.(原创题)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老鼠所同化的能量的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未用于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同时具备图3、4所示两种种间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

若鹰捕食物种为其直接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 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__________kJ的能量(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除图2中信息反映出的生态系统功能外,生态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图2表示生态系统功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图2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2)图3、4所示种间关系分别为捕食和竞争,而食物网中鹰与蛇之间同时具备捕食和竞争关系。

鹰的捕食物种有兔、鼠和蛇,若鹰捕食物种为其直接提供的能量均等,则兔(第二营养级)、鼠(第二营养级)、蛇(第三营养级)各向鹰提供其所同化能量的1/3,根据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鹰同化 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为1/3÷20%÷20%+1/3÷20%÷20%+1/3÷20%÷20%÷20%≈58.3(k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